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阐述研读“综合与实践”的必要性,介绍如何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有效研读,在研读过程中改进“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并结合课例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最终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研读教材﹔课堂教学
与传统教材比较,新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所选内容反映了各学科的发展趋势,教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有了成功的探索。但也出现了许多偏颇的现象,比如过于关注形式,而对“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没有研究透彻。课程实施过程中“缺失目标”,出现了为追求形式上的花哨与热闹而忽略了数学课堂本质的现象,究其根源就在于在注重教法研究的过程中,对教材和课标的研究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在研读中来改进教学。
一、研读“综合与实践”的必要性
研读教材的目的就是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材里的知识点及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每一个重要及较新的内容,它的出现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非常重要。
现以本学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小设计师》为课例,谈谈研读教材的必要性。《小小设计师》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内容,属于活动实践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欣赏与制作图案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简单的图案。
在备课中笔者为本节课设计了几个活动环节:(1)认识基本图形的运动;(2)认识一组图案的运动;(3)自主设计。在第三个活动环节“自主设计”中,为了让这节课丰富多彩,在所谓的“亮点”中完美收笔,笔者让学生在帽子、雨伞等生活用品上进行设计,让学生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后的作品呈现将使这堂课完美收尾。可是,学生作品虽美,但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是纯粹地贴图形,拼图形,并没有思考图形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在进行汇报时,对于作品是如何设计的却未曾思考过。笔者意识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研读不够深入,导致教学环节脱离教学目标。
二、如何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有效研读
(一)基于“综合与实践”的总目标进行研读
布卢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学习目标。确立准确的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读中如果设计的目标脱离了“综合与实践”的总目标,无疑会造成有形无实质的状况。因此需要明确“综合与实践”的目标。
《标准》针对第一学段设定的“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求是:(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二)研读“综合与实践”,“读”是基础,“研”是重点
研读“综合与实践”的主体必定是该任课教师,抑或是所在的科组团队。研读“综合与实践”的时机主要是教学前,通过对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和所教学生实际进行研读。
研读“综合与实践”要注意两点:1.“读”是基础。包括初读和细读两个部分。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知识点。细读则是结合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研”是重点。“研”需要交流和讨论。交流和讨论是研读“综合与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研读中可以和教研组的教师们共议,在议中使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分析和反思主要把从研读“综合与实践”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
(三)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课堂学习资料
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乐园》中设计购物找钱的活动,给学生准备好物品卡片和数字卡片,为小组内的互动合作做好准备,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了10以内计算,也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又如,在二年级的《量一量,比一比》中设计小组合作,在课室寻找你要测量的几种物品,为学生准备好记录表,便于学生在测量后快速记录。
研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把研读过程中的交流和讨论,分析和反思所产生的点滴认识层次化和系统化,把课堂实践过程中的生成条理化,不但能提高二次教学的课堂实效,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
三、在研读过程中改进“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功能和教材内容的变化,促使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研读教材确立目标,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
(一)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不能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应引导鼓励学生间的互动。在小组合作中关注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二)引领学生进入高质量的思维状态
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中思维状态达到高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索图形内在规律的拓展研究中,通过画图操作,记录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说理,发现中位线x高不但适用于梯形面积的计算,而且也适用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的认识在探究中得到提升,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在多种形式中体验数学:1. 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例如在《小小设计师》设计的活动“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中,让小组内的同学在神秘袋中抽取图形后,在底板上通过动手操作设计出图案,体验每一个图形是怎样运动的。2.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例如在《数学乐园》设计的活动“帮邮递员送信”中,让学生将手中的算式卡片送到黑板上贴的对应数字邮箱。计算算式的时候,既巩固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又让每个孩子体验了当邮递员的乐趣,在乐中学。3. 在探究发现中体现数学。例如在《数字编码》设计的活动“寻找身份的奥秘”中,小组成员在调查到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探索,发现了当中蕴含数学信息。
研读“综合与实践”,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应把研读数学教材与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研读有所得。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研读教材﹔课堂教学
与传统教材比较,新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所选内容反映了各学科的发展趋势,教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有了成功的探索。但也出现了许多偏颇的现象,比如过于关注形式,而对“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没有研究透彻。课程实施过程中“缺失目标”,出现了为追求形式上的花哨与热闹而忽略了数学课堂本质的现象,究其根源就在于在注重教法研究的过程中,对教材和课标的研究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在研读中来改进教学。
一、研读“综合与实践”的必要性
研读教材的目的就是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材里的知识点及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每一个重要及较新的内容,它的出现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非常重要。
现以本学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小设计师》为课例,谈谈研读教材的必要性。《小小设计师》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内容,属于活动实践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欣赏与制作图案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简单的图案。
在备课中笔者为本节课设计了几个活动环节:(1)认识基本图形的运动;(2)认识一组图案的运动;(3)自主设计。在第三个活动环节“自主设计”中,为了让这节课丰富多彩,在所谓的“亮点”中完美收笔,笔者让学生在帽子、雨伞等生活用品上进行设计,让学生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后的作品呈现将使这堂课完美收尾。可是,学生作品虽美,但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是纯粹地贴图形,拼图形,并没有思考图形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在进行汇报时,对于作品是如何设计的却未曾思考过。笔者意识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研读不够深入,导致教学环节脱离教学目标。
二、如何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有效研读
(一)基于“综合与实践”的总目标进行研读
布卢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学习目标。确立准确的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读中如果设计的目标脱离了“综合与实践”的总目标,无疑会造成有形无实质的状况。因此需要明确“综合与实践”的目标。
《标准》针对第一学段设定的“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求是:(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二)研读“综合与实践”,“读”是基础,“研”是重点
研读“综合与实践”的主体必定是该任课教师,抑或是所在的科组团队。研读“综合与实践”的时机主要是教学前,通过对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和所教学生实际进行研读。
研读“综合与实践”要注意两点:1.“读”是基础。包括初读和细读两个部分。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知识点。细读则是结合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研”是重点。“研”需要交流和讨论。交流和讨论是研读“综合与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研读中可以和教研组的教师们共议,在议中使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分析和反思主要把从研读“综合与实践”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
(三)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课堂学习资料
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乐园》中设计购物找钱的活动,给学生准备好物品卡片和数字卡片,为小组内的互动合作做好准备,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了10以内计算,也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又如,在二年级的《量一量,比一比》中设计小组合作,在课室寻找你要测量的几种物品,为学生准备好记录表,便于学生在测量后快速记录。
研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把研读过程中的交流和讨论,分析和反思所产生的点滴认识层次化和系统化,把课堂实践过程中的生成条理化,不但能提高二次教学的课堂实效,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
三、在研读过程中改进“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功能和教材内容的变化,促使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研读教材确立目标,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
(一)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不能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应引导鼓励学生间的互动。在小组合作中关注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二)引领学生进入高质量的思维状态
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中思维状态达到高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索图形内在规律的拓展研究中,通过画图操作,记录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说理,发现中位线x高不但适用于梯形面积的计算,而且也适用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的认识在探究中得到提升,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在多种形式中体验数学:1. 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例如在《小小设计师》设计的活动“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中,让小组内的同学在神秘袋中抽取图形后,在底板上通过动手操作设计出图案,体验每一个图形是怎样运动的。2.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例如在《数学乐园》设计的活动“帮邮递员送信”中,让学生将手中的算式卡片送到黑板上贴的对应数字邮箱。计算算式的时候,既巩固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又让每个孩子体验了当邮递员的乐趣,在乐中学。3. 在探究发现中体现数学。例如在《数字编码》设计的活动“寻找身份的奥秘”中,小组成员在调查到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探索,发现了当中蕴含数学信息。
研读“综合与实践”,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应把研读数学教材与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研读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