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群妈妈,为了带孩子回到自然,“解放我们的孩子”,自发创办了“大耳兔”网络联盟,不补英语、不补钢琴、给孩子们补“自然”。
今天的儿童,几乎很少有机会在户外玩耍,空调、电视、沙发、电子产品,把孩子们留在家中,糟糕的城市交通和治安环境,更给了家长不让孩子出门的充足理由。为此,环保专家将一些对生命和自然缺乏敏感的儿童形容为——“自然缺失症儿童”。
一群妈妈,为了带孩子回到自然,"解放我们的孩子”,自发创办了“大耳兔”网络联盟,不补英语、不补钢琴、给孩子们补“自然"。
2013年1月,广州。一个周日上午,阳光明媚,南方感受不到冬天的寒冷。乐妈陈杰文比平时还要忙碌一些,她早早起床为女儿做好了早饭,便赶到天河公园东门和工作人员汇合。
今天,有18个家庭带着小朋友在这里做一场家庭聚会,做特别的手工——“喂鸟器”。
妈妈们用瓶子做手工的喂鸟器,小朋友们则画上吸引到鸟儿来觅食的颜色,在做手工的同时,也告诉小朋友更多和鸟有关的自然知识。
做“喂鸟器”的想法形成于传说中的世界末日那天,2012年12月21日,乐妈偶然看到一个公益行动倡导:“冬天请给小鸟一把米,请大家爱心传播,感谢!”这时,一个念头在她脑里冒出来:冬天鸟儿没东西吃很可怜,要不要做点什么呢?她把网址链接发在了"大耳兔"的QQ群里,和妈妈们讨论起来。她们很快达成做喂鸟器的行动方案。
这并不是这群妈妈们组织发起的第一个活动。树叶贴画、自然面谱、旧衣改造等众多有创意的活动,都脱胎于这个QQ群中。
而妈妈们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帮孩子们“更自然地玩”。
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乐妈曾在一间教育视频网站工作,乐乐出生后,她认定要找到一种良好教育方式。“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孩子,要把她教育好啊”。她甚至辞去了工作,当起了全职妈妈。在成立大耳兔之前,乐妈几乎把全部的时间放在了乐乐身上。
周末时,乐妈经常带上乐乐出外郊游,广州虽大,但可供小朋友去体验自然的地方却很少。这对母女只能去大夫山、花卉园,甚至郊区的农家。有时不方便去那么远的地方,乐妈就会带女儿去附近的公园走走,捡捡小石头、摘摘树叶。
乐妈回忆起小时候的广州天河区:“以前天河都是农田的,我们做小朋友的时候,经常到田间去玩。现在天河变成CBD到处是高楼了,我和别人说二十年前我在这里玩泥沙,没人相信。”
城市环境决定了乐乐不可能拥有像她妈妈一样自由地接触自然的环境。
乐妈决定自己来做点什么。
妈妈们联合起来
乐妈有一个两百多人的“广州妈妈团”网络,平时团购小孩用品,组织亲子活动。去年9月,乐妈在Q群里面,向妈妈们提出了自己做自然教育的理念,大家都表示认可,同时也认为一个正式的组织可以让活动执行更加规范化。两个月之后,“大耳兔村落”网站正式上线,主要面向3-10岁的孩子,以“玩”的形式增强亲子之间、儿童与外界特别是自然之间的互动。依托QQ群里原有的200多位妈妈网络,目前在大耳兔线上注册的家庭已经达到了四五百个。目前所有的活动经费都是妈妈们自筹的,也只有乐妈这位全职妈妈,可以担任全职工作人员。
妈妈们希望通过举办活动,让孩子们多亲近和珍惜大自然。在贴树叶画的活动里,妈妈们会告诉孩子们,所有的树叶都必须是地上捡的,而不能摘树上的。“我们会在活动中传递这样的思想,积小成多之后,孩子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保护大自然的习惯。”
对于妈妈来说,这也是一次自我学习的机会。乐妈说:“我自己以前都不知道怎么鸟儿分多少种类,每次女儿看到问我那是什么鸟,我都答不上来。但认真做大耳兔项目后,我自己也和女儿一起学习。”她最近在读的书,是约瑟夫·克奈尔的《与孩子共享自然》。
不久前,大耳兔决定和广州市一些环保NGO合作,目前已经建立联系的有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和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会,在自然亲子教育上做一点尝试。前者提供妈妈群,发起活动,后者提供专业的授课和讲解人员。接下来,大耳兔合作的NGO机构还会有宜居广州,和孩子们普及分享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画一朵花给你
自从乐乐做完喂鸟器之后,现在会主动嚷嚷去公园看鸟,还会带上鸟粮,洒在地上,看有没有鸟儿来吃。广东人有吃鸟的习惯,现在乐乐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问妈妈:“鸟儿都那么好,为什么别人要吃它啊。”
乐妈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起了作用,爱护大自然、珍惜动物的想法开始在乐乐脑海里一点点慢慢地形成,她开始知道自己要去爱护小鸟、保护小鸟甚至整个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乐妈还记得带乐乐去看九里香的那一幕,让她特别欣慰。
“妈妈,九里香好香啊,我送一朵给你啊。”乐乐说。
“但是摘了花,花就会死的啊。”乐妈对乐乐说。
“我不是摘啊,我是捡的。”乐乐回了妈妈一句。
“可是哪有这么多花可以捡啊?”乐妈反问乐乐。
“那我画吧,画一朵给你。”
今天的儿童,几乎很少有机会在户外玩耍,空调、电视、沙发、电子产品,把孩子们留在家中,糟糕的城市交通和治安环境,更给了家长不让孩子出门的充足理由。为此,环保专家将一些对生命和自然缺乏敏感的儿童形容为——“自然缺失症儿童”。
一群妈妈,为了带孩子回到自然,"解放我们的孩子”,自发创办了“大耳兔”网络联盟,不补英语、不补钢琴、给孩子们补“自然"。
2013年1月,广州。一个周日上午,阳光明媚,南方感受不到冬天的寒冷。乐妈陈杰文比平时还要忙碌一些,她早早起床为女儿做好了早饭,便赶到天河公园东门和工作人员汇合。
今天,有18个家庭带着小朋友在这里做一场家庭聚会,做特别的手工——“喂鸟器”。
妈妈们用瓶子做手工的喂鸟器,小朋友们则画上吸引到鸟儿来觅食的颜色,在做手工的同时,也告诉小朋友更多和鸟有关的自然知识。
做“喂鸟器”的想法形成于传说中的世界末日那天,2012年12月21日,乐妈偶然看到一个公益行动倡导:“冬天请给小鸟一把米,请大家爱心传播,感谢!”这时,一个念头在她脑里冒出来:冬天鸟儿没东西吃很可怜,要不要做点什么呢?她把网址链接发在了"大耳兔"的QQ群里,和妈妈们讨论起来。她们很快达成做喂鸟器的行动方案。
这并不是这群妈妈们组织发起的第一个活动。树叶贴画、自然面谱、旧衣改造等众多有创意的活动,都脱胎于这个QQ群中。
而妈妈们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帮孩子们“更自然地玩”。
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乐妈曾在一间教育视频网站工作,乐乐出生后,她认定要找到一种良好教育方式。“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孩子,要把她教育好啊”。她甚至辞去了工作,当起了全职妈妈。在成立大耳兔之前,乐妈几乎把全部的时间放在了乐乐身上。
周末时,乐妈经常带上乐乐出外郊游,广州虽大,但可供小朋友去体验自然的地方却很少。这对母女只能去大夫山、花卉园,甚至郊区的农家。有时不方便去那么远的地方,乐妈就会带女儿去附近的公园走走,捡捡小石头、摘摘树叶。
乐妈回忆起小时候的广州天河区:“以前天河都是农田的,我们做小朋友的时候,经常到田间去玩。现在天河变成CBD到处是高楼了,我和别人说二十年前我在这里玩泥沙,没人相信。”
城市环境决定了乐乐不可能拥有像她妈妈一样自由地接触自然的环境。
乐妈决定自己来做点什么。
妈妈们联合起来
乐妈有一个两百多人的“广州妈妈团”网络,平时团购小孩用品,组织亲子活动。去年9月,乐妈在Q群里面,向妈妈们提出了自己做自然教育的理念,大家都表示认可,同时也认为一个正式的组织可以让活动执行更加规范化。两个月之后,“大耳兔村落”网站正式上线,主要面向3-10岁的孩子,以“玩”的形式增强亲子之间、儿童与外界特别是自然之间的互动。依托QQ群里原有的200多位妈妈网络,目前在大耳兔线上注册的家庭已经达到了四五百个。目前所有的活动经费都是妈妈们自筹的,也只有乐妈这位全职妈妈,可以担任全职工作人员。
妈妈们希望通过举办活动,让孩子们多亲近和珍惜大自然。在贴树叶画的活动里,妈妈们会告诉孩子们,所有的树叶都必须是地上捡的,而不能摘树上的。“我们会在活动中传递这样的思想,积小成多之后,孩子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保护大自然的习惯。”
对于妈妈来说,这也是一次自我学习的机会。乐妈说:“我自己以前都不知道怎么鸟儿分多少种类,每次女儿看到问我那是什么鸟,我都答不上来。但认真做大耳兔项目后,我自己也和女儿一起学习。”她最近在读的书,是约瑟夫·克奈尔的《与孩子共享自然》。
不久前,大耳兔决定和广州市一些环保NGO合作,目前已经建立联系的有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和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会,在自然亲子教育上做一点尝试。前者提供妈妈群,发起活动,后者提供专业的授课和讲解人员。接下来,大耳兔合作的NGO机构还会有宜居广州,和孩子们普及分享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画一朵花给你
自从乐乐做完喂鸟器之后,现在会主动嚷嚷去公园看鸟,还会带上鸟粮,洒在地上,看有没有鸟儿来吃。广东人有吃鸟的习惯,现在乐乐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问妈妈:“鸟儿都那么好,为什么别人要吃它啊。”
乐妈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起了作用,爱护大自然、珍惜动物的想法开始在乐乐脑海里一点点慢慢地形成,她开始知道自己要去爱护小鸟、保护小鸟甚至整个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乐妈还记得带乐乐去看九里香的那一幕,让她特别欣慰。
“妈妈,九里香好香啊,我送一朵给你啊。”乐乐说。
“但是摘了花,花就会死的啊。”乐妈对乐乐说。
“我不是摘啊,我是捡的。”乐乐回了妈妈一句。
“可是哪有这么多花可以捡啊?”乐妈反问乐乐。
“那我画吧,画一朵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