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 创新 创造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n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实力”(Soft power)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s·Nye)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和后盾,软实力则对硬实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法国著名作家马尔罗曾经断言:“21世纪的发展无非是文化的发展。”
  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运用文化战略去配合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认识到文化“软实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硬实力”的合法性、感召力和影响力。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软实力传播似乎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意识能指导行动,“软实力”总是容易让人内心折服。用文化对人的精神进行控制远比金钱的利诱(胡萝卜政策)和枪炮的高压(大棒政策)更保险、更经济、更有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国之上上策也”。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以“您好,新河南!”活动为例,从传播创意、观念创新和传播新模式三个层面解析地区软实力传播的内涵与形式、受众与载体。
  
  发展赢得尊重:区域软实力传播创意的新维度
  
  就如同硬件和软件组成电脑,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了区域竞争力,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硬实力是软实力的载体和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的灵魂和延伸。发展就是提升硬实力。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会见港澳采访团谈重振中原的宏韬大略时说,河南形象的逐步改善,归根结底要靠发展,要靠发展赢得尊重。
  河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努力走在促进中部崛起前列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捷报频传。中原崛起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崛起,中原文化是助推中原崛起的软实力载体。徐光春在2005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深入研究和破解改革滞后带来的矛盾,把更多精力放在培育和增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上。河南省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加快中原崛起。2007年6月,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承办、相关单位协办的“您好,新河南!”大型公益文化传播活动,正是围绕“中原文化和中原崛起”,以文化为载体和平台,在河南发展的“硬实力”基础之上,进行的区域形象的软实力传播,提升了精神层面的影响力,赢得了最广泛的尊重。
  近年来,河南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的中原文化新景观。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势头强劲。今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港澳行、第二届中博会等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更让世人见证了河南发展的新成就,把我省区域形象再次提升到新的高度。
  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机遇搭就新的平台。河南的“软实力”不再是约瑟夫·奈笔下的简单定义,而是对外的影响力和对内的凝聚力,还有文化的吸引力、责任的号召力、影响的渗透力和自身的竞争力。省委宣传部经过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策划并主办了“您好,新河南!”大型公益文化传播活动,以中原文化和中原崛起为主线,引领以发展赢得尊重的文化意识形态,实现中原文化与中部崛起的对接,用多样的传播手段宣传新河南先进的文化和良好的区域形象,实现河南区域软实力传播创意的新维度。
  
  整合文化传播:区域软实力传播创新的着力点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地为区域软实力的进发和外溢,提供物质资源的支持。在强大的硬实力基础之上,为最大化地增强软实力传播力,提升区域形象,区域软实力的向外传播不仅需要社会团体、专家、受众等不同群体作出努力,更需要一种合力,即将所有的传播资源从分散整合到一起,发挥整合传播的最大效力。
  整合传播包括媒体、广告、公关活动、事件活动等,目的是将之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系统,实现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此次“您好,新河南!”文化传播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依靠孤立、分散的资源进行影响力传播,而是借助整合传播策略,利用新媒体优势和新闻事件策划与受众形成互动,利用文化的整合功能,在一个“新河南”的概念下把分散的政府、公众、企业、客户等区域资源向一体化整合,通过媒介、广告、公关活动、新闻事件等形式,借助省委省政府、各大新闻媒体、相关事业单位和不同群体、个人的力量,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在媒介传播的基础上,实现口碑传播、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播。
  “您好,新河南!”活动中的“新媒体原创大赛”,整合社会广大受众资源,号召大家一起发现新河南、展现新河南,达到“以大赛促进新媒体成长,以新媒体宣传新河南”的目的;豫剧彩铃通过手机新媒体用户弘扬中原传统文化;短信闪客向省外的朋友发出邀请,联合省外受众资源一同宣传新河南;绿箱子环保计划、爱心接力计划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和慈善事业,推动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您好,新河南!”专家研讨会,来自河南省经济、文化、历史、新闻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畅谈新河南,同时为正在进行的“您好,新河南!”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建言献策,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正如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孙广举所言,“您好,新河南!”活动整合了各方面的各种资源,主要是文化资源,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把中原文化作为中原崛起的一个翅膀。这次活动在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整合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受众决定一切:创造区域软实力传播的新模式
  
  准确定位,明确新的传受关系,从宣传走向传播。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又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个人。无论是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还是作为市场的受众,抑或是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在如今大众传播的环境中,传播者都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需求,进行平等的有效传播。
  “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们,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将需要的满足与媒介的选择联系在一起的主动权在受众。即受众具有能动性,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重要的一部分被认为是有目标导向的行为,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接触。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应该首先对传播对象进行准确定位,了解受众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如今的河南需要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有经济的崛起,更有文化的厚重积淀。所以人们都急切地渴望了解今天的河南、正在崛起中的新河南。“您好,新河南!”大型文化公益传播活动正是以此为契机,以不同的方式整合社会各种资源,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满足受众的需求。
  拉斯韦尔这样定义“宣传”——就广义而言,宣传是通过操纵表述以期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宣传强调传者的主动权利而忽视了受众的需求。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今天,单纯的“宣传”已不再风光,传播者必须重视受者的需求,进行传受关系平等的信息传播。
  郑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伟教授认为:“‘您好,新河南!’活动,是从宣传走向传播,是一个很大的创举。”这次文化传播活动,主办方以平等、亲和的姿态,在综合考虑如何以自身优势提升河南形象、服务河南建设、关注河南民生的基础上,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论证,针对新河南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策动大众广泛参与,在友好、和谐的环境中传播河南软实力。
  积极探索,开辟新的传播平台,由传统媒体向多媒体过渡。媒介是信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繁荣的今天,人们可获取传播信息的容量加大,互动性也大大增强。软实力文化也需要在借助传统媒体传播的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有优势,使二者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地实现预期传播效果。
  在“您好,新河南!”文化传播活动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专长,分别以深度报道和画面形象性征服了受众。而新媒体则以其互动参与性强、时间随意性、内容选择随意性等特点,为软实力传播提供了更为灵活多样的载体。“您好,新河南!”中的新媒体原创大赛、豫剧彩铃、短信闪客、手机电影等活动,通过第四媒体、第五媒体,利用网络和手机报等新媒体形式宣传河南新形象,让广大受众在亲身体验和互动反馈中感受新河南软实力的提升。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少宇在“您好,新河南!”大型文化传播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讲到,此次活动为优秀企业直接服务社会提供了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这将会使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实现合作互动、优势互补,必将有力地提高和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敢于创新,运用新的传播手段,从单向走向互动。新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实现双向传播。手机可以实现“点对点”互动传播;网络可以实现“点对面”、“面对点”和“面对面”等三种互动传播。“您好,新河南!”活动,重点利用手机这一新兴媒体形式,以《河南手机报》为载体,开展新媒体原创短信大赛、开发豫剧彩铃、筹拍手机电影等形式新颖的与受众互动的活动,展现河南之“新”,宣传河南之“变”。同时,在社会公益慈善传播方面,“您好,新河南!”先后策划绿箱子环保计划、欢乐新农村、爱心接力系列行动等新闻事件进行营销传播,让普通市民、村民、大学生、弱势群体等受众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及时互动反馈,在我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此次“您好,新河南!”活动中,主办方还充分利用河南本土网络媒体——大河网,在这个受众广泛且互动性强的传播平台上,与关心新河南发展、有志于新河南建设的省内外众多网民进行互动沟通交流,让新河南的形象在大众传播的平台上延伸人际间的口碑传播,实现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打造品牌,奠定新的合作模式,促进文化迈向产业化。任何一个民族的品牌都是文化。文化品牌的树立和维护,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此次“您好,新河南!”活动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行为,更联合了包括省文联、相关文化产业团体在内的合作伙伴,为新河南文化品牌的打造和维护奠定了全新的合作模式,开拓了区域文化软实力传播的新思路。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可以与经济相互交融,成为“创意产业”、“朝阳产业”。而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文化产品内在地蕴涵着生产者的思想和观念。对某种商品的认同也就暗含了对某种观念的认同,在消费某种商品的同时就会无意识地接受其内在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因此,文化产品的流通输出同时也就是文化观念的传播辐射。文化产业越发达,就越有利于文化思想的传播和渗透,越有利于该文化认同度的提升,从而增强该文化的吸引力,这样也就在无形之中强化和延伸了文化产品输出地区的政治、经济力量,增强了地区软实力的提升。
  新河南的形象传播离不开优秀文化的输出,而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在抽象表述传播的同时,若能辅以具体文化产品的有力展示,传播效果必然會得到强化。“您好,新河南!”之豫剧彩铃在全国的上线,正是把河南的优秀戏剧文化以豫剧彩铃这种独特的文化产品形式向全国推广,不仅起到了宣传河南传统文化、增强河南文化吸引力的积极作用,更在无形中强化了新河南的软实力。
  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协调、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此次“您好,新河南!”文化传播活动就是在区域发展战略中,整合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制定了既能体现文化的价值追求,又与经济社会目标相协调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发展目标,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软实力支持。在“您好,新河南!”文化理念的带动下,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不断走向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河南正向我们迎面走来,而这个新形象也将在不间断的文化传播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中原崛起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硬实力作基础,更需要软实力支撑,软硬兼顾、内外兼修。河南位于华夏腹地,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在河南人民艰苦创业的实践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强大精神力量。“您好,新河南!”是一个集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必将为中原文化的传承和河南品牌形象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2007年10月中旬,随着《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的推出,年仅26岁的杨惠妍荣登中国首富宝座。一时间,“富豪”“富豪榜”被媒体炒得如火如荼。11月中旬,“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及“中国作家富豪榜”又相继出炉,媒体的蜂拥报道再次引发了名目繁多的“财富排行榜”的升温。  诚然,有的排行榜对某一行业或领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当越来越多“什锦菜”式的“财富排行榜”充斥媒体时,民众从中
期刊
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使得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强者博弈、名牌对决之上。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全球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80%的技术专利、70%的投资、60%的贸易。国际市场的竞争其实主要就是跨国公司之间的品牌竞争。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将从产品竞争升级为品牌竞争,品牌化是当今企业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  “品牌”的感受与评价来自消费者,而品牌的拥有者与经营者是生产企业。因此,将二者建立有机联系的
期刊
在宣传、推进自主创新中,与其他新闻媒体相比,县市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接近性优势,它不仅可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市县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同时可以在自主创新中拓展发展空间。本文以《慈溪日报》为例,就县市报在创新中如何谋求发展做一阐述。    紧扣时代脉搏,改进与创新典型报道    典型报道,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特殊性的代表性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积极、突出报道,以期取得正面效果的宣传方式。
期刊
在一些大学的新闻学专业中,开设了现当代文学史课程,但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却常常感到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这门课程,认为这于新闻专业没什么大的用处,也就不去读作品的文本,使本来是为增强学生文化内涵的课程流于一种形式,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大学里新闻专业如何开设现当代文学史课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思索。概括起来,笔者认为,现当代文学史课应该从以下几个
期刊
人民日报记者戴鹏、徐运平采写的大型人物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以下简称《丰碑》)是获得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这篇作品以追忆的形式塑造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关爱百姓的女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形象,表现了任长霞一心为民、正义果敢、天性慈悲的人格魅力,并有力地揭示出“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的朴素哲理。作品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无数读者为长霞感动、为
期刊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强、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舆论监督,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都要求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党报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也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安阳日报》作为地方党报,在新闻舆论
期刊
在媒介的产生、发展、演进过程中,“竞争”成为一个凸显的主题。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介正斗得难分难解,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网络、手机媒介使媒介的竞争更加趋于白热化。这就给广大媒介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广播新闻,每日发布的消息价值如何?时效怎样?信息量是否充足,能否引起听众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摆在我们广播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挑战与机遇并存,竞争和发展同在。我们只有在现有节目
期刊
2007年4月26日晚在河南省体育中心成功举办的第二届中博会大型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中部六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唱响了一曲大气磅礴的崛起之歌,是中原河南上升之运、和谐之态、跨越之势的客观反映和文化软实力的一次集中体现。回顾、总结这台大气精彩、精美绝伦、令人难忘的晚会,成功之处,可圈可点;创新之策,不胜枚举。究竟是什么要素造就了这台“突出六省群像,展示中部风采”主题文艺晚会的巨大成功
期刊
在当代熙熙攘攘的文坛上,迟子建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她的写作立场、精神追求、审美价值、艺术表现形式等均极富个性特色。当大多数女作家徜徉在书写都市生活的路上时,迟子建却执意地选择了北国故土来建构自己的艺术世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蕴涵诗性和神性的乡土家园。在她的为数极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她对东北少数民族及日俄等外族裔的文化、人生景观的不自觉到自觉的关注。  迟子建创作的这一特色客观
期刊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散文与小说如火如荼地在文苑竞相开放,一起构成了当时上海文坛最美的收获。张爱玲深得散文之真味,写个人悲欢,议人生感悟,叙朋友深情,皆能如实细写,字字传情。其散文风格华丽苍凉,语言运用十分精致和讲究,自成一体,被誉为“张爱玲句式”,深得后人景仰和效仿。  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张爱玲散文的语言艺术成就进行分析。    遣词造句的精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