小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v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认知,老师们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学生自读领悟的过程。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课本文章的的理解,会因为老师的引导,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愿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一篇好的文章因为老师的肢解分析,在学生还没有连贯阅读的前提下,变得陌生起来。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这当然不是我们需要的教学方式,也不是我们课改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这才是阅读的良好开端。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到课文《鸟的天堂》时。学生就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是鸟的天堂?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课文的重要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生态之美。如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在天边。抓住“大概涨潮的时候……”让学生知道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抓住“卧”“垂”这些重点词的品析,让生感悟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这样的认知和理解才会让学生记得准,也会记得牢固。
  阅读是什么?是想象的翅膀,是美丽的梦境。那么。我们如何去给学生插上这个飞翔的翅膀呢?仅仅依靠我们的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浩瀚的书海里面。我们的课本知识仅仅是向上的一个垫脚石。要想飞的更高,看得更远,就必须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要端正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阅读的文章中,能够想作者所想,领悟作者所悟。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體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但是,由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爱好不同,自己所理解的的能力不一样。辨识能力也有着不同的差别。比如,再推荐课外读物时,男孩子喜欢《西游记》,《三国演义》;女同学喜欢《爱丽丝梦游仙景》,《安徒生童话》;还有的同学就喜欢插图类的读本等等。这不妨碍学生读的兴趣。但是我们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重,要给与鼓励指导。同时要有意识的组织同学们读同一本书。然后分组在一起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虽然理解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要给与鼓励和认可。只有认可再会有动力,学生才会养成积极的心态。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老师在教导学生阅读的的同时,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要不断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持之以恒,让阅读成为良好的习惯。
其他文献
摘要:教书育人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要做好教育这项工程,不仅依靠学校依靠老师的共同努力,还需社会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携手努力。因此,家访活动成为了争取学生父母支持的有效途径,也成为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但当前地处偏远地区的学校家访被淡化,甚至出现零家访的现状。笔者试图以马号中学为例,分析偏远地区学校家访面临的困难和原因,探索在新课改和提倡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势下,走好家访这条
期刊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科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他肩负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任,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班级法制建设,使学生法制观念  (1)要确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同一个班级的各个学生,性格,学识,家庭,兴趣,能力等各个方面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期刊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说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利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阅读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欣赏美,学习语言,吸收写法。文章作品丰富的意蕴,存在于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处留下的巨大审美空间之中。  对于刚刚刚入学的孩子,学生刚刚从玩的阶段转到学习的开始,过
期刊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依然重视不够,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笔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让学生也爱上地理。好的导入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学习《地图》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入的:“大家都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当年的刘邦大军
期刊
摘要:著名少年儿童电影专家于蓝所说:“电影是最形象的、最具体的、最生动的,也是最有感染力的,最为孩子们所喜爱的。” 可见电影为学生提供了鲜活形象的画面,这种艺术形式的直观性、题材的典型性、内容的丰富性,符合小学生认识能力水平,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产生良好的情绪,激发作文的内动力,促使学生乐于写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影视文化 小学生 写作能力
期刊
摘要:班级之中的学科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是后进的。他们的后进,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习习惯的差异,也有先天素质的制约。在我们任课教师的工作中,若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单帮助同学提高本学科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有自信心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高中数学任课教师如何转化后进生作了一些探索。  随着高中招生量的增加,许多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进入了高中,学困生的增多,严重制约着高中教学质量的提
期刊
摘要:实际上,學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教师应该利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充分的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逐渐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  初中整体教程中英语所占的比重极大,对初中生的整体学习生活都有着很大影响。初中英语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能力,包括英语阅读能力,英语
期刊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比较低下,为了能够让我国未来的接班人能够全面的发展或者进步,所以我们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就对小学生的语文课程中的相关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及分析,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我们的母语就是汉语,但是为什么很多小朋友的语文水平还是那么差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于社会以及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同时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曾经提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
期刊
在詩歌鉴赏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鉴于此,有了细讲诗歌手法的念头。本篇主要讲讲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相生。  一、什么是“虚”与“实”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
期刊
不知不觉工作已经十年,班主任工作也做了十年,曾静下心来思考,在面对刚刚走过叛逆期的初中生,班主任应该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学校和家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给自己定位?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让学生是先让学生做好人,还是先让学生学好习,大家也许会说当然是兼而有之最好,如果非要排出个先后顺序,大家也都会说当然是先做好人,可是,在现实的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并非如此,所以现在的学校都在强调德育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