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实现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就可以让学生模拟百货商店的情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一演一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便得到了提高。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征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超凡的口才, 敏捷的思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学生得到启发,明白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四、换位体验,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作文,获取材料是基础,把握方法是桥梁,形成能力是目的。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反复练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  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发挥阅读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为写作教学打基础的。在讲读课文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角度和经验,以及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期刊
汉俳,是一种三行17字的小诗,为5、7、5句式。它的问世时间不过30年。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协首次接待以大野林火为团长的“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在接待时,日本诗人向参加接待的中国诗人赠送了日本古代俳人松尾芭蕉、正岗子规等人的诗集。两国诗人欢聚一堂,这时,中国诗人赵朴初先生诗兴大发,仿日本俳句的“5、7、5”17音节,按照中国传统古典诗词创作特点,即席赋诗三首,诗云:  “绿荫今雨来  山花
期刊
网络诗歌是全民写作热催开的一壶沸水,是诗歌没落时代的一种回光返照,是被纸媒渐渐冷落后诗人表现欲望获得张扬的一种自然表现。网络诗坛不乏充满才情和睿智的好作品,但次品、劣品、庸品大量充斥,甚至一些伪品也在参与各圈子喧嚣的拍卖中(以星为筹码),导致网络诗坛乱象纷纷。甚至连基本语义都不了解,基本语言架构都没掌握,连语法常识都模糊不清者居然也要凑份热闹,贩卖一些四不像的文字怪兽。尤有好事的圈子管理员(这里指
期刊
在“新课改”的大旗下,许多语文教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且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众多的语文教师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实践这种理念。我认为要使“小组讨论”产生“效益”,必须从以下六点入手。    一、深入了解、精心搭配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小组讨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科学、合理地组建小组。在组建时,教师不宜仓促行事,应该深入了解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课程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活动课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
期刊
学生从小学刚升入到初中阶段,心理变化大。大多数学生都有学业更重的心理准备。但落实到行动上就慢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感觉应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这种心理准备是表面的,主要体现在虽想学好但却怕付出努力;其次,是对知识难度的期望值与现实不符。初中阶段前期的学习内容并不难。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没有一个了解从而决心很容易发生转变。相对小学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很多,也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觉得很好学,没
期刊
新课程教学如何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首要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新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实践、座谈访问、总结分析,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策略进行实践与探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放、生成,让教学出色起来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
期刊
本文介绍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已结题)《“学生说题教学法”的探索研究与实践》重要研究成果:创新教学新模式——“学生说课教学法”及其实施的优化方略。    一、什么是“学生说课教学法”  “学生说课教学法”,概括地说,就是让学生在某些课例中、用“话说”的方式发表自己(或相互讨论)对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观点、看法、认识、理解与体会等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说课教
期刊
初中化学教学,创设化学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化学问题    许多化学的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设计数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西方文化信息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加大。英语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国际语言在我国被广泛关注,成为中国人升学就业不可缺少的课程。近年来在中小学校也逐渐得到普及。尽管这样,在很多地方中小学英语还是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甚至孩子们一见英语就头痛。这样一来使很多学生的择校和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怎样改善这种局面?我认为抓好英语基础教育是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