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抠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t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活越小气
  转眼,母亲退休已有30多年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母亲刚退休时,每月才拿35元,其中5元还是副食补贴,她一直拿了十几年,从没涨过。那时,母亲什么也不担忧,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
  她拿着这微薄的退休金出去旅游过几次,那是母亲一生中跑过最远的几段距离,至今回想起来,对旅途上的见闻,她还回味无穷、如数家珍;她也拿着这微薄的退休金回过几趟苏北老家,老家亲戚都羡慕她退休了,每月还有几十元退休工资,夸她有福气。母亲听了,自豪地笑了,笑得很明媚、灿烂。
  这些年,母亲的退休金每年都在增加,现在已涨到1200元,是过去的几十倍。可钱增加了,母亲却高兴不起来了,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手里的那几个退休金,被母亲紧紧地攥着,她对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刻薄和小气。
  母亲再也没出去旅游过,也没再回过苏北老家,即便她哥哥去世,她也没回去。
  当时接到哥哥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的她考虑到经济压力,一直犹豫是否要回去。很小的时候,就听她说起过,与哥哥感情很深,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哥哥总是留给她。但最终,碍于经济压力,她没敢回去。于是,没能送哥哥最后一程,成了她这辈子内心最大的伤痛,一旦有人提起老家的事,她就会哭。
  不明白她的节俭
  或许是因大脑在不停地算计那几个退休金,母亲越活越精明了,一点也不糊涂。一天,我在菜市场买菜,忽然看到不远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佝偻着身子费力地在一堆烂菜叶里翻捡。仔细看了看那背影,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赶紧过去一把拉起她:“妈,您在这里干什么呀?”
  母亲抬起头,见是我,赶紧慌乱地将手中那几根青菜叶放进布袋里,压低声音说:“我看到这里倒掉的菜叶里面有许多还能吃,丢掉太可惜啦!捡回家,还能省2块钱呢!”说罢,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现在的菜价真的太贵了,再这样下去,连蔬菜都吃不起了!”
  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一阵难过。我将自己刚买的一把青菜拿出来,要放进母亲的布袋里,母亲极力推让:“你和芳芳生活也不容易,我不能给你们增加负担,我再捡几根,一天的疏菜就够了。”说完,母亲又倔强地弯下腰,翻捡起那些烂菜叶。
  我执拗不过,有些懊恼地走了。母亲那1200元的退休金虽然远远赶不上飞涨的物价,也不至于要如此节俭吧。
  放心,妈帮你还清
  那天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像忽然想起了什么,忧心忡忡地问我:“你那房贷还有几年?”她一直惦记着我的房贷,常常问起还款情况。
  记得那年知道我和芳芳要买房子,她从小小的裤袋里费力地掏出一个鼓鼓的手绢,对我们说:“这是一千块,给你们凑个首付吧,以后这房贷,妈尽力帮你们还点。”母亲说得大气,其实这点钱完全是杯水车薪。但在接过那个因汗渍而发黄的包裹着钱的手绢时,我心里仍有说不出的愧疚。
  今天,母亲又问起还款情况,我怅惘地说:“妈,还早呢,才还了8年,还有12年!”母亲皱起眉头,静静地看着我,好像在激烈地思考着什么,脸上布满了深深的忧虑。然后只听她喃喃自语道:“太长了,我等不到你房贷还清的那一天了!”
  过了一阵,她走进房间,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叠皱巴巴的钞票。“这是三千块钱,你拿去,看能不能提前还一个月,能早还一月是一月。”我推托,妈生气了,“你必须拿着,不拿我心里堵得慌,一想到你身上背这么多债务,我就睡不着。”
  我只好接过来,心里一阵难过、自责,自责没本事,不能给母亲赡养费反而啃老,心疼母亲吃多少烂菜叶才省下这笔钱……母亲以为我在为房贷发愁,拍着我的后背安慰:“你放心,妈一定帮你还清。”
  省点棺材钱
  也不知是哪一天,我突然发现母亲老得太厉害了。身子再也没直起来过,头发全白了,那张布满皱纹、黑色斑点的脸,像一张恐怖的蜘蛛网。也是,母亲都84岁了。
  那天我又去看她。大白天地,她开了一盏台灯,戴着老花镜在一针一线地做衣服。我好奇地问:“妈,您这是做给谁穿呢?”她抬起头:“给自己做的,上路的时候穿。” “上什么路?”“上天堂的路。”
  我不敢相信地看着母亲,她却一脸平静。老实说,我还从没想过她走的那一天,我觉得那一天很遥远、很陌生,也许根本不会来,但现在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充满悲痛气息。
  母亲不看我,继续做着衣服,深深地叹口气,说:“听说现在人死了还要用好多钱,我把自己上路的衣裳做好,你们就能少花点钱了。我本想自己死后,就让你们把我葬在老家的祖坟旁边,可前些日子,老家侄子打电话来说,祖坟被铲平了,修建成了市政广场。我真不知道自己死后能葬在哪了?”说罢,母亲用手抹起了眼泪。
  母亲一向坚强,我从没见她哭过。但那天,我感觉出她是发自内心的悲伤。我有些哽咽:“妈,你放心,我一定给你买个最好的公墓。”
  母亲幽怨道:“说得轻巧,公墓你能买得起吗?”我一时无语。
  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省棺材钱,患糖尿病20多年的母亲,本来每天要打两次胰岛素,上个月却突然减少了剂量。被我质问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还是医生,她态度坚定地回答:“不是医生嘱咐的,是我自己决定的。现在每年要交800元大病保证金,另外每月还要自付200多元,费用太高了,我只能减少药剂量了。唉,能省就省点吧,能活一天就是一天了。”然后任我劝说,也不再恢复剂量。我满是无奈和伤感。
  孩子一樣的母亲
  那天下班回家,正巧在路上看到来串门的母亲。我看到她手里拿着几根小葱,兴冲冲地努力挪动着佝偻的身子,一颠一颠地往家里走去,步伐迈得很快,那背影活像一个能走路的老乌龟。
  几根小葱在母亲手里轻轻摇曳着,扭动着纤细的腰身,好像在搔首弄姿,风情万种。
  我疑惑,母亲这是有什么高兴的事儿呢。听到我的喊声,母亲停下脚步,向我扬起了她手中的那几根葱,喜滋滋地说道:“刚才我买了3毛钱的小葱,我数了数,发现有5根小葱,比过去多了一根!”
  那一刻,我看到母亲笑得多舒心啊,好像连眉毛都在笑哩,而我却感到心口堵得慌。
其他文献
前不久,《生活大爆炸》在网上被暂时停播下架,牵动了无数中国粉丝的心。这部以讲述四个高科技宅男与一学渣美女的搞笑生活故事为主的美剧,在中国大受欢迎。呆萌版高科技宅男“谢耳朵”更大红大紫成为新一代宅男偶像,而他在片中的女友艾米堪称“女版谢耳朵”:死鱼脸、神经质、怪胎、高智商、女学霸,以及社交白痴。  艾米的扮演者、现年38岁的马伊姆凭此角色到达事业巅峰,两次获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女配角提名。鲜为人知的是,
期刊
把孩子逼“跳楼”了  广州,五羊新城。  13岁的小诗人朱夏妮再也不想写诗了,哪怕著名诗人北岛都赞美她的诗“感觉清新,富于意象,特别善于瞬间的感觉”,且她的诗歌曾多次获得国内诗歌节奖项,还被译成英文入選第44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中国诗歌单元。  但妈妈胡杨却说:“写诗、写诗,写诗能考上好高中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朱夏妮的生活里只剩下“为考试而学习”。她叹了口气,站在阳台上远眺,写了两个小时作业,双
期刊
階级一点都不是什么高深的词。你买的房、车、手机、牙刷都喻示着你的阶级。很多夫妻结婚伊始,阶级属性近似,但是男的开公司了发财了,女的还在原地站着,关心着七大姑八大姨那点小事,以为等啊等啊老公就会退回来,太乐观了。  在所有出了车祸并且断了腿的人里,我认识的东子,是最幸运的。他有钱。他瘫了,老婆跟没事儿似的,该调侃调侃,该骂人骂人,丝毫没当他是残疾人,甚至会拿他的残疾打趣。  但他们最终离婚了。是东子
期刊
女人們现今的友谊,多数只为打发时间,说说心事,许再多承诺,也当不得真。须知交往过程里,总一起聊天的,只能叫闺蜜;能一起做事的,才叫朋友。  大学四年,她们寝室年年被评为最佳寝室,一起打开水一起考研,谁交了男友都带给姐妹们过关。毕业时,六人击掌为约:每个人的婚礼,另外五人都是伴娘团。  她们星散在不同的城市,除了一位早就断联的,她自付来回双飞机票赴了四场婚礼。轮到她自己时,在同学群里兴高采烈宣布婚事
期刊
“为丈夫征婚。”《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冯莹道出自己的梦想。二十出头的年纪,本该是青春韶华,拥有健康,能够随时享受爱情,但对冯莹来说,却是奢侈品。她只能为他征婚,让更好的人去爱他。  而那个敢在她处于濒死边缘时爱她、娶她的男人要求不多,只是希望她开开心心每一天,最重要是,活下去。  病房里的七夕  2013年七月初六,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夜,月光皎洁。  冯莹一个人躺在病房内,头痛又像冲击
期刊
2006年,巴西队丢掉大力神杯后,总统府上上下下见识了时任总统卢拉的“哭功”。只见他坐在电视机跟前失声痛哭,任谁也劝不住。巴西舆论不由得开始关注大大咧咧的卢拉背后,有着怎样脆弱的一面。  他们很快发现,踢球时喜欢随意拉队友开玩笑的卢拉,在家庭生活中,眼泪却比他在足球场上的幽默还要多。  卢拉的家人跟他一起住在晨曦宫,他和妻子玛丽萨有5个子女。盧拉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了,只有一个老岳母跟他们住在一起。在
期刊
马年春晚,王铮亮深情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红遍大江南北,把无数人感动得潸然泪下,而写出这首感人歌曲的“80后”小夫妻董冬冬和陈曦也从幕后走到台前。  他们是最亲密的搭档,是相恋相伴13年的爱人,也是最好的闺蜜。他们一直用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点滴体会谱写爱与被爱,创作出《终于等到你》、《北京爱情故事》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她只为他填词,他只为她谱曲。在知音难寻知己难遇的年代,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希
期刊
在重庆九龙坡区的廉租房里见到了杨果一家,这个略显拥挤的小两居里,到处堆满了婴儿用品。  72岁的杨光中招呼记者坐下,一面接受采访,一面张罗给外孙换尿布、冲奶粉。杨果不时帮忙搭手,但她并不懂得怎样带孩子、哄孩子高兴。常常是孩子在她怀里呆了一会儿,又哭闹着扑向杨光中。  “我都70多岁的人了,还经得起几次折腾!”杨光中的目光停留在女儿和外孙身上,“以后他们可怎么办?”  杨光中满脸愁容,至今仍想不通是
期刊
4月14日0点19分,35岁的桑兰剖腹诞下一名男婴。这是她人生中的重要节点,上一个节点还是16年前那次悲伤的落地。一个节点让她坠入苦难,一个节点让她迎接新生。两个节点间是漫长的抗争岁月,与命运抗争,与流言抗争。从被架上神坛到最终回归生活,从“永远微笑的女孩”,到为人妻、为人母,桑兰走过的,是一个女人的成长与蜕变之路。  “黄小宝好吗?”  年近不惑的黄健站在医院走廊上,手里拿着签字笔,泪水满眶。 
期刊
“你不能和我走。”母亲硬邦邦地扯下阿草死拽着她衣襟的小手,“记住,一定要听外婆的话。”  这是一个不能更糟糕的家了。儿子体弱多病,丈夫几年前遭遇车祸身亡,没留下任何抚恤金和赔偿。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女人,要养大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双目失明的老母亲,每一天都是煎熬。终于有人愿意娶她,但条件是要和儿子断绝关系,母亲犹豫许久,答应了。  没有爹妈照顾的孩子更懂事,也更危险。那天,饿着肚子的阿草在路上捡纸箱去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