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学经典的“钥匙”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前导读:
  经典名著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成为跨越时代和国别的传世之作。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读者对名著会有不同的解读。漫长的经典阅读史也告诉我们:对于经典,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把它一次性彻底读懂。相反,每一次重读时,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名家解读名著”——名著因为名家独有的智慧而显得更加熠熠生辉。本书主要内容根据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名家解读名著”系列讲座整理而成,王蒙、王安忆、陈思和、苏童等十余位当代名家带领读者一起重读《红楼梦》《悲惨世界》《雷雨》《包法利夫人》等经典名著,构成了打开文学经典的“钥匙”。
  【经典选读一】
  傅雷是性格非常急躁的人,所以他的名字叫“雷”。但他做事情又非常认真,他在20世纪30年代翻译了《约翰·克利斯朵夫》,一部一百多万字的书。可后来他重新看了这部书之后,不满意自己当年的译著,于是又把这一百多万字重新翻译了一遍。我觉得这是很不容易的,别人只是在原有的译著上面修改,而他则是推了重新进行。
  傅雷是一个非常纯真的人。他把自己锁在书房里,为了潜心翻译。他当时是没有工资的,完全靠稿费维持生计。江苏路的房子他是租的,当时每个月月租是56元人民币。据他们的保姆说,他们每个月的伙食费大约48元人民币。他培养傅聪学习钢琴,最终成为音乐家。二儿子傅敏当时也想学习小提琴,可傅雷对他说:“我只能培养你哥哥,我再也没有钱能在我们家培养第二个音乐家。”
  (叶永烈)
  ◆细评
  一本残缺的《傅雷家书》,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一家的范围。在作家叶永烈看来,哲学家可以从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教育家可以从中研究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文学家可以从中研究散文笔法;艺术家可以从中汲取音乐、美术的营养。所以,《傅雷家书》在20世纪80年代风行一时。傅雷在写这些家书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发表,完全是真情流露,可以说是他的“生命之书”,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了当时中国两代知识分子的心声。而我们则能从傅雷身上,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傅雷家书》是“两地书,父子情”:“两地书”需要我们不仅读傅雷的家信,还要读傅聪的家信;“父子情”则需要我们深入阅读父子之间的书信交流,体会书信中傅雷夫妇的舐犊之情,感受儿子对父母的依赖之情,爱的付出与回应,才能构筑完整的家庭图景。傅聪在家书中这样描述父子之间爱的默契:“我觉得无所谓听不听话的问题,我们是在同一条路上走的,就像爸爸信里说的那样,‘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这样的父子情深,需要我们在琐碎的生活中用心体会。
  【经典选读二】
  鲁迅的小说,无论《奔月》《补天》《理水》还是《非攻》,其中心是讲一个先驱者的命运,讲一个为民请命者的命运。而有意思的是,这些小说的特点往往都有两种调子,一种悲壮的、崇高的调子当中隐藏着一种嘲讽和荒诞。两种调子互相在那里消解,形成一种内在的紧张。到小说的后半部,情节的发展突变,对前面情节的发展是一个颠覆,所以有人说这很像后现代小说的笔法。
  鲁迅的很多描写都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和通常所见到的小说不太一样。他的小说里经常有非凡的想象力,一种层出不穷的、出乎意料的奇思異想仿佛要溢出文本,这就给我们一种无穷尽的惊喜,然后能引起我们新的想象和创造。
  (钱理群)
  ◆细评
  中国现当代小说想象力为什么不足呢?著名学者钱理群从鲁迅《故事新编》中非凡的想象力得到启示:一方面是鲁迅个人的才能,另一方面是鲁迅继承了传统神话、子书里的想象力。从更根本的角度说,我们的中华民族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整个民族的想象力是不够的。中国想象力不足很可能缘于民族的思维,这就形成中国现当代小说想象力不足的一个缺陷。
  读鲁迅的《故事新编》,可以开拓我们的写作视野。我们可以像鲁迅一样,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做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我们笔下那些带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可以放在过去的时代,也可把他们放到现实生活中来,或借古说今、折射现实,也可以透过他们的眼睛去看现实,写他们在新环境里所经历的故事,以此歌颂社会进步或暴露问题,批判丑恶现象。这种作文形式,好就好在它翻了花样,出了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如《红楼选美记》《谁是打虎英雄》《既生“亮”,何生“关”“张”?》等等。
  【经典选读三】
  其实,对于《悲惨世界》我做过很多的笔记,但当我决定真正要攻克这座堡垒的时候,我还是感到害怕。因为它是那样复杂,它的复杂绝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复杂!因为它的情节又是异常简单,它就可以简单到这样的程度,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故事。所以我特别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它的情节不能铺得很开很开,拎起来就只有一句话。这样的作品虽然复杂,但它绝不是庞杂、杂芜的,它是有秩序的,这种秩序是可以提纲挈领的。那么《悲惨世界》对我来说,它可以概括为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也就是冉·阿让的苦行、苦修。”这个人的修行不是在宗教场所,而是在世俗的人间,这个“俗世”就是用“悲惨世界”来命名的。
  (王安忆)
  ◆细评
  作家王安忆讲雨果的《悲惨世界》,不去介绍雨果是什么人、雨果的经历怎么样,而是介绍这本书是怎么打动她的。从《悲惨世界》中我们看到了宽容的品质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冉·阿让曾经是一个走不出自我的人,他因为偷窃了一块面包而入狱多年。他出狱后,受到人们的歧视,导致他彻底绝望。他出逃,直到他因为偷窃了神父的银杯,被警察逮捕带到神父面前,神父却说这是我的朋友,那杯是送给冉·阿让的。神父用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从此冉·阿让不再一样,他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颗高尚的心。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在别人没有信心的时候给予别人充分的鼓励。或是当别人受到歧视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批判,而应该具体地考虑判断并给予他人一个机会。当每个人都具备一颗高尚的心胸之后,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美丽和谐,也就不会有“悲惨世界”了。
  【经典选读四】
  简·爱对罗彻斯特那种无私的爱,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如果说,前面两者的相爱,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是因为罗彻斯特优越家境的话,那么,后来一场大火把罗彻斯特所有的家产都毁于一旦,他还为此双目失明,失去了一条手臂,可在这种情况下,简·爱依然深爱着他,我认为这种爱就是无私的,没有任何杂质。又如,她强烈的同情心。在小说中,罗彻斯特身边有一个私生女。刚开始,简·爱还不知道有一个发疯的女人住在罗彻斯特的房间里,她是答应租借房子给他的。但是,她提出了一个条件:你必须把私生女阿戴尔·瓦伦斯也一起带走。这就表现出她是极其具有同情心的。
  另外,她还以德报德:她在沼泽里差点饿死的时候,其表兄弟救了她。后来,她意外地发现有一笔亲戚的遗产留给了自己,于是她就把遗产在几个表兄弟之间平均分配。甚至于她还以德报怨:她曾遭受到姨妈、小叔子的虐待,而当姨妈在临终前想见自己一面的时候,尽管路途遥远,可她依然去了,而且希望與姨妈和解。所以,她的这种性格是非常值得人们尊敬的。
  (黄源深)
  ◆细评
  翻译家黄源深讲他翻译的《简·爱》,认为女主人公个子矮小、长相平庸,简直就是一反常规。但《简·爱》是1847年发表的,至今已有173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简·爱》的魅力始终不减。从《简·爱》中,我们学到了一个小人物,依靠自己正直品质和聪明才智,还有坚忍不拔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冲破重重险阻,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一种返璞归真。
  人最美好的生活是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肤浅,但我们依然尊重作家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埋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的信念和行动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其他文献
笔杆子也可以成为利器,不然哪来的鲁迅弃医从文。我们国家倡导儒家思想教育,以礼和德相待其他国家。这并不代表我们必须忍气吞声。我们谦和,但并不软弱。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刺伤人心,它會引起恐慌、疑心、猜忌。休姆说: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清者自清在无赖面前是说不通的,强有力的舆论压制,才是最让人哑口无言的。
期刊
17年前,也曾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当时已年近古稀的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他胸怀天下,怀抱赤诚,为人类抗击疫情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在17年后的今天,已是耄耋老人的钟南山院士依然选择了奔赴前线,夜以继日研究疫情解決方案。我还听说,钟南山院士在疫情面前说过这样的话:“我觉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如此真诚而又感人肺腑的话语,真真使我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悬壶济世。
期刊
橫看国际,中国是最早暴发疫情的国家,也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抑制住疫情蔓延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对于曾经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援助的国家,如果有需要我们一定会投桃报李”。然而,部分政客却在捕风捉影、混淆视听,执意逆国际共识而动——诋毁中国只谈付出,不谈索取,认为中国的援助具有政治性,颠掉黑白,借此来抹黑中国的抗疫努力。更有甚者,提出“武汉病毒”“中国病毒”的污蔑言论,认为中国的
期刊
编辑推荐:  发现未来之星,一直是我们“第一视线”作为重头栏目的宗旨之一。  但一个不忍直视的现实是,如今,有写作爱好并将之坚持下去的作者,日渐凋敝。我们当然知道,电子产品的冲击、快速发展的时代,正在“扼杀”写作细胞。有作家说,写作是与苦难联系在一起的。确有道理。但全然绝望似乎也是不必的。因为,在某一天,编辑总会邂逅某一位作者,让我们坚定:哦,在“温床”里生活的孩子,也有深度思考者,且能驾驭各类文
期刊
【谣言与科学精神】  何谓谣言?没有真凭实据的话,不合真理的说法。何谓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崇尚真理、客观唯实、质疑批判、开拓创新。尤其是质疑精神,在信息时代颇为重要。谣言和科学精神截然对立:造谣者不求真务实,信谣者被群体思想俘虏,不对谣言理性分析,质疑批判。再高明的谣言也会有漏洞;再低級的谣言,碰到不愿静心梳理来龙去脉的人,也能流行。传谣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缺乏科学实证精神,也缺乏社会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中国的宁静,吹淡了中国新年的年味,现在也正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为了澄清谣言、揭露“抹黑”言论、歌颂逆行精神、颂扬时代大爱,各种关于抗击疫情的时评文章见于报端,兴于网络。时评之所以能触动时代的神经,能摸到时代的脉搏,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地追问。追问使作者的眼界更加宽广,思维更加扩散,思考更加深入。  透视现象,追问真相。时评主要是针对当前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现象,
期刊
沙皇统治时期,浮躁的风气、白色恐怖的阴影、复杂诡秘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分明的阶级制度,将这片晦暗的土地逼仄成了一处吞噬人性的“隐秘的角落”。对此,契诃夫有着最为清醒的理解。不抱任何幻想,直指社会阴暗,揭示旧社会“隐秘的角落”错综复杂的关系,唤起人们内心对曦光的渴求,是他写作的自觉担当。“世界上有二不可直视之物,一是太阳,一为人心。”他深谙此道,奋笔不歇。  小说亦是生活。契诃夫笔尖下流转的故事,是当时
期刊
“另外提醒各位市民,请于五月前到指定医院更新纳米机器人的病毒数据库,这是……”  “嗤!”季林一下子狠狠按下开关,关掉了电视。  60多岁的季林一直没有注射纳米机器人,尽管现在政府已经向市民提供了免费的注射服务。他怎么说也是记恨着这些微小的东西,他的失业也是由它们造成的。先是汽车厂,然后是公交、出租车、快递。到现在,竟连大部分医生都得下岗了。  一想到这里,他的怒火就不自觉地表现在脸上。  很不容
期刊
2020年注定不平凡,新冠疫情蔓延,蝗灾肆虐,中印边境冲突……再到苟晶等网络事件的种种反转,可谓纷繁复杂又意想不到。五味杂陈之中,冷暖自知之余真实地改变了事物发展的进程。  在这无数岁月中,曾经的我们,在慢慢朝着不同方向去寻找。我不知道我们的选择是对是错,但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幸福。这幸福原本该是个必然会来临的节日,却成了一个美好的期许。因为我们总是在种种意想不到中忘记了最初。  隨着岁
期刊
作者简介:  蒋文学,正高級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  导游妹轻轻说你曾来过,  给姐姐写了一首诗一种感情。  前夜响起的大雨滂沱,  早氤氲着秋凉潮湿的绿风。  今夜无眠,  大雨和象形字又冰火相逢。  玻璃上淋漓的诗行,  抒写着谁的心里话?  昆仑、祁连山的彩云,  无人荒漠戈壁滩的野骆驼,  伴随着左公柳叶、秦砖汉瓦、  飞天花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