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匡迪教授在“今天我怎样做老师”演讲中讲到: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师,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教师,都要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责。即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然而,综观当前中学的教育教学现状,主要还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作为高中基础型的学科教学,其知识、能力的培养,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这一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则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一、具体措施
  
  1、作好课前预习,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准备。了解教材内容是学生完成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提出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看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处理把握教材,最后完成对教材内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发现可研究的问题,作好研究的准备。
  2、开展社会调查,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社会调查,也可以说是一种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离开它,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就成了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显得枯燥而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前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谈等活动,了解社会实际,取得有价值信息,补充教材的不足。
  3、创设问题情景,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关键。创设问题情景,有一个由教师引导到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同时,教师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使课堂内充满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良好氛围。
  4、重视成果总结,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是研究结果的总结者。虽然,我们不能把研究性学习仅仅理解为搞几次活动、写几个总结或几篇论文,但在注重学习过程的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形成一定的成果,甚至可以将追求研究成果作为一种学习动力,培养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意识,并通过对成果的表达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此证明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成果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小论文、心得体会等等。
  5、改变评价策略,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可靠保证。对于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成绩,由于其作为显性德育课程的特殊性,更何况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后,成绩评定上,应改变过去接受性学习的以卷面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做法,而应从内容和形式都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内容上应从参与政治课学习的态度、体验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形式上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
  评相结合,并要以正面评价为主,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实践意义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股活水,打破了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各种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课的兴趣,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实践证明,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自己选定的现实问题,走出课堂,进行自主的研究、探索活动,把课堂小情景与社会大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相互渗透、相互提高。
  2、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整合性人才打好基础。首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和研究型课程的开设,都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挫折。如在社会调查时,有时会遭到拒绝和敷衍,这就要求学生有耐心和毅力,懂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增强社会交往中的信心和能力,懂得理解别人,关心社会;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分享与合作。
  
  三、思考与体会
  
  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大家去探索去研究。在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每一位教师不能满足于大学里所获得的知识,不能满足于有倒给学生一杯水的一桶水,何况今天的学生所要的已不是一杯水。因此,教师应成为一条流动的河,要不断学习,重视知识更新,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图示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简明的直观性、较强的思维开放性和可行的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和历史总复习要求相一致,因此近几年来,我在高三历史总复习中大量采用了图示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图示教学法在总复习中的应用    1.高度的浓缩性,使知识由繁杂变简明。这种浓缩,是在教材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对教材做的高度综合,能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整体框架,掌握历史过程的总趋势和运
期刊
写作的过程,一般可概括为三个基本阶段,即:素材的积累、文章构思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而且我认为语文教师特别应在素材的积累方面多下功夫,要让学生写作时有东西可写。现以习作《我的老师》为例,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  首先,要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源泉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多练笔。为此,我开展了每周读书活动和每周随笔活动:让学生读优秀作文、精典散文、世
期刊
一、理论基础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奈瑟强调学生学习应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而不应该在抽象的、虚构的环境中展开;应该将概念性知识看作一整套工具,他们只有在真实环境中被运用才能被完全理解,而且通过活动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  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进入智利振奋状态,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采用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来完成化学概念
期刊
【摘要】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开展一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质疑、求异、解疑的“群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产生良好效果:(1)信息来源丰富,有多层性;(2)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3)调节课堂气氛,增进情感交流;(4)活动形式灵活多变;(5)便于“因材施教”;(6)需要注意“群言不起”、“群言不休”。通过学生的发言,调动他们思维和记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唤起课堂上的激情,扫除认知障碍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需要的人的重要素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拟就哲学常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引而不发—
期刊
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正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课堂气氛日趋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常常会提出一些“怪问”等意外情况。对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技巧,在此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才能估量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应该
期刊
乒乓球运动是我们国家的国球,其中包含有许多力学知识,用力学知识来指导乒乓球运动,同学们对物理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对乒乓球运动会更加热爱。在乒乓球运动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与力学知识有关。     一、力矩与球的旋转    在乒乓球运动中,旋转球是克敌致胜的法宝,那末如何使球能在前进中旋转呢?    如图l所示:给物体施加一个过质心“O”点的推力,该物体就只能沿力的方向平动。  如图2所示:给物体施加一
期刊
所谓活动讨论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活动讨论法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
期刊
语感能力就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