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g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验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我尝试在学习新理念、改变旧观念的同时,研究、寻找既适合新理念和符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新型教学形式,新课程改革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果这些教学手段运用合适,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很有益处的。但是,我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和旧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授课形式,时常产生尖锐的矛盾。面对这些困惑、矛盾和问题,我在实践学习的同时不断的反思、总结。
  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我们知道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充分展示出来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若把握不好会影响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四年上册《观潮》一课时,问钱塘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有的说远处传来的雷声好像闷雷滚动;有的说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有的说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有的说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有的说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兴致很高,我也沉浸在学生的描述中(后面的描述几乎与前面雷同),让学生尽情发挥,眼看下课铃响了,一节课的内容没完成,留下了遗憾。
  可见,在这里老师要把握一个度,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有责任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与整体的全面发展如何协调
  个性化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这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既指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也包括学生中发展快的与发展缓慢的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像我在教学二年上册《我是什么》一文,引导学生抓住水遇冷遇热发生变化的特点,小组相互合作、探究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结果反应快的学生积极研究、探讨,说出了浴室天花板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变的;妈妈做美容的蒸汽仪放出的气是里面的水变的;冬天窗玻璃上的“窗花”也是水变的,而反应慢的学生呆坐一边默不做声,这种差异会带来整体发展的不协调。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可见培养反应慢学生爱动脑动口、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是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协调个性差异与整体发展的手段之一。其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具体的方式还有待解决。我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把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融合、互相学习,并选出小组长,让组长负责全组的活动,帮助每个学生学懂知识,学会学习。
  三.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像,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的教学中,我用“小男孩捡鱼归海的做法你赞同吗?”这一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展开思维空间,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有的说同意,男孩是个有爱心的人;有的说那么多鱼,他怎么捡的过来,这人有点傻;有的说这是自然归律,大海里还有数不清的鱼,又何必在乎这些小鱼呢;还有的说这一定是个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海边捡鱼逃避学习呢,等等。这些回答显然有的不太全面、准确,有的甚至很偏激,这时若不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只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生命是没有大小贵贱之分的,看看课文最后一段,小男孩的动作和他的话,你们再谈谈自己的想法好么?”就会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具有正确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全面人才。
  4.探究与实效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秦始皇兵马俑》时,师问:读课文后,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生一说:秦始皇兵马俑是如何被发现的?生二说: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在地底下埋藏了2000多年也没有被破坏?生三说:当时这么多兵马俑如何制造出来的?……师说: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来研究。
  反思:适时抓住学生的读书发现,积极创设适于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是探究阅读的前提与关键。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将学生引入探究兵马俑的历史,背离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过于随意。而且学生探究问题的问题过于分散,在交流中将会各自为阵的局面,不能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探究本能引导出来,在探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探究点,将探究式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才启到真正的探究效果。
  总之,上述现象让我们觉得,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我们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不好,不加消化,生搬硬套也不好。我们只有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走出迷茫,融入新课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免疫力较弱的老人或小孩及一些免疫失调的病人会引起较严重的症状,如肺炎或是心肺衰竭等。    一、形态结构  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至120纳米之间,丝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低年级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基础。目前,识字教学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练无章法、枯燥无味的现象仍没有根本改变,导致教学效果差,识字教学的成功,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让孩子自愿、自觉、自动地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轻松自主的状态之中,乐中学,学中乐。  一、诱导主动识字  学生识字的最佳心理应表现为兴趣盎然、积
期刊
【摘 要】诗词鉴赏的魅力课堂是和谐又充满张力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既有浓烈的情感气氛所笼罩,亦有理性的气韵在交融,教师应储备丰厚的底气,导引点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独特气蕴,领略诗词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诗词鉴赏 赏蕴    一、赏蕴的必要  咏盛唐之诗,可感扑面而来的刚健之气;品北宋之词可触洋溢于字里行间的婉约媚气。志存高远、卓尔不群,其文则有“独立湘江”的大气;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其文则有
[摘 要] 项目化教学是根据教学中的人物为中心,通过一定的导向对学生进行培养。在高职的教学中,项目化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具体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情况,转变成学生具体的学习技能。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期刊
教学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创造。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努力追求的目标,笔者现就此相关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认识,以请教于同行。  教学过程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它既具有一般认识的普遍性,即人(主体)对特定的客观事物(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又有它的特殊性,即认识的主体是尚在培养
期刊
作业评语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评价,不当的评语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合理的作业批语是十分重要的,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撰写个性化的评语.
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
期刊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
期刊
以N-甲基咪唑、烯丙基氯为原料,采用回流法制备中间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AMIM]Cl),进而采用水相法,通过离子交换制备了疏水型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