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院(系)级单位的主要任务是落实校党委、校行政的决定,院(系)党总支和院(系)行政要明确职责范围,既分工又协作。要增强院(系)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关键就在于制度保证,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就是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实行的一种新的议事决策形式,有利于调动院(系)总支和行政两个方面。
关键词领导体制党政联席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党政联席会议是对系部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决策的最高形式,由党总支书记和系主任共同召集,根据议题的内容分别由党总支书记、系主任主持。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实行的一种新的议事决策形式,作为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它的实行是使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形成一个有机体,有利于调动院(系)总支和行政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院(系)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健康运行。为了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成为高校教育长期探索与反复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必然选择。
1 高校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利于本院(系)的发展和工作的正常运转。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院(系)自主权逐步扩大,院(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以及责、权、利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科学、合理的院(系)决策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院(系)党政议事制度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使院(系)党政领导在决策前能充分倾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决策时,问题得以广泛交流讨论,院(系)领导会对不同意见权衡利弊,避免因个人原因而造成的片面性;决策形成后,其它成员的监督,使院(系)党政领导在执行决策时恪尽职责,确保工作效率最大化。
第三,实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党组织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密切关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可能带来的诸多冲击。另一方面,必须通过保证监督、参与决策、领导和管理干部以及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组织才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2 加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议
基于上文的相关分析,笔者对如何改进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希冀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实践的作用。
2.1定期召开总支(支部)书记和院长(院/系主任)交流会议
通过会议互通情况,研究解决一些交叉负责和要求互相合作完成的问题。书记和院长(院/系主任)共同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党委、行政布置的任务。党政“一把手”应树立配合意识,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当一方有不同意见时,可暂缓决策,在进一步调查、论证和交换意见后,再做决策,必须要经过党政联席会决定的事项,都要做到酝酿成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猜忌。
2.2校党委和行政部门应为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运行创造条件
优化班子结构,特别注意选好院(系)党政一把手。一把手应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支持他们在各自分管的范围内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应该能够协调好各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好工作和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优势。
2.3引入目标管理模式,建立班子成员目标责任制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来的理论,我国企业于8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标管理法,并取得较好成绩,现在亦可将其作为高校学院制管理模式构建的最佳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我们所讨论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就应以此为指导,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确定目标,明确措施,划清责任,加强考核,层层监督,以此来保障会议决议的有效执行。目标管理的过程如下:
将目标管理模式引入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制定目标体系。党政联席会议应当根据一定时期内院系总目标和重大事项,在会议中经过民主的议事程序建立起目标体系,并注重班子成员充分参与到目标制定,实现班子成员的自我管理,在总目标的前提下,自行制定个人目标,并最终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可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其次,目标的实施。推行目标管理可以真正简政放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在会议决议的执行中应明确执行部门或个人的职责,并授予相应的权力,以保证任务的完成。在目标执行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创造性,仅在目标要求下提出原则性指导,不对执行的具体方法作限制。最后,目标成果的评价。其一,在目标管理模式下,可以更好地进行监督和控制,一套明确的可考核的目标体系本身就是进行监督控制的最好依据。其二,对目标管理成果的评价,考核依据来自量化后的目标体系,目标的完成情况是个人或部门绩效评定的依据,并将结果体现在部门经费分配及干部任免以及个人薪酬等环节中。其三,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保证班子决策层随时了解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对重点工作目标适时进行监查,保证目标任务完成。执行信息以及考评结果的反馈并不是终点,而应据此结合新的情况制定新的目标,推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领导体制党政联席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党政联席会议是对系部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决策的最高形式,由党总支书记和系主任共同召集,根据议题的内容分别由党总支书记、系主任主持。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实行的一种新的议事决策形式,作为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它的实行是使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形成一个有机体,有利于调动院(系)总支和行政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院(系)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健康运行。为了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成为高校教育长期探索与反复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必然选择。
1 高校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利于本院(系)的发展和工作的正常运转。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院(系)自主权逐步扩大,院(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以及责、权、利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科学、合理的院(系)决策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院(系)党政议事制度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使院(系)党政领导在决策前能充分倾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决策时,问题得以广泛交流讨论,院(系)领导会对不同意见权衡利弊,避免因个人原因而造成的片面性;决策形成后,其它成员的监督,使院(系)党政领导在执行决策时恪尽职责,确保工作效率最大化。
第三,实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党组织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密切关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可能带来的诸多冲击。另一方面,必须通过保证监督、参与决策、领导和管理干部以及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组织才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2 加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议
基于上文的相关分析,笔者对如何改进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希冀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实践的作用。
2.1定期召开总支(支部)书记和院长(院/系主任)交流会议
通过会议互通情况,研究解决一些交叉负责和要求互相合作完成的问题。书记和院长(院/系主任)共同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党委、行政布置的任务。党政“一把手”应树立配合意识,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当一方有不同意见时,可暂缓决策,在进一步调查、论证和交换意见后,再做决策,必须要经过党政联席会决定的事项,都要做到酝酿成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猜忌。
2.2校党委和行政部门应为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运行创造条件
优化班子结构,特别注意选好院(系)党政一把手。一把手应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支持他们在各自分管的范围内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应该能够协调好各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好工作和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优势。
2.3引入目标管理模式,建立班子成员目标责任制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来的理论,我国企业于8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标管理法,并取得较好成绩,现在亦可将其作为高校学院制管理模式构建的最佳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我们所讨论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就应以此为指导,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确定目标,明确措施,划清责任,加强考核,层层监督,以此来保障会议决议的有效执行。目标管理的过程如下:
将目标管理模式引入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制定目标体系。党政联席会议应当根据一定时期内院系总目标和重大事项,在会议中经过民主的议事程序建立起目标体系,并注重班子成员充分参与到目标制定,实现班子成员的自我管理,在总目标的前提下,自行制定个人目标,并最终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可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其次,目标的实施。推行目标管理可以真正简政放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在会议决议的执行中应明确执行部门或个人的职责,并授予相应的权力,以保证任务的完成。在目标执行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创造性,仅在目标要求下提出原则性指导,不对执行的具体方法作限制。最后,目标成果的评价。其一,在目标管理模式下,可以更好地进行监督和控制,一套明确的可考核的目标体系本身就是进行监督控制的最好依据。其二,对目标管理成果的评价,考核依据来自量化后的目标体系,目标的完成情况是个人或部门绩效评定的依据,并将结果体现在部门经费分配及干部任免以及个人薪酬等环节中。其三,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保证班子决策层随时了解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对重点工作目标适时进行监查,保证目标任务完成。执行信息以及考评结果的反馈并不是终点,而应据此结合新的情况制定新的目标,推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