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生事物的BLOG,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能较好解决“读”与“写”的问题。与书本相比,网络中的BLOG有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优越性:内容丰富,文、图、声并茂,可读性强。因而它可以作为新的教育教学平台,在阅读、写作训练中产生特有的教育教学作用。
一、BLOG,培养阅读兴趣的新平台
阅读的有效性,首先依存于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形式的感知,对学生产生良性的认知刺激。BLOG的文、图、声多媒体同时作用于受众,其优势远胜于纸质媒体。
我的新浪BLOG的内容几乎涵盖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除了课文、练习外,还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辅导。学生可参与讨论,对教学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的BLOG的点击者主要是本班学生,现周点击量约1500-3000次,相当于一个小型网站。
在我的BLOG中,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保持同步。每上一课,就上传相应的课文,播放器则播放相应课文的朗读,“小白板”则对近期教学问题作简要提示,为学生创造了新的课堂环境。对于课文,由于在课堂上已经多次朗读,从点击量看,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不浓,而与之相关的阅读资料却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新浪博客的搜索功能非常强大,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输入“水调歌头”可搜索到博主文章8篇(内含学生很难看到的教师参考用书等);输入“苏轼”二字,则可找到文章约30篇。这些内容包括苏轼的多篇诗文(《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背景(《乌台诗案》《东坡与惠州》等),文字量达数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水调歌头》的同时,可接触到大量与之相关联的资料。这些文章与上课所涉及的内容密切相关,它能及时传递有效的阅读信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增加的内容如《乌台诗案》《东坡与惠州》《安石不正,东坡前倾》等,不但吸引学生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让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我的BLOG中,博主除了介绍相关内容外,还提供超级链接,使学生能通过博客阅读原著。如与鲁迅相关的文章有20多篇,另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及《认识鲁迅》(视频)的超级链接。叶圣陶先生说:“教课之本并非教师讲一篇一课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
二、BLOG,写作教学的新舞台
新课标指出,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BLOG的出现,就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写作舞台。
目前,在我所教的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家庭均有上网条件。这为BLOG的写作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笔者在常规堂上作文之后,要求学生在周末利用BLOG将文章上传至BLOG的“评论”上(初期由学生发邮件、教师转贴)。这种做法极为简单、快捷、有效――只要将作文直接粘贴到BLOG的“评论”上即可。学生不需要转交老师,不需要在网上注册,不必对文章进行格式处理。简单、快捷、有效的“评论”键扫除了网络写作的通道障碍,它的运用使BLOG写作的过程产生“直通车”的感觉。
学生所写文章可能存在问题、需要点评,新浪博客提供的“回复”键恰好能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只要在学生“评论”(即作文)下对该“评论”进行“回复”即可实现点评。把“评论”和“回复”键运用到写作及点评上,这种创新性的运用使网络写作教学更加简单、快捷而奏效——只要能上网,就可登上新的写作舞台。
BLOG的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学生在上传过程中,其关注程度达到了极点。写作能手争抢“沙发”,不善写作的则能从中得到“启发”,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在这过程中,学生还可对写作问题作即时交流。如有必要,博主也可参与其中并作监控。在我实施BLOG写作的两年时间里,学生对阅读同学作文的兴趣及参与写作的兴趣都大大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需要的是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广阔、利于写作的空间,让学生有思维的天地,有参与的机会。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BLOG,培养阅读兴趣的新平台
阅读的有效性,首先依存于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形式的感知,对学生产生良性的认知刺激。BLOG的文、图、声多媒体同时作用于受众,其优势远胜于纸质媒体。
我的新浪BLOG的内容几乎涵盖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除了课文、练习外,还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辅导。学生可参与讨论,对教学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的BLOG的点击者主要是本班学生,现周点击量约1500-3000次,相当于一个小型网站。
在我的BLOG中,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保持同步。每上一课,就上传相应的课文,播放器则播放相应课文的朗读,“小白板”则对近期教学问题作简要提示,为学生创造了新的课堂环境。对于课文,由于在课堂上已经多次朗读,从点击量看,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不浓,而与之相关的阅读资料却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新浪博客的搜索功能非常强大,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输入“水调歌头”可搜索到博主文章8篇(内含学生很难看到的教师参考用书等);输入“苏轼”二字,则可找到文章约30篇。这些内容包括苏轼的多篇诗文(《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背景(《乌台诗案》《东坡与惠州》等),文字量达数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水调歌头》的同时,可接触到大量与之相关联的资料。这些文章与上课所涉及的内容密切相关,它能及时传递有效的阅读信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增加的内容如《乌台诗案》《东坡与惠州》《安石不正,东坡前倾》等,不但吸引学生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让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我的BLOG中,博主除了介绍相关内容外,还提供超级链接,使学生能通过博客阅读原著。如与鲁迅相关的文章有20多篇,另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及《认识鲁迅》(视频)的超级链接。叶圣陶先生说:“教课之本并非教师讲一篇一课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
二、BLOG,写作教学的新舞台
新课标指出,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BLOG的出现,就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写作舞台。
目前,在我所教的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家庭均有上网条件。这为BLOG的写作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笔者在常规堂上作文之后,要求学生在周末利用BLOG将文章上传至BLOG的“评论”上(初期由学生发邮件、教师转贴)。这种做法极为简单、快捷、有效――只要将作文直接粘贴到BLOG的“评论”上即可。学生不需要转交老师,不需要在网上注册,不必对文章进行格式处理。简单、快捷、有效的“评论”键扫除了网络写作的通道障碍,它的运用使BLOG写作的过程产生“直通车”的感觉。
学生所写文章可能存在问题、需要点评,新浪博客提供的“回复”键恰好能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只要在学生“评论”(即作文)下对该“评论”进行“回复”即可实现点评。把“评论”和“回复”键运用到写作及点评上,这种创新性的运用使网络写作教学更加简单、快捷而奏效——只要能上网,就可登上新的写作舞台。
BLOG的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学生在上传过程中,其关注程度达到了极点。写作能手争抢“沙发”,不善写作的则能从中得到“启发”,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在这过程中,学生还可对写作问题作即时交流。如有必要,博主也可参与其中并作监控。在我实施BLOG写作的两年时间里,学生对阅读同学作文的兴趣及参与写作的兴趣都大大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需要的是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广阔、利于写作的空间,让学生有思维的天地,有参与的机会。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