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

来源 :教师与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关键词】批评教育;艺术;原则;注意点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1.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2.坚持批评的原则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条原则:
  2.1 公开性: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单独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讨论和反思。本班上课所存在的问题,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2 隐蔽性: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个性强的学生、心理脆弱学生)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例如:去年我所教六年级学生伯胜(化名),个性较强,在课堂上跟科任教师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我听到这事后,相当生气。但我对伯胜太熟悉了。我想,如果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狠狠批评他,不但没有任何作用,很可能还会再次与他发生冲突。第二天放学后,(他心理上也有所平静),我悄悄把约到我宿舍,我不跟他说昨天发生的事,我只和他谈最近学习、在校生生活的事,(有意转开注意力),再和他拉拉家常,谈到家里的事(心里已无戒备,和我无话不说),于是我和他说了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事,我说:“你在家里是一个孝敬长辈、尊敬父母的好孩子,我想你在外做的更好。在学校做的会更好,对老师也是这样,老师和你在一起的时间更多,接触更多(寄宿生)”。这时伯胜已是泣不成声,哭着道:“老师我错了。”我说:“知错就好,改掉更好。”晚饭后,伯胜主动向科任教师道歉。这次后伯胜不再与教师发生冲突,对老师相当尊敬。与我无话不说,今年虽然上初一了,周末有时还会到我家找我聊。
  3.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3.1 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3.2 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3 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假如: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3.4 泠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4.批评的注意点
  4.1 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4.2 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4.3 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4 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总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因材、因时、因地施教,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爱他们的那种情感。使之从心里接受你的帮助和教导,才能高效的改变学生的缺点,使学生充满自信,快乐茁壮的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中强化“应用”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在数学课程中应该注意将民族的数学应用成果及时纳入教育内容。在课程中及时增加反映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知识,并研究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是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
期刊
1.设计的理论依据:  课程的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模式的确定  2.1 教材分析  2.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利用。  (2)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
期刊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  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要求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强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任务。而美术是学校培养该项素质的主要阵地。它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思维——创造,这与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因素相吻合。在以前的美术教育观念中,美术课是以基础,以提
期刊
【摘 要】世纪之交启动的新课程改革对德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德育目标;数学教学中蕴含了显性、隐性两类德育因素,这些德育因素有发展学生个性品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等功能。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摘 要】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应该从娃娃抓起,将京剧曲目纳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无疑是一次文化理念的深刻转变和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从这个角度看,京剧进校园有着极强的导向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把京剧进课堂的目标进行科学定位,要把它定在了解中国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上,定在熟知经典唱段中的历史故事上,定在提高孩子们从小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上,定在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做人处世原则上。如果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
期刊
计算是数学学科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一种能力,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离开了计算,数学学习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1.计算的意义和重要性。  1.1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期刊
美术课是一门艺术学科,也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门课程。它形象生动,融艺术、思想、知识于一体,对于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今天,加强和重视美术教育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而今,技能训练和美术鉴赏是多年来美术教育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对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事了这些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美术教育的中心应该转换,从技能向智能转换;美术
期刊
【摘 要】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情感激发;兴趣激发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氛围。“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如教室中的布置与陈设;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因境
期刊
长期以来,听力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在各类英语考试中,听力理解是学生最没有把握的项目之一。因此,提高英语听的能力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根据多年的英语听力教学经验,认为在听力教学与应试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以及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二者有机的结合才是提高英语听力的根本保证。我在实践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几点认识:  1.通过大量阅读,朗诵和背诵,注重积累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