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质朴传统的能量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近些年政策的推动,乡村改造设计不断发展的同时却良莠不齐,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和造价不菲的景观小品充斥着许多改造后的乡村环境,这些设计与乡村质朴传统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了解乡土、减少干预的设计原则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乡村背后的历史承载,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贴近乡村、触摸乡土、了解乡村设计的本真。通过对当下乡村景观设计的理论分析,探讨“少干预原则”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优势,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乡土元素;场所;少干预原则
  一、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是一种特定的景观类型,是人和场地空间互动的产物,它具有完整的生命系统,承载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当地的民居特色和风土人情,是由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农林用地相互混杂分布组成的聚落性空间。它调和了一个地区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的不协调性,丰富了地域景观的空间环境,为村落的各个生命形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兼具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景观空间和有机整体。“质朴传统”是村落景观的特征之一,其村落布局和建筑形式通常遵循地方的气候条件、材料类型、乡土文化和工艺技术,很少追求形式、技术的复杂性,却又具有一些因地制宜的创新,这种创新丰富了当地的景观空间,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
  二、乡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受当今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影响,村落原有的家族聚居布局形式发生改变,不再拘泥于围绕祠堂布局的传统聚落形式。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建筑上来。由于传统的建筑类型不能较好地兼容当代生活习惯,多数乡村在建筑形式上已由传统的建筑类型转变成现代建筑,部分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建筑形式。但是,无论时代如何更替,乡村景观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环境,依旧以农业景观和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生活为主,追求一种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共生的活动模式。因此,乡村景观规划必须围绕“人与景观共生”[1]的要素展开,使二者和谐共生是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乡村景观中的很多景观场景往往是由人们日常需要而形成的自由景观,这些景观满足了当地人生产、社交等活动的需要,而非刻意设计。这是一种自发性的集体无意识结果,是人与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是適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当地人的,它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三者缺一不可。”[2]这种看似由意识主导的模式,其本质却是经验文化积累的产物,是由当地居民将日常活动融入景观场所,主持并参与了景观建造的全过程。
  乡村自然景观是指区域内的地质面貌、水文水系、气候特点等整体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丰富的景观特色。乡村景观则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种自然元素,这些景观自成天然之趣,是古代文人所追求隐逸的理想居住空间。正如《园冶》中所说:“古之乐田园者,居于畎亩之中”[3]。即使是在城市景观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这种自然纯朴的景观环境依旧被人们追忆向往。
  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视角
  (一)针对乡村景观的受众体
  通常,在场所中生活的人群是乡村景观的受众主体,解读和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有助于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中更好地尊重场地和人群,从而做出满足他们行为和生活所需的设计。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前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分析活动轨迹,根据活动范围和特征来设计相关的场所空间。这样,设计才能更多地被当地人所认可,提高场地的参与度与利用率。同时在设计时也要尊重当地人的行为特点和风俗禁忌,在规划和设计前做好调研,了解他们所需要的设计。当代乡村景观设计是一场新与旧的相互融合,新的营造产生本身就是为了连接历史、追忆过去。而我们要明白的是设计本身,不仅仅是为了政策要求和个人理念,而是服务在场的空间,为当地人的生活而设计。
  (二)对于乡村景观空间
  质朴原始的乡村景观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中开始逐渐消失,新建起的高楼与宽阔的马路与整个乡村寥寥人口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传统的乡村景观是包含聚落、公共建筑和自然景观的综合体,因此,旧的村落不应被彻底否定或铲平,也不应被完全城市化,而是有机地再生,需要合理地保护村落景观元素。如乡村特有的农耕景观、自然山水景观以及村落原有的肌理状态。因此在乡村规划和设计时要因地制宜,体现当地景观特征,而不是照搬城市的理念和模式,使村落的生态、文化和社会的生命过程得以延续和再生。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可以加入生态观点,将乡村改造设计约束在环境可包容的范围之内,采用植入和空间置换等手法。通过对公共空间秩序恢复和散点的具体设计来化解新旧隔阂与矛盾,使乡村原有的乡土材料和建筑语言恢复文化的自信,让改造后的乡村充满回忆与归属感。
  (三)乡土材料的意义与价值
  乡土材料的明显特征是地域性,如:竹、木、砖、瓦、石等在我国运用较早,它们承载了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再现传统场景使文化得以保留,是展现和延续传统文化最有力的载体。不同地域的乡土材料也展现了当地独有的魅力和特色。而近些年一些作家提出乡愁的情感,使乡土材料蒙上了一层人文情怀的面纱。相比其他类型的材料,乡土材料有着亲和力和辨识度,它可以唤醒人们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使设计更具温度。与乡土植物一样,乡土材料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保持美观度的同时降低了养护成本。同时,乡土材料相较于当代诸多新型景观材料,具有环保性、地域性、文化性和亲和性的特点,在提倡生态景观的今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材料使用方面,在设计时可以根据质感、肌理的不同进行分类安排。如竹、木、砖、石、瓦这几种传统的乡土材料,其本身的色彩、形状、质感不同,在设计时可以用作装饰材料,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地空间环境设计成景观小品。竹子等一些硬质的材料可以用作支撑性构件来使用,例如冯纪忠先生设计的“何陋轩”,就是运用竹子为建筑支撑材料。竹片也可以用作建筑外立面装饰;砖石、瓦片材料也可以用作铺装,例如在传统园林中,就有将瓦片用作铺装的案例。   四、乡村景观设计的新启示
  乡村的环境和生活有别于城市,它承载着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最原始的历史文脉,反映传统的生活方式。近些年来人们所呼唤的“乡愁”以及政策推动也将人们的关注点逐渐引向了乡村,各种乡村改造设计的案例也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出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与大环境下,如何做好乡村改造设计?什么样的方案更适合乡村的环境?这些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设计者面前。我们看到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和造价不菲的景观小品充斥着改造后的乡村,可是这些真的适合乡村吗?
  真正的乡村改造应该延续乡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让乡村的生活、文化、历史保持持续性,使乡村的基本性得以延续,继续生活在一种真实的状态中,应该把乡村设计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直接套用城市的风格和案例。因此,设计可以使改造后的环境更加适合当代的乡村生活。在对乡村景观进行前期调研的,需要详细分析当地的地理地貌、水文水系、场地气候、植物类型、建筑现状、土壤结构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再根据这些数据和分析再进一步进行设计。在材料选择上可以考虑采用当地乡土材料,如:砖、瓦、石、竹子、木材,以及以水缸、石钵等作为景观小品点缀环境。使用本土树种,便于日常养护且与当地环境更好地契合。在设计时需要更加关注场地的使用度,设计一些贴合村民日常生活的活动环境场所,增加村民的参与度,使场地有效地被利用。同时需要关注場地原有的敏感区域与灰空间,这些区域的环境承受力较弱,需要在设计时根据调研和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和设计措施。盲目开发是现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前期要了解当地人群所需。美化乡村本身没有错,但是在美化的同时不能忽略乡村的问题,如乡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道路不便以及环境杂乱等,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才是美化乡村的关键。
  五、结语
  一个好的乡村改造设计,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独树一帜,也不是蛮横无理的强行植入,更不是想当然地随意点拨,而是围绕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展开,体现乡村景观生产、保护和生态的平衡性,使设计更加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3):39-41.
  [2]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126.
  [3]计成.园冶[M].北京:中华书局,2011:44.
  作者简介:夏小舒,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我喜欢恬淡的画面,让静静的阳光洒在其中。”我喜欢田黎明的这句话,简单里透着平淡和真诚。老话说“画品如人品”,他的画真的如人品恬淡,静谧,质朴,单纯。田黎明的画在绘画形式和语言上确实与传统绘画形式不同,他追求的是最原本,古朴,人心中最真实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种高古的人格情怀。那么是什么铸就了田黎明当代语境下这种朴素的艺术内涵呢。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有着两大审美元素,温柔敦厚与平淡天真。而田黎明向往着
期刊
摘要:“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在这个“收藏”的盛世,对收藏的客体(艺术品)的主观态度、价值判断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笔者将结合对艺术品市场的认识,对艺术品的价值构成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艺术品 价值 标签  艺术品的价值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即:物理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只要保存得当,艺术品的物理价值是稳定的。而其他三种价值在交易、收藏等行为过程中是运动的,且常常
期刊
摘 要:自非真实感绘制技术提出以来,一度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界热议的焦点。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进步,当下的NPR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在工业设计、医学艺术等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动画艺术方面的成就也较为显著。如今,非真实感绘制技术已经是一门不太活跃的学科了。然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成熟,虚拟现实动画为NPR技术的应用创造出了更加廣阔的空间,对于非真实感绘制技术在虚拟现实动画中的新变化进行研究必将
期刊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对于市场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人们开始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在产品设计教学改革过程中,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把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力,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产品设计;教学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新疆维
期刊
摘 要:当今追求的设计简约之美、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图形的扁平化等视觉信息皆是时代发展下的审美需求。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图形也逐渐由插画的表现形式取代摄影照片的呈现,为包装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意和创新,同时给包装注入了文化性和时尚感,贴近生活,亲和而有温度。通过对插画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作用和榆林农副产品包装现状的分析,阐述插画在榆林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这是榆林农副产品包装发展和创新的必要内容
期刊
摘 要:利用新媒体进行数字化改革成为我国许多博物馆新的发展路径。数字化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达到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和保护文物的效果,也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对观众的局限,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地参观博物馆,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故宫博物院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其文化传播和展示方式的新途径之中,缩小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其形象更加亲切和趣味。“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文化传播新路径,为新媒体语境下博物
期刊
摘 要:范征南先生的集邮漫画取材于生活,但不是那种坐在室内闭门造车的创作,他的作品放松从容、信手拈来、率意自由,法度中见随意、规矩中见方圆、局限中求舒放,清新脱俗、和谐疏淡。这种深入生活、扎根民众的漫画写生,推动了集邮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纸面手绘;电脑手绘;集邮漫画;合作画  自从在丽水市集邮协会阅读到《浙江集邮》里“游老兄邮事”集邮漫画专栏以来,笔者便被每月一期短小精悍的集邮漫画
期刊
摘 要:豫南古人居环境设计在“天人合一”的哲理指导下,主要受到中原文化、楚文化和徽文化的影响,从选址布局到环境设计、从室内陈设到营造技术等方面,均充满了朴素的生态精神和人文理念。即崇尚自然、引入自然的生態精神,把自然看作是人化的自然,又将中原美术等人文要素融入居住环境之中,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关键词:人居环境;自然;中原;豫南地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
期刊
摘 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关理论研究或文献都将设计视为是美化事物的艺术,也有研究指出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这些关于设计的概念认知究竟从何而来?为何出现?有何用?若从历史的角度考量,将设计视作概念的传播,也许能为研究者打开思路,即:现代设计作为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媒介,它是如何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思想及消费观念,通过设计的形式成功传递给我们,并深刻影响我
期刊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域特色资源如何整合创新、探索文旅融合的新型品牌模式是“源味优品”果茶品牌的一种尝试。“源味优品”果茶饮韶关店以韶关当地水果、茶叶为原料,为韶关丹霞山、珠玑古巷等主要旅游文化景点门店探索融合韶关特色资源的果茶饮等包装实践。  关键词:文旅融合;本土资源;整合;品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地方优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