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新视角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论基础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奈瑟强调学生学习应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而不应该在抽象的、虚构的环境中展开;应该将概念性知识看作一整套工具,他们只有在真实环境中被运用才能被完全理解,而且通过活动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
  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进入智利振奋状态,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采用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来完成化学概念的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是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大背景下,对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所以思维的难度比较大。
  教材的编写顺序基本上是按试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认识到盐溶液并不都是中性的现象 分析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从平衡移动角度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三、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这样展开有它的好处,并且以前好多教师也是按这样的序列展开的,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过许多困惑:
  首先,对学生已有认知的分析,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正如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这样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者早已知道的东西,确定了这一点,就可以进行教学。”按教材的编写顺序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不大,因为像Na2CO3溶液呈碱性,NaCl溶液呈酸性,可能这些问题,在初中的时候或者在前面的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学生们有所了解,所以再让他们做实验,已经没有多大兴趣。
  其次,如果按这样的序列进行,就过于关注盐类水解的结果,即溶液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而忽略了是哪些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这一核心问题。
  虽然在整堂课中,学生也跟着老师的问题在思考,但是框架是老师搭给的,学生的思维从整体上来说,也还是比较被动的。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当中,试图改变一下方式,变换一下思路。
  四、教学策略的制定
  为了让学生感知、体会盐类水解的实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前的教学序列,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知识与技能
  2.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过程与方法
  3.能在分析盐类水解的本质过程中,感受到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问题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4.能在思考分析、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产生了这样的教学设想:
  (一)突出模块教学特点
  这是选修的模块,我们授课的对象已不是高一刚刚入学的学生,而是专门选择化学做为高考科目的学生。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我们要强调在学科思维方面的特点。
  (二)突出本章的学科思想
  本章的标题是电离平衡,自始至终以化学平衡的思想去理解微粒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而这些都跟水的电离密不可分,所以本课的处理力图围绕这一核心。突出这一核心之后,前后知识就易贯穿了。
  (三)突出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活动
  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在思维的冲突、碰撞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了分析思考的乐趣,也体会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在倾听他人的意见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合作与交流的需要。知识应当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作为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其次要智慧地点拨几个关键之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堂课当中,我尽量地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把课堂交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的实施
  1.关注已有认知,激发探究动机
  通过复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一旦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即旧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外界条件作用下,水的电离被抑制或促进。
  2.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探究
  根据学生已经知道的对平衡的理解,水的电离在什么情况下被抑制,什么情况下被促进。在小组间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实验得出结论。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实验,踊跃回答。把抑制或促进水的电离的因素一一列举出来。
  3.巧用类比思维,迁移应用知识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掌握了减小水电离出的c(H)+或c(OH)-,均可促进水的电离。并且得出,往水中加入含有弱酸根离子的盐,可以结合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生成弱电解质,溶液呈碱性,从而促进水的电离。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在水中加入哪些离子,可以结合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完成知识的迁移。即在上述离子的寻找中没有出现象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总结得出了盐类水解的本质。
  六、结束
  本节课通过引导复习知识、提出拓展问题、实验探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新问题、总结规律,将学习的概念内容镶嵌在活动中,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的本质,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们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    一、创造力开发培养的思路    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
期刊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包括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内涵、特征,探究式教学内容选择及模式探索。  【关键词】 化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
期刊
【摘要】什么是理想英语课堂,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同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本文紧紧围绕如何建立理想课堂,从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课堂互动、对教师的要求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理想英语课堂;教师;学生
期刊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
期刊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物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中学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基本成因等,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首先是形成概念,而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比较,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类型作用    1、图表直观比较法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一个对化学没有任何兴趣的学生能把学习搞好。所以只有真正激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投入积极、紧张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设悬念、诱发兴趣    初中学生初次学习认识化学这门学科,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初中
期刊
学贵知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思维意识的思维才能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
期刊
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随着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 初中历史按时序性原则编排教材,古今中外跨度大立体网交织,试想如果按教材顺序,机械重复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复习效果,又如何能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呢?为此,在今年的初三复习备考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
期刊
图示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简明的直观性、较强的思维开放性和可行的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和历史总复习要求相一致,因此近几年来,我在高三历史总复习中大量采用了图示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图示教学法在总复习中的应用    1.高度的浓缩性,使知识由繁杂变简明。这种浓缩,是在教材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对教材做的高度综合,能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整体框架,掌握历史过程的总趋势和运
期刊
写作的过程,一般可概括为三个基本阶段,即:素材的积累、文章构思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而且我认为语文教师特别应在素材的积累方面多下功夫,要让学生写作时有东西可写。现以习作《我的老师》为例,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  首先,要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源泉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多练笔。为此,我开展了每周读书活动和每周随笔活动:让学生读优秀作文、精典散文、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