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姑婆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ssss1111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背着书包走到西街渡口的时候,雨突然停住了。莹白的雨珠像一群快活的光屁股娃娃,在灰白菜叶上滚来滚去。西街渡口沿河是一大片菜园,听说街上卖的菜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这个季节,茴子白最多。
  船静悄悄地泊在湖边,四下空寂。该是开船的时候了,居然一个人都没有。我找来一根枯木棍,蹲在岸边的洗衣石上玩水。先把木棍扬到头顶,再狠狠地用力甩下去,湖面“哗”地就碎了,溅起一泼雪白的浪花。
  “不敢!不敢!”在这让人兴奋的碎裂声里,我隐约听到有人在说话,却又十分遥远,听不真切。顿了一会儿,再没动静,我继续打水。
  “湖里有个水怪怪,专门偷吃小孩孩……”声音突然就在耳边响起,严肃,又十分清晰。我被吓了一跳,把手中的木棍猛地丢进了湖里。
  只见一位六七十岁的灰黑色小脚老太太,一摇一晃地朝河边走了来。雨天路滑,我实在觉得她应该拄根拐杖才对。可她没有,她的两只小脚早已忘记了一地泥水,只顾急匆匆地往前走。
  “过来,快过来!”老太太的语气不容商量,她的手已经伸过来拽我了。“湖里有个水怪怪,专门偷吃小孩孩。往后可不敢一个人来湖边,知道吗?”她惊慌地看着我说,这让我感到莫名其妙。她是谁?干嘛要管我?水怪在哪?我心里不禁反感起她来。我试图挣脱,但她抓得更紧了。
  有三三两两的人朝湖边走来,雨后刺眼的阳光照在他们手里精心置办的物什上。啊,艄公叔叔也来了,他走在最后面。这下船很快就要开了,我高兴得跳起来,挣开老太太的手抢先跳进船里。
  “甜甜姑婆,您老身体好啊?”
  “好,好着哩。”
  “家里兔子好啊?”
  “好,好,都好着哩。”
  船客热情地跟老太太寒暄,她也愉快地微笑着,一一热情回应。
  “看好这小闺女!”见艄公叔叔准备起锚,老太太过去叮嘱道。我心里生气,不搭理她。
  才一会儿工夫,船就满了。艄公叔叔像往常一样叉腿立在船头,用眼睛估量船客的体重,指点大家调整座位,使船平衡。老太太站在岸上,安静地看着我们,好似在送别一船亲人。船稳稳地离岸后,她认真地向船挥手,船上却没有人在意了。
  狭小的渡船上,大家先是说刚才那场雨,后又说肉涨了价,不知什么时候,就聊到了甜甜姑婆。
  甜甜姑婆年轻的时候,是個漂亮的大美人儿,多少有能耐的男子奢望过她,最后她嫁给了手艺人铝匠张。铝匠张打心底里稀罕她,又会疼人。女人爱吃糖,铝匠张就扛回一只大瓷瓮子,瓮里的糖果一年到头不见底。但凡来她家玩的孩子,没有吃不着糖的。时间久了,人们也跟着孩子们管她叫甜甜姑婆。
  “唉!人的命,天注定。老天爷让你往西,你朝不了东。”我正沉浸在对一个漂亮女子的各种美好想象里,坐对面的白头发老奶奶突然感慨起来,船上的气氛倏然变得沉重。
  铝匠张和甜甜姑婆有过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可惜十岁那年下宝峰湖凫水,淹死了。后来,他们就在湖边买了一个院子,铝匠张外出做活儿,甜甜姑婆常年在湖边溜达。几十年如一日,一看到小孩靠近湖岸,她就赶紧往回拉。
  原来这样!这让我打心底对这个多管闲事的老太太生出点内疚。
  “奶奶,这湖里真的有水怪吗?”我好奇地问白头发老奶奶。
  “是甜甜姑婆说的吧?好心人儿!她把旁人家孩子都当她的疼哩。”
  后来,铝匠张得了癌症。明知是医不好的病,甜甜姑婆硬是倾家荡产也要给他治,连湖边住的院子也卖出去了,最后落了个人财两空。没了田地,没了住所,没了亲人,甜甜姑婆彻底成了一个无依无靠也无牵无挂的孤寡老人,借住在湖边一家废弃的纸捻绳厂房里,靠捡菜叶养兔子维持生计。但她仍旧每天到湖边来,紧紧看守着。
  一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甜甜姑婆的事讲给妈听。妈说,是个善良人儿,她娘家就是咱村的,祖上还是本家,可惜没有后人哩。听了妈的话,我心里更加内疚,盼望早日再见到甜甜姑婆。
  2
  又到周末,我特地早早地来到渡口。妈心里感激,让我把一双小脚布鞋捎给甜甜姑婆。菜园里有人拖着长塑料管给茴子白浇水,还有人把青椒黄瓜西红柿装进平车里,一车车往街上运。我转了一圈,没找到甜甜姑婆,便往旧厂房那边去。那是一排破败不堪的老房子,我挨个隔着门洞往里瞅。兔子!我看到了兔子。倒数第二个破院子里,横七竖八摞着一院铁丝网兔笼,各种颜色的兔子挤在一起,有的把嘴塞进网洞里使劲往外努,有的瞪着大眼睛瞧我。我走进院里,仍旧不见甜甜姑婆。
  有一间屋子的顶上冒出浓浓的黄烟,我从那股烟下面的一扇门再往里走。屋内黑黢黢的,刚走进去什么也看不见。
  “小闺女放假了?”一把低沉粗粝的声音响起,继而是一阵猛烈的咳嗽。过了好一阵儿,我的视线里渐渐有了灶台,碗柜,和甜甜姑婆的轮廓。这是一间很小的厨房,四面墙熏得黑乎乎的,东墙高处有一小方窗户,窗户上的麻纸也被熏得焦黄。
  “甜甜姑婆,您怎么了?”
  “呛的,没事。家里也没块糖给小闺女吃。”
  “不用吃糖,我一会就搭渡船回家啦。”
  甜甜姑婆从墙上的小墙窑里摸出一块干馒头,惭愧地说,“吃这个吧,好不好?”
  “谢谢甜甜姑婆!”我小心地把干馒头装进书包里,感觉装起了她的全部家当。
  手碰到书包里的布鞋,我才突然想起送鞋的事,“对了,妈让我带给您的。”我把鞋掏出来,交给甜甜姑婆。
  甜甜姑婆欢喜地拉着我到院子喂兔子,趁兔子专注于啃菜的时机,我将一只手指头伸进笼子里摸它的后背,热乎乎,毛茸茸的。
  “到冬天了,剪兔毛给小闺女做棉鞋穿。暖和着哩!”
  “剪毛疼吗?”
  “你问问它们疼不疼!”
  从那之后,每次一放假,我就来渡口帮甜甜姑婆一块到菜园里捡菜叶。有时爸妈来接我,也一块帮忙。这里的菜农对她十分关照,茴子白成熟后,他们把菜心拿走,剩下的散叶子都给甜甜姑婆收拾回去喂兔子。   周六下午,我来到渡口的时候,突然起了风,天很快暗下来,是那种昏天黑地的暗,眼看是一场暴风雨。艄公叔叔说这天不敢开船,船客们都散了。我无处可去,甜甜姑婆便把我带回了她家。
  甜甜姑婆早早熬了小米粥给我喝,她从墙窑里取下一个黑色的小钵子,夹出几根脆生生的腌甘露放进我碗里,又盖了起来。
  “甜甜姑婆不吃吗?”
  “大人哪要吃菜。”
  吃罢饭,洗漱好。甜甜姑婆先把我塞进蚊帐,才慢条斯理地刷锅洗碗,喂兔子。待她一样样收拾停当,也进了蚊帐。我眯了眼等甜甜姑婆躺下,她却迟迟没动静。待我再睁开眼时,发现她正背着我跪坐在炕上。我偷偷爬起身,探过去看。她十指紧扣,微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保佑风调雨顺,蔬菜丰收;保佑行船安全,湖上太平;保佑小闺女健康长大,无灾无病……”啊!这回我算是明白了,我能健健康康长这么大,渡船能顺顺利利往来,菜园里能四季丰收,全是甜甜姑婆的功劳。我心底瞬间升起无限敬意,对眼前这个曾经讨厌过的小脚老太太。
  3
  第二天早晨,我是被嘀嘀嗒嗒的雨聲吵醒的。甜甜姑婆出去了,她把一碗小米饭煨在厨房的灶台上留给我吃。兔子们挤在笼子的角落,缩成一团。 “快!快点!”才一小会,外面传来了杂沓的脚步声,几个人吵吵嚷嚷进了院子,我赶紧跑出去看。
  原来是甜甜姑婆出事了。她担心雨天有小孩下河摸鱼,一大早就到湖边去守着,结果不小心滑倒了。几个菜农把甜甜姑婆抬到平车上,要送到医院去。
  刚出街门,正好碰见爸爸。爸爸是乡村医生,他一边搭手推车,一边叮嘱大家小心点,摔伤的胳膊尽量保持不要动。甜甜姑婆看上去很痛苦,她的脸色发灰,嘴里不住“哎哟哎哟”地呻吟。
  所幸不用手术,甜甜姑婆打了石膏,要好好休养。“还痛吗?”我学妈的样子,心疼地对着甜甜姑婆的伤处吹一吹。她刚想笑,“哎哟”一声,脸又扭曲了。
  接下来的日子,甜甜姑婆不能料理自己了。夏天菜园里大忙,邻居们又顾不上照料,大家商议后决定让妈来西街渡口住一段时间,帮忙照顾甜甜姑婆。况且爸爸是医生,还能指导甜甜姑婆做康复锻炼。我高兴极了!
  “使不得,使不得啊!又不是自己生养的儿女,凭哪头敢享这福哩!”甜甜姑婆抹着眼泪再三拒绝,但她出院后妈还是一大早就来了镇上。
  期末考试后,我终于可以安心跟妈一块照顾甜甜姑婆了,我的主要任务是喂兔子。这个暑假,西街渡口格外热闹,班上的同学们都争抢来和我一起捡菜叶喂兔子。邻居们很热情,隔三差五送来新鲜的瓜果蔬菜,时时关心甜甜姑婆的康复情况。
  国庆节过后,甜甜姑婆的胳膊完全康复了。暑假里,爸爸跟菜农叔叔们已经把婆婆的几间房子修补得结结实实。我和妈又留下来多住了两个晚上,把甜甜姑婆的被褥衣服统统拿出来洗晒了一番,房前屋后拾掇得干干净净。
  “收罢秋,我再来给您老絮棉被。”灯下,妈一边洗碗一边安顿甜甜姑婆。 “老天爷呀!我这是上辈子积下什么德哩。”甜甜姑婆偎在炕上,慈祥地摩挲着我的脑袋,眼睛里有泪花闪烁。
  第二天清晨,西街渡口蒙上了一层湿漉漉的秋露水。甜甜姑婆仍旧像过去一样,不慌不忙地推着平车,一摇一晃迎着金色的曙光走进了菜园……
  这个冬天来得格外早,宝峰湖早早就上了冻,船寂寞地僵在岸边,静待漫长的冬季过后,春暖河开。
  眼看就要过年了,妈蒸了一锅黄生生的软米豆包,又到镇上买了些菜和肉,带我来到西街渡口。许久没见甜甜姑婆,我兴奋得一路欢蹦,她肯定帮我攒了好看的兔毛。
  我跑在妈前面,先到了甜甜姑婆家,不料门却上着锁。甜甜姑婆该是走远了,平日里她在渡口附近活动,从来不锁门的。我迫不及待地扒开门缝,想看看兔子们还记不记得我,可院子里却空空的,连兔笼也不见了。
  “走哩。”
  “啥?”
  “大北街一个淘气鬼贪玩掉进冰窟窿里,她把娃弄上来了,自个儿没上来……等我们赶到时,老人家都冻成冰疙瘩哩,两只胳膊还往上举着,脸仰得高高的。人都走了,还在操心娃哩!”
  我再也听不下去了,“哇”一声哭了出来……
  渡口的菜园子里空荡荡的,仿佛甜甜姑婆从没在这里生活过。船跪在园子的尽头,像一件流泪的雕塑。
  魏丽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首届浩然文学奖等,出版散文集《净土》《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其他文献
天刚黑,农家的灶头做饭烧稻草,小风中刮过来一阵阵焚烧干稻草的香味,这是此地傍晚特有的味道,每次闻到这香味,对于生的爱恋便又增加几分。于是忽然起念,要去外面看看月亮底下的风是什么样的。  关上门,走出院子,回头看一眼院中的花、树和菜。半生搬家二十多次,唯有在这里是住得最久的,再有三个月就满整十年了。十年的缓慢生活是一笔财富,漫长清静的日常生活收获颇多,给了我生命感动的,就有小院中的这一小块土地。当初
期刊
我是一个只需要很少很少爱的人。  幼年时托给舅妈照管,舅妈喜出望外:“用两个被子夹在中间,放在床上,她一动都不会动,头上帽子歪了掉下来也不用管,这样的小孩我可以带一百个!”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我的鼓励,舅妈后来开了一个幼儿园。  后来大了,寒暑假负责照管我的小姨也很满意:“那个书呆子在走廊藤椅上半天没动了,我妈给了她一本书。”  前段时间几个人聊开车,说到犯困时需不需要补充能量或者休息,王董来劲了:“
期刊
1  马陵山西麓,起伏的丘陵锻打了它的血气;骆马湖东畔,悠悠的碧波冶炼了它的性格。山水的情怀让棋盘坚强而又柔韧,让167平方公里的土地,自展风流。  我们和棋盘,是一个城市里比邻而居的两个小镇,是一个汉字的左撇右捺,是一家子各自生活的兄弟。像我们共同种植的庄稼,一不留神就会把根须扎进彼此的身体;像我们平时闲聊的家常,一个共同的话题,就让我们越过了对方的地界,却丝毫不知。  我们一衣带水,我们手足相
期刊
走进去,拐角的拐角便是先生屋了。老太指着一条弄堂对我说。  道了声谢,我走进弄堂。拐角的拐角,一间小屋赫然出现在眼前,屋檐下方的一块匾上工整地写着三个大字:先生屋。还没进屋,就听到里面有说笑的声音。听声音,像是一个女子在和一个老人寒暄。  不用敲门,门是敞开着的。  我跨进门槛,问道,这就是先生屋吗?  屋内说话的女子侧过身来,说,是的,你来做头发?  我有点尴尬地摸了摸头,说,不是,我只是来看看
期刊
十多年前的某个盛夏,我在蝉鸣声声中结束了高考。  走出校门,左拐,在报刊亭前停下,站在那里,翻看了半个小时最新的杂志。瘦削的老板低头看报,偶尔头也不抬地端起茶杯,吸溜着嘴,嘬一口茶。那是报刊亭的黄金时期,老板并不担心翻阅过的杂志无人购买,而大部分书与杂志,也不会以清洁为由,拒人千里地进行塑封。有风缓缓地吹来,掀起我的裙角。阳光炙烤着大地上的植物,发出细微的焦煳的味道,和让人迷醉的成熟的芬芳。我看得
期刊
1  奶奶侧身躺在客堂间门口的一张木门板上,露出瘦骨嶙峋的身体。一个老医生正在给她做手术,大人们都围在边上,给老医生做助手。我牵着妹妹,站在场院的苦楝树下。妹妹在抽泣,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呢喃着“吓”。我内心也紧张着,小手捏成一个小拳头,屏着呼吸,不敢出声。  我当时六七岁,能记住一些事情就是在这个时候,也能用头脑想些事情了。大人们永远在忙忙碌碌,连给奶奶开刀也那么急促。他们的手脚不停,父亲和叔叔各端
期刊
经常被读者问懵: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是哪一本?你能不能给我们推荐一本书?是的,大多数情况下,我都答不上来;即便回答,也只是随便用一两个书名搪塞一下。  此时,夜深了,坐在书堆里,我忽然想起伴随我四十多年的一本书。我已经舍不得、也不忍心翻开它,因为它实在是破烂不堪。我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一个文件盒,放在书架上,作永久的珍藏。这本陪伴我经历了人生最痛苦、最难忘、最快乐时光的书,正不受打搅
期刊
1  好久没有出去走一走了。  我向我的机器人保姆端娜小姐提出了外出申请,却被它拒绝了。它说我是一个不守规则的孩子,出门会闯祸,给它丢脸。  我保证乖乖听话。它说我每次都保证,但从来没做到,因为人类骨子里就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特别是孩子!  就说不久前的一次散步吧。出发前,端娜给我讲了许多散步的规则,例如,要走人行道,要红灯停、绿灯行,不能触碰公物,不能乱丢垃圾。我嫌它太啰唆,全答应下来了。一上道
期刊
这是雨水的早晨。  我在五楼高台上。北窗外,一个大大的后园。曲曲折折的一池水,岸边一溜柳树。虽则刚从严寒的冬天走来,光秃秃的,但远远望过去,那些褐色的枝条竟都萌着一层嫩嫩柔柔的黄。  国画颜料中有一个美好的名字——萌黄,就是早春时节岸边垂柳刚刚萌发的颜色。远观淡如烟雾,隐约朦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萌黄告诉我们,万物已进入春天,天地酝酿生气,等待暖阳照耀。  
期刊
1  一九八八年,我在县城读初二,住校。家在乡下,离学校有六十多里路,平时忙于学习,很少想家,交通不便,一般不回家,坐公共汽车下车还得步行七八里路才能到家,回家大多数是因为没钱交生活费了。  那时是单休,周六下午放学后就得急匆匆赶去汽车站,春夏还好,白天长;秋冬比较麻烦,下午两节课后,天几乎黑了。即便坐上了车,心里也不踏实。提前和家里写信联系上,父亲会在车站等我。  国庆后的一个周日,在家吃过早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