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探微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f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的数学课程中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内容是新课程中最富有特色的内容,在教学中可采用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综合知识,以探索为主线,课外延伸等策略,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 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指教材中各章的“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由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是七至九年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呈现形式,它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学校在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课程中,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呢?
  1 密切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实际”是“实践与综合应用”最重要的学习特点,它所研讨的问题都源于生活,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问题,因此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进行。例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说明数的相关单位,列举与数有关的事物,探讨这些事物中的数的现实意义等。
  2 综合运用知识
  这里的“综合”包含两种含义:其一是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其二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基础上设立的,因此它是这些部分知识的综合,是通过这些知识中不同的表达形式体现出来的。其中,主要的表达形式有:数形结合、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与综合应用”又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因而它是跨学科的综合。由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题活动时,应注意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联系与合作。
  3 以探索为主线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以探索为学习主线,因此教学中要分阶段适当安排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分小组让学生共同解决,让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与讨论过程,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形式要多样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的学习活动形式要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
  例如:可采取数学小调查的形式,这种形式有三个阶段:①进入问题情境阶段;②收集信息阶段;③表达和交流阶段。数学小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
  也可采取小课题研究形式,这是改善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个学习中,学生要经历两个过程:一个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另一个是得出结论和交流的过程。应注意的是,首先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起到引领的作用;其次是对小课题研究的评价,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再次是小课题的内容要结合身边的事物,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有趣的。
  还可以采取“动手做”的形式,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概述。
  5 课外延伸
  首先是作业的延伸。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源于生活,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自去调查、去统计、去探索,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利用教材本身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布置一些短作业。
  其次是学生方式方法的延伸。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研究性学习”,随着“活动”的增多,学生参加综合实践的活动方式、方法也在增多。因此,在“课题学习”的教学中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延伸,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初中学段数学课程的一个新内容,我们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机会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并参与到他们的实践活动中去,关注和引导他们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l 陈明华等主编.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M].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
  2 叶尧成等书编.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张启哲.中学教育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普遍实施,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更是要充分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合理更有效地体现新课改思想”、“如何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把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到位”,把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努力的重点,力争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更好地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
期刊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做好实验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本文从“①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落实,是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落实,是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内在条件;③合理的评价方式,是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促进条件;④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方法四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 实验设计能
期刊
【摘要】“自然分材教学”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熊川武先生的国家“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是教师让学习内容随学生学力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它从改进学科教学入手,调适师生感情、生生感情,通过建构由自学、探究、运用、检测等环节组成的课堂形态,并采用了自学指导书、信息沟通牌、问题跟踪卷和师徒合作制等辅助手段,使学习成绩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适合
期刊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 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是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
期刊
语文作业设计既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但由于长期以来,语文作业多数停留在抄抄写写的机械运作当中,导致作业实效性极差。那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呢?我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如下一些好的做法:  1 从个
期刊
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在我们一线的教学中深入开展起来了,期间所面临的最大改革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从你教我学向合作学习转变。当前我们在教学中比较青睐的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是体现新课程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的频度与效率,利用优势互补,培养学生探究意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成了人才的竞争和国民素质的竞争。在我国,旧有的基础教育面对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冲击,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为此,我国当今的教育进行了改革,高中也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我们甘肃省在2010年8月份也推行了高中新课改,现在已经在高二实施了新教材,这次新课程改革无论从其深度还是从其广度,都可以说是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改
期刊
所谓创新性课堂教学是指以创新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它是一种发展性、主体性教学。其特征如下:   1 提倡“四学会”  1.1 让学生学会学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提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创新性课堂教学就是把侧重面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上,使之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具备终身学
期刊
【摘 要】 对小学生来说,其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学生 小学语文 创新 思维    创新教育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基点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进步,新课程理念就无法落到实处。新课改中的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应是充满灵性,充满生命活力的求知平台。因此新课程导引下的语文课堂构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组织实践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