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离美国(续完):第二十章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十章 走访联合国
  
  它的路程并不遥远,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花费了22余年的时间,才跨入其守卫并不太严的大门。
  它的大厦并不很高,而世界的目光却往往透过纽约摩天大厦的丛林,被它紧紧吸引。
  占地仅有109亩,楼高仅有39层的联合国总部哟,我来了,就不能不把你看个认真......
  
  在纽约逗留的最后一天,即7月24日(北京为25日),我们终于来到了引人注目的联合国总部大厦。
  这天,因考察项目不多,我们出发得较晚,早晨9时才离开驻地,乘车穿过灯光密布的霍兰隧道,经过行人稀少的百老汇大街,不知通过了多少架桥梁,在纽约市内轻松地漫游。除了高楼便是伟厦,除了桥梁便是河流,除了偶尔行驶的车辆便是行人不多的街道,夜间灯火灼灼的纽约,当阳光摁灭所有灯火和霓虹灯之后,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各个社区,千篇一律,除了摩天大楼有高低分别和形体略微变化之外,看不出有太多的个性特色。只是退役停靠在河岸边供人参观的"无畏号"航空母舰,才让我开了眼界。
  我不清楚"无畏号"何时服役,有何战绩,只听人介绍说,它是越南战争失败后退役的。我们没有时间登舰参观,站在离它不远的马路边目视了一阵。只见它躯体庞大,为浅灰色,活如灰鲸,恰似钢城,与河岸绿色的树木,耸立的大厦门,情调不很一致。它突兀地停靠在这里,是为显示美国的国力和军力?是要让美国人记住美军的战绩和荣誉?还是让国外游客记住它的存在和压力?不管美方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无畏号"航空母舰灰楚楚的姿影,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印记。
  在一家中国餐馆吃过午饭后,我们于下午3时来到了联合国总部。
  眼前是从电视片和图片中往常看到的、威武挺拔的联合国大厦,大厦前是一排非常高的旗杆,悬挂着各会员国的国旗。大厦南边的花园草坪很大,立有不少精美的雕塑。联合国占据的位于曼哈顿东河之滨、离闹市区不远的这块"领土",既非美国,更非其他任何国家所有,总面积仅有109亩,确属"国中之国"。在这块狭小的"领土"之内,有自己独立的邮电部门和保卫制度,在这里工作的人员都有外交豁免权。进入这块奇异"领土"的大门,几乎不需要什么证件,可自由出入,但要进入这座39层高的联合国大厦, 则要受到盘查,若是零散的游客,门卫就会前来劝说,让你和自己的参观旅游团组一道进入。
  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目前有180多个成员国。它虽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后的1945年10月24日才诞生,但它的酝酿和筹备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早在1941年8月,美国和英国的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一艘军舰上举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首次会晤,并发表了一项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这便是建立战后这一国际组织的最初设想。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宣言》,一致赞同将《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作为盟国的共同纲领,并首次使用了"联合国"这一名称。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需要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此后不久,四国又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将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台湾归还给中国,这是关于台湾地位问题最早的国际法文件。1944年8月至10月,美、英、苏和美、英、中先后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讨论并拟订战后建立联合国组织的建议案。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6月25日晚,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及其组成部分的《国际法院规约》,次日各国代表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纪念堂举行了《联合国宪章》的中、法、俄、英、德五种文本上的签字仪式,后来又加了补签的波兰,共为51国,这一天并被定为"宪章日"。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等29个国家政府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正式生效,这一天又被定为"联合国日",签字的51个国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联合国作为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和战时盟国集体智慧的产物,从此开始了运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和自决原则,制止侵略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为实现上述宗旨必须遵循的国家间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原则,也逐步深入人心。1946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把美国选为联合国的驻在国,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和费城就竞相争取成为其所在地。沿曼哈顿东河河岸建造联合国设施的这笔交易之所以成交,多半是因为有洛克菲勒家族和纽约市的捐赠,以及国会的无息贷款和对减免相当大数量的房地产税的许诺。有篇资料说,联合国总部的地方,是美国富豪约翰·洛克菲勒花900万美元买下捐赠的。这块地方名叫"乌龟湾",原来是肉联厂的厂房,1949年建筑工人拆掉厂房,用了三年时间才把联合国大厦建造起来。
  当时拥有4亿多人口的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第一个签字国。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支持建立联合国,并表示中国共产党将派出自己的代表加入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在旧金山会议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国共产党对于保障战后国际和平安全的机构建立,完全同意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所作的建议和克里米亚会议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欢迎旧金山联合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已经派自己的代表加入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借以表达中国人民的意志。"周恩来当时代表中共中央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人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在取得二战胜利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强调在中国代表团组成上必须把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包括在内。罗斯福把这一意见转告了蒋介石,但蒋并未作认真理会。在此情况下,当时出席旧金山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国民党外交元老顾维钧,建议代表团应有中共代表,并提出董必武为具体人选。
  顾维钧,字少川,上海嘉定人,曾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攻外交。1912年毕业回国后,先在袁世凯政府中从事外交工作,后在历届北洋政府中任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大使。1919年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国际联盟中担任过行政委员,此后还担任过外交部长、财政部长、代理国务总理。1932年和1956年,又先后担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驻法、英、美国大使及联合国常驻代表。1956年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不久退休,定居于纽约,一直关心中国大陆,直到逝世。顾维钧之所以主动建议中国共产党人董必武加入出席联合国第一届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是因为他与董必武在巴黎时有过一面之缘,认为董"年事稍长,但通晓国际事务","颇使我感到惊异"。顾还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中,中国共产党人依然是一个因素","我建议出席旧金山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要包括中共代表在内,以便成为一个真正的全国性代表团"。对顾维钧的建议,蒋介石表示坚决反对,但有中国共产党八年抗战浴血奋斗的事实,罗斯福总统的亲自干预,而且国共重庆谈判结束不久,加上顾维钧的不懈坚持,蒋介石最后不得不同意董必武为代表团成员之一。这样,出席一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为中国驻美大使顾维钧,团员有胡适、胡霖、王云五、张君励、李璜、王宠惠、魏道明、吴贻芳和共产党人董必武。同去的,还有董的秘书章汉夫、陈家康。在旧金山会议上,董必武与顾维钧合作得很好,正像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写:"他凡有建议或提出问题,无不商于我。"顾还在日记中写道:"董是一个上了年岁读过古书的人,为人和蔼可亲,但颇机敏......"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时,董必武还用潇洒飘逸的毛笔字题上了自己的姓名,这一宝贵的历史记录,至今还保存在联合国总部三层楼上一个精致的玻璃柜中。
  在炮火中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的东方巨人般站起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理所当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几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要求立即取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通知当时的联大主席、菲律宾外长罗慕洛:中国驻联合国各机构人员的重要任命,中国政府已经考虑和决定,如任命张闻天为中国出席联合国会议(包括安理会)的代表团首席代表。后又任命冀朝鼎为中国出席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代表,孟用潜为出席托管理事会的代表,并要求联大主席和秘书长早日答复关于开除国民党集团的代表和合法的中国代表团何时出席会议及参加工作的问题。然而,由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阻挠,并不十分遥远的联合国总部,新中国走了22年,直到1971年10月25日深夜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席位的决议,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点将的乔冠华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从加拿大调往纽约的黄华出任副团长和驻联合国常驻代表,率符浩、陈楚、唐明照、熊向晖、安致远、王海容、张永宽、邢松 、刘忠存等,于同年11月9日,由周恩来和政治局全体委员到机场送行,乘中国民航飞机启程,经缅甸、巴基斯坦、希腊、埃及等地,绕道巴黎,历时21个小时,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到11月15日,乔冠华团长已正式就座于联合国大会中国席位上,8天后,即11月23日安理会的会场上又传出了中国代表洪亮的声音。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曲折斗争,国内读者都非常清楚,不需要赘述。最近读到一本书,方知还有一位被人称做"无定向导弹"的外交家,给美国帮了倒忙,动摇了美国一方的阵脚,使形势发生了决定性变化,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立了一功"的故事。
  原来,美国为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长期操纵着表决机器。1949年以后,究竟是国民党台湾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中国的真正代表这一问题,联合国大会几乎每年都要进行表决,但因美国阻挠而未能讨论。1960年以前,美国以时机不宜为理由,用"拖延讨论"手法,阻挠把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议程。1961年起,美国改变手法,一方面"赞成"讨论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代表权问题说成是"重要问题",不能靠简单多数即可通过,必须获得2 /3多数才能通过,对中国进入联合国加以阻挠。1970年10月13日,加拿大与中国正式建交,美国感到在联大中国代表权问题上"最后失败的结局"将日益明显,白宫发言人齐格勒在同年10月25日说:"美国反对以牺牲中华民国来接纳北京政权进入联合国",并明确地说出了后来形成的"双重代表提案"的实质:"反对驱逐台湾,不反对接纳北京"--这个制造"两个中国"的主意。就在这年二十五届联大会议上,阿尔巴尼亚提案获得了51票赞成,41票反对,25票弃权,虽然不是2 /3的票数,但赞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的票数在联合国第一次赢得了多数。1971年初,日本向美国表示,美国提案的"前景是悲观的",希望同中国改善关系。英国、比利时预料美国的主张将在1971年失败,英国甚至暗示它希望与中国关系升级,将反对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提案。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认为:"北京将在1972年取得胜利。"1971年7月9日至11日,虽然尼克松派遣自己的特使基辛格秘密访问了中国,7月16日发表的公告说,尼克松总统将应邀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华,已轰动了世界,并在美国盟友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尼克松仍然坚持"两个中国"的谬论和立场,用他的话说,就是"按我的个性,我从来不愿意仅仅因为事情不可避免而向它低头"。就在同年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召开之前不久的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一长篇发言中,虽然公开撤回了美国对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反对态度,但仍然表示要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即尼克松所说的"台湾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和共产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具有联合国的会员资格"。到同年9月,因世界潮流的压力,美国从这一立场稍有退却,建议"安理会的中国席位属于北京",台湾则仍保留会员席位。
  就在美国处心积虑策划"两个中国"之代表权的时候,那位被称做"无定向导弹"的人物出场了。此人名叫巴罗迪,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因为该国没有派遣正代表,从40年代到80年代初,他一直行使着正代表的职权。他在联合国的资格老,也有不少学识,发言时常常引经据典,使听众感到颇有兴味。他敢于批评苏联的霸权主义,也敢于对批评他发言不当的美国代表大声喝斥,说淫秽下流的不是别人,正是你们美国,难道有名的红灯区纽约第42街不淫秽下流吗?充满黄色下流的报道和淫秽故事的美国报纸、电视不是"淫秽下流的文化垃圾"吗?这位外交家在多数情况下,不喜欢按次序发言,而经常爱即席发言,有时闯进某个委员会会场,站在主席台下,不经主席允许,便随意发表长篇演说,并把与会代表当作晚辈不指名地训斥一顿。这位如此随意任性的外交家,却是尽力帮助美国的。当时,在恢复中国合法席位问题上,已分成了以美国为一方和以坦桑尼亚为另一方的两大阵营,两方掌握的票数非常接近。正当美国在这一问题上计划再次拖延的时候,以熟悉联合国有关程序而获得好名声的巴罗迪,事先不和美国一方代表团商量,就提议进行表决。这一下美国等代表团慌了手脚,而支持中国的一方立即抓住时机,要求表决,从而使形势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经连续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样的结果,连正在北京访问的基辛格也未想到。在他准备离开北京前往飞机场途中,乔冠华问:"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大中国能恢复席位么?"基辛格不假思索地说,估计明年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就能进去了"。生性豪爽的乔冠华哈哈大笑:"我看不见得吧?"周恩来当时也未把表决结果告诉基辛格,原因是怕他难为情。当基辛格乘坐"空军一号"专机从北京机场起飞后,博士才从纽约的电传稿中获悉,美国在联合国保卫台湾的战斗中被彻底打败了。
  我亲爱的共和国啊,因有西方国家的阻挠,跋涉了22年,才跨入联合国大门。因有那一轰动世界的历史性的跨入,当王军同志把汽车停在允许停车的马路边之后,我们作为共和国的子民,只加紧几步,便走进了联合国的南大门。
  此时,大约是下午3点半钟的样子,正是纽约十分炎热的时分。但这时天空布有一层雨云,赤热的阳光透不过来,加上有微风从碧玉般明亮的东河河面上吹来,似乎能使人感到几分凉爽,气候如此宜人,我们便匆匆地开始了浏览和参观。
  联合国总部所在的院落是有名的国际区,有不同于美国的保安、邮政和翻译系统。站在联合国入口处的警察在内部称为保安人员,其制服、帽徽、警徽都不同于大街上的美国警察。据人讲,联合国还有"四大怪"之说。一是"升降国旗用手拽",立于大厦前的189根旗杆,都无自动升旗装置,每天升降会员国国旗,由4至6名联合国警察一字排开,用手工操作。二是"机构设在总部外",纽约只是联合国总部,2 /3的机构都设在欧洲的日内瓦、维也纳,非洲的内罗毕,亚洲的曼谷等地,3.2万多名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分散在上述各地,纽约总部只有万余人供职。三是"汽车不锁随便开",联合国大厦有三层地下停车场,可停车千余部,只是其入口处有警察把守,里边无人管理,故车辆停放极乱,横七竖八,但大家习惯于不关车门,不拔钥匙,只把财物拿好就行,因而都可以随便开车,车停得再乱,也是能把自己的车开出去的。四是"客来凉水作招待",这点和美国一样,待客无茶、无开水,只有凉水一杯。还有篇资料说,联合国总部里有一只由便衣警察牵着巡逻的纯黑色警犬,每小时租金60美元,以每天工作10小时、全年252天计算,其租金就相当于每年15.12万美元,因而有一些会员国代表抱怨说:警犬的租用合同是否采用了招标方式签订的?花如此多的钱还不如联合国自己养一条警犬合算。
  联合国的神秘,诱使世界各国人民把探寻的目光穿过烟云,越过大洋,透过纽约摩天大厦的丛林,投向这里。我们颇感自豪的一点,自己是穿过纽约摩天大厦丛林而走到联合国总部院落的。一进入,是一处很大的平台,其右是巍峨的总部大厦,其左是芳草萋萋的大片草坪和花园。这平台和草坪之上,有不少造型很美的雕塑。大门的左侧,是个很大的铜光发亮的有裂纹的地球,是在警告人们要保护环境,不要破坏人类仅有的家园?大门的右侧不远处,是一把用布头挽住枪口的手枪,是在告诫人们停止杀戮,荡除硝烟,坚决维护世界和平?此外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堂、说不清含意的抽象派雕塑。
  我发现草坪花园内还有不少雕塑,便疾步走去,只见一只精致庄重的青铜鼎立在草坪边缘处。这只鼎,是中国主席江泽民于1995年10月22日赴美参加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而送来的礼物。它名为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21世纪,两米见方的鼎上有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国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深知这件礼物的丰富寓意,他在答词中说:"鼎,在中国历史上象征着安定与和平。这尊宝鼎,体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品格和值得自豪的古老历史;体现了中国渊博灿烂的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更体现了它在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创造更伟大的未来的决心。"在中国鼎的对面,是前苏联赠送的砸刀剑为铁犁的雕塑。此外,还矗立有不少或写实,或写意,或具体,或抽象,或真实人物,或神话传说的精美雕塑,都能引发人的不少遐想。
  联合国大院、草坪和总部大厦里的雕塑、挂毯或其它艺术品,都是各国政府献赠的。美联社的一则电讯说:"联合国总部的墙上,挂满了无价的毕加索作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文物,但这些艺术品几乎跟艺术完全无关,而是微妙的政治和外交。"它举例说,联合国总部竟然没有任何地图,那是因为几乎每个洲都存在着边界纠纷,故地图被认为过于具有政治敏感性,实在不宜公开展示。基于此,联合国艺术委员会只有一名成员,即负责政治事务的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专门负责在各国献赠的礼物中拣选展示品并决定展示的地点。这位官员总是劝说献赠国把最好的礼物送来,以使展示品跟大楼及大院得到最佳的配合,并防止联合国总部变成一间稀奇物品店。某一大洋岛国大使要把一条珍贵的史前鱼种标本作为礼物献赠,这位联合国官员便以"腐坏中的动物不宜作为藏品"为由加以婉拒。肯尼亚、纳米比亚、尼泊尔曾共同将一件"解剖学的怪物"献赠给联合国,这是一头大象铜雕,有着大得不成比例的生殖器。当此礼物在总部花园揭幕时,立即引起一片哄闹,联合国官员不得不急忙用树枝树叶把这一怪异的庞然大物遮盖起来。当然还有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礼物,联合国官员为避免引起争议或丑闻,则劝其运回或不公开展示。
  我们在大院和花园草坪上观赏了不足一个钟头,便整队随王军同志进入总部大楼,先看地下商店和邮局,好说好动的阎逸民同志特意买了些信封和邮票,当场写好地址姓名,请懂英文的同志翻译好,寄回山西,以作为集邮收藏品。接着又返回大厅,由中国驻联合国总部机构里的一位女职员作导游,开始了参观。
  这个大厅实质上应该是联合国总部大楼的第二层,非常大,也非常空,除了几间办公室外,整个厅内没有什么陈设。从花园平台进入大厅不远的地方,有由木板围成的一处画廊,其墙壁、立柱和木板上,悬挂、张贴有不少国家献赠的油画和中国画。这些画构思都很新颖、奇特,色彩艳丽,或表现风光,或展现人物性格,或述说一个神话传说,或展示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其中一幅油画让我看了很久,心也为之颤栗。它的画面上全是在战争中被杀害的横七竖八赤裸的四肢、头颅和躯体,这些尸体停放之久,连小草野藤都从躯体四肢里长了出来,说明战争之残酷,连收尸的人也没有了,反战主题异常地突出。再往前走,只见有不少人站在那里照像,细看那面墙壁上悬挂的是联合国历届秘书长的照片。我也想留张影,因代表团成员随导游上了三楼,所以没有停留,快步跟了上去。
  三楼之上是个非常宽敞的展厅,所展览的是各国献赠来的工艺品,都很精巧,毋须详述。这座已有50年历史的联合国大厦,看来设计很有魄力,各种构件都很结实漂亮,但过后我看到国外一篇题为《联合国大厦有倒塌的危险》的报道说,该大厦在防火、安全、能源消耗以及使用方面,都达不到最低要求,如果发生火灾,停留在这里的人的存活机会小于在纽约相同建筑物里的存活机会。肯尼亚一位外交官甚至坦率地说:联合国大厦"是一个废料场"。报道说:"50年前由几位著名建筑师设计的联合国大厦,有慢慢倒塌的可能","除了明显的不安全外,数千名联合国工作人员还要忍受地毯发出的臭味对神经的刺激,徒有虚名的空调把有害物质吹进办公室和会议室。"情况被说得如此严重和糟糕,我在参观过程中却没有丝毫这样的感觉。
  从展厅出来,开始参观同层楼上的联合国各种会议室。这些会议室都很宽大,呈阶梯式,显得很深,估计讲台设在二楼,而依次升高的听讲席的最后一排座位已上了三楼。联合国有六大主要机构,即秘书处,总部设在纽约,由联合国秘书长领导;联合国大会,每个成员国都有一票,讨论几乎所有问题;安理会,有15个成员国,其中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为常任理事国,其决定在和平与安全领域有约束力,并负责维持和平;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由54个理事国组成,是负责协调经济与社会工作和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主要组织;托管理事会,帮助托管领地实现独立;国际法院,设在海牙,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联合国有6种正式语言,即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阿拉伯语,主要工作语言是英语和法语。我们参观的会议室,仅是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和联合国大会三个会场。
  看来安理会的会场最小,联合国大会的会场最大。当我站在联合国大会会场最后一排座位向下注视时,不知怎么眼前竟出现一个幻影,且愈来愈清晰。只见一位身材颀长、风度翩翩、身着黑色中山装、脸上架着一副秀克朗眼镜的外交家,迈着沉稳的脚步,走上大会的讲坛。原来这是被英国一家著名杂志誉为"具有哲学家的头脑,外交家的敏捷,历史学家的渊博知识,文学家的美妙语言"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于1971年11月15日首次登上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讲坛时的非凡情景。只见他稍稍环顾一下座无虚席的偌大会场,和特意赶来坐在十七八排座位上的侨胞听众,便以恢宏的气度、洪亮的声音,开始了近40分钟的讲演。他一会儿引用中国谚语,一会儿入情入理地分析国际形势,一会儿表示对发展中国家的敬意,一会儿批评霸权主义的行径,语言生动,逻辑性强,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笑声。
  接着,我眼前还出现了一个矮胖身材、光秃脑袋的幻影,此人便是令人厌恶的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以作反斯大林秘密报告而一下出名的赫鲁晓夫,十分喜欢和人辩论,辩论中不多说脏话,最多也就说说"走着瞧,我们会给你们厉害看"或"我们将把你们埋葬"之类的话。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搞了一个展览会,开幕式上美国副总统尼克松把赫鲁晓夫领到展台前,观看一套美国私人住宅模型。赫鲁晓夫马上表示苏联人不需要这东西,和尼克松争论起来,说苏联很快将赶上和超过美国,还威胁说要给美国点厉害看看。当时的翻译把"给点厉害看看",直译成"让谁看看库兹玛的母亲",害得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等待着一睹"库兹玛的母亲"的芳容。这位从来也不会安静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最不喜欢别人发言时照本宣科,更听不得别人对苏联的批评。1960年10月10日,赫鲁晓夫坐在联合国大会会场讲台下面,当听到西班牙代表批评苏联时,他很恼火,立时狠狠地敲起桌子来。没想到抡得手表不走了,气得这秃老头更失去了自制力,心想:"是发言的这个资产阶级走狗毁了这件好东西!"便脱下穿在脚上的短帮皮鞋,拿起来在桌上狠敲起来。这一用鞋敲桌的"历史性事件"很快传遍了世界,过去我以为这是在联合国大会讲坛上敲的,事后读这一事件的目击者、赫鲁晓夫的私人翻译维克多·苏霍德列夫的文章,才知其敲的是讲台下面他面前的桌子。
  过去,我看的有关联合国的资料不少,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来到这里,触景生情,睹物忆事,那些场景,那些轶事,都一下活灵活现地浮现在了脑海里,涌现在了眼前。
  显然游客只能上到联合国大厦的三楼,当看了各个会议场所后,再往前走,便是联合国的代表厅和走廊,接着就开始下楼了。眼前又是一片各国献赠物的展览,巨大的壁画,巨大的挂毯,每幅每件作品,几乎都要占很大的一面墙壁。在三楼,我欣喜地看到中国赠送的礼品--用整块象牙雕刻而成的成昆铁路缩影。在二楼代表休息厅墙壁正中央,我又看见中国赠送的第二件礼品,即悬挂在那里的巨型长城挂毯。那位做为临时导游的联合国女职员介绍说,周恩来总理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后,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应该给联合国赠送一两件代表中国古老文明、独具特色的礼品。在他的亲自过问下,经过反复斟酌,终于制做了这两件惊世之作。长城挂毯气势磅礴,色彩艳丽,造型典雅,那逶迤起伏、犹似长龙的长城,体现了中国的古老历史和悠久的文化。成昆铁路象牙微雕洁白透亮,构思新奇,刻工细腻,人物逼真,景色迷人,颇有鬼斧神工之妙,象征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惊人成就。赠送礼品的那天上午,乔冠华团长和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都亲自出席,一批来自各国的高级外交官,都簇拥在二楼宽敞主厅中央临时摆有铺着白布讲桌的讲台上。赠送仪式开始后,乔冠华团长作了简短致辞,说这两件礼品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意,就是期望和联合国进行良好的合作。瓦尔德海姆秘书长在答辞中,盛赞了中国的古老文明和两件礼品的珍贵价值。中国的两件礼品在此展出之后,凡是参观联合国的人,无不驻足细细观赏,几乎没有人不表示赞叹的。
  我们代表团不少同志都在长城挂毯和成昆铁路象牙微雕前,摄影留念,接着便下到一楼大厅,走出了联合国大厦。
  这时已是下午5点多钟了。雨云依然没有褪去,但似乎薄了一些,联合国大院显得还很明亮。因为没有风,紧靠马路边高竖的那一长排旗杆上,各国国旗都低垂着,不像平日那样迎风招展。"到了这里,怎能不去目睹我国的国旗呢?"我心里这么说,便快步向我国的国旗跑去。我知道,1971年10月25日夜晚,当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利的决议后,措手不及的联合国秘书处还没有准备好中国的五星红旗,直到第二天才到美国一家制旗店制做了一面国旗。这时,他们又遇到了难题,不知中国国旗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世界各国国旗行列中,是按代表中国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字母"P"来占据它的位置?只好致电中国,要求答复。中国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的电报,于10月31日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手上:"我收到了你1971年10月29日来电,我荣幸地通知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名字的按字母次序排列问题,请按开头的英文字母C排列,即CHINA,PEOPLE’S REPUBLIC OF。顺致最崇高的敬意。"这样,中国五星红旗于11月1日晨8时,由12名身着蓝色制服的联合国卫兵护卫着,在联合国国旗列自北端起的第23根旗杆前站好,庄重地用手牵动着,升在了智利与哥伦比亚的国旗之间。从那天起,我们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之前,在纽约天空,在变幻不定的世界风云中,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一直飘扬着。我远涉重洋,站在悬挂着祖国国旗高高的旗杆前,昂首仰望,喜悦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言语描摹的。
  我扭过头,再次仰望了一眼仅高39层、用玻璃包裹起来的联合国大厦。这座大厦在纽约摩天大厦丛林中只属较矮的一座,但全世界的目光却往往被它紧紧吸引。尽管半个世纪以来,联合国事务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强国的干扰和影响,前苏联霸权主义的阴影,美国航空母舰舰群在世界各大洋上的喧嚣,往往或多或少地要掩盖它的一些光彩,压低它的正义声音,但联合国毕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和自决原则、制止侵略及促进国际合作的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人类对战争的反思及对永远免除战祸的渴望。联合国徽章图案-- 一个从北极上俯视地球的世界地图,周围被一圈橄榄枝围绕着,就充分表达了全人类的这一愿望。这徽章镶绣在以浅蓝色为底色的旗帜上,就成了联合国旗,雕刻在印鉴上,就成了联合国官方印鉴。明文规定这徽章绝对不允许作为商标或商业招牌来使用。
  占地只有109亩的联合国总部哟,因有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参加及其发挥作用,你的活力将异常充沛,你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在我一步步离开你时,毫无保留地把美好的祝福给你留下......
其他文献
原编者按: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闻名中外的陈赓大军强渡黄河的西线之一,发生在我县茅津渡。我县人民为支援大军渡河,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老干部郭子健同志亲自参加了这一工作。他的记叙生动而又真实,是大军渡河的一篇重要史料。  1947年8月下旬,陈、谢大军由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陕鄂。陈、谢大军是当年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三支野战军之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山西平陆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卓有
期刊
1945年8月上旬,日本侵略战争失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几天,我们八区工作队在孝义随第二战区楚溪春七集团军总部,星夜进军太原市。我属八区工作队的特务分队,驻扎在太原南城区大袁家巷22号李姓院内。该院的大门向东开,大门的正对面,过了马路的砖雕大门里,忘了门牌号数,就是驻的日军太原派遣军司令部的“慰安妇”,即军妓院。  该院设在人来人往的交通大道旁边,日军时刻进进出出。当时的左右四邻及过往行人,常在门口
期刊
一    他轰轰烈烈地生,静静悄悄地走。  虽然是在太平洋深处的檀香山,是在远离祖国的夏威夷,他的走是静静悄悄的,但还是震动了长河大江,震动了万里长城,震动了13亿颗心,犹如生时那样轰然作响,令人瞩望。  他静静悄悄地走了,带着太多的功绩,带着太多的悲剧色彩,带着传奇一生太多的希望,也带着太多人们关切的目光。  他去了,永远地去了。  101岁,有风华正茂的青春花季,有叱咤风云的浴血征战,有天地变
期刊
紫金山天文台坐落于南京城东郊钟山风景区的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此山因太平天国时期在此修筑天堡城而得名。这里山势巍峨,密林葱茏,众多的名胜古迹掩映于翠柏花丛之中,而位于山峰之巅的天文台以其独特半圆顶建筑,好似绿洲明珠,银光闪烁,分外夺目。  紫金山天文台前身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1927年国民政府按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1928年该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正式成立,高鲁任代
期刊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未用过“空城计”,只是作者罗贯中为了烘托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以艺术的手法,添加了“空城计”这个情节。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中,却导演了真正的“空城计”。  在孝义以西的大麦郊,阎锡山部对毛泽东抗日先锋军总指挥部偷偷摸过来,毛泽东身边除了几个贴身警卫人
期刊
十七在西安事变中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了举世震惊的爱国行动。这一事变,是蒋介石逼出来的,在“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孔祥熙扮演多变的角色。    (一)事变前    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日本占领东北后,又把魔爪伸向华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而蒋介石却发表文章《敌乎?反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以反共求得日本的谅解,以妥协退让制止日本侵略。1935
期刊
有时,分不清是晚秋的莫旗,还是莫旗的晚秋。总有一丝眷恋,爱着,恋着,被埋在夕阳宁静的余晖里,被飘洒在肆意的枯叶里。  田,收获最美的弧线  秋天,满眼的金黄,没有一分的凄苍,田野里劳作的人们,弯成最美的弧线。  在莫旗,农田也是山地,就是在山坡、山腰或山脚垦出的一片田地,虽是山地,但是这里却继承了黑土地的基因—肥沃。这里地形千差万别,起伏不定,有时在地的这头望向那头,可能你望见的只是田地的中央,因
期刊
救世情殷甘舍生,以身献祭作牺牲,  天心普爱无私覆,大道为公本至诚。  麦烂须知非败种,血流方可计前程。  问谁代佛传心印,更造乾坤誓愿宏。  这首诗是山西老同盟会员、辛亥首义元老力宏法师于太原解放前夕写的,题为《救世舍身有感》,诗句妙托禅理,热情讴歌了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志士,对他们救世济民再创乾坤的奋斗精神,备极赞颂,体现了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力宏法师,俗姓王,名建屏,
期刊
摘 要 近代中国,教士藉以政治特权,凌驾于地方之上,教民仗势行凶,而当地民众则通过加入地方会党的方式,来寻求保护,并籍此与教会抗衡。民教龃龉,积怨颇深。晚清时期,浙江地区会党遍布,成为影响地方统治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会党的号召下,民众纷纷加入会党,与教会势力进行抗衡。1902年在浙江西北部发生了桐庐教案,柯文认为作为历史事件,有经历者、神话者和重塑者的不同记述,本文拟通过以此次事件的经历者、神话者和
期刊
摘 要 历史是消失殆尽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演绎着的历史,热点新闻犹如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热点新闻之于历史教学,犹如仙丹。撷取热点新闻,巧妙运用热点新闻,可以轻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历史使命感。历史教学将由于热点新闻的运用,异彩纷呈,引人入胜,多姿多彩,鲜活靓丽。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热点新闻  历史教学处境尴尬。学科地位低下,无力PK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