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联合教育对建筑类职业人才的培养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类专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高职建筑类教学水平也比较稳定,甚至会出现专业发展人才供不应求的趋势。为此,在当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增设建筑类的专业,招生规模也不断地扩大。但是在高职建筑类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校企联合”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要围绕对建筑类职业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培养大师级工匠人才,塑造更加优质的能工巧匠,實现对高职教育的有效延伸。为此,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教学实际,对这些问题给予一定重视,并对此进行解决,以便更好地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一、当前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当中要能够紧紧把握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潮,立足于建筑行业培养的现状,走出真正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但是当前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虽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月收入则相对比较低,还呈现出就业不够稳定等相关的问题,最终导致就业的综合质量偏低,这与社会、家长以及学生的期望相差甚远,而高职建筑类学生在就业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建设有待合理化。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或者是研究仅仅单纯盲目的追求热门专业,并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来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人才培养也明显的带有学科、理想化的痕迹,并没有围绕就业的实际需求,忽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在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当中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结构能力水平都没有明显的指出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内容,从而使得建筑类,培养的学生特点不够鲜明,就业竞争能力明显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是对职业教育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人才培养要注重一定的层次性,也就会最终决定职业教育最终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相对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仅是模仿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并没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当前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时间相对比较短,最终导致就业定位相对比较模糊。此外,在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显,专业化建设缺乏特色,甚至会出现同质化现象,根据调查表明建筑类专业当中缺乏特色,最终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并没有像的特点。
  2.教师素质有待提升。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过于落后,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甚理想,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教师素质队伍有待提升,往往培养出的学生仅具备理论知识内容,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在毕业之后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3.就业指导有待强化。当前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也制定了一些有关就业指导的相关活动,基本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求职信息和求职技能,但是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当时的就业形式进行具体的深层次分析和挖掘,最终导致效果不甚理想,从而使得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就业指导作用和效果。建筑类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换句话说课程设置得是否合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最终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当前在专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建筑类课程并不符合企业对于人才来相关要求。专业化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相关的建筑类专业知识内容,还要懂得建筑类的专业术语,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在高职建筑课程教学当中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在课程的设置与具有的需求并不匹配,这是影响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最为主要的元素,也是导致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课程设往往忽略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实际岗位的各种技能。对于建筑类人才的培养需要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合作项目,通过合作项目为建筑类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但是从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情况来看,合作交流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当前高职院校所合作的对象大多是一些教育机构,学生过去只是充当较为廉价的劳动力。二是校企合作很难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导致在人才合作的过程当中缺乏持续性。例如在项目建设当中,由于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双方并没有基于培养人才设置合适的时间点,最终导致合作效果不甚满意,在专业化人才合作费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4.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动力。高职建筑类学生对于专业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实际操作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对于本科生还是高职生,毕业时所掌握的技能远远不能很好的满足工作岗位的的需求,建筑类企业也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只能低薪聘用。同时,毕业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过分地追求高的收入,稳定、舒适的工作岗位,并没有结合建筑行业本身的需求,最终导致就业规划和自我理想出现偏差,另外加之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偏弱,能力偏低,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策略
  1.培育能工巧匠,加强大师级人才培养。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校企联合”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之中,加大对人才培养和优化力度。通过产教融合的发展因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创新,围绕“工匠精神”的价值塑造,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育教育集群。第一,注重对人才工匠精神的思想培育,将坚定、踏实、锐意进取、兢兢业业作为培育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发展核心。第二,注重对人才职业价值理念的塑造,通过提升高职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教育水平,确保高职人才具备更加专注踏实的职业态度,将职业技能更好地融入日常学习。第三,注重对企业大师型人才的创新培养,在工匠精神的塑造上,融入更多的时代特性。通过追求发展创新、缩短研发周期,加强对职业技术的全面创新和发展。第四,积极推广和创新“师徒制”传统与人模式,以师徒传习,将优良品行和精湛技术融入到日常工作,以职业技能大赛、工匠精神培育沙龙等方式,扩大职业教育的培养范围,为企业输送大批能工巧匠,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格局。   2.强化专业化建设,提升就业竞争能力。高职建筑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要能够做好市场调研,对专业建设进行合理构建,通过对专业进行合理设置,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对于建筑类的人才需求,要能够做好定量的分析,据预测实质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与最终的就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满足建筑类专业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考虑到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化特点以及多样化的需求,将热门以及非热门的专业课程相互结合,以此更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够更好促进建筑类专业的发展。
  3.深化课程内容,提升就业竞争能力。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中最终影响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备专业的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而在建筑类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专业素养进行培养最为重要的方式。高职建筑类专业建设当中,需要以专业化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并制定相对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增加专业课程相关的实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形成本身所具有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以此更好地提升高职建筑类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
  4.提升教师素质,强化就业竞争能力。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中为了更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还要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和平台,组织教师到具体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或者跟班学习。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掌握建筑类专业教学生最为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也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示范,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可以邀请一些有建筑经验管理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也可以邀请建筑企业当中的一些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开展相关的讲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开拓教师以及学生的视野,使得师生掌握最前沿的建筑理论知识内容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此外,还要注重通过招聘以及引进的方式来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科学以及规范化,强化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不断的教育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筑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提升其主观能动性。
  5.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就业竞争能力。高职建筑类教学中要注重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契机,通过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其中,引导学生具备正确道观念,能够正确的就业,提升建筑类学生的就业效率。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强化就业技能和相关的条件。要能够做到既符合自己的理想,又能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通过校企合作開展的形式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指导,也与教师加强交流合作,以此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结语
  在“校企联合”的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管理者要对建筑类职业人才的促进培养上,创新高职教育、改进教学理念,从而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切实推动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在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由于受到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学生的就业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为此,这就需要在高职建筑类教学中根据实质开设专业课程内容与最终的就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满足建筑类专业的需求。增加专业课程相关的实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形成本身所具有特色的专业和课程。强化就业指导,真正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升自身就业竞争能力,成为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在高职类建筑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相关对策,以此更好培养综合性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业评改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老师通过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并以此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可见作业评改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一种交流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语文老师要用心评改学生的作业,掌握相关的艺术;而新课程评价关注学
期刊
农村中学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单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为保证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學规划农村中学建设,必须建设一支数量适宜、学科配套、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 1.树立新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 以新观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做好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思想有高度,知识有广度,教研有深度,心理有强度的
期刊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文化自信重要源头。随着信息化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多样化、多渠道,跨领域、跨地域、跨时间等的需求”,深受大学生喜爱。系统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对于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孕育形成于五四运
期刊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入学,没有语言表述基础,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或纷乱无章,或不够积极,更有甚者有时课堂上鸦雀无声。身在农村的学生更是由于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在语言表述能力上更加欠缺。怎样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有不少专家的理论专著,比如创设有趣、优美的问题情境,教师的态度和蔼、对学生多鼓励多赞扬,不可否认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发言的有效措施,我跟着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学生发
期刊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
期刊
【摘要】: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趣味 情味 美味  在习惯意识里,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称为“差生”,在职中生当中大部分都是“差生”,并且是加上言行举止不合约定的行为规范,就被称之为“双差生”。所以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责任,育人为主,学业为辅,技能为生存,教育他们先做人,再做事,那我们的语文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悬念;表演;质疑;读写;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作为阅读的主体小学生,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方
期刊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小学高段作文选材研究》的课题的学习,以及对上一届毕业生的实践探索,我想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教材,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让学生进行仿创作文。  1、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期刊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学生虽然明白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但由于农村特定的生活环境,阅读面狭窄,再加上目前各种形式的《作文选》琳琅满目,小学生对真实事物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感到束手无策。于是,自然而然就依赖于《作文选》了,逐步形成了一种套作,抄袭不良倾向。因此,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偏离题意,就是脱离实际,甚至千篇一律,更谈不上"题材新颖,真情实感"了。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
期刊
高校财政专项经费是指由本级财政安排、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拨入、以及经批准具有指定用途、专款专用的经费,学校多数专项经费都是财政拨付的。近几年财政的投入逐步增大,不仅在经费总体规模上有了快速增长,而且在经费结构上也有了很大变化,专项经费在预算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监管等问题也越发凸显。  一、目前学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专项经费申报环节中存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