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无痛性心肌梗死(PMI)非典型临床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减少漏、误诊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我院诊治的无痛性心肌梗死98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情稳定48例(49%),死亡16例(16.3%)、心原性休克9例(9.18%),心律失常12例(12.2%),心力衰竭13例(13.2%)。结论:应掌握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明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87-0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而无典型胸痛患者98例,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动态变化,符合WHO AMI诊断标准[1]。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21±8)h。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并发症、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详见表1。
1.2 临床表现
胸闷、心悸62例,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表现12例,左肩部疼痛8例,下颌、咽部、颈部疼痛6例,上肢麻木不适12例,心原性休克9例,急性左心衰竭23例,头昏、黑矇6例,昏厥2例,无特殊不适3例。
1.3 心电图改变
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及T波倒置,梗死型Q波形成,并且有规律性动态演变58例。ST段下移14例,延缓出现梗死图形6例。常规导联不显示梗死图形3例,仅Q波变化 11例。
1.4 梗死部位见表2
2 结果
明确诊断后给予心梗2级预防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病情稳定48例(49%),死亡16例(16.3%)、心原性休克9例(9.18%),心律失常12例(12.2%),心力衰竭13例(13.2%)。
3 讨论
早期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发现无痛性AMI发生率高达50%,且多见于老年人,这些老年患者常表现气促、头晕、或晕厥等,而不是典型心前区疼痛[2]。PMI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病变、精神心理因素及免疫和炎症系统激活有关。心脏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在心肌缺血的感知中起重要作用。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在尚未释放足量代谢产物引起疼痛前,相应心肌已坏死,因此可产生PMI[3] 。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形成,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代偿性侧支循环形成,AMI后不易引起疼痛。心肌梗死后,尤其是并发休克、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时,其疼痛被并发症的严重症状所掩盖,造成无痛的假象。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纤维变形、断裂,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致使疼痛的感觉及传导阻滞。高龄患者神经系统敏感性差,痛觉阈值升高,这也是高龄患者多发生PMI的原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原有疾病症状可能掩盖疼痛而致无痛。
无痛性心肌梗死并不是绝无任何症状,而是以其他系统的不适作为首发症状去就医。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隐匿性。对老年人有以下情况应高度重视:突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突然意识不清、晕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突发上腹痛、恶心、呕吐等。要想到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即做心电图并连续监测其动态衍变,定期记录心电图以便对照。发病72 h内的细致观察是至关重要的[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29(12):600-612.
[2]胡華龙 256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J].2012,28(12):941-942
[3] 王继涛,张秀明.不典型心肌梗死63例诊断分析.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0):48.
[4] 李心娥.老年急性多部位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9,16(2):36.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87-0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而无典型胸痛患者98例,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动态变化,符合WHO AMI诊断标准[1]。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21±8)h。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并发症、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详见表1。
1.2 临床表现
胸闷、心悸62例,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表现12例,左肩部疼痛8例,下颌、咽部、颈部疼痛6例,上肢麻木不适12例,心原性休克9例,急性左心衰竭23例,头昏、黑矇6例,昏厥2例,无特殊不适3例。
1.3 心电图改变
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及T波倒置,梗死型Q波形成,并且有规律性动态演变58例。ST段下移14例,延缓出现梗死图形6例。常规导联不显示梗死图形3例,仅Q波变化 11例。
1.4 梗死部位见表2
2 结果
明确诊断后给予心梗2级预防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病情稳定48例(49%),死亡16例(16.3%)、心原性休克9例(9.18%),心律失常12例(12.2%),心力衰竭13例(13.2%)。
3 讨论
早期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发现无痛性AMI发生率高达50%,且多见于老年人,这些老年患者常表现气促、头晕、或晕厥等,而不是典型心前区疼痛[2]。PMI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病变、精神心理因素及免疫和炎症系统激活有关。心脏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在心肌缺血的感知中起重要作用。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在尚未释放足量代谢产物引起疼痛前,相应心肌已坏死,因此可产生PMI[3] 。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形成,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代偿性侧支循环形成,AMI后不易引起疼痛。心肌梗死后,尤其是并发休克、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时,其疼痛被并发症的严重症状所掩盖,造成无痛的假象。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纤维变形、断裂,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致使疼痛的感觉及传导阻滞。高龄患者神经系统敏感性差,痛觉阈值升高,这也是高龄患者多发生PMI的原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原有疾病症状可能掩盖疼痛而致无痛。
无痛性心肌梗死并不是绝无任何症状,而是以其他系统的不适作为首发症状去就医。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隐匿性。对老年人有以下情况应高度重视:突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突然意识不清、晕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突发上腹痛、恶心、呕吐等。要想到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即做心电图并连续监测其动态衍变,定期记录心电图以便对照。发病72 h内的细致观察是至关重要的[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29(12):600-612.
[2]胡華龙 256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J].2012,28(12):941-942
[3] 王继涛,张秀明.不典型心肌梗死63例诊断分析.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0):48.
[4] 李心娥.老年急性多部位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9,1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