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策略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现阶段育人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在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系统化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对德育观点的内化过程中不断塑造起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此优化学生的实践模式,为学生未来的社会活动参与打下重要基础。为此,教师应在高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切实结合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征制定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以此从内部推动德育教育的整体性优化,使其成为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平台,真正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塑造。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班主任;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188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将全面育人概念带向全体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已不再一味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唯一教学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在使学生能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参与到未来的社会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效性。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即将面临更复杂社会环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落实德育教育有着更重要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高校生活或是社会实践的意义,因此高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切实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特征制定实践提高策略,切实指导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为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塑造打造更为良好的平台,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育人目标。
  一、感性理解模式下建立深刻认识
  高中班主任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德育教育应避免走进理论化的育人误区,教师应注重对德育教育资源体系的丰富,以此使德育观点能够在资源载体的具体呈现模式下更加生动。这将使得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再一味地以记忆为观点理解方法,而是真正以感性理解作为基础的德育观点认知模式,不断深化对德育观点的认知,最终由内心接受德育教育观点,自觉地形成符合德育价值观念的行为规范,真正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价值观念的建立。
  例如在班主任教师开展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媒体资源的动态化表现形式,以声画结合的方式将具有远大理想的人物事迹纪录片展示给学生。在纪录片的放映过程中,学生能够具体地看到这些人物的成就,并从他们的访谈中感受到他们心中远大的理想。这能够真正将理想教育的观点具象到事迹之中,引导学生在观赏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表达更直观地感受理想教育观点,由此真正被人物所感动,由内心中建立感性认知,这将真正激励学生自发地形成与之相符的理想信念,支撑其切实参与到未来的社会建设实践之中。
  二、特色班级活动内形成观点体验
  为了使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教师还应对德育教育进行实践化的创新,以此引导学生建立对德育观点的直接体验,由此促成学生对德育观点的切实内化。为此,教师应该首先在班级范围内围绕具体的德育观点开展特色班级活动,形成更加浓厚的实践氛围,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由此在形成的体验中促成学生对德育观点的内化,最终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切实建立。
  例如在集体教育实践中,教师即可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合作协同活动,以此构建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强化班级中的集体氛围,真正使学生建立起集体观念,促进学生协同能力的提高。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班歌合唱活动,为学生提供具有一致性的实践目标以此驱动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集体之中,为如何完成齐唱出谋划策,最终真正在齐心协力的实踐模式下实现集体活动目标。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班级集体之中,在协同中切实强化了班级的整体凝聚力,这使得班级围绕集体教育观点形成了浓厚的集体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集体的概念,并实现集体意识的优化。
  三、社会环境实践中践行德育行为
  德育教育是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其开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环境中,以相符的价值观念更好地规范自身的实践行为,从而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与服务社会的一份子,切实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为了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教师在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带领学生适当地走出校园,在社会环境中开展德育实践,以此引导学生真正践行德育行为,积累经验并完成对德育观点的内化。
  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班级的学生参与到社区文化的建设工作之中,通过向学校所处社区群众进行公共设施爱护宣传的方式,使学生真正以自己的行为践行公共德育观点。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宣传中深化对公共道德相关观点的认知,还将使得学生在宣传活动中真正看到自身在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看到个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际价值,真正从收获的成就感中积累德育行为实践经验,以此指导学生参与到未来的社会建设实践之中去。
  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能够真正使高中学生完成对德育观点的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为其未来社会环境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参与打下重要基础,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钟洁.浅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90.
  [1]黄云兆.浅谈提高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法[J].科学咨询,2020(013):33.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基础的健康知识以及正确的运动方式与技巧的传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并能通过正确的运动方式来达到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利用体育竞赛与教学课程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竞争与拼搏精神,同时可有效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质效。本文主要以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为研究背景,重
期刊
摘要:家园助力中的亲子阅读活动,不仅打破了幼儿园集中性阅读所表现出来的效率不高等局限性,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所讲述的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与道德法治,同时这种长期的有效阅读方式也促进了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思维方式的开拓,而且从一定意义上增强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家园共育,助力早期亲子阅读活动有效开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早期;亲子阅读活动;有效开展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被认为是我国教育最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之一。目前,研究者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证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并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缺乏了对利用批判性逻辑思维综合核心知识能力培养对应的英语阅读教学操作步骤以及利用学生英语阅读行为对应的线上英语阅读教学和对课堂中批判性逻辑思维综合核心知识能力的
期刊
摘要:美术课程是全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学习科目,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与小学美术课程进行融合,让美术教学拥有了更多的变化和无限的可能。本文我们探究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现实意义,并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提出了几点要求。也就是说,在开展教育项目之前,必须先调整观念,尊重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成长,不能压抑孩子的天性。在过去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幼儿教育存在着几个问题,暴露在日常教育中,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天性,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师在设计教育时,必须着眼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变化。  关键词: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A 文献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主要科目,对学生的整体成绩影响重大。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初高中的基础,因此要给予小学数学以足够的重视,把握好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小学时期。思维性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分水岭,文章分析了思维性教学对于小学数学的意义,并提出了促进思维性教學在小学数学中有效应用的措施,以发挥思维性教学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性教学;策
期刊
摘要:学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语文的基础比较薄弱,有时候会难以理解一些语段、词汇等内容,而朗读可以为学生营造意境,通过感染学生的情绪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多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了讨论,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朗
期刊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198  我国通过长期的发展产生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教师利用传统文化科学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持续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利于积极培养传统文化素养,一定程度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全方位贯彻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科学导入传统文化,不仅借助思想内涵持续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还从各个角度深刻分析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保护文化。  一
期刊
摘要:在时代的推动下,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对于学生的优质教育也逐渐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小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的三观等思想建立并未完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并且他们对于事情的把握与处理程度与中学生相比较差。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生的管理尤为重要,所以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积极进行创新,科学高效地管理学生。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
期刊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当前教育要求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其中劳动教育可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受到忽视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又责任也有义务不断实现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从而引导学生在初中课程中茁壮成长。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怎样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同劳动教育的融合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道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