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握生态园林城市内涵,以科学的理念规划建设园林绿地系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前提。本文以贵州省六盘水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探索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规划中的特色,为六盘水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关键词】绿地系统;生态园林城市;特色规划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近年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初步树立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国凉都”城市品牌形象,打造“中国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指引下的绿色生态城区。对六盘水中心城区的绿地布局、规模,以及城市特色绿色空间进行梳理,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六盘水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指导中心城区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城市特色,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1、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必须遵循以下5项原则:一是生态优先原则;二是绿地布局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三是以能够为人们提供日常游憩、生活需要的公园绿地为重点原则;四是根据规模大小分级管理园林绿地,就近服务并按规划时序分期建设;五是依据国家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的定额指标来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地。此外,还需坚持现代园林绿化系统性、前瞻性、参与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及功能结合景观、城镇结合农村、近期结合远期、建设结合管理、需要结合可能的原则。
2、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特色规划策略
第一,布局策略:蓝绿相依、绿环相扣;绿心通气、绿廊导风;山城交融、组团发展。规划形成以环城绿带为依托,风景林地为基础,干道绿化为骨架,乔、灌、草、藤、花搭配有致,点、线、面、环协调发展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形成“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山水格局,突出城市自然生态美和城市园林绿化的诗情画意,营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文化艺术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
第二,景观策略:山城相融;逐水而居;见缝插绿;添花补色。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将中心城区分为三城,即老城区、西部新城和东部新城。三城区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形成合理分工、竞争有序、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功能结构,同时也有不同的景观打造策略。
第三,功能策略:①建设安全防护型绿地,位于厂区、铁路、高速公路、变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周边,使生态因子经过绿地的净化、改善再与外界联系,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物质流中起阻力作用;建设生态引导型绿地,位于重要的生态斑块(水体、湿地、林地)周边,将城镇外围绿地的生态效应传导到城镇内部,构成绿楔,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物质流中起引力作用;建设休闲游憩型绿地,结合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分布,布局各类公园,以提升景观质量、完善活动空间为导向;建设文化传承型绿地,结合公共设施、商业用地分布,布局文化主题公园,加强对六盘水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利用,以塑造鲜明的景观形象为目标。
第四,指标策略:高绿地率,继承已有绿地,控制可建绿地,依规建设新绿地,提高绿地率;高覆盖率,提高高大乔木种植率,提升绿化覆盖率;高可达率,倡导复层种植、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见缝插绿,实现500米见绿的高可达率;高使用率,便捷的布局、完善的设施、增加可进入性,实现高效利用,人人享绿的高使用率。
3、基于生態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特色规划
作为创建和发展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重心和基本保障,在“生态园林城市”更高的要求指引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体现对于城市新需求和新问题的响应。六盘水市是一座山水园林特色鲜明的城市,针对六盘水市的需求与问题,六盘水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专章:绿地景观特色规划。
3.1山体打造,以“峰丛缀城”为口号
六盘水中心城区内大片峰丛林立,是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通过实施绿化、改造、转化、整治,依“山”筑“城”,使得独特的山体风貌成为丰富多层的城市一大美景。规划要求明确自然山体保护范围,有效遏制破坏山体行为;拓展城市公园绿地游憩功能,营造可亲近的城市山林空间;开辟城市绿色功能空间,留足山体自然涵养和生态游憩场所;结合山体的生产功能调整,促进生态型绿色经济发展;以水土保持为目标,加强荒山的生态恢复和绿化景观的建设;挖掘文化景观内涵,确立山体景观保护的地名地标体系。
3.2水系打造,以“湿地润城”为口号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在现有明湖水库、德坞水库、明硐水库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水系和公园,在中心城区周边形成“三池三湖”六个水体公园,重新诠释“六盘水”的含义。进一步整合市中心城区的水资源,加强节约集约用水,通过水资源的整合,将市区内的水库从生活生产用水的功能调整为城市景观用水,加大公园、湿地的建设力度,人工打造水体景观,增加市中心城区的水体面积,树立“亲水”理念,体现“山水交融、湿地润城”的又一大标志景观。
3.3道路打造,以“绿道链城”为口号
规划六盘水中心城区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主要连接公园,水体,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等,沿水城河,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六盘水中心城区绿道分为两类:①城市绿道,主要串联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②区域绿道,由城市绿道在四个方向向外延伸,超出中心城区段组成,将人群引入郊区、农村。
3.4文化打造,以“气质兴城”为口号
城市建设中,“山水为脉、文化为魂”,凡有特色的城市,都孕育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基因,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打造个性化的城市建筑;充实城市文化内涵;打造特色街区文化;强化市民城市文化意识等,均成为六盘水市城市文化打造的重要手段。
结语:
在面对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合理引导自然空间利用,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完整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最终实现城市绿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绿地的功能最大化,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城乡绿色资源协调、环境开放与承载协调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也就是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愿景。真正的生态园林城市应该是生态之城、美丽之城、高效之城、和谐之城。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研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凤婷,王兴伟.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绥棱县为例[J].活力,2014(12):110-110.
[2]邓玉昆,张浩.东莞滨水地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初探——以东莞市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建设,2010(20):285-287.
【关键词】绿地系统;生态园林城市;特色规划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近年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初步树立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国凉都”城市品牌形象,打造“中国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指引下的绿色生态城区。对六盘水中心城区的绿地布局、规模,以及城市特色绿色空间进行梳理,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六盘水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指导中心城区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城市特色,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1、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必须遵循以下5项原则:一是生态优先原则;二是绿地布局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三是以能够为人们提供日常游憩、生活需要的公园绿地为重点原则;四是根据规模大小分级管理园林绿地,就近服务并按规划时序分期建设;五是依据国家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的定额指标来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地。此外,还需坚持现代园林绿化系统性、前瞻性、参与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及功能结合景观、城镇结合农村、近期结合远期、建设结合管理、需要结合可能的原则。
2、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特色规划策略
第一,布局策略:蓝绿相依、绿环相扣;绿心通气、绿廊导风;山城交融、组团发展。规划形成以环城绿带为依托,风景林地为基础,干道绿化为骨架,乔、灌、草、藤、花搭配有致,点、线、面、环协调发展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形成“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山水格局,突出城市自然生态美和城市园林绿化的诗情画意,营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文化艺术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
第二,景观策略:山城相融;逐水而居;见缝插绿;添花补色。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将中心城区分为三城,即老城区、西部新城和东部新城。三城区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形成合理分工、竞争有序、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功能结构,同时也有不同的景观打造策略。
第三,功能策略:①建设安全防护型绿地,位于厂区、铁路、高速公路、变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周边,使生态因子经过绿地的净化、改善再与外界联系,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物质流中起阻力作用;建设生态引导型绿地,位于重要的生态斑块(水体、湿地、林地)周边,将城镇外围绿地的生态效应传导到城镇内部,构成绿楔,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物质流中起引力作用;建设休闲游憩型绿地,结合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分布,布局各类公园,以提升景观质量、完善活动空间为导向;建设文化传承型绿地,结合公共设施、商业用地分布,布局文化主题公园,加强对六盘水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利用,以塑造鲜明的景观形象为目标。
第四,指标策略:高绿地率,继承已有绿地,控制可建绿地,依规建设新绿地,提高绿地率;高覆盖率,提高高大乔木种植率,提升绿化覆盖率;高可达率,倡导复层种植、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见缝插绿,实现500米见绿的高可达率;高使用率,便捷的布局、完善的设施、增加可进入性,实现高效利用,人人享绿的高使用率。
3、基于生態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特色规划
作为创建和发展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重心和基本保障,在“生态园林城市”更高的要求指引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体现对于城市新需求和新问题的响应。六盘水市是一座山水园林特色鲜明的城市,针对六盘水市的需求与问题,六盘水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专章:绿地景观特色规划。
3.1山体打造,以“峰丛缀城”为口号
六盘水中心城区内大片峰丛林立,是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通过实施绿化、改造、转化、整治,依“山”筑“城”,使得独特的山体风貌成为丰富多层的城市一大美景。规划要求明确自然山体保护范围,有效遏制破坏山体行为;拓展城市公园绿地游憩功能,营造可亲近的城市山林空间;开辟城市绿色功能空间,留足山体自然涵养和生态游憩场所;结合山体的生产功能调整,促进生态型绿色经济发展;以水土保持为目标,加强荒山的生态恢复和绿化景观的建设;挖掘文化景观内涵,确立山体景观保护的地名地标体系。
3.2水系打造,以“湿地润城”为口号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在现有明湖水库、德坞水库、明硐水库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水系和公园,在中心城区周边形成“三池三湖”六个水体公园,重新诠释“六盘水”的含义。进一步整合市中心城区的水资源,加强节约集约用水,通过水资源的整合,将市区内的水库从生活生产用水的功能调整为城市景观用水,加大公园、湿地的建设力度,人工打造水体景观,增加市中心城区的水体面积,树立“亲水”理念,体现“山水交融、湿地润城”的又一大标志景观。
3.3道路打造,以“绿道链城”为口号
规划六盘水中心城区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主要连接公园,水体,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等,沿水城河,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六盘水中心城区绿道分为两类:①城市绿道,主要串联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②区域绿道,由城市绿道在四个方向向外延伸,超出中心城区段组成,将人群引入郊区、农村。
3.4文化打造,以“气质兴城”为口号
城市建设中,“山水为脉、文化为魂”,凡有特色的城市,都孕育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基因,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打造个性化的城市建筑;充实城市文化内涵;打造特色街区文化;强化市民城市文化意识等,均成为六盘水市城市文化打造的重要手段。
结语:
在面对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合理引导自然空间利用,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完整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最终实现城市绿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绿地的功能最大化,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城乡绿色资源协调、环境开放与承载协调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也就是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愿景。真正的生态园林城市应该是生态之城、美丽之城、高效之城、和谐之城。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研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凤婷,王兴伟.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绥棱县为例[J].活力,2014(12):110-110.
[2]邓玉昆,张浩.东莞滨水地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初探——以东莞市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建设,2010(20):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