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与清华大学的融合成就了清华创业园的独特魅力。
编者按:2008年《创业邦》杂志将陆续推出科技园区专题,将从企业和园区的角度对各地的优秀创业园(孵化器)进行报道。
植物的成长需要水、阳光、养分。而企业的成长也如此,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也需要各种要素,如法律政策环境、资金来源、市场机遇、人才培养等等。对于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在大的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备、各种企业资源也尚未能完全优化配置的情况下,一家企业要聚合这么多“好”的资源,似乎不太可能。很多创业者也如此笃定认为。
其实,这样的地方在世界上并非无处可寻。波士顿128号公路在美国是广为人知的一条路,许多企业在此沿线按照区域、产业链聚集,律师服务机构、投资机构、以及各种企业服务机构也汇集于此。128公路沿线因此成为美国的创业者们最钟情的创业环境之一,它还有一个通用的名字,那就是孵化器。
1999年,梅萌、罗建北等人在美国的硅谷、128公路考察完以后,大受启发,同年创立了清华创业园。现任清华科技园副主任、创业园主任的罗建北称,创建清华创业园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提供公共空间、共享服务和公共设施,尽力降低高新技术创业公司的创业成本,同时把资金、信息、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按照被孵化企业需求进行整合,以期提供促进其更快成长的增值服务。
最早构想于1993年的清华科技园目前是全国数十个大学科技园中惟一一个A类园区,清华创业园则是其中一部分,它们有着不同的定位。罗建北向记者介绍,从科技园整体来说,它本身有三个功能,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人才。而在这三个功能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承担这个任务的就是清华创业园。
企业与园区共成长
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企业应成为创新的主体”也基本达成共识,而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则需更多承担创新的任务。但是技术的商品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一项技术能够变成真正被客户认可的商品,还需要很多的要素和资源,如资金的投入、综合性人才的投入、专用的设计设备,还有商品检测设备等,其中资金是普遍存在的瓶颈。
不过,位于清华创业园中的企业对于这种担心就会少很多。清华创业园孵化器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很多低价甚至免费的各种企业服务和公用设施。针对很多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清华创业园设立了启迪创业资金和启迪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对园区企业进行投资扶持,“救活”了相当一批公司。罗建北称,创业园已经对20个企业进行了投资,还为园区的众多企业提供各种融资贷款担保,2007年就曾3次为园区企业慧点科技提供了贷款担保。
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朱一明博士就很感谢清华创业园在公司的关键时刻进行了资金扶持。朱一明于2005年4月在清华科技园成立了中国首家存储器芯片设计企业——芯技佳易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芯技佳易”)。芯技佳易是中国存储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领导性企业,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颗静态存储器,发明了dySRAM™(2T-SRAM)和gFlash™等业界广泛采用的内存先进技术,填补了国内存储器设计的空白。
除了资金支持,芯技佳易依托创业园的“牵线”,还获得了很多的市场机遇,与创业园很多IC产业链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罗建北透露说,最近就帮助该公司找到了一个拓展国际业务的合作伙伴——香港上市公司研祥集团,该公司在工控和嵌入式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两者的合作将是非常完美的双赢的组合。
清华创业园帮助园区企业寻找市场和合作伙伴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在数码视讯创业初期,一个大客户过来考察该公司,清华科技园董事长梅萌甚至还把自己的办公室借给数码视讯的董事长郑海涛接待客户。
在资金扶持方面,清华创业园不但直接进行投资,还引入了很多的政府和企业基金,以及诸多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来扶持园区企业。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罗建北就带着一个拥有核心领先技术的海归创业团队拜访了位于清华创业园的几家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她认为,由创业园推荐,风投就会更加信任,也很乐意关注这种项目。北极光创投的合伙人邓锋每次都会说,“罗老师你们推荐的项目,我肯定要好好看。”
清华创业园是一个有浓郁清华情结的园区。罗建北说,在目前园区的200多家企业中,有近70%的企业是清华校友创办的企业,这是园区的一大特色。企业与清华大学的融合成就了清华创业园的独特魅力,其中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及方便吸引人才更成为了园区企业所独具的优势。

近水楼台先得“才”
经过多次搬家,搜狐公司最终选择了清华创业园。在公司搬过来以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CEO张朝阳曾经说,以后吃饭就不在威新大厦里吃了,去清华食堂去吃,在那一周能发现一个顶尖的人才。人才是搜狐选择进驻清华科技园的关键因素之一,而Google正式落户清华科技园时,其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同样是看中了这里的研发人才。
公司选址在苏州科技园的儒豹科技CEO韩松也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坦言目前对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虽然已设立了北京公司,但他不无遗憾的向记者表示,“办公室不在清华创业园,我还很难在第一时间抢到清华等高校的优秀人才。”而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数码视讯的技术总监荀海涛则颇为自豪的告诉记者,包括董事长郑海涛在内,公司中高层绝大多数都毕业于清华。
科技园每年都会统一组织园区企业招聘会,为各个企业招募最优秀的人才提供一个优先的、便捷的平台。除了人才招募,清华创业园还通过开展“实习生计划”、“清华经管MBA培训基地”等活动,促进园区企业与清华大学学子融合,实现了企业使用人才和大学培养人才的双赢。罗建北主任说,在清华创业园里兼职的学生和教师也有很大的数量,“因为很方便”。
不光是“新鲜出炉”的清华毕业生成了创业园企业在第一时间争抢的香饽饽,清华人的精神也深深影响到了园区企业。慧点科技就是一家被打上了清华烙印的企业。
进入慧点科技的大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被张贴在很醒目的地方。慧点的创始团队由10个清华毕业生组成,创始人和总裁姜晓丹说,目前700多名员工中,有近20%是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的校训已经成为公司的企业文化,融合到公司对内对外的各个层面。
慧点科技颇具“学院派”的风格,高度强调品牌诉求,紧密跟踪客户的满意度,把客户的满意度当作员工绩效考核的第一要务,曾有客户连续6次选用慧点的产品。同时,脚踏实地的清华风格也在慧点彻底彰显。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企业,管理软件公司是给客户带来管理价值,与客户企业一起成长,所以增长率并不会跳跃翻番,风险系数也高。姜晓丹说,慧点的“脚踏实地”,就是体现为几乎每年都能保持50%以上的稳定增长率。
抓住研发之手
众所周知,很多著名的国际大公司,都是今天卖几年前的技术,所以消费者永远被牵着走。比如iphone,其中的很多核心技术苹果公司几年前就已经申请了专利。而对于很多处在不够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的中国创业型企业来说,现实的商业压力就已经够大了,再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几年以后才能应用的技术成果似乎不太现实。不过,很多企业案例已经证明,“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看得到未来,才能有机会走到未来。
相比于众多忙于应付眼前压力,而无暇着眼未来研发的企业家,芯技佳易总裁朱一明就显得轻松多了。芯技佳易与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等机构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芯片,朱一明表示,“我们跟清华大学的合作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当然创业园这边的牵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芯技佳易将公司一些没有时间或没有力量做的前瞻性题目与清华大学相关院系进行合作申报研发。

朱一明称,芯技佳易目前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包括三个层次:一个是把清华大学那些已经比较接近商品化的商业成果,引入到公司的产品体系;第二层次,就是合作开发未来两三年的技术;第三个层次,则是从行业的角度,合作做更长远的研发。合作研发对芯技佳易产生了极大的帮助,因为技术研发从来都是最艰难的事情,曾经立志成为科学家的朱一明说,“和清华大学合作做研发很有意思。”
同样受惠于清华科研合作的还有数码视讯,该公司已为未来两三年的市场需求储备了技术优势。“清华大学教授们的行业前瞻性眼光对我们帮助很大,可以使得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技术总监荀海涛感慨的说。
在数码视讯公司的正门口,挂着一块国家火炬项目铜牌。罗建北向记者透露,这个获得国家发改委8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是清华科技园董事长梅萌亲自去国家相关部委申请过来的。罗建北称,“在科技园区、创业园的平台上,有清华这么一个招牌,可以提高你的信誉,这对企业很有利。”
A座302:创业丰碑
虽然只是科技园的一个构成部分,但创业园却是整个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名气甚至曾经一度高过清华科技园。
2004年,中关村的活力与危机成为全国上下讨论的公众话题。一天,跟踪中关村发展的新华社知名记者凌志军来到位于双清路的清华创业园,当时还是两座老旧的楼,外表已经褪色,与中关村许多新兴的写字楼比较起来,毫不起眼。
但进入创业园A座302,凌志军看到这样一个让他“有如新的世界混沌初开”场景。这间屋子藏着38家公司,每家公司只不过占据其中一个工位,由一张简易的电脑桌和一把椅子组成。和其他大公司没有两样,只不过在通常镶嵌员工姓名的地方,一律贴着由普通纸打印的公司名称。电脑后面的人大部分都是带着核心技术归来、创业伊始的海归们,他们是老板,是秘书,也是会计,还可能是自己公司惟一的员工。当时只要500块钱就可以在A座302待一个月。2005年秋天的时候,一个调查者来到这里,在照相机镜头一眼看到10个公司的招牌,感叹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真叫壮观!”
创新能力被认为是一个科技园区生存的关键,而这个不到500平米,24小时灯火通明的房间,成为清华创业园发展的原动力最具有标志性的写照。
在创业园A座302,你能感受创业激情和勇气,看到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带来的震撼也远非拥有数万名员工大公司所能比。一些企业最终走出了A座302,经历了“一张桌子,一间房子,一层楼”的过程,甚至迈向“一栋楼”,“一个园”。很多企业都在创业园的培育下,从小变大,继续发展,一部分企业更以钻石聚变的方式,迈向国际级大企业。
孵出钻石
慧点科技就经历了“小屋,大房子,一层楼,几层楼”的发展历程。慧点科技是清华创业园的第一家入园企业,企业员工从最初的10个人发展到目前的700多人,办公面积从不到50平米扩展到近3,000平米。作为一家管理软件供应商,慧点的产品已经在国内赢得了广泛的口碑,许多大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成为了其客户。
1914年,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发表“真君子”演讲,告诫清华学子树立远大理想,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由此而生。如今,清华创业园也正在向世界推出彰显中国自强的企业,“钻石计划”就是创业园企业走向世界的战略,慧点科技也是入围企业之一。
2006年开始,清华科技园开始推出钻石计划。罗建北告诉记者,钻石计划已经做出了两轮遴选,一共有15家企业入围,共有近60家拥有核心领先技术的公司报名。在入围的企业中,芯技佳易拥有世界领先的独特的dySRAM和gFlash专利技术;数码视讯是世界上依靠自有技术能够提供数字电视完整解决方案的三个厂商之一(另外两家是Cisco和Motorola);展迅通信创造了世界上惟一的嵌入式软件系统与芯片并行开发技术;昆山清华科技园的天瑞科技研究、开发的X荧光分析仪器的销售量和品种在同行业中位居全球第一。“第一”、“核心技术”、“世界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等成为这些企业的普遍特点。
对于“钻石计划”入围企业,清华创业园倾注了极大心力。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罗建北刚刚和各个企业高管开完早餐会,听取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于每家企业,创业园实行高管负责制,进行专门辅导,全方位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资本、市场、客户等各个环节提供企业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资源。2007年6月,展迅通信在美国上市,成为钻石计划入围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罗建北透露,数码视讯、海兰信等一些入围的明星企业将陆续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清华创业园正在孵出钻石。
2004年,成立5周年之际,清华创业园推出了一本书——《留与创业更辉煌——清华创业园五周年纪实》。明年将是清华创业园满10周年之日。罗建北说,“我们会做一个更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