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特别是一至三年级,要解决认数和计算问题,授课时数占比重很大 ,这足以说明计算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学生计算能力将直接影响其中学数学的学习,影响到相关学科的学习,甚至还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行为和习惯。
  一、良好计算质量的养成
  学生的计算质量是体现他的计算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具有良好计算质量的学生,一般也具备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知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也是历代优秀教育家治学的精髓。
  对于计算题,学生拿到后很少有束手无策的感觉,但却经常出错误,这里缺少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严肃认真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狠抓“认真”二字,尤其是三步以上的计算题,要按步就班,引导学生一步步去计算。计算题通常都是由若干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它的要点,一个个去解决每一个要点,等于把难点分散了,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这也是良好计算质量很重要的方面,学生做完题后,要让学生抓住等号两边的值是相等的这一原则,把结果带回原式,看是否相等,从而判断计算的正误。总的来说,良好的计算质量是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形成的,不能急于求成。
  二、计算法则的运用
  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有一个过程,计算题的学习也遵循这一原则,在看待学生的计算结果时,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要从计算法则上查找根源,好多错误都是由于对法则的理解不到位而出现的,所以对学生计算的每一步要和相应的运算法则结合起来。计算法则渗透在计算的各个环节,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感到计算法则在解题中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建立起运用法则解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计算中有法可依,依法进行。
  三、对计算技巧的掌握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表现在准确性上,在准确的基础上还要求迅速,这就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计算技巧的掌握是学生在大量的计算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是教师在每一次计算讲解中有意图的引导而形成的。计算技巧常常蕴含在一些运算规律中,像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等,这些知识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就会形成技能技巧。就是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这种技能的形成,利用运算规律的特点去点拨引导,除此之外,在一般的计算中也存在许多计算技巧。
  例如:1-1/2=1/2,1-1/2-1/4=1/4,1-1/2-1/4-1/8-1/16-1/32-1/64=(1/64)
  1-1/2- - - -……- =( )
  上面的计算是很常见的计算题,如果我们不认真挖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会损失很大。在特殊计算中也有技巧,特殊计算是指那些不常见的并含有特殊形式的计算。
  例如:(1+1/2+1/3+1/4)×(1/2+1/3+1/4+1/5)-(1+1/2+1/3+1/4+1/5)×(1/2+1/3+1/4),学生按一般方法计算,能得出结果,但非常麻烦,如果知道了它的运算技巧,情况就不一样了。
  上题中:设a=1/2+1/3+1/4+1/5,b=1/2+1/3+1/4
  原式=(1+b)·a-(1+a)·b=a-b=1/5
  四、特殊数计算的熟记
  特殊数主要是指能够运用简便算法的数,如25×4=100,37×3=111等特殊数在计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熟记这些特殊数对计算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向学生阐明熟记特殊数的用途。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大小与教师本身的素质,驾驭教材的能力直接相关,任何形式的计算题,都能找到它的简便步骤。这就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看清问题的本质,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影响每一个学生,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他文献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正确判断、推理出准确的结论,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消除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谈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改进新课引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差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来自家长、老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并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
期刊
课堂教学是我们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培养的主要方式,而课堂也自然成为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束缚了教学有效进行。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是:课堂情境在变,学生的意识行为在变,教师和学生互动中的地位也在变,一节课我们要面临多次“变”的选择和决策。因此,我们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持开放、接纳的积极心态,机智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努力去捕捉契机和学生一起来构建灵活开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  一、教学生动风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得虽然熟练,对实际生活问题却无从下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我们的教育脱离了生活。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我国数学教学将作重大变革》一文中指出:“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怎样走向生活化呢?  一、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进行将近八年了,随着新理念深入教师的心中,新课程的实施也取得了不俗成果。现在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对课文的烦琐分析转向学生的自主感悟,从对文本的僵化肢解转向整体把握,从教师的完全预设转向师生的对话生成,从课堂的狭小空间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但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而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关键词:课程改革 讲 合作 提问    课程改革进行将近八年了
期刊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以新的面貌和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改高中“美术欣赏”课为“美术鉴赏”课,旨在要求高中生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统的学习,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应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别的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内涵地探索这一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是语文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  一、幽默——学生求知欲的动力器  从生理上说,幽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美国近年兴起的“笑学研究”证明,人在笑的时候,生理机能会发生多种变化,如脑垂体释放某种欣快物质以减轻痛苦和烦恼,给人以兴奋的感觉;动脉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执教者对作文指导感到棘手,学生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于是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结果《作文精选》、《习作指导》、《作文大全》、《获奖作文》之类的书汗牛充栋,塞满了学生的书包,学生作文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倾向严重。现就小学生作文指导过程中的积累与激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积累 
期刊
作为一位长期在农村学校教学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有几种现象值得关注:  现象一:学生认为语文不用学,学与不学一个样,与语文老师和语文课没多大关系,书上的反正不考。语文课上迫于老师压力敷衍了事,课余或自习课上学生用功更多的是英语、数理化。  现象二:农村初中生对语文和语文课提不起兴趣,在他们眼里,语文学习也就是机械繁琐的抄写、头昏脑胀的背诵再加上望而生畏的作文。语文课上无精打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