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长知识 创新长能力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炉镗内窥仪是用来观察高温炉镗内部情况的设备,由于炉镗内的温度很高,因而需要对设备进行冷却,通常可采用水冷或空冷的方式进行。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流动的液体或气体带走仪器中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
  在我实习的企业中,炉镗内窥仪是其主打产品,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其生产的水冷装置使用不到一年前端就会出现开裂或内窥镜头烧毁等情况,维护或返修量大,额外增加了不少企业的成本还影响产品质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向厂里的技术人员询问。
  技术员告诉我:“他们的水冷装置是直流式的,当水从内腔快速流过时,遇到水冷装置前端的端盖时水会很快的反弹,这样就只有很少的水能到达前端的凹陷处,使前端最需冷却的镜头一直处于一个干烧的状态,而大部分的水都因为反弹直接进入到出水的外腔中,这样就没有很好的起到一个冷却作用。”
  技术员一席话,激起了我对这水冷装置改进的兴趣,如何能使水流速度慢下来,并能使水很好的充满装置前端的凹陷处呢?于是我向教液压的老师请教。
  老师听了详细的情况后告诉我还有一个原因使水冷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那就是我们液压中学到的层流和紊流的关系,企业中使用的直流式水冷装置中水在腔内的状态就是层流的。
  层流顾名思义就是在流动的水中分好多个层,而在内腔的直流水也是如此,因为受到了一定的阻力,靠近管壁的那层水一定比中间的水流的要慢,而那层水吸收的热量就多,当水走到顶端时吸收的热就很少了,就起不到冷却探头的作用。平时上课我们学到这些知识,并不会刻意去记它,现在不一样,是带着问题针对性很强地主动去学,效果确实很好。
  由于直流的水冷装置水和水之间还不能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老师让我回去考虑怎么样把水从直流变成紊流。
  我回去查了相关资料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将层流变成紊流:
  一种是流速突变,这种是在流速上作出改变,要这样做就要在外边再加上个水泵,这样的成本就会增加很多,而且在试验过程中效果还不是很好。
  一种是截面积突变,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做拐角。仔细考虑后我开始尝试各种解决方法。第一次是把原本圆筒状的三层管壁做成阶梯状的,在实验过程时发现这样的管壁非常难加工,而且三层管壁很难组合在一起,所以最后失败了。
  第二次是受到步枪来复线的启发,我想把三层管壁经过水的一层加工成凹进去螺旋的槽,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管子非常长,请了很多人看了都说加工不出来,于是我就上网寻求帮助,没想到这种想法早就有人用了,这是法国的一家企业,成本很高,这种想法又失败了。
  一次偶然中,我的圆珠笔断了,那套在笔芯上的弹簧让我灵机一动,于是产生了第三种方法:在管壁上弄上螺旋的铜丝做出拐角。在铜丝的选择上,我选择了水流过通道的直径小的铜丝,但不能小于直径的2/3。于是我就先在内筒上焊上铜丝,再把中筒套上,又在中筒上焊上铜丝,再把外筒套上。加工完成后,先在学校实验,结果没问题,在老师的担保下,又送到厂里使用,没想到我真的成功了,冷却装置用到现在已经整整2年了,为厂里大大地节约了成本,深受厂里的好评。
  在这次参加的创新大赛中听了很多评委的意见,知道自己做的产品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过我会根据这些不足对装置再进行改进,使它的使用寿命再次提高,使其价值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风华正茂的教师,内心总也难忘伴随我们成人、成长的二个“人”:一个是生育我们、养育我们、关心我们的双亲;一个就是教育我们、关爱我们、时常如春风细雨抚慰我们心灵的班主任老师。正因为此,让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三年教育生涯。十三年来, 时常因为面对一群漫无目标、学习茫然、惹事生非的职校生而叹息;十三年来,也时常因为心灵的呼唤,教育挽救好一个个走了弯路的“灵魂”而兴奋。作为班主任,首先
期刊
摘要:德育课作为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德育课自身理论性较强,又比较抽象,再加上很多学生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上职校关键是要把专业课学好,文化课尤其是德育课学的好坏并不重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如果德育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期刊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创新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永远是重复别人的老路,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永远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困窘局面。要实现创新想法,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缺乏了所需的专业知识,即便有再好的想法也不能将其实现。职业院校学生正是这样一群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技能的优秀学生代表。  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的主题活动,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从开始启动就受到全省职业院校师生的积
期刊
他们是创新大赛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是创新作品的鉴定者,他们是创新大赛的专业评审,他们就是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大赛的评审专家团队。他们中有东南大学机械、汽车、制冷、数控专家教授任祖平,东南大学自动化专家高级工程师甘为凡,东南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专家高级工程师陈建松,东南大学机械专家、教授孙庆鸿,江苏省发明协会常务理事张家生……  本刊特别邀请本次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大赛的部分专家评审,请他们谈谈对于创新
期刊
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展评会于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高职和中职教育的参展作品共661项,其中入选作品280项。不仅参展作品数量多,而且涉及的学科包含了工程、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和环境等众多领域。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培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不是以追求少数尖子的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能。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积累,创新教育注重开发创造力。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具有创造性思想、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发现培养创造性人才。  老师和校长作为创新教育的引领者,他们对于创新大赛有着更深的感受,对于创新教育应该如
期刊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落脚点在学校,重点在于课程开发,而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整合多元的课程资源,其中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课改需要整合多元课程资源、烹饪专业课改离不开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背景、以及课程改革需要有一个抓手等方面考虑,基于文化传承思考,是学校烹饪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学校确定了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三个方面,来开展基于文化传承思考的学校烹饪专业课改的实践;从取得
期刊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根之木,其源于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知识上刻苦的积累,以及冥思苦想后厚积薄发的那一抹灵光。  李俊同学在本次创新大赛上取得的成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俊同学在校学习时就认真刻苦地学好专业知识,经常为了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和同学讨论或找老师请教,不把问题搞明白誓不罢休。  在实习中他通过自己的观察,敏锐地发现实习单位中的水冷系统存在着寿命太短、冷却不充分、前端容易开裂等问题,并
期刊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生产需求之间的结合。教学为生产服务,“炉窑三维智能视频检测系统”就是陈铭益同学在常州科宇电子公司实习时,认真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不仅在生产中认真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而且积极利用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的产品技术革新和生产设备改造,献计献策,在企业深受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  陈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一个民族的腾飞离不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靠教育。其中,对未来人才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创新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与办学方向,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大发展的环境下,应当强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南通农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