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提要精读之《白云集》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元代文献散佚严重,使我们对元文学认识不够全面,但经过学者们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依据当前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四库提要中《白云集》的分析,使我们对《白云集》有更新的认识。
  【关键词】:释英;《白云集》;精读
  白云集,三巻,元释英撰。释英字存实,钱塘人,唐诗人厉元之后也。早喜为诗,歴游闽海、江淮、燕汴间。一日,登径山闻钟声,忽有所悟,遂去为浮屠,盖亦倚松老人饶节之流也。顾嗣立选《元百家诗》收入此集。其目録题曰存实,盖举其字。巻端标明则曰“白云上人英”,盖以英为一字名也。考梁有僧祐、僧肇,皆连僧字为名,安知其不以释英为名,取义于“释家之英”乎!虽牟瓛、赵孟頫、胡长儒、林昉、赵孟若诸序,皆称曰“英上人”,此犹道林称“林公”,慧逺称“逺公”耳,不足证其非二名也。
  《白云集》属集部五别集类四。
  “倚松老人”宋代诗僧如璧,字德操,名饶节,“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有“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的佳句,因此称为“倚松道人”或“倚松老人”。
  《四库全书》单收名为《白云集》就有四部,作者分别为元代释英、许谦,明代唐桂芳、陈昂,四人均号 “白云”。古人常用号命名文集,而“白云”又是用得较多的别号,因此称“白云”的文集自然就较多,《四库全书》均简称《白云集》,容易混淆。除此之外还有明代朱石《白云稿》、王恭《白云樵唱集》清代卢存心的《白云诗集》等等。
  顾嗣立(1665—1722年),字夏君,长洲人(今江苏苏州)。康熙二十三年(1693),编辑《元诗选》(又称《元百家诗选》)共选录330位元代诗人的作品,可以说倾注顾嗣立先生半生之力的《元诗选》是研究元诗的权威选本。但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提出:《四库全书总目》将释英的字误为存实,依据的就是顾嗣立的《元百家诗》。赵孟頫序云:“《白云诗集》者,实存英上人所为诗也。”其末云:“上人名英,实存其自号云”,其名实只一字,非取义于释家之英亦明矣。盖《总目》所叙释英事迹,实直录《元诗选》(初集中壬集)小传,非取之孟頫之序,故于其篇末数语,竟熟视而无睹也。四库馆臣竟没有依据序、跋来写提要,真是难以理解。
  集中《夜坐读珦禅师潜山集》诗有“逺想人如玉,何时扣竹房”句。文珦与贾似道同时,则释英当亦宋末人,但其为僧在宋时、元时则无文可考。
  有关释英生平的几个问题
  1、关于释英出家的时间
  四库馆臣认为:“释英为宋末人,但其为僧在宋时,元时则无文可考。”
  杨镰考证结论是:释英出家时间定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至延祐六年(1319年)之间,或更确切的说是大德年间。李舜臣、胡园结论是:至元十七年(1280)到至元二十九年(1290)之间,甚至可缩小到至元十七年至至元二十四年(1287)之间。范蒙认为只能是至元十七年(1280)到至元二十九年(1290)之间。
  2、关于释英的生卒年
  3、关于释英的交友
  4、《白云集》成书过程:牟巘为《白云集》作一序一跋, 且牟巘序言:“白云集重来叙”,可知《白云集》非一次成书而成。但成书的具体过程不详。
  这些问题无法得出结论的原因:
  (1)文献史料散佚严重且没有明确记载。
  (2)《径山夜坐闻钟》诗有“凉气生毛骨,天高露满空。二三十年事,一百八声钟。”对“二三十年事”学者们理解一:说的是自己的年龄。理解二:指宋元易代的岁月。
  (3) 宋末元初有多位号称“白云上人”的僧人且事迹不详,容易将他们的事迹误植于释英身上。
  观赵孟頫序,盖亦厌弃世事,遁入空门,与遗民之有托而逃者,其事不同。诗中多闲适之作,而罕睹兴亡之感,是一证矣。其才地稍弱,未脱宋末江湖之派,而世情既淡,神思自清,固非髙九万辈“口山水而心势利”者,所可同日语也。
  赵孟頫序中介绍了释英的家世,其中唐代诗人厉玄与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交往频繁。释英的父亲石田居士,尽管我们无法考知他的具体姓名和事迹,但赵序“迨宋太师屏山公,诗益昌”云云,或透露出石田居士也是江湖诗风的追随者。再加上释英受宋末元初江南文坛影响,因此作诗有江湖之风。
  但是释英不同于一般的江湖诗人,他更像是一位僧人。虽然身处宋元易代之际,却极少写时事,也无江山易主的感叹,所写的都是个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而且释英“竭来入禅门,忽得言外意。……始信文字妙,妙不在文字。”(《言诗寄致祐上人》)。他的诗明白易懂,即便是学习苦吟,也不故意用生词、僻典,与苦吟诗风不同之处。牟巘评其诗说“圆活而清雅,读之使人爽然”,“其辞隽,其思清,其兴寄远,读之殊使人有凌云意”。不像部分江湖诗人虽啸游山林,谈禅证道,但实际长年栖居于公卿权门,可谓“口山水而心势力”。可见四库馆臣对释英诗的评价是很准确的。
  其《赠赵孟若》七言律诗,亦见张羽《静居集》中,然附载孟頫和诗,而巻端又有孟若序,则二人倡和,于事理为近,张集盖偶尔误收集。
  张羽的《静居集》,张习编纂刊刻的弘治六卷本,存诗725首,95首重见于释英《白云集》,到底谁是伪书?
  张羽,字来仪,号静居,元末明初诗文家,祖籍浔阳,寓居吴兴,“吴中四士”之一。张羽的《静居集》,目前有两个系统的版本:张习编纂刊刻的弘治六卷本;明万历四卷本。后者陈邦瞻、汪汝淳的万历四卷本、收入胡思敬《豫章丛书》的四卷本是对弘治六卷本的删并派生出来的。但杨铸认为:《四库全书》四卷本的《静居集》属于另一个不同系统,而且四库馆臣提到的《静居集》,依据的不是《四库全书》收入的《静居集》四卷,而是弘治刊本或万历刊本。但杨镰、杨铸等人考证结论都是:《静居集》是伪书。
  对于张习是否仅仅是“偶尔误收”,学者的态度不同。杨铸据张习《静居集后志》中记叙,可能是因为张习“求全”的心态所致。杨镰、张颐青又依据《静居集》中张习作伪必须的“小手术”,认为是有意为之,并对张习刊刻的“明初四家诗”也提出质疑。   那么《白云集》收录诗作到底该是多少呢?国内《白云集》均为三卷本,收入诗作101首,题赠附录8首。《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情况如下:《白云集》(四库全书本),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现存南京图书馆),武林往哲遗著本(光绪本),清抄本两种(分藏国图,南京图书馆);当归草堂刻朱印本,皆为三卷本。但赵孟頫序中说:“诗凡一百五十首分,三巻,后所作者,将甲乙第之。”可以说国内的《白云集》都不是足本,更不是善本。
  日本所藏《白云集》皆为四卷本, 收入诗作147首,题赠附录18首。金程宇老师《<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白云集〉解题》,考察其版本情况:应安毛年(1374)刊本,仅静嘉堂文库有藏;南北朝刊本,此本覆应安本,无刊记,天立大学图书馆藏;宽文五年(1656)藤田六兵卫刊本、贞享五年(1688)京都铜驼坊村上平乐寺鳌头注释本,皆为四卷系统。此外有室町末期写本,大东急记念文库藏,或出自南北朝刊本。和刻本国内公藏不多,仅大连图书馆藏贞享五年刻本一部。
  和刻本存释英诗147首和赵孟頫序言对照大抵一致。且据赵孟頫序言,《白云集》结集最早当为三卷。四卷本系统仅见于日本,国内并无,卷四只有诗八首,其后即为题赠附录,不成比例;俞良甫元末避兵祸远行日本,现今所见四卷本《白云集》其分卷或非《白云集》原貌,可能为俞良甫刻印时所改动。
  现在白云集四卷应安七年刊本,收入《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金程宇编,2012年凤凰出版社出版。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全元诗》收入《白云集》。《和刻本四部丛刊》翟金明主编,2014年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集末跋语亦牟瓛作,而题曰《跋厉白云诗》。核跋中词意,犹其未为僧时所作,已称“白云”,然则并顾嗣立“白云上人”之称,亦以意为之者欤?
  牟氏为《白云集》作过一序一跋。序末中:“至元壬辰(二十九年)菊节蜀人牟瓛瓛翁书”可知释英至元二十九年时已经出家。但是牟瓛《陵阳集》卷十六《跋厉白云诗》并未标明写作年代,仅仅因为以“厉白云”相称,就认为作于释英未出家前,证据不足。总之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还是元诗的散佚严重,文献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
  参考文献:
  [1]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66“白云集提要”)[M],中华书局,1996
  [2] 牟巘,陵阳集·跋厉白云诗(卷十六)[M],四库全书本
  [3] 金程宇,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第57册)[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2
  [4] 杨镰,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杜,2003
  [5] 金程宇,东亚汉文学论考[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
  [6] 杨铸,明初诗人张羽《静居集》版本考辨[J],文化遗产,2004(5)
  [7] 范蒙,日藏元代诗僧文集六种研究 [J],南京大学,2015(5)
  [8] 李舜臣、胡园,元代诗僧巧英考论[J],文艺评论,2011(2)
  [9] 杨镰、张颐青,元僧诗与僧诗文献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3)
  [10]杨镰元,佚诗研究文化遗产[J],1997(3)
其他文献
【摘要】: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是人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原则。《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茶馆》对话分析得出,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戏剧作品中,违反“合作原则”不但不会影响对话的正常进行,反而会增加对话的会话含义,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本文试从语用学角度,通过合作原则的违反来分析茶馆中的会话含义,为戏剧评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戏剧  一、会话
期刊
【摘要】:《蜗居》和《伟大的盖茨比》分别是当代华裔女作家六六和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杰出作品。通过刻画拜金女的形象,这两部作品深刻揭示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女性价值观的扭曲以及凸显了女性自我的迷失。  【关键词】:自我;女性;消费主义;现代社会  引言  20世纪初的美国和21世纪的中国都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资料生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的社会。两部小说中的女主公都是在一个物质化、商
期刊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艺术,仅凭声乐理论和教学上面的文字资料去进行歌唱发声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就可谓是纸上谈兵。因为书中的文字很难准确表达歌唱技能、技巧的内涵,加之个人生理条件、理解和领悟能力的差异,更增加了仅凭文字资料学习的困难。按书上说的方法练习发声、歌唱,练习者本人有时也是无法判断方法的准确性和声音效果正确与否,这样的练习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很可能导致错误的歌唱发声的培养
期刊
【摘要】:英国作家C.S.路易斯的长篇小说《裸颜》具有独特的叙述形式。文章将从叙述题材和叙述主题两个方面分析《裸颜》的陌生化,以期挖掘该小说独有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裸颜》;叙述题材;叙述主题;陌生化  美国《纽约先锋论坛报》曾这样评价C.S.路易斯的长篇小说《裸颜》“这是路易斯写过的最富深意、最成功的小说”,①评论家也持有这样的观点,甚至路易斯本人也觉得“《裸颜》写得最精湛、细腻”[1]
期刊
【摘要】:园林建筑除了具有与其他建筑相同的实用功能之外还表现出特有的审美价值,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更注重立意构景,也强调视觉效果与园林意境的创造,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塑造一个兼具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精神生活空间,并起着协调园林各元素之间关系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建筑;中日私家园林;审美比较  一、结构与材料  “东方园林特别是中国园林建筑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建筑形成的线性系列,连续排列的积点可
期刊
【摘要】:结合《人境庐诗草》与《静安诗稿》两部作品,对钱钟书《谈艺录》的“照着说”与“接着说”进行分析,明确何为“照着说”和“接着说”,旨在学习钱钟书的文学创作方式,继承与发展钱钟书的优秀思想内涵及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人境庐诗草》;《静庵诗稿》;钱钟书;《谈艺录》  “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大气能成由早慧,人谋有补赖天工。”是著名哲学家吴宓对钱钟书先生的评价。钱钟书一生励志精
期刊
The Analects is a masterpiece of Confucius. It plays the role of a corner stone for Chinese culture.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Analects serve not only as a window for foreigners to have
期刊
【摘要】:《张迁碑》结字因字立形,字体方整均衡,运笔行敛意放,结构端庄朴茂,偏旁之间参差错落,通篇浑穆古朴、法度严谨,又寓古朴中多变,拙厚又见巧思,笔短意长,具有神采内敛、肃穆浑朴的艺术美,表现出一种刚峻之力与含忍之力的完美统一。《张迁碑》上承篆书,下开魏晋书风,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具有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清代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现了大规模临习《张迁碑》的记录,将《张迁碑》的“厚、重、拙
期刊
【摘要】:东海之滨的舟山,是中国第一大群岛,世界著名渔场。舟山渔民画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贴近生活、大胆夸张、色彩斑斓,具有海岛独特的审美趣味。本文对植根于海岛文化中的舟山渔民画进行了研究,解析海岛文化与渔民画之间的互渗关系。  【关键词】:海岛;渔民画;形式特征  一、渔民画发展历程  一幅幅奇趣构思的渔民画是由一群常年生活在大海怀抱的纯朴渔民画家,以大海为寄托用天真纯朴和无限的想
期刊
【摘要】: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的审美本能得到自觉表现的产物,其艺术形象和形式特征都达到了真、善、美的至高无上的统一。民间美术蕴含的审美特性与现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特征和要求是一致的。将民间美术引入到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来,一方面使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因民间美术的加入而增加活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