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北京的10月正是秋高气爽,一改夏天的炎热。我和家人去南锣鼓巷游玩,顺着河沿走到了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这个院儿里我曾经是常客,它的前身是中国音乐学院。
  我学艺比较早,小时候天性聪颖,受家庭影响,自幼学习了很多乐器。年少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张黑色胶木老唱片,上面有一首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我立刻被那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初,老百姓的生活都不富裕,拿出三百多块钱去买古筝,简直难以想象,可是我又无比喜欢,该怎么办呢?在我热烈的期望下,我的家人突发奇想自制古筝,全家人齐动手,由我父亲指挥,两位兄长做木工、车工,筝弦由扬琴弦和大提琴弦代替,就这样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家第一台古筝诞生了,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台古筝,是全家人送给我的、厚重无比的礼物。
  1977年春,我带着家人的嘱托,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经过两天一夜来到北京。在中国煤矿文工团前任团长王永和先生的帮助下,正式开始了在北京的求学之路。因缘际会,承蒙命运眷顾,我先后师从李汴、王福立、史兆元、项斯华、曹正、杨秀明等大师学习古筝。
  那时候,因团里修房子,我搬到了地安门雨儿胡同10号院居住。初到京城,人地两生,在那个购物都要副食本和粮票的年代里,我一无所有,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现在想来,也对我自己的年少无畏充满了敬意。为了解决喝热水问题,我天不亮就得去排队买煤油,有时候几个小时过去了还不一定买得到。有一次,我手里只剩下两毛四分钱,只够买两个烧饼,算了算,两个烧饼可以吃上两天,也能撑一撑,还好。在那样的日子里,古箏成了我的全部,大多时候我都会坚持每天练琴六个多小时。有一天,外面下了一整天的大雨,我就跟老天爷较上了劲,一天没吃饭,足足练琴十二个小时,真真地过足了瘾!在学琴路上,家人给了我巨大的理解与支持,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为了让我在北京安心学习,他们不仅省吃俭用,最后还卖掉了房子,我无以为报,只能用对古筝艺术的矢志不渝来回报他们了。
  1980年夏季的一天,北京的天气十分晴朗,明媚的阳光点点洒落在雨儿胡同10号院。今追忆,那院子真的是一块宝地,是幸运之神关照我的地方。在我情绪低落,几次近乎放弃的时候,我的琴声把住在附近的中国古筝一代宗师曹正教授吸引到了院儿里。一位身着半袖和尚领背心、下穿长短裤的老人,以听琴的名义站在我面前,冥冥之中我似乎能感应到他是谁一样,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他就是曹正老师,要知道我在老家听到的第一首筝曲《渔舟唱晚》,就是他老人家演奏的。初次见面,曹老师和我就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儿,他得知我只身一人,从1600多公里外的边城鸡西来京学艺,非常感动。说起东北老家的天儿有多冷,下起大雪来昼夜不停,后来还从和平西街李汴老师家的河南筝,聊到了王福立老师家的山东筝,说起帽儿胡同史兆元老师家的客家筝,以及项斯华老师家的浙江筝,时间过得那样的快,不知不觉我们竟聊了两个多小时。
  两天后曹老师又来了,进门后看我有一点儿发呆,便问我:想家了?我说,不是,刚才好不容易煮好的一锅切面去过水,不小心全扣在了泔水桶里,说完眼泪就下来了,我一天的口粮呀,心疼死我了,曹老师听完后哈哈大笑,说:“先别想着切面了,来,今天过来听你弹琴,拿出你最好的水平来!”,听到老师要我弹琴,我有一点儿紧张,不过心里明白一定要弹好!我一气儿演奏了好几首乐曲,记得有《闹元宵》《采茶灯》《翡翠登潭》《连环扣》,最后是《柳青娘》。演奏结束后,曹老师高兴极了,连着说了三声好,接着又点点头嗯了一声,站起身走到琴边,老人家一高兴,演奏了一首《山坡羊》,音乐太美了,河南游摇太好听了。曹老师从河南板头曲的几种独特技巧,说到了山东曲大指末端小关节快速托劈,也说到潮州筝和客家筝的不同之处等。
  自与曹正老师熟悉后,曹老师有空就会过来给我上课,不过曹老师上课时间不固定,他太忙了,公事又多。老人家每次来上课,先在窗外小树下休息10分钟再进来。老师看我在不到8平米的小屋里,每天练琴6个多小时,刻苦认真是个可塑之才,有时下课后经常带我岀去溜个弯儿,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所住的小院儿岀门向东就是中央戏剧学院,我们会一同路过那里,走到北兵马司公交站再转回来。老师不仅悉心教授我古筝技艺,还经常给我讲传统筝乐传承,诗经文化,国学精粹,这让我在古筝演奏水平、乐曲整理和理论探究上,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有一次我给曹老师写信,他发现我信上有一个错别字,语法上也有问题。 第二天就给我送来一本发黄的1952年出版的《学文化字典》,见到我后好一通儿批,让我多读书,认真写好字,改掉毛毛躁躁的毛病。还让我练大字,加强学习古诗文,培养文化素质,每次来上课时背给他听。曹老师待我如同对儿女一般,督促我学习,传授我筝艺,教育我做人。那时候,刚好认识一个老乡,小书法家娄正纲,她住兴化路煤炭部院里,小妹妹当年也就14岁,练得一手好书法,我去她那里求了一幅字,送给了曹老师。依稀记得老师的家住在学院门口附近,进屋正对着一对沙发,中间一茶几,沙发边有一个门,左边是两个书柜,右边是一台古筝,对面的墙上是通的,能看到里屋顶棚。
  一个中秋节的晚上,曹老师给我带来京八件月饼,看到月饼我才知道是中秋节,那功夫儿我在绞尽脑汁地接琴弦。我用的这台筝是70年代初营口乐器厂制造的21弦转调筝,筝首侧板有11个按键,打开筝首盒里面有44个微调。老师就帮我在前岳山穿弦调音,我在后岳山用搬手听音紧弦,老师给我讲营口转调筝盛极一时的故事,还夸我耳朵好使。那个年代没有调音器,只有一个音叉,而弦轴在左边,全凭耳朵听。我回课一首客家筝曲《出水莲》,老师给我上琴书曲牌《四段曲》。下课我拿岀曾经用过的古筝指甲给曹老师看,项斯华老师给我做的指甲外形和今天的一样。史兆元老师给我做的指甲,一种是贴在大指外面指甲盖上,两边各有一钩,另一种是细长条玳瑁指甲。李汴老师给我做的是钢丝指甲,曹老师看后惊叹不已,这种钢丝指甲,是山东筝派名家王福立老师在70年代中发明的,用在钢丝弦筝上演奏传统筝曲,特别是演奏河南板头曲,犹如天籁之音。1989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岀版的《中国古筝大全——河南卷》盒带,李汴老师就是用钢丝指甲演奏的。曹老师说:这台筝和指甲,20年后都是宝贝,一定要收藏好。   与恩师相识的第二年春天,曹老师要去香港开会,走之前为了不耽误我学习,能够更深入地学习潮州筝派的演奏方法,便亲自手书一封为我引荐另一位老师,从此我便拜在了潮州筝派第四代传承人杨秀明老师门下。
  那时候,我一边练琴,一边也会认真研读曹老师的理论著作,如《古诗十九首·其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俱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读这首古诗如身历其境,在一个欢乐的宴会上,享受和欣赏着美妙入神的新声,这个新声是用“奋逸响”的筝表演岀来的。可以发现筝在汉代,已是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民间乐器”。这是我当年,最喜欢的一段手抄笔记。
  1982年,我偷偷去报考中国音乐学院,想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一进考场,发现曹老师也在考官中,当时就傻眼了,紧张的汗珠儿都下来了,导致手心出汗胶布松动抓不住弦。后来去学院看榜单时,远远看见曹老师在小拱桥边目视着我,我很不好意思,也没敢过去打扰,我就去找杨老师上课了。迟到了几分钟,让杨老师很生气,老师一生气便普通话和家乡话放在了一起教育我,我不由得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下课老师有事儿去王府井了,罚迟到的我弹奏潮州筝曲“轻”“重”“活”各一首,各10遍,还没弹完有个学生带话儿来,说曹老师让我明天去送站,我就抓紧溜走了,赶到家时,天已经擦黑儿了。
  有一天,尹其颖老师来找我,说中央民族乐团排练一首唐代古曲,需要古筝,我便和曹老师、杨老师请了一周假去排练。回来时去找曹老师,我们走到前海南沿,边赏鱼边听我说排练的事,老师说以后要多加强重奏合奏的练习。那天心情特别好,忽地聊到了松花江,曹老师说:等你考完试出去走走,去广东看南海,澄海那有我一贤侄,和你年龄差不多,我介绍你们认识。后来,我们一起走过前海东岸出水口石桥,右转再向北,在地安门百货商场那儿,我们吃了狗不理包子,老师夹了一个放碟里,一会他又放回盘儿里,就这样把包子多半留给了我吃。
  立冬过后,天凉了,老人家不放心,给我带来茶叶、豆腐。问我蜂窝煤买了没有,月底该买过冬的白菜了,考试曲子选好了没有,说春节放我几天假,还担心我明年考试没信心。每次老师来,都会给我带吃的,教我练琴,和我谈谈心,离开时,我便和老师出门向西走到胡同口,那有一个卖切面的小棚子,右边是帽儿胡同,往前走过小夹道就是地安门外大街。那样的日子啊,是我这一生的眷恋,遇恩师无私栽培,让我铭记在心。我想这世上,一定有一种情是让人回想起便眼角落泪,心有暖意的,一如我与恩师的时光故事……
  再后来因房东用房,我搬到了石景山区居住,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赚得一点零用钱补给生活,我也开始带学生了,一路下来便成为了一名专职古筝教师。在30余年的教学工作中,时常想起与恩师共处的日子,我想我是幸运的,得以在那样的时代得到父母无私的理解支持;在那样的时代,遇到灿若繁星的一代古筝大师们,有幸跟随他们学艺,并得到悉心指教。如今,我想我应该把这种无私的师生情义传承下去,我也愿倾囊所受、爱护我的学生,用毕生所學推动古筝艺术的传承发展,以报答恩师,感恩岁月!
其他文献
(接上期)  “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更好管理”  不知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Jason Kostal要把自己的工作室设置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气候几乎就如同沙漠一般,降雨量很小并且在夏季会非常炎热。当前,Jason所制作的吉他约有80%是直接委托制作的,剩下的20%流向全球7家经销商:美国3家、欧洲1家、日本2家、韩国1家。在如此大的需求之下,保证吉他的品质非常重要。  气候控制是所有制琴师面临的最重要
期刊
摘要:古琴与里拉琴分别作为中国和古希腊国乐器代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虽然所处时代、文化体系不尽相同,但两者在起源和音乐风格、历史地位与乐教思想、发展变迁与形制之美等多个方面具有共性,又各有特色。从比较学的角度展开分析有助于明了两者的异同,挖掘古琴与里拉琴的文化内涵,丰富中西音乐风格研究深度,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及西方音乐美学的认知与理解。  关键词:古琴 里拉琴 乐教思想 音乐风格 形制之美  古
期刊
5月19日,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201音乐厅,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腾蛟起凤,气氛热烈。我国第一届民族乐器表演专业博士生毕业音乐会正在火爆进行中。随着二胡协奏曲《太阳祭》的圆满收弓,赵元春二胡独奏音乐会落下帷幕。鲜花、掌声带着京城孟夏的凉爽氤氲,簇拥着这位年轻的二胡演奏家。  赵元春博士期间的音乐会由三场风格迥异的演奏会组成:第一场以《丝弦上的中国》为主题,以讲演和演奏的形式,分析了中国5个地域风情作
期刊
提起音乐界的李季达,当年延安的文艺界和“前鲁艺”(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校长李伯钊)的同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建国后,他却默默无闻,甚至销声匿迹,其人、其事也鲜为人知,实令人唏嘘不已。在耄耋之年,为缅怀这位音乐界的奇才、怪才,仅就半个世纪前个人的所见、所闻简述于后,以飨读者。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以李先念为首的新四军五师(豫鄂皖边区),和以王树声为首的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以王震为首的三五九旅南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在这100年间,无数革命志士用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动人故事。在无数艺术家手中由此诞生了许许多多传唱中华民族风骨的经典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奋勇前进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用生命谱写的乐章——作曲家李遇秋情系“长征”  李遇秋是《长征组歌》曲作者集体中
期刊
摘要:木笛(竖笛)是欧洲最古老的木管吹奏乐器之一,拥有丰厚的历史沉淀,不仅作为西方早期木管乐器被演奏与研究,同时也被广泛运用到儿童音乐教学中。本文以学龄前、中小学、大学等不同阶段入手,系统分析、归纳与研究了我国的木笛教育及木笛在线课程、社会艺术教育应用,并对推进我国木笛学科建设,促进和普及木笛在我国中小学及社会音乐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木笛 竖笛 木管乐器 课堂器乐 教育  Blockfl?t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的国际竞争力已在文化产业领域内开展,国家积极倡导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类艺术节正如火如荼地在全球范围开展。通过国际知名艺术节来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艺术节的完善与拓展,是当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对瑞士国际著名琉森音乐节发展理念与运营模式进行客观分析,为国内艺术节日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艺术管理 国际艺术节 古典音乐 音乐节  在大众对精神内容需
期刊
万家铭(万wan)是一名低调而极富才华的音乐人,代表作有奥运歌曲《圣火传奇》《燕归巢》等,还为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等多部影视作品编曲,与谭咏麟、周华健、韩红等几乎所有的大陆和港澳台知名歌手都有过合作。万wan抗癌多年,其妻、著名音乐人崔迪一直不离不弃、悉心照护,两人相互扶持,成就了一番爱情佳话。2020年1月底,万wan不幸去世,留下了诸多精彩的音乐作品,以及无数圈内好友不散、不竭的红尘思念。 
期刊
1995年,来自马来西亚的光良和品冠组成“无印良品”,发行华语专辑并斩获各大奖项,一时风头无两。  2019年,同样来自马来西亚的政宏和俊颉成立“JandZ”,开始对于华语原创音乐的探索,堪称未来可期。  两人看上去温柔又纯净,像是初夏午后的和煦阳光,明亮却不刺眼,拉长了这一段美好时光的剪影。  创作方面,通常是政宏负责作词,俊颉谱曲并制作Demo。演唱上没有明确规划主唱与和声的角色,而是边听边想
期刊
于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五至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中国交响乐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  于海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二十余支职业交响乐团及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澳大利亚国家军乐团、美国陆军军乐团、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等著名团队举办音乐会千余场,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