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哲学就在生活中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7年五月,在欧洲的瑞典和丹麦,一个叫作“国际战犯审判法庭”的“法庭”开庭,象征性地“传讯”和“审判”美国总统约翰逊等人,因为他们被指控在越南战争中犯下了“战争罪行”。
  当时法国巴黎的一家报纸写道:“多么奇妙的法庭:只有陪审团没有法官!”不仅如此,这个法庭既不是哪国政府设的,也不是联合国设的;它既无法将“犯罪嫌疑人”传讯到庭,也无法执行对“战犯”的判决。也就是说,它从未获得过“合法”的权力体系的“授权”,是完全“民间”性质的。
  那么这个“法庭”岂不是一种胡闹?它岂不是“私设刑堂”?然而,这个法庭可不是一帮“不懂法”的人的胡搞,而是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有名的一些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它审判的合法性不是依据于权力体系的授权,而是依据于正义和和平的理想。这种审判乃是人类的良心对罪恶的审判,它的“执法”力量来自于人类普遍性的道义。
  这个法庭又名“罗素法庭”,其创建者和核心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罗素。此时,罗素已经95岁高龄了。
  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在20世纪既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大师,同时也是一个在社会活动中的风云人物。他1872年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贵族世家,自幼父母双亡。他从小家教极严,骨子里有一种看不起普通人的“贵族气质”,但长大后一系列言论表现却与此“贵族气质”相去甚远。
  在我们看来,哲学家大多都活得痛苦不堪。比如苏格拉底整天饱受“悍妻”的呵斥;第欧根尼一辈子蜷缩在木桶里;斯宾诺莎只是以磨镜片为生;休谟奔波一生,却不能获取哲学教授席位;尼采疯了;康德终生未婚;黑格尔枯燥无味;维特根斯坦英年早逝……但是,罗素不仅没有哲学家看穿了世界的虚妄后的那种痛苦,反而活得有滋有味。他不仅不像有的哲学家那样穷困潦倒,反而有丰厚的收入。他不仅不是单身,反而结过几次婚,且还有非常丰富的“爱情经历”。名誉的收获对他来说像家常便饭。更令人咋舌的是,他比谁都活得长,从19世纪后期的维多利亚时代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竟然活了整整98岁!
  令人咋舌的还不仅于此。1950年,在诺贝尔文学奖设立50周年时,罗素获奖,这不会让人感到吃惊。在他一生中,他的写作所涉及的学科之广,简直不可思议。有一份书目,列出了他的68种著作,而且还不完整。他的第一本书《德国社会民主主义》出版于1896年,而最后一本书出版于1973年,即他逝世后的第三年。他的著述范围涉及数学、哲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宗教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军事、国际关系、犯罪学、自然科学……简直无所不包。此外,他还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几乎包含了人们所能想得到的话题,比如口红的用法、旅游礼仪以及虐妻等。
  这样的一个人,注定和别的哲学家不一样。事实上,他与别的哲学家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他把哲学给“通俗化”了。他成了一位走出庙宇的神。读罗素的作品能够有一种阅读快感。罗素这尊“神”走出哲学的学术庙宇的收获是:他的书迅速变成了畅销书,名利双收。但由此也引发了哲学家们的不屑。当1930年他的《幸福之路》出版时,弟子维特根斯坦就曾表达看法:“真叫人难以忍受!”对予中国人来说,罗素最有名的一本书恐怕是《西方哲学史》,这本世界范围内的畅销书是很多人了解西方哲学的“入门书”。但是,哲学家们曾为这本书感到惋惜,因为它实际上是为讲究实用、对理论并不感兴趣的美国人所写的。
  但罗素的确把哲学带入了日常世界,或者说社会生活。通过罗素的书,人们发现哲学实际上离生活并不是那么遥远。英国的一位常务副大臣曾经写道:罗素“是国内最爱捣鬼的怪人之一”。的确如此,在罗素的一生中,他曾因坚持人类理性而攻击基督教、坚持正义而攻击权力、坚持和平主义而抗议当局陷入纠纷,甚至被判有罪。他最后一次被判定入狱时,已经有88岁了。或许有人可以指责罗素的一些行为具有表演的成分,但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这种“我控诉”和“我抗议”的姿态是相当重要的。以勇气担当起把知识、智慧渗入日常生活和公共领域的责任,正是罗素那类人的特征。
  作为凡人,罗素身上有不少毛病,比如有人指控他疯狂地“追逐每一个他所遇到的穿裙子的人”。但他作为一个大师级人物,身上的很多优点却闪现出夺目的光辉。他不仅爱好知识,涉猎广泛,而且能够坚持人类的理性,拒绝屈服在被强加的“权威”脚下——不管这个“权威”是上帝还是官方。为真理而坚持,为正义而进行抗争。在这方面,他与历史上很多思想家不谋而合。
  
  编辑 姚 晟
其他文献
在中亚,有一个原有水面为64000平方千米的咸海;在中亚与西亚、欧洲交界处,有原面积为422000平方千米的世界第一大湖——里海。这两个世界著名的湖泊,各自的面积都远远超过世界上最小的海——面积为11000平方千米的马尔马拉海(在亚洲的亚细亚半岛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然而,这两大湖泊正忍受着凤凰涅架般的痛苦,以不同的曲调同唱着一首生态的悲歌。  在20世纪60年代,咸海的水量丰富,水深平均达53
期刊
在一张白纸上,我们很容易勾勒出各种动物的轮廓,或仅仅只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但如果地球是一张白纸呢,你还会在上面作画吗?  当然,地球不是一张白纸,但在大约公元1世纪的时候,却有人这样做了!在南美洲秘鲁南部小城纳斯卡附近,有一块辽阔的荒漠,在那里有人用网状线条,蚀刻出巨型飞禽走兽的图案。这就是著名的纳斯卡线条图。  纳斯卡线条图是一种巨型的、镂刻在纳斯卡山谷的潘帕·因哈尼奥荒漠中的一些奇怪的超大图
期刊
战火的硝烟弥漫了整个天空,身材弱小的小沃穿过猛烈炮火和浓浓的烟雾,面临以方·泰伦为首的纳粹猎鹰战队的猛烈攻击毫不畏惧,终于把诺曼底登陆行动通知给法国抵抗组织……  这是电影《战鸽快飞》中精彩的一幕,我想许多人都为那只勇敢的小鸽子——小沃感动过。就像电影中那位训鸽员所说的:“大部分鸽子只会吃谷物,极个别却注定要创造历史……”小沃创造了二战历史!  也许你会问,真有这么厉害的鸽子吗?或仅仅是电影传奇呢
期刊
海底“绿蝴蝶”就是大名鼎鼎的绿翅鱼,它分布在印度洋和大西洋西部,冬季南下越冬,春天北上避暑。是一种漂亮的经济鱼种。  它长着鲜艳蓝绿的背,雪白的肚皮,红褐色的腰身,美丽而多姿,尤其是其鳃部下方一对色彩斑斓、闪着绿色荧光的大“蝶翅”更令人惊艳,还有“蝶翅”下3对芭蕾舞演员般纤细婀娜的“脚”。啧啧,这哪里是生活在水中的小鱼,简直就是陆地上蝴蝶公主的拷贝嘛!它的绿“蝶翅”是由胸鳍变形而来的,绿翅鱼的名字
期刊
一颗燃烧的陨石,拖着长长的白色尾巴,前边红色的小点牵引着。然后,尾巴越来越短,最后消失在空中……  这就是陨石燃烧的画面。因为穿过大气层时,摩擦产生巨大的热量,导致就算是石头也会燃烧!可能看到这,大家会奇怪,航天飞机降落时为什么没有像陨石那样燃烧呢?  原来航天飞机有一层塑料保护膜——防热瓦,就是这块透明的塑料板让航天飞机能够安全通过大气层。我们知道,固体物质在挥发成为气体时是要吸热的,塑料是高分
期刊
如果在动物中寻找一个最优雅、高贵、英俊而又命运坎坷的受难主角,那么马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5000万年前,美洲大陆出现了一种大小如狐狸的动物,这就是现知最早的马——始马,它们生活在森林里,以树叶为食,它们的样子也像那个时代的其他动物一样有些古怪(至少我们今天是这样看的),这时它们的脚不是蹄子,而是爪子,前足四趾,后足三趾。  经过漫长时问的演化,它们体型增大,腿脚伸长,由四趾成为三趾,生活
期刊
鲍鱼名鱼不是鱼,是海中的软体动物。但它却被认为是性格刚强,敢于与风浪搏斗的动物。  鲍鱼是一种螺旋形的贝壳,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所以在动物分类学上归于腹足纲。它生活在当风、水急、海藻丛生的礁石上,用肥大的足部吸附着岩石,以藻类和其他小动物为食。大风、台风袭击时,鲍鱼首当其冲,经受着巨浪的撞击,急流的冲刷。而鲍鱼毫无畏惧,“任凭风吹浪起,稳坐钓鱼台”。经过与大自然一次又一次较量,鲍鱼练就一套过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在南美洲的一个偏僻小镇里,发生了这样一件古怪的事情:本来这里的人身体都很健康,可突然间,先后有几十人发了疯病,他们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四肢僵直,行动古怪……  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地的巫师预言:是大灾难要来了,这是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兆!  真的是世界末日要降临了吗?当然不是!可为什么健健康康的人突然一下子就都疯了呢?为了寻找真相,尽快安抚民心,当地的警察局和医院组成了联合调查组,经过
期刊
300多年前,奥延布列加的父亲在奥地利的格拉兹小镇开了家酒店。那时候,酒店的酒装在一只只一人高的大木桶里,大木桶又存放在地窖内。酒店里每天卖出的酒,都是从地窖的大木桶里汲取的,因为生意好,每天要汲取好几回。地窖里黑咕隆咚,大木桶那么多,哪一只木桶里的酒已汲取完,该到哪一只有酒的木桶里去汲取,是不容易观察清楚的。如果要晃晃大木桶听听还有多少酒,并不是一个人能办到的事情。不过,酒商另有他的办法。小时候
期刊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且干净的能源。太阳能的利用目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就是在历年的高考中有关太阳能的问题也多次进行了考查。本文就有关太阳能知识及高考复习中的相关问题做一个介绍与总结。    一、太阳能利用的现况及前景    我国有13亿人口,3.5亿个家庭,若每户每天供应60℃热水100升,共需消耗6643亿度电,几乎用掉全国发电量的一半,费用极大。由于市场需求,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是光热利用最成功的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