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用技术学科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实践性,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背景下,优化该门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通用技术教师的重要教育任务。本文就怎样建立高中通用技术的高质量课堂,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高质量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比较枯燥乏味,高中生对通用技术知识的兴趣不高。因此,通用技术课程亟待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整体学习效果,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应该用怎样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值得通用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通用技术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少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学科,目前应用的教学方法尚不够成熟,一般采用讲授式的方法,学生听,教师讲,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对知识的接受度较低,课堂质量不不理想。第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用技术教学活动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更加重视传授给学生理论性知识,较少开展锻炼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第三,教学硬件设施缺乏。通用技术学科较新,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其需要的硬件设施在校内还不够齐全,也缺少单独开展实验的教室,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质量。
二、建立高中通用技术高质量课堂的教学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建立高中通用技术高质量课堂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重构设计
针对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应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自主学习,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开展《揭开设计的面纱》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设计的作业;在课堂上首先请学生讲述蝴蝶破蛹的故事,然后提问:(1)从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设计一件物品要哪些步骤?通过利用问题情境进行课程导入,使学生对设计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教师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组别,每组选出组长1名,发言人1名,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设计课题?在组内讨论并说明。”这时学生需要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讨论结束后,教师整理学生阐述内容并板书记录,然后指导学生在方案构思环节中产生的方案,进行优中选优,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权衡,通过思考、讨论,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的教学活动重构设计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内化知识。
2.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的结合
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教师应用集体化教学,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布置不同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同时给予学生一定启发,然后展开小组讨论。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还能使用到多媒体技术,进而将教材中的知识充分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到更多内容,接收到更多知识。
例如,《设计的一般过程》课堂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图一)。第一步:用课件展示设计一般过程的五个步骤,使学生对设计的过程有整体认识,然后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第二步:先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详细了解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的相关理论知识。再运用这些理论知识,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分组参与设计“可调节式小桌”。 第三步:让学生制定设计方案,讨论和填写过程表单,在产品改进设计的实践活动中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感受设计带来的快乐和情趣。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讨论实践,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第四步,选择典型的学生设计方案,利用展台、投影机进行展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倾听、提炼同伴信息,为方案优化做好准备。第五步,归纳法的运用和反思,充分运用学生的观点,并进行提升,让学生感觉自然亲切、深刻。
3.适当布置实践类的设计作业
通用技术的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各种设计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适当布置实践类的设计作业。因为学生的能力和时间有限,任务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例如,《结构与稳定性》的教学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台风之后的图片,用一段话引出结构和稳定性。
第二环节:开始新课讲授。首先,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样在台风的破坏下,为什么有一些树、房子或广告牌等被刮倒,而其它的却稳如泰山,一点都不受台风影响呢?通过这个问题,导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然后,展示两辆货车运货的图片,提问:为什么他们这么倾斜还没翻倒?怎么样的结构才是稳定的?怎么样的结构是不稳定的?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出结构稳定的条件: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支撑面内。接下来,再用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怎么去判断一个结构的稳定性如何?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又有哪些?怎么才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这些问题,引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第三环节:布置实践设计作业。取两个矿泉水瓶A和B,A瓶中放满水,B瓶中放等重的泥土。将A和B都放置于桌面,把一根筷子平放,水平用力推A和B。问题1:A和B哪个先倒下?为什么?问题2:从这个试验你可以得出与稳定性有关的哪个因素?结论1:结构重心的位置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重心越低,稳定性相对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相对越差。问题3:同学们能否举出生活中的案例,来印证这一结论?问题4:既然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那为什么人直立站着时候是稳定的,而蹲下身体往后倾又会翻倒呢?结论:结构重心的位置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结论成立是有条件的,要看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底面范围内就是稳定的,反之就会不稳定。
综上所述,通用技术高质量的课堂,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重构设计,采用个性化教学和集体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直接体验技术给他们带来的知识、技能和乐趣,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薛来苏.兴趣,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源动力——刍议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J].新课程(下), 2017(1).
[2]楊荣良.新高考,新制度,新措施——谈新高考方案下通用技术教学策略[J]. 浙江教育技术, 2017(2).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高质量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比较枯燥乏味,高中生对通用技术知识的兴趣不高。因此,通用技术课程亟待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整体学习效果,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应该用怎样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值得通用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通用技术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少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学科,目前应用的教学方法尚不够成熟,一般采用讲授式的方法,学生听,教师讲,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对知识的接受度较低,课堂质量不不理想。第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用技术教学活动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更加重视传授给学生理论性知识,较少开展锻炼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第三,教学硬件设施缺乏。通用技术学科较新,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其需要的硬件设施在校内还不够齐全,也缺少单独开展实验的教室,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质量。
二、建立高中通用技术高质量课堂的教学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建立高中通用技术高质量课堂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重构设计
针对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应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自主学习,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开展《揭开设计的面纱》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设计的作业;在课堂上首先请学生讲述蝴蝶破蛹的故事,然后提问:(1)从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设计一件物品要哪些步骤?通过利用问题情境进行课程导入,使学生对设计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教师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组别,每组选出组长1名,发言人1名,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设计课题?在组内讨论并说明。”这时学生需要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讨论结束后,教师整理学生阐述内容并板书记录,然后指导学生在方案构思环节中产生的方案,进行优中选优,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权衡,通过思考、讨论,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的教学活动重构设计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内化知识。
2.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的结合
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教师应用集体化教学,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布置不同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同时给予学生一定启发,然后展开小组讨论。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还能使用到多媒体技术,进而将教材中的知识充分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到更多内容,接收到更多知识。
例如,《设计的一般过程》课堂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图一)。第一步:用课件展示设计一般过程的五个步骤,使学生对设计的过程有整体认识,然后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第二步:先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详细了解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的相关理论知识。再运用这些理论知识,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分组参与设计“可调节式小桌”。 第三步:让学生制定设计方案,讨论和填写过程表单,在产品改进设计的实践活动中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感受设计带来的快乐和情趣。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讨论实践,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第四步,选择典型的学生设计方案,利用展台、投影机进行展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倾听、提炼同伴信息,为方案优化做好准备。第五步,归纳法的运用和反思,充分运用学生的观点,并进行提升,让学生感觉自然亲切、深刻。
3.适当布置实践类的设计作业
通用技术的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各种设计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适当布置实践类的设计作业。因为学生的能力和时间有限,任务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例如,《结构与稳定性》的教学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台风之后的图片,用一段话引出结构和稳定性。
第二环节:开始新课讲授。首先,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样在台风的破坏下,为什么有一些树、房子或广告牌等被刮倒,而其它的却稳如泰山,一点都不受台风影响呢?通过这个问题,导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然后,展示两辆货车运货的图片,提问:为什么他们这么倾斜还没翻倒?怎么样的结构才是稳定的?怎么样的结构是不稳定的?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出结构稳定的条件: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支撑面内。接下来,再用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怎么去判断一个结构的稳定性如何?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又有哪些?怎么才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这些问题,引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第三环节:布置实践设计作业。取两个矿泉水瓶A和B,A瓶中放满水,B瓶中放等重的泥土。将A和B都放置于桌面,把一根筷子平放,水平用力推A和B。问题1:A和B哪个先倒下?为什么?问题2:从这个试验你可以得出与稳定性有关的哪个因素?结论1:结构重心的位置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重心越低,稳定性相对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相对越差。问题3:同学们能否举出生活中的案例,来印证这一结论?问题4:既然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那为什么人直立站着时候是稳定的,而蹲下身体往后倾又会翻倒呢?结论:结构重心的位置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结论成立是有条件的,要看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底面范围内就是稳定的,反之就会不稳定。
综上所述,通用技术高质量的课堂,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重构设计,采用个性化教学和集体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直接体验技术给他们带来的知识、技能和乐趣,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薛来苏.兴趣,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源动力——刍议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J].新课程(下), 2017(1).
[2]楊荣良.新高考,新制度,新措施——谈新高考方案下通用技术教学策略[J]. 浙江教育技术,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