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书亦画亦生活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e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著名书画家孙光做客中国新闻人网“新闻人访谈”,分绘画、书法和生活三部分进行专访,内容很精彩,视频在中国新闻人网播出后,许多视频网站纷纷转载,好评如潮。本期杂志,我们《中国名家》栏目刊出绘画和书法部分。
  主持人:黄婧 嘉宾:孙光
  
  孙光,当代知名画家、书法家、书画鉴定专家。国内外二十余家艺术团体、报刊、电视台艺术顾问。开现代仕女人物画一代风气之先,中国意彩仕女画派创始人,中国影视片名题字第一人。
  中国美协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市美协理事,西安市青年美协副主席。历任西安东方亚太学院美术分院院长,陕西教育学院美术系副主任,西安外院留学生中国书画教授。获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陕西文化名人政府奖。
  孙光国画作品屡获奖项,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日本国立图书院、武汉、宁夏、山东画院、文史馆,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档案馆、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民进中央,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几十家机构单位或个人收藏,被媒体誉为当代西安画坛中青年画家主要代表人物。
  孙光先生曾提写著名影视片名《生死抉择》、《国歌》、《红河谷》、《大进军》、《那人·那山·那狗》、《汉罐》等四十余部,被誉为“影视片名提写专业户”。应国际巨星成龙邀请为其上海寿司店提写“会吃是福”。
  出版有《孙光书画时代 咸了,加点盐》等著作。
  2003年,“孙光美术馆”开馆。
  2008年,“孙光美术馆”累计为中国汶川大地震义卖捐款12万余元。
  
  中国意彩仕女画派创始人
  
  主持人:孙光老师您好!您当时考美院的时候,是冲着美院油画系去的,但是您现在画的都是国画。国画怎么吸引了您?
  孙光:我最早画油画的时候非常不喜欢国画,甚至对画国画的都不屑一顾。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还是对中国画缺少了解。大概是84年吧,我到四川宜宾,当时我们都是画油画。宜宾那个地方到处是雾茫茫的,神秘奇妙,实际上都是黑、灰、白,然后你会觉得只有中国画才能表现那种环境,才能体现自然的博大,在那一刻从骨子里边好像读懂了。
  主持人:国画和油画,对于色彩有特别不同的看法吗?
  孙光:传统上来说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中国画讲究的是墨分五色,比如说,一棵树。中国画很简单只是个墨,最多也就只是随着那个水墨的轻重渲染一些绿色;而西洋画讲究环境色,固有色,补色等。在这方面,相对来说,西画对于色彩的表现应该说更充分一些。也不一定非得要说它是西方色彩。其实自然界本身的色彩也是很丰富的,只不过一个是用科学的角度,西方的艺术相对更科学,更贴近科学,中国的艺术更贴近禅学,中国文化最终还是个符号文化,包括我们中国人崇拜的龙,实际上都是民族符号,可能中国人更能够接受这种意念文化。
  主持人:那您的画呢?
  孙光:我一直试图想把西洋画色彩的美能够带到中国画里。我觉得,叫中西结合也好,叫探索也好,还是叫笔墨当随时代也好,其实都是一种感觉而已。如果对我自己的画给个相对定位的话,就是要让人觉得好看,还要耐看。所以说不免就要加大一些色彩元素,毕竟丰实的色彩更有直接的感受。
  主持人:您的书里提到了几句话,“外行人看画一般都是由表及里,内行人看画一般都是由内到外。”您说好多画应该是好看,耐看,能看。刚才说到了好看和耐看,什么叫能看呢?
  孙光:实际上,就是内外结合吧。就像一个美女一样,好看是因为她长的漂亮,五官端正,很赏心悦目。但是耐看呢,恐怕就要靠这个人的一些文化素质,内心善良。能看,实际上是个个人标准。好看耐看,好看是别人的标准,耐看是同行的标准,或者说是能够读懂你作品的人的标准。能看我觉得是自己的标准,如果你自己都觉得不能看,最好不要让别人看。
  主持人:有人这样形容您笔下的仕女:“婀娜多姿的体态,雍容优雅的神情,典雅高贵的风韵,然后居然没有鼻子、耳朵、手、脚,但是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尽显出中国古代女性之美。”我想问问您怎么看您画中的这些仕女?
  孙光:我觉得用六个字就可以概括:“符号、意念、传承”。
  我的画可以用符号、意念体现或者说来说明。比如说没有鼻子,没有脖子,没有脚,就像当年我们春晚的时候有个演员表演吃鸡,实际上他手上并没有真鸡,但他整个围绕吃鸡做的那种撕、拉、咬、扯等等,惟妙惟肖,这就是意念。所以说艺术里如果没有意念就不叫做艺术。所谓意呢,它就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一种心灵的感应。你没有画但是你感觉到它存在了。那么经常画画的人就会有一个感觉。比如说画一个戴眼镜的,你若很仔细的刻画眼睛,眼睛和眼镜之间的距离感就不存在了,就很难体现戴眼镜人的感觉了。所以说我觉得绘画首先是寻找一个自己的符号,张乐平的三毛就是符号,他就那三根毛,但是他的符号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如果一个艺术的感应,艺术的理念达到了某一种艺术的对接和艺术的对话的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再说传承,你比如长安画派的博大精深,石鲁先生的野、怪、黑、乱、狂,实际上不光是对西安画家,其实对全国的画家都是很有影响的。但是你如何让仕女美而不俗、艳而不浅,画面丰实而又不乱,既有色调和谐又不失国画的水墨,这就必须要有传统的传承与变革,很难,很有意思。
  主持人:我们知道,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很具体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但是生活中的这种感悟以及这种东西是很抽象的,你只能感受,没有形状。您是怎样把这种无形的东西变成一个很具体很有形的东西,展现在大家面前的?
  孙光:这个东西一方面你要做一个有心人,你要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同时呢你还要去提炼生活,高于生活。所谓高于生活实际上指生活当中的一种提炼。提炼出来然后你再去表现、再去寻找最适合自己心理和你对生活对事物看法的一种契合点,一个载体,然后你去做这个事情就行了。
  主持人:我们是看画的人,您是作画的人。创作者跟欣赏者之间应该达到一种交流。您怎么看这种交流的过程?
  孙光:这是因人而异,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对方没有那种契合,那么就无法交流,哪怕你有再好的这种契合。
  主持人:您是作画者,您觉得欣赏自己作品的人才是值得交流的人吧。应该是这样的吗还是……?
  孙光:那只能说我主观上希望寻找更多或者说能够感受到更多能够接受你作品的人。接受你作品的人就好比接受你个人,作画的人一样。你会觉得愉快。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他的文化底蕴、他的乐趣。我觉得主要是你去做你想做的事,然后自然会有一些人愿意看你做这样的事或者说愿意感受接受去体会你做的事,这很幸福。其实啊,画画就是个乐在其中的事。
   主持人:您很喜欢穿红衣服,我看到您的画里有很多红色大色块,您很喜欢红色,偏爱红色。我一直都觉得,红色可能是一个挺女性化的颜色,但从您的外形包括跟您交流聊天,我觉得您是一个很汉子的人。您怎么样用一个很刚强的这种一个状态去把这种很柔美的很女性化的颜色用在您的画中的?
  孙光:颜色的运用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一种气息一个气场的表达。对于红色,我是比较偏爱,它激情,外露。其实我的性格相对比较直接。然后我绘画的表达也是相对比较直接,当然在直接里面也有追求一种内涵。我前段时间看了一段文字说喜欢红色的人是隐秘性的性格。其实每个人都是隐秘性的。他只要有一定阅历,他都是相对隐秘的。隐秘不是隐私。我觉得更多是一种内心炽热的表达。
  主持人:中国画讲的是散点透视,西方画讲的是单点透视。您怎么看这两种画?
  孙光:实际上你接触的东西越多你就会越觉得他们之间相互融通是非常大的。所谓这个焦点透视,比如说像著名的油画《自由属于人民》,人物大的组合,你要在对比徐悲鸿的那些大的组合,他也都是有一定的焦点透视的。其实徐悲鸿画的有些作品,他那种大的人物这种场景,也是有焦点透视。而总的来说,中国的散点更多的还是适合中国人的这种禅啦、佛啦,什么这种场面能更贴近些也游刃有余一些,这就是中国画的一个优势。
  主持人:您画的画里,大部分都是唐代的女子,为什么偏爱唐代女子?
  孙光:这个跟生活在西安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西安是唐都嘛,唐文化是一个民族复兴的一个标志,也是西安的标志。我觉得挖掘这个题材很符合我的一种心理,包括表现手法,我觉得都很符合。
  主持人:我们现在走在大街上可能动不动就会被称什么美女呀美女呀。那您现在怎么看美女这个词?
  孙光:美女这个词我觉得,恐怕也有一二三吧。第一是赏心悦目,人家长得美谁能说她不美!第二呢,现在美女大赛都越来越倾向于内涵,美女也讲究诗书,讲究文化。美女的标准也不低。第三呢,你和美女的这种亲近度、了解度也直接影响到你对这个女性的一种判断。美女,我觉得更多是现代人的一种综合的词汇。
  主持人:我觉得您的画里,虽然好像从没怎么说过她们是美女,但我觉得个个都是美女。您怎么看您画里的这些美女?
  孙光:我画的画是不是美女这个都不好说,也有一些我博客的网友说画的挺丑。其实美丑本来就是个文学观念。就像画家他一定很少表现这种高楼大厦,要表现乡村小镇一样。我为什么一个劲强调符号呢。实际上就是一种笔与笔之间搭接的一个形象,心灵的一种,心绪的一种气息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元素。
  主持人:我作为一个看画者,而且是一个外行人,觉得您画中的这种美女带给我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你能感受到这种美的存在。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您作画的时候想表达的吧?
  孙光:这就是气场。绘画表现两大元素,线条,色彩。舒展的有节奏的线条,很直白很奔放很优美的色彩组合,一定会感觉很美。我把这些元素以我的审美组合后提供给你了,你会有感受的。
  主持人:您希望您的作品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气场?
  孙光:行外人觉得好看,行内人觉得耐看。
  主持人:您的书里面,用了很多的词来形容画家。您自己呢?
  孙光:作为我来说,我这个人是挺性情的一个人,生活当中高兴时和朋友喝一点酒。然后呢我自以为我还是一个比较真实的人。
  主持人:最后请您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画画这么多年包括以后在您生命中所占的份量?
  孙光:就是一个“量”。我觉得量可能代表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中国影视片名题字第一人
  
  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许多小学生也会练书法的。临帖是第一步,那您呢,您临过帖吗?
  孙光:对于我临帖的角度来说,基本上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曾经在工作期间,临过一些华山碑、隶书,甚至到美术字等;第二个角度主要是读帖,所谓读帖呢就是我不会一模一样的照着描,我是通过字的框架结构,字体的一些变化、张弛,一些法度,一些角度去感受,我觉得更多的是感受和感悟;第三个角度更多的是应用。作为我个人来说不是很主张临帖。
  主持人:我知道您给很多部影视作品,比如说《生死抉择》、《国歌》、《播洒阳光》等等题过片名,那么您是先看影视作品再题字,还是先题字再看,或者边看边题?
  孙光:每一个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时候根本就没看过,有的只是了解一个大概情况。比如说“生死抉择”四个字,本身你就知道是个反腐片,然后就需要你的一种感悟了。懂得“生死抉择”这四个字的背后就是人最后的一声呐喊,你必须要把那种呐喊的感觉表现出来。我觉得你如果只是写几个字让人认识而没有把它的艺术性、思想性灌输进去,那这个字肯定是死的。
  主持人:给影视片题字和在自己画上面写字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孙光:不一样。因为目的性不一样。给自己画上写字,可多可少,是狂是静是根据画面决定;而题字呢,是根据内容决定,你像我写这几个“青春鸟”,那就像个孩子写的一样,你像写“国歌”这两个字,相对就比较奔放、相对就比较沧桑。所以说它的目的不同,它的功能不同,运用起来的手段也是有区别的。题画肯定是一次性的,写字我可以写好多遍,选出一个自认为比较贴近自己想法的。
  主持人:有人戏称您为“影视作品题写专业户”,您对于这个称呼怎么看,喜欢吗?
  孙光: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顺其自然比较好。
  主持人:您独自在自己的画室里是写字多还是画画多?
  孙光:我写字可能就是画画的休息,我主要是画画。
  主持人:绘画我们说是种创造,就是把自己的意念反应在画画上面,那写字,我们知道字的本身,它会有一些意思,比方说写一幅字、画一幅画,这感受肯定是不同的,那这两种感受是怎么结合的呢?
  孙光:画,是抽象之中的具象;字,是具象当中的抽象。这种具象之中的抽象,就需要一种你对这个字体本身的一种本文化的理解。中国的字都是有肩胛结构的,你怎么运用的更合理、更巧妙、更舒服,就像刻印章一样,方寸之间怎么样把它运用、布白更合适,更千变万化。
  主持人:书画有不同的表现感受,那您觉得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也是画画的一种吗,应该可以这么说吧?
  孙光:我觉得可以这么说,象形文字中的字的形象和自然形象非常贴近,如山呀、水呀,只是因为它目的不同,所以更符号化。
  主持人:我听过好多人说学艺术的,包括学画的、学书法的人是孤独的,那您怎么看呢?您觉得有吗?
  孙光:一个事物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种孤独寂寞是从艺之人与做事之人的一个共通,这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你会从这种孤独寂寞中得到一种享受,一种对接,一种快乐。所谓的苦中作乐,乐此不疲吧,为啥乐此不疲呢?因为疲本身就是一种劳累,所以说这是一个心灵态度的问题。
  主持人:您也应该在享受这种孤独吧?
  孙光:我想这种孤独会伴随我一生。
  主持人:您在前面说过,画用一个字来形容是“量”,那么书法呢?
  孙光:我想永远是个“配”,“配角”的“配”,哪怕这个兵再灿烂。我选择了“配”,我就会让“配”做绿叶。所以说我觉得我会把它作为一种快乐、一种完善、一种补充,同时也会作为一种土壤、燃料、元素,我会让他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在我的心里定位是“配”字。
  主持人:谢谢孙光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其他文献
在第10个记者节前夕,报社记者部来电话告诉我:中宣部“三教办”已正式通知,你被评为2008-2009年度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了,有空写点十几年来做记者的感受吧!搁下电话,思绪起伏,十多年里所经历的一幕幕历历在目。这些年来,干过变电站值班员、基层企业宣传干事,干过编辑也干过记者,无论干什么,走出大学校门,从一个最基层的电力员工到宣传干部再到电力记者,我走的每一步,的的确确都是在各级领导、同事以及各界朋
期刊
2009年9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五大自治区领导介绍各自的发展成就。新华网记者赵超、胡浩就此写出如下报道:“‘宁夏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不东不西,气候不冷不热,面积不大不小。’李锐副主席风趣的介绍一下子勾起了在场记者的兴趣。”《宁夏日报》记者宗时风也在自己的报道中做了同样的描述。  看到这样的报道,我禁不住笑了。因为我在7月19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黄河玉带育明珠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观念是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时代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的反映。思想观念的转变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对媒介从功能定位到性质、内容、形式、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都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因此人们才会认为中国媒介改革是“由观念的变革来拉动的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电视新闻报道理念(1978年——1992年)    这个时期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指导思
期刊
     
期刊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来讲,一个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坚强的实力。这个实力则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两者都至关重要,相互促进,同步提高。硬实力是指资金、设备、技能、管理等因素,软实力则是指企业文化,包括经营理念、团队精神、价值取向、社会形象等因素。而随着市场经济和人们认知多元化的发展,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形象又不断成为企业软实力积累提升的重要方面,并逐渐形成在企业软实力中占据着主导地
期刊
“中国当代人物传播100家”终于正式推出了!这是创建人物传播学道路上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第一批“人物传播家”从此闪烁在中华大地。  “中国当代人物传播100家”由中国人物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新闻人网和今传媒杂志社、陕西省传播学会等单位联手推出。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1949年以来生活在中国(含港澳台地区)范围内、在人物传播领域作出贡献的各类人物的汇总、梳理、筛选,推出100位人物(按姓名的拼音字母顺序排
期刊
报纸是新闻纸加广告纸,阅读广告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报纸广告是负有社会责任的“广告公民”,要彰显出推动社会科学发展、促进人民生活美好的职能,以提升报纸社会影响力、广告市场影响力。  广告审查员需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以把握政治导向和杜绝违法广告为原则,把涉及导向错误、内容虚假、格调低俗内容的广告作为审查重点来严格“把关”,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期刊
小郭一天忽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准备把这些年在各种传媒上发表的作品选编成书,邀请我写个序。并说选编的目录和文章都发到《今传媒》杂志的邮箱了,你抽空看看,写序时好有个针对。写序我不敢当,但为小郭出书祝贺,我倒真想说几句话。  和小郭认识是缘于《今传媒》杂志。2003年中办国办发出《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用
期刊
每一次看到郭远光,总会情不自禁地想两个问题。一是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差异有多大?二是新闻对于一个当代年轻人的吸引力有多大?这个看起来沉默寡言,清瘦文弱,似乎无缚鸡之力的年轻人,对于新闻的坚守和执着,却是磐石一样的不可动摇。  在我的感觉里,物质已经侵染了每一粒尘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年前的古语想不到在现代得到了最为张扬的诠释和演绎。包括新闻,已经成为很多人赚钱的工具和寻租
期刊
“五一欢乐购相聚在徐州”是今年“五一”期间,徐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以“消费者得实惠、企业得业绩、城市得名气”为目的的城市营销活动,4天时间共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商家赚的盆满钵溢,活动中众多知名品牌的集聚,对强化徐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徐州媒体在这次城市营销活动中主动融入的姿态和做法,为地方媒体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强化舆论权威形象,借势而上,彰显地方传媒魅力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