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集资诈骗罪死刑改革之路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l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资诈骗罪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持造成严重危害,对人民群众的合法财产权益造成巨大损害,本课题研究首先尝试从吴英的人生变故和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引入科研项目。其次,从死刑存在的合理性和死刑废除的进步性两方面讨论吴英案是否适用死刑。最后,提出对集资诈骗罪死刑改革完善的建议。从而为集资诈骗罪死刑改革探索道路。
  【关键词】集资诈骗罪;死刑;吴英
  关于集资诈骗罪,学术先驱们对集资诈骗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罪的构成要件上,如对“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社会公众”等进行辨别和认定,如张明楷的《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第498-499页,陈兴良的《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第二版)第740页,赵秉志的“论金融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等等严谨而又精辟的学术成果,笔者结合时政热点,汇聚大众视点,立足刑法修正案(八),在死刑改革方面探究集资诈骗罪。
  一、聚焦热点:80后大姐的人生变故引人关注
  吴英于1981年在浙江省东阳市出生,从事过女子美容、千足堂、服装等行业的经营,期间积累资金达到千余万元。吴英产生了扩大规模经营,打造本色集团并上市的想法。2006年吴英从11人处借款人民币七亿余元,连续注册了浙江本色集团及下属的概念酒店、投资公司等公司,并以本色集团的名义购买大量的商铺、房产、汽车、建材、珠宝、酒店用品、床上用品及广告位,与此同时进行了数千万元的股权投资,至案发时概念酒店、汽车美容、洗衣店等已经进入试营业状态。2007年1月东阳市政府查封本色集团旗下全部财产并遣散了全部工作人员。2009年4月16号一庭开庭审理此案,一审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吴英死刑。[1]2011年4月7号二审开庭审理此案,二审裁定维持原判。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后发回重审。最终吴英集资诈骗罪案重审改判死缓。这又引发了我们对于集资诈骗罪死刑存废的思考。
  二、以案说法:集资诈骗罪死刑的前世今生
  我国1979年刑法并未规定集资诈骗罪,而只是规定普通的诈骗罪。在1979年刑法中,诈骗罪的最高法定刑是无期徒刑,这在当时我国金融领域犯罪较少的情形下,立法考虑是非常适当的。
  1997年修订刑法时,立法机关以《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的决定》为基础,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以“金融诈骗罪”专门的一节共九个条文对金融诈骗罪进行了特殊的规定,并保留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的决定》中的集资诈骗罪,在法定刑的设置方面,对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等金融诈骗罪设立了死刑。
  201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通过修改1997年刑法第199条的规定,取消了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的死刑规定,而单独保留集资诈骗罪的死刑。[2]使集资诈骗罪成为金融诈骗犯罪领域内唯一配置死刑的犯罪,并因“吴英案”再度成为学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三、法制维稳:集资诈骗罪死刑存在的合理性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3]
  从对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的危害出发,由于集资诈骗本身是通过向社会公众集资,使得社会上大量的闲置资金脱离国家金融管理的控制而无秩序无规则地运行,严重影响国家对金融管理的调控。当国家对金融管理失去调控的时候,金融结构必定失衡,由此引发国家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而无法运行,最终导致国家经济运行和政府管理的失控,其社会危害性不言自明,因此作为一个国家最严厉的刑法必须予以制裁,集资诈骗也就成为刑法打击的重点。
  从对公私财产所有权的侵害方面出发,集资诈骗罪侵犯的客体除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外,还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这是由于集资诈骗的本质,即“骗”所决定的。集资人诈骗所得的财产不是为了暂时的使用而日后归还,而是为了取得该财物的所有权,使该财物真正的成为集资人所有。其对社会人群的主观恶性决定了追究集资诈骗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要严肃处理。
  从罪刑法定基本原则方面出发,犯集资诈骗罪,犯罪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犯集资诈骗罪,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犯集资诈骗罪,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吴英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人民币77亿元,数额特别巨大。案发时尚有38亿元无法归还,还有大量的欠债。因此对于犯有特别严重罪行者,不采取死刑,起不到震慑的作用。[4]
  四、法治文明:集资诈骗罪死刑废止的进步性
  从犯组性质的方面出发,集资诈骗犯罪的客体一般是社会经济利益和经济秩序,暴力犯罪则针对生命权。集资诈骗罪客观上采用的是非暴力手段,一般不会伤及人身安全,这一点上,单纯的经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小于暴力犯罪。犯罪过错理应和责任相匹配,经济性非暴力犯罪侵害的主要还是一个财产权的问题,他并没有直接侵害到人的生命安全,况且,国家已经在立法层面给民间借贷松绑,就应该考虑到配套的法律修改问题。若同样保留死刑,则意味着将生命的价值和财产的价值等同起来。因此,对集资诈骗犯罪适用死刑不符合刑法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有悖刑罚的公正性。
  从合理量刑的方面出发,刑法总则指导分则,对于死刑的适用条件明确提出了罪行极其严重的标准。集资诈骗犯罪扰乱了正常的国家金融管理秩序,也侵害了许多债权人的利益,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达不到量刑为死刑的社会危害极其严重的程度,不应该适用死刑。集资诈骗罪死刑的存在也就显得没有必要了的。例如:“吴英案”中东阳义乌等地的市民认为,吴英若未被逮捕,他仍将有机会偿还所欠的集资款,当年吴英一手打造的东阳商贸城,今天依然存在,为东阳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从国际影响的方面出发,一直以来死刑罪名在立法上过多是我国重刑化形象的重要体现。因此曾受到许多宣扬人权主义和法治文明的国际人士的非议。201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通过修改1997年刑法第199条的规定,取消了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的死刑规定,而单独保留集资诈骗罪的死刑。这一不彻底的废除金融类诈骗罪死刑的举措又一次给国际相关人士流下了难以回避的话柄。因此,废除集资诈骗罪的死刑,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权保障方面的国际形象和建设中国特色法治化国家的国际威望。
  五、立足今天:废除集资诈骗罪死刑的时机已成熟
  当集资诈骗罪成为金融诈骗犯罪领域内唯一配置死刑的犯罪时,最终走向坟墓就成为集资诈骗罪死刑的唯一归所。
  由“法制”向“法治”迈进,从“刀制”到“水制”的进步历程。回顾中国古代法制史,奴隶制“五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我们看到了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封建制“五刑”是《开皇律》在《北齐律》、北周《大律》所规定的五刑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进而确立的,其中在死刑上,《开皇律》废除前代的枭首、车裂等残酷的执行方法,只保留较文明的绞、斩两等。进过改革使刑罚大为减轻。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起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刑事立法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要属南京临时政府引进和移植西方法理和法律,仿制以大陆法系为主的外国刑法,但是由于其存续期间较短,没有专门制定的刑事法律,我们在这里无法对其意义进行剖析。文革的十年浩劫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法度的国家,砸烂公检法成为一种运动,有罪推定成为定罪原则,死刑也就成为了专制者维权的借口。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刑法典和历次完善的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我们终于看到了法治的阳光在逐步照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度也在保护人权,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法治文明形象。
  此外,围绕着因集资诈骗罪适用死刑而产生的法理与情理的分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赞成废除集资诈骗罪的死刑,废止其死刑配置的社会环境已逐渐形成。
  今天,在中国的废除死刑运动中,废除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毫无疑问的应该走在运动的最前沿,所以废除作为其典型代表的集资诈骗罪的死刑,就理所应当的被纳入下次刑法修正的内容之一。
  笔者认为在《刑法修正案(九)》出台时果断废除集资诈骗罪的死刑,与当前民众价值观念的倾向是最相容的。
  六、展望明天:集资诈骗罪死刑废除的修改建议
  刑事诉讼法条文的增减使得原有条文号与过往对应的具体内容发生错位的现象告诉我们,经验丰富的审判员、检察员,由于司法实务中大量的案件办理经验使其早已对过往的未修改之前的法条号和与之对应的法条内容联系起来,删除某一条文让该条文后面的其他条文填充上来,容易导致办案人在某个时刻产生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在法庭上可能产生援引某一条文时说成原来旧法对应条文号的尴尬。
  这一立法技术性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德国、日本刑法修改的做法。《德国刑法典》历经多次修改后共有约50个条文的内容被废除,《日本刑法典》历经多次修改后共有约10个条文的内容被废除,二者对内容完全被废除的条文都采取了保留已废除条文的条文号,在后面加括号标注“废除”字样的做法,因此这些刑法典的条文总数并未因此而变化,也未对执法人员司法适用过程造成障碍。[5]
  建议我国的立法者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对刑法第199条的内容整体废除,对该法条的条文号本身予以保留,在条文号后面补充废除的刑法修正案缩略语,然后用括号标注“刑(九)废除”标志,即以“第一百九十九条{刑(九)废除}”的形式表述。将这一做法广泛推广,以后的刑法修正如果再遇到相同情形,就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良豪 集资诈骗罪的现实困境和认定——对浙江东阳吴英集资诈骗案的反思[J] 金融经济,2012(08):31-33
  [2]王海燕,孔艳 浅析集资诈骗罪的死刑设置——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72-75
  [3]张明楷 刑法学[M]3版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594
  [4]张贺凯 集资诈骗罪死刑废止问题的探讨[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4):14-15
  [5]董文辉,孙志华 论集资诈骗罪死刑的配置旨趣及最终命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42-45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和救济一直是各国刑事诉讼活动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法规对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规定不尽完善,除逮捕措施须经检察机关批准外(检察机关自侦案件逮捕措施则由上一级检察机关批准),其余强制性侦查措施均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而根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检察院办理自侦案件可自行采取任何强制性侦查措施。这使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陷入了“同体监督”的怪圈。因此有必要健全完善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行翻转式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师生互动型的学习方法。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上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的情景剧表演方式让学生用生动的表演加深对内容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情景剧;互动教学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298-01  作者简介:夏襄君(1979-),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政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够立法机制不断完善,版权法在立法机制中逐渐受到关注。其中对于间接责任的研究越来越多。间接责任是指,与版权拥有者没有直接的亲权行为,而是通过中间环节以及其他途径来实现的违法行为,并最终对版权拥有者造成威胁。基于此,本文就版权法中的间接责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版权的维护带来帮助。  关键词:版权法;间接责任;讨论  中图分类号:D9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
期刊
摘要:无照经营行为作为一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还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利益,长期以来,无照经营治理都是工商部门执法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无照经营具有点多面广,流动性强等特点,处罚取证问题成为执法工作的难点。完善行政处罚证据规则,科学认定无照经营行为人口述证据的效力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无照经营;口述证据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中西方法律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形成的以家族集体为本位、以个人为本位的中西方法律本位,也对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中西方法律文化下所带来的法本位的差异为视角,分析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对比以及由此带来的反思。  关键词:法的本位;中西方法律文化;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255-01  作者简介:何颖(19
期刊
【关键词】基层检察工作;青年;检察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检察机关的人才储备是否充足,素质是否过硬,结构是否合理,作用发挥是否充分,不仅关系法律监督职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而且事关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检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尤其是突出青年检察人才的储备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确保我院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一、遵循顺应客观规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的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飞跃,流动人员不断增多,各类刑事案件不断发生,尤其以盗窃、抢劫、抢夺等侵犯财产型犯罪案件发案率高,在各类刑事案件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是80%以上,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给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现以山东省蒙阴县为例,探讨如何能有效减少农村侵财类案件的发生,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策能有效遏制全县刑事发案上升的态势
期刊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除全日制本科、研究生以外,仅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学生这一群体,就已达3000万人规模。学生实习期间权益遭受侵犯事件的频发,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劳动权益、教育权益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构建我国“实习生法律制度”体系,进行学生实习立法的基础和价值取向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构建;实习生;法律制度;基础;价值取向  一、前言  
期刊
【摘要】《漂移的证据法》一书是蜚声国际的比较法学大师达马斯卡的巅峰之作,全书主要讨论了英美证据法的特征、支撑英美证据法事实认定特殊性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的制度性转变以及英美证据法的未来四个问题。达马斯卡将证据法学和程序法学加以观照和认识,通过与近现代大陆法系证据制度和审判制度的比较,高屋建瓴地拆解英美证据法。而这种比较研究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建构和完善不乏启发意义。  【关键词】达马斯卡;证据法学;英
期刊
【摘要】公司作为私法主体,追求最大自由的公司自治是其天性,尽可能地要求减少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则”就是其实现自由的主要方式。我国2006年《公司法》中关于扩大公司章程自治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与公司自治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关键词】公司自治;国家强制;公司章程自治  一、公司自治概述  公司自治是私法自治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是私法自治在公司领域中的具体体现,私法自治是近代民法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