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军事专家评估中国苏式机群战力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 志 编译
  
  编者按: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一直是国外观察家关注的重点。本文编译自卡洛·库珀博士发表的文章。卡洛·库珀博士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防务分析专家,其文章多次在《电子防务月刊》和美国空军、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主办的防务出版物上发表。库珀博士通过对中国空军装备的苏-27系列战斗机的技术分析,认为中国正在建设一支“进攻性”空军,而不断改进的苏-27系列战机将成为中国空军核心力量。整个太平洋地区,唯有美国空军的F/A-22战斗机可与之对抗。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从1991年至今,解放军已经从俄罗斯购买了几百架苏-27/30“侧卫”重型远程战斗机,这笔交易也是自前苏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装备苏-27和米格-29战斗机以来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战机交易。随着购买数量的不断增加,未来解放军装备的苏-27/30战斗机数量将与美国空军现役的400架F-15A/D战斗机和200架F-15E战斗轰炸机的数量大致相当。按照大家公认的说法,苏-27为重型制空战斗机而苏-30则属于战斗轰炸机,它们的战斗角色分别相当于美国空军的F-15C和F-15E,不过苏-27/30在某些关键的性能参数上要比美国战机强出很多。该系列的最新型号无论是航电设备还是系统优化方面都远远超出了美国和欧洲的作战飞机。
  
  中国空军苏-27早期型机群
  
  中国空军的第一架“侧卫”战斗机是在前苏联解体后不久从俄罗斯获得的。在此之前,“侧卫”只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和前线航空部队,并被严格保密。
  冷战年代诞生的“侧卫”,其设计目标是与欧洲空军作战并夺取制空权,同时有效拦截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B-52H和B-1B型远程战略轰炸机。按照上述角色定位,“侧卫”最终被设计成一种性能全面超美国海空军主力战机的重型空优战斗机。出于夺取制空权的要求,“侧卫”必须够击败美国空军的F-15C,苏-27SK“侧卫B”战斗机在飞行速度、加速性和爬升率方面与F-15相当,而瞬时盘旋性能和稳定盘旋性能则要远远超出F-15。此外,在决定战机空战能力的空空导弹携带量和机载雷达作用距离方面,“侧3X”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在远程防空作战方面,苏-27SK能携带多达22000磅的机内燃油,与加挂保形油箱后的F-15C或F-15E大致相当,因此该机的航程极远。“侧卫”还采用了先进的电传飞控系统,一部带激光测距装置的OLS-27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在机载雷达受到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使用。该机的机载雷达采用的是俄罗斯季霍米罗夫机械设计局科研中心(NIIP)研制的N-001/RPLK-27型“背缝”大型火控雷达,雷达天线直径达1米,采用脉冲多普勒工作方式,总体性能与美国海军F-14使用的AWG-9机载雷达十分接近。据传,在巴列维王朝覆亡后,伊朗方面向俄罗斯提供了两架F-14A用于研究,苏联由此获取了F-14的雷达技术。
  “侧卫”使用的空战武器主要有两种——R-73/AA-11“射手”和R-27/AA-10“白杨”。其中R-73近距格斗导弹革命性地采用了推力矢量发动机,拥有极佳的机动性能,还可以使用头盔瞄准具进行制导。R-27则是中程空空导弹,按导引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半主动雷达制导型、红外制导型和被动雷达制导型三种,同时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火箭发动机,因此该导弹也就具备了两种不同的射程。而更先进的R-77/AA-12“蝰蛇”中程空空导弹也正在研制中。在翼尖部位“侧卫”安装了由KNIRTI研制的SPS-171/L005“索伯契亚”相控阵列电子干扰荚舱,该荚舱是以“逆火”轰炸机装备的机载干扰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侧卫”的气动外形十分漂亮,与VFX项目(F-14)的早期固定翼型号303F相似,不过机身边条翼和机腹进气道的设计却和F-16如出一辙。这种气动外形使得该机在飞行时能够诱导出很强的涡升力从而在高过载条件下依然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由于大量使用了钛合金构件,该机的结构重量大幅降低,钛合金构件的使用量与美国F/A-22A“猛禽”相当。
  “侧卫”的生产主要由两家工厂负责,位于阿穆尔河畔的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主要负责生产苏-27SK“侧卫B”,而苏-27UBK“侧卫C”则出自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飞机生产联合体。
  前苏联总共装备了三种型号的“侧卫”:国土防空军的专用制空型苏-27;前线航空兵装备的苏27S战斗轰炸机(相当于美国空军的F-15A/C);还有一种是具备完整作战能力的双座教练型苏-27UB(类似于F-1SB/D)。
  中国空军购买的第一批“侧卫”足以装备一个航空团,这么大的购买量令大多数西方观察家惊讶不已。随后中国又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同俄罗斯签署了自行组装“侧卫B”的合同。中国国产“侧卫B”的制造工作于上世纪90年代末正式展开,并正式命名为歼-11(J-11)。J-11也属于“侧卫”家族的基本型,没有安装后续机型普遍装备的空中加油装置,座舱内充斥着各种航空仪表,并不是时下流行的“玻璃座舱”。由于使用老式武器挂架,因而无法使用更先进的新型空地制导武器,对地攻击能力十分有限。
  
  苏-30MKK,MK2“侧卫G”
  
  中国购买“侧卫”战斗机在亚洲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许多国家也纷纷跟进,各种型号的苏27战机陆续涌入亚洲各国空军。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俄罗斯与印度签署的出口协议了,根据协议,印度将从俄罗斯进口数量庞大的苏-30MKI“侧卫H”型战斗机,并且还将自行组装一部分。苏-30MKI由伊尔库特飞机制造公司生产,是苏-30“侧31F”的改进型,该机安装了先进的N-011M“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AL-31FP型推力矢量发动机、数字式飞控系统、空中受油装置、玻璃座舱等众多现代化设备,还采用了许多用于俄罗斯空军苏-27SM/苏-35“侧卫E”和海军苏-27K/苏-33“侧卫D”的先进技术。
  在印度购买苏-30MKI后,中国空军也立即宣布向俄罗斯订购苏-30MKK“侧卫G”多用途战斗机,这批战斗机已于2001年和2003年分两批交付完毕。
  苏-30MKK是一种与F-15E类似的战斗轰炸机,属于苏-30PU系列双座拦截机的衍生型,具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该机的机体结构得到了强化,拥有更沉重粗大的起落架,安装了空中受油装置,此外还采用了彩色玻璃座舱设计(指采用了彩色液晶显示屏)和用于发射空地精确制导弹药的雷达和火控系统,同时该机还保留了“侧卫B/C”系列战斗机所有的空战能力。 来自中国的消息称,该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达85000磅,其中一部分正在被改装为伙伴加油机。
  除了结构方面的不同外,苏-30MKK的最大改进还是在武器系统方面。该机的新型N-001V系列机载雷达具有多种空地制导模式可供选择,而先进的数字式火控系统则为飞行员提供了用于制导各种精确打击武器的界面。该机能够挂载的武器包括类似美国AGM-142“突眼”的Kh-59/AS-18“芦笛”系列远程空地巡航导弹,使用冲压发动机的Kh-31P/AS-17“氪”反辐射导弹,类似美国“宝石路”系列的KAB-500L和KAB-1500L激光制导炸弹,类似美国GBU-8自寻的弹药的KAB-500Kr和KAB-1500Kr电视制导炸弹以及类似美国GBU-15光电制导滑翔炸弹的KAB-1500TK。当前,俄罗斯正在测试KAB-500S-E和KAB-1500S-E系列防区外打击武器,该系列武器采用惯性导航+卫星辅助制导的导引方式,总体性能与IDAM类似。据估计,中国空军的苏-30MKK还装备了俄制Sapsan-E前视红外/激光瞄准吊舱,该吊舱的综合性能与最初装备于F-15E的AAQ-13“蓝盾”目标指示/瞄准吊舱相当。
  很显然,中国海军航空兵对于国产JH-7“飞豹”的综合性能并不十分满意,因此向俄罗斯订购了一批苏-30MK2以满足海军不断增长的远洋作战需要。苏-30MK2是苏-30MKK的后继型号,额定最大起飞重量85000磅。为了满足对海攻击的需要,该机以N-001VEP型机载雷达为核心对武器系统进行了改进。除了上面所提到过的俄制精确制导武器外,新型雷达还能够为Kh-31A超音速反舰导弹提供早期制导,而导弹的末段制导由弹载主动雷达导引头完成。此外专为中国海军开发的Kh-59MK雷达制导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发展自Kh-59M)也已经研制完成,预计即将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
  有报道称,俄罗斯正在为解放军研制苏30的第三种发展型,暂时命名为苏-30MK3。该型号的最大亮点在于性能更加优异的机载雷达系统,俄方专门为N-001型雷达设计了被称为“熊猫”的雷达系统升级包,包括以COTS软件和新型Is-100处理器为核心的信号处理装置和全新的“羽毛”相控阵雷达天线。其中“羽毛”天线由NIIP设计局和Ryazan GRPZ联合研制,是一种出色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用于替换早先使用的卡塞格伦抛物面天线。该天线重量更轻,但却拥有更强的波束控制能力,即使与西方最新型的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AESA)雷达相比也毫不逊色。对于传说中的苏-30MK3现在还缺乏更多的资料,不过有媒体暗示说该项目遇到了资金问题,有可能会被无限期推迟。
  
  苏-27SKM/J-11“侧卫B”
  
  在中俄双方就苏-27SR的生产情况举行了新一轮的磋商后,决定对中国组装生产的苏-27SK进行结构改进,将它们升级到苏-27SKM(也称为SMK)的标准。苏-27SKM与苏-27SK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安装了苏-30MK多用途战斗机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因此具备使用空地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相当于一架单座型的苏-30MK,而且这样一来苏-27SKM也能够使用解放军装备的苏-30MKK所使用的全套空地精确制导武器,综合作战尤其是对地攻击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雷达的具体型号还不得而知,不过据悉“羽毛”无源相控阵天线是可能的选择之一,另一个可能的选择是稳相加速器无线电研究院股份公司正在研制中的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有报道称该雷达已经在一架米格-29上完成了测试,当时使用的是直径0.7米的天线。
  中国国内不断有报道称解放军一直在努力推动苏-27的国产化工作,逐步提高该机的国产化程度,最终实现完全国产的目标。计划中的主要国产化项目包括:使用涡扇-10A(WS-10A)涡轮风扇发动机代替AL-31F,使用国产射电10火控雷达代替N-001,使用具有超视距(BVR)作战能力的PL-12(SD-10)中程空空导弹代替R-77和R-27,使用国产精确制导武器代替俄制型号等。由于需要时间对这些不同的设备进行整合和测试,因此改装工作要到最后一批苏-27SKM生产完毕后才会开始进行,这样一来国产苏-27的生产数量应当会突破最初确定的数量。
  
  苏-33/苏-33UB“侧卫D”
  
  有消息称,中国可能会购买苏-33和苏33UB“侧卫D”。“侧卫D”是一种海军专用的舰载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拥有可以折叠的机翼和平尾,以及着舰钩等用于航母起降的设备。与美国舰载机不同,该机采用滑跃起飞而非弹射起飞方式。“侧卫D”还是“侧卫”家族中第一种采用鸭式前翼的型号。基本型苏-33/苏-33UB的武器系统与苏-27SK相同,不过另外增加了一些用于执行对海作战任务的设备。苏-33UB最初被称为苏-27KUB,是一种罕见的采用并列双座座舱布局的舰载战斗机,主要用于执行夺取制空权、对海攻击和侦察等任务。加挂UPAZ-1A空中加油吊舱后,该机还可以执行伙伴加油任务,同时由于采用了双座布局,因此也可以用于训练飞行员。
  苏-33系列战斗机应当算作一种具备发射反舰导弹能力的舰载空中优势战斗机,作为一种性能先进的重型舰载战斗机,其作战能力较之最近刚刚退役的F-14只强不弱。苏-33能够挂载的先进精确制导武器包括Kh-41“晒斑”、Kh-61“宝石”超音速舰对舰导弹以及超音速反辐射导弹Kh-31P。如果未来解放军真的购买“侧卫D”的话,那么这批飞机很可能还将具备使用Kh-31A和Kh-59MK的能力——这两种导弹都是苏-30MK2的标准武器。预计海军航空兵购买的数量将会非常庞大,至少包括一个岸基训练中队和两个航母舰载机中队,机型将包括苏-33和苏-33UB两种。
  
  苏-34“后卫”
  
  苏-34“后卫”是“侧卫”系列战斗机的派生型,只不过尺寸更大,属于专用对地攻击机。异常宽大扁平的机首、并列双座座舱、高高隆起的机背、经过加强的前后双轮主起落架、鸭式布局和巨大的尾锥是该机外形特征。由于也采用了独特的并列双座设计,许多观察家常常将该机错认为苏-27KUB/苏-33UB。
  苏-34已经开始了小批量试生产,以便替换已经在俄罗斯空军中服役多年的变后掠翼苏-24战斗轰炸机。这批试生产型采用了留里卡-土星设计局研制的AL-41F涡轮风扇发动机,具有与F/A-22A“猛禽”所使用的F119-PW-100发动机相同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该机的火控系统功能 十分强大,其核心是由Leninets设计局研制的B-005大型多模态无源相控阵雷达。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就已经将“后卫”作为一种战斗攻击机推向了国际军火市场。该机的对地攻击能力要强于F-15E接近F-111的水平,同时还可以用于反潜作战,用于海上作战的“后卫”被命名为苏-32FN。苏-32FN粗大的尼椎中并没有安装苏-34那样的后视雷达,而是一具类似S-3B所使用的反潜磁异探测器,机身下方的中线挂架上还可以挂载声纳浮标投掷吊舱,配合深水炸弹和反潜鱼雷等武器对潜艇实施致命的攻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多次有传言称解放军将要购买“后卫”,中国政府官员甚至还访问过俄罗斯的制造厂,不过直到今天这还仍然只是传言。鉴于该机载弹量大,飞行速度快,因此完全能够取代解放军现役的H-6中程轰炸机完成大部分的作战任务,不过由于航程方面与H-6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在执行远距离作战任务时必须要得到空中加油机的配合。
  
  2015型侧卫
  
  由于总体飞行时数并不大,加之机体结构中大量采用了钛合金构件,因此中国空军现役的“侧卫”战斗机还有很长的使用寿命,预计完全能够服役到2030甚至2040年。按计划,到2015年解放军的大部分“侧卫”都要开始中期寿命升级,届时解放军“重拳”的作战能力还将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侧卫”是一种重型战斗机,机身庞大,拥有很大的内部空间,因此改进潜力十分巨大。其实在苏-27上采用新技术进行改进的难度比人们想像的要小得多,众多“侧卫”衍生型的出现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经过了中期寿命升级之后,解放军的苏-27系列战斗机预计将会在发动机和航电系统方面与当前的型号存在很大的不同。
  下面所列出的是未来解放军“侧卫”战机可能采用的升级项目:
  ●使用推力更大且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AL-41F涡扇发动机,代替苏-27原本使用的AL-31F。前者的原型机已于2004年在一架苏-27上进行了测试。
  ●装备二维或三维推力矢量发动机喷管。印度的苏-30MKI就装备有这种尾喷管。
  ●采用全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DFCS)。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苏-37到后来出口印度的型号都采用了这种系统,这也将成为今后生产的各型“侧卫”的标准配置。
  ●增加鸭翼,以进一步提高飞机在高过载条件下的机动能力。苏-33和苏-30MKI均已经采用了鸭式布局。
  ●使用更加先进的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代替N-001系列机载雷达。在俄罗斯卖给印度的苏30MKI上就装备有N-01IM“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俄罗斯技术人员也已经制造出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原型机,而且也掌握了制造这种雷达最关键的半绝缘体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预计在未来十年中研制出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应当不存在什么问题。
  ●使用新型双波段FLIR/IRST(中波前视红外/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代替现在使用的OLS-30前视光电追踪雷达。新系统将采用量子红外(QWIP)成像阵列技术。俄罗斯正在与欧洲厂商进行谈判以获取欧洲的QWIP技术。
  ●采用以商用现货(COTS)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在对N-001VEP机载雷达进行技术升级时就采用了该技术,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采用与机载前视红外雷达整合联动的头盔显示/瞄准系统。该升级方案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按照当前的发展水平而言与FLIR/IRST进行整合在技术上应当不成问题。
  ●装备基于数字技术的全玻璃化座舱。相较于当前苏-30MK和苏-27SMK所使用的第一代玻璃座舱而言,全数字式玻璃座舱只是一个很自然的进步。
  ●配备更加先进的热寻的型和反辐射型R-77“阿姆拉姆斯基”(AMRAAMSKI)中程空空导弹,以及换装了冲压发动机、射程更远的R-77改进型。这些型号的研制工作现在都已接近完成,很快就会出现在军火市场上。
  ●配备更加先进的R-73/74“射手”近距格斗导弹。该系列导弹已经开始批量生产。
  ●装备被誉为“预警机杀手”、射程达160~200海里的超远程空空导弹。专为苏35研制的R-37/AA-X-13“箭”空空导弹现正处于开发阶段,而R-172则早已研制完成,最近有报道称俄方正与印度方面就该导弹的销售问题进行磋商。苏-35改进型的销售说明书上对该导弹的使用也有详细的描述。
  ●装备具有防区外攻击能力的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中国已经从乌克兰购买了数量不详的Kh-55SM/AS-15“肯特”(Kent)远程空基巡航导弹,同时国产配套巡航导弹的生产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换装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机载数据链和网络系统,以实现战斗机与战斗机、战斗机与预警机之间可靠的保密通信。在前段时间举行的印美联合军事演习中,印度空军的苏-30MKI就是在俄制TKS-2型数据链的帮助下击败了美国空军的F-15C。未来随着软件的不断升级,该系统的性能将达到当前美军数据链的水平。
  ●采用能够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的吸波材料和技术。在俄罗斯的许多公开刊物上刊登有大量此类学术文章,介绍了很多用于表面波抑制和降低波信号反射的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对于降低“侧卫”的雷达反射强度大有裨益。
  ●加装空中加油设备,包括空中受油管、大型副油箱和伙伴加油装置等。这些设备早已研制成功,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由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上述技术和设备大概会在下个十年中被用于解放军老“侧卫”的升级改进和新“侧卫”的生产工作中。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放军是否会这么做而是何时会这么做,现在有些分析家对于解放军的“侧卫”战机不屑一顾,认为这些十余年前生产的苏-27SK/J-11的性能十分有限,难以与未来美国及其环太平洋盟国将要装备的先进战机相匹敌,然而他们忘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和俄罗斯的航空部门已经学到了美国的经验,能够通过不断地采用新技术对战机进行升级来使其永保战斗力。
  
  分析升级改造之后的“侧卫”战斗机
  
  下面就让我们对经过了上述升级改造之后的“侧卫”战斗机进行一番分析,看看这款想像中的“2015型侧卫”与美国及其盟国届时所要装备的战机相比到底孰优孰劣。
  一、F-15“鹰” (日、韩、新加坡空军) 很显然,F-15的性能将完全无法与“2015型侧卫”相比。虽然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最新型F-15SG在火控和航电系统方面与现 役的苏-27/30相比略占一些优势,可是当“侧卫”完成中期升级改造后,F-15的这点优势将荡然无存,届时,无论是有效载荷、超音速能力还是机动性能,“2015型侧卫”都将全面超越F-15。
  二、F/A-18E/F“超级大黄蜂”(美国海军) 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A-18E/F能够比F/A-18C多携带4000磅的机内燃油,同时拥有更多的外挂点和更先进的航电系统,不过机动能力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改观。即便如此,在所有的关键性能方面F/A18E/F仍然不敌“2015型侧卫”,尤其是有效载荷更是相差甚远。最新生产的型号采用了全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该机在高过载条件下表现出了极佳的机动性和可操纵性,其表现之优异足以与现役苏-27相媲美。主要的缺陷在于超音速加速性不好,这是与机翼的设计和发动机推力不足有关的。
  三、JSF“联合攻击战斗机”(澳大利亚等国空军) 很不幸,从现有的资料分析JSF的情况比F/A-18E/F好不了多少,在几乎所有的关键性能指标上JSF几乎都落后于“2015型侧卫”,唯一能够占据优势的地方是隐身性能,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JSF的隐身性能的确值得称道,但是面对着由空中预警机、大型地面控制拦截雷达和“侧卫”的机载FLIR/IRST系统组成的空地一体综合探测网时,JSF的生存能力并不值得乐观。虽然JSF号称达到了“极低的可探测性”(VLO)标准,然而实际上该机只有前半球的雷达反射截面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后半球的雷达反射截面最多只能算作“低可探测性”(LO)。环形尾喷口的锯齿设计对于该机隐身性的增强作用有限,而同时由于座舱盖并没有采用锯齿设计,因此对于前半球的雷达反射性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四、F/A-22A“猛禽” (美国空军) F-22A是唯一一种能够在所有关键性指标上对“侧卫”形成全面优势的美国空优战斗机,而且该机在全波段隐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方面的巨大优势更是后者完全不具备的。
  
  击破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NCW)的支持者们曾争辩说衡量一架战机先进与否并不能只看它的单机作战能力的高低,而应当看它的网络中心战能力怎样,换言之也就是看它的支援体系如空中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的能力如何。这种言论通常被认为是为了消除解放军不断扩大的“侧卫”机群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使出的自欺欺人的手段。讽刺的是,这种言论最终成为了美国及其环太平洋盟国指定未来武器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按照这一战略,美国及其环太平洋盟国将会下大力气研制装备空中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以维持对解放军的决定性的不对称优势。而中国空军研制部署KJ-2000有源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和购买伊尔-78MK“米达斯”加油机的行为表明西方国家所谓的网络中心战优势也将只是暂时的。如果资金方面不出问题的话,预计到2015年,解放军将建立起一支规模庞大的空中预警机和加油机部队,以及完备的数据链/网络支持能力。
  此外,即便不考虑解放军发展中的空中预警机、加油机和网络中心战能力,R-37和R-172之类的远程“预警机杀手”的装备将令解放军拥有威胁甚至摧毁敌方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的能力。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双方战斗机性能水平的高低将成为决定谁能夺取制空权的最关键因素。这就为美国和它的亚洲盟友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难题。由于E-2D舰载空中预警机将会暴露在远程空空导弹的攻击下,而F/A-18E/F在“2015型侧卫”面前又几乎毫无胜算,因此面对着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新一代“侧卫”机群的攻击,美国海军将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同样,届时美国盟国的F-15和JSF也将面临与美国海军相同的困难局面。一旦空中预警机和加油机受到威胁或者干脆被击落的话,战斗将演变为双方战机数量上的大比拼,在这方面解放军拥有绝对的优势。
  只有装备F/A-22A的美国空军有能力在面对面的空战中击败中国空军的“侧卫”战机。美国空军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在于拨款不足导致F-22A的装备数量不足的问题。迄今为止,美国太平洋空军只分配到了两个“猛禽”战斗机中队,分别部署在夏威夷州的希克玛空军基地和阿拉斯加的艾尔门多夫空军基地。很显然,如果美国希望对解放军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还能够维持绝对优势的话,当前确定的183架的采购量是无论如何不够用的。
  美国的选择有以下几种:第一种选择是按照最初计划的那样为空军拨款采购足够数量的F/A-22A,这一数字大约为380~433架之间;第二种选择是为海军陆战队配备用于对地攻击的F/A-22A,而不是像二战时期那样使用F-4U战斗机实施对地攻击;第三种选择是积极地鼓励亚太地区盟国购买F/A-22A,比较合适的候选国家只有两个:日本和澳大利亚。日本对于获得F/A-22A一直抱有很大的兴趣,因而应该十分容易被说服。日本是F-15C最早的海外客户之一,预计到2020年这些战机的性能都将落后,届时将有大约203架F-15C需要替换。在上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军方对于F/A-22A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可是随着2001年皇家澳大利亚空军领导层的人事更迭,军方的热情迅速消减,新任领导人的兴趣在JSF和网络中心战能力上面。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是否会放弃JSF转而购买F/A-22A仍然是一个问题,公众对此议论纷纷意见不一,而议会对于这一问题也还在进行审查质询。
  总而言之,中国军队装备部署大量“侧卫”系列战机和空中预警机、加油机等“战力倍增器”的行为说明,解放军的战略思想和军事学说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正在效仿美国空军的空中优势思想建立起一支更具“进攻性”的空中作战力量。如果美国希望仍能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的话,那么进一步提高海空军的作战能力以遏制来自“侧卫”的威胁将是美国政府不得不做出的战略抉择。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文是在德国活动的韩国军事专家赵明镇博士发表在英国权威杂志《英国国防体系》2006年春季号上的一篇文章。赵明镇是德国柏林ADIA咨询部门东亚分部的主管,是《东亚空军力量的平衡》、《韩国国防航空航天工业的重组》以及《欧盟扩大及对其国防工业的影响》的作者。  自从利用商用飞机进行恐怖袭击的“9·11”事件发生后,当前的安全领域一直更多地强调反恐。韩国的国防决策者们仍旧视朝鲜为巨大的威胁,他们有
期刊
于 君 编译    编者按:中日两国在东海能源问题上的分歧早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外间舆论也益发关注两国海上权利的维护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力量对比。本文作者理查德·费舍尔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本刊刊载此文并不代表本刊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与日本对相邻的海域都提出自己的权利要求。这种要求不但增加双方在海上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而且突出双方海上力量
期刊
在当今的国际武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无疑仍是美、俄两家,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传统军工强国在美、俄之间的夹缝里腾挪闪转,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是,在这些主流的武器研制集团之外,存在一些非主流的国家。这些国家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欧四国。无论是瑞典的潜艇、萨伯公司的战斗机、博福斯公司的火炮和防空系统还是挪威的导弹,都堪称上乘之作。  挪威西南濒大西洋,西北临北冰洋,海岸非常曲折,多峡湾和岛屿。特殊
期刊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于1993年正式装备法国陆军,它有6个突出的方面,即大威力火炮、自动装弹机、先进火控系统、超高增压柴油机、模块化装甲和战场管理系统。它可称得上是战后第三代坦克的后起之秀,陆战王中王。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不但具备主战坦克的强大威力,更拥有先进而灵活的数字化能力。它的最新改进型“勒克莱尔”2015坦克,将是世界第四代坦克的第一种坦克。正值少壮年华的“它”,未来走向值得军事家
期刊
2005年3月29日~4月14日,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希腊、英国、土耳其及加拿大、美国等9个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在该海域举行了代号为“金色三叉戟”的大规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通过这次在地中海举行的北约南翼海上机动部队——欧盟远征海上特遣部队联合军事演习,法国海军取得了欧盟地中海区域海上作战的指挥控制权,4万吨级“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担当了此次北约与欧盟海军一体化海上演习的“旗舰”,率领上述
期刊
韩国造船业2005年占全球市场份额达40%,继续排世界第一,其2004年占的份额为36%。而近年来,韩国海军以国内发达的造船业为后盾,其发展可圈可点,继2005年7月12日韩国第一艘具有航空母舰性质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下水后,KDX-3型“宙斯盾”驱逐舰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些都显示了韩国着力打造蓝水海军的坚强决心与实在步伐。韩国造船业的领头羊——现代重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公司,它在韩国海军舰
期刊
当机立断按时起义    2月24日晚,天空黑得像口锅倒扣在大地下,吴凇口风急浪大,混浊的江水不时拍打着“重庆”舰的两舷,发出哗哗的声响。  这时离舰上的就寝时间还有15分钟,甲板上、走廊通道上的灯火一盏盏地熄灭了,500多官兵都回到自己的住舱,他们像被困在铁笼里一样,想着自己的心事。  “哒-哒-嘀-”枪帆兵兼号手的陈洪源操起军号吹着熄灯号。片刻,刚才露出舷窗内的灯光部已熄灭。不久,各舱的官兵都坠
期刊
2005年11月4目,是联邦国家单一制企业“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成立五周年纪念日。在2000年至2005年的五年间,该公司将军事技术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是根据2000年11月4日颁布的第t834号俄罗斯联邦总统令组建的。作为俄罗斯在军事产品进出口的唯一国家级代理商,“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的成立成为国家武器出口体系半个世纪历史中最为重大的事件,也是国家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
期刊
“蚊子”吞“骆驼”    埃及的“柯尔马”号导弹艇,因体积太小而得了一个“蚊子”的别号。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因体积大,被人誉为“骆驼”。谁也没有料到,这小“蚊子”却吃掉了大“骆驼”,创造了海战史上的奇迹。  1967年6月6日,以色列对埃及和叙利亚发动了闪电式的进攻。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以其军事实力过人而耀武扬威,巡弋挑衅,激起了埃及海军的极大愤怒。7月12日,当“埃拉特”号又一次开到
期刊
《华盛顿时报》于2006年11月13日刊登的其首席军事记者比尔·格茨的一篇报道称,据一些国防部官员透露,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10月在日本冲绳附近海域执行一项常规任务时被中国海军的“宋”级柴油动力潜艇长时间跟踪,然而,“小鹰”号庞大的反潜力量始终没能发现这艘潜艇。直到10月26日,该潜艇突然浮出水面,才被执行常规监视飞行任务的航母舰载机发现,当时,潜艇距离“小鹰”号不足5英里(约8公里)。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