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新闻魂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月申城,热浪滚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2015上海书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新闻老战士与抗战》一书引起了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当场签销数百册。
  70年前,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全国一大批新闻战士,范长江、邹韬奋、石西民、穆青、恽逸群、王维、冯英子……肩扛如椽之笔,奔赴抗战前线,开展战地报道,激励军民士气。为记录这段辉煌的历史,上海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今年初推出“新闻老战士与抗战”主题釆访活动,通过直接访问当年投身抗战而今健在的新闻前辈,访问已故新闻前辈的子女,以口述历史的方式,真实记录这段可歌可泣的新闻史诗。这一活动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的肯定和市作家协会的支持。在将选题申报市重大文艺项目的同时,市作协和老记协联手,调动一批精力旺盛、勇于担当的“写手”,开始了对23位新闻界巨子的艰难寻访和采写,记录他们的抗战身影,缅怀他们不朽的新闻魂。
  “记者的道德,即尊重国家民族的利益”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战火激烈。时任《新闻报》记者的陆诒就深入闸北战地,现场采访。他从21岁开始的记者生涯就是在战火中开始的。“七七”事变一发生,陆诒又奔赴宛平,直接采写了《芦沟桥前线》的战地通讯。之后,又赴抗日战争激烈进行中的太原前线,还先后在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保卫武汉战役期间采访。他采访过许多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抗日名将,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他也采访过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冯玉祥、李宗仁等。
  “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范长江在抗日烽火中写成的《中国的西北角》曾经七次再版,影响广及海内外。1937年11月8日也是他牵头,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记者协会。
  孟秋江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在《大公报》任职,同时又是上海《新闻报》的特约记者。那时,上海《大公报》上由范长江、孟秋江等所写的战地通讯,吸引了广大读者,激励了人们的爱国抗战斗志。孟秋江采写的《大战平型关》中有一句话,成了中国新闻记者的行为准则:“记者的道德,即尊重国家民族的利益。”他还深入采写了八路军打击日寇的雁门关战斗、平遥战斗。哪里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他就奔向那里。他写过江西、福建的抗日战斗,又到敌后根据地,采写那里军民齐上阵的战斗故事。
  夏衍曾这样评价: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位最出色的记者,他们就是范长江、孟秋江、陆诒。
  “上战场抓一线报道”
  “参加战斗才能报道好战斗,一到现场就能写得生动。”这是所有抗战新闻战士的体会。
  96岁高龄、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过《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的老新闻战士王维,1937年底起就投身抗日洪流。参加新四军队伍后,他先后担任过民运工作组组长、连政治指导员、团宣教干事、六师新闻组组长、《前进报》编辑,1944年被调往新华社苏北支社当记者。日本投降后,随军采访我军强攻被敌伪占领的淮安城的那次战斗,王维念念不忘。
  “日本投降后,朱总司令立即发出命令,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接受日伪军投降,如不投降,就地消灭!新华总社也责成各地记者随军出发,迅速报道大反攻和接受日伪军投降的消息。”
  获知这一消息时,王维正在江苏宝应参加苏中记者代表大会。苏中记者代表大会随即停止,王维也立即北返。当赶回黄海边上的盐阜报社和新华支社驻地时,发现许多同事都上了前线,有位同事给他留了纸条,让他“留下来看管收发报台”。
  不行!王维立即打听部队动向,获知黄克诚带领的部队正在解放“两淮”(淮阴、淮安)。“快!追上去,上战场,抓一线报道。”王维带着收发报台和有关人员直奔前线,参加战斗,采写战地报道。
  9月22日上午,向敌总攻开始。王维被批准随攻城突击队登城作战。上午8时整,军号和枪炮声齐鸣,王维臂缠红布条,紧随突击队员向前奔跑。“冲啊,冲!”平时写稿多是写战友如何冲锋陷阵,而此时的王维,迎来一次视死如归的“新闻体验”。在我方火力掩护下,攻城突击队攀着云梯登入城内。神兵天降,城内敌人乱作一团。激战至下午3时,淮安敌军全部被歼。
  “铁打的淮安解放了,解放了!”王维兴奋得与战友抱起来。战斗一结束,王维就爬出北部围墙,来不及抖抖身上的灰尘和揩把面,就直往电台奔去。奔跑中一路打着腹稿,奔到电台,一字一句向译电员口述苏北名城淮安解放的消息,快速发往新华总社。总社以急电转播,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
  独轮板车上的战地报社
  报纸,报人之生命。抗战烽火中,新闻老兵们冒着艰险精心办报,上演了一幕幕以报为家、以报为命、以报为枪的活剧。
  1942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正在苏中根据地泰东县做民运工作的马达,被叫到苏中二地委谈话。“地委决定创办《滨海报》,调你去当记者。”地委书记章蕴开门见山地布置工作。17岁的马达,写稿的经验倒有,但专门做记者办报,还是一张白纸。
  “有什么困难吗?要人给你们人,要车给你们车,要设备给你们设备……”地委书记紧紧握住人称“小马达”的手。
  困难很多,但马达领受任务时只字没提。第二天,他就和其他三四个战友甩开膀子办报了。一辆小小的独轮板车,报社的“电台”“印刷厂”“资料室”“炊事房”都在上面,这是报社全部家当。大家既做记者,又做编辑;既刻钢板,又搞油印;既做发行,又搞后勤……
  采访,“小马达”和战友背上背包和挎包,穿着草鞋,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通过各区县隐蔽的地下交通站长途跋涉,写好的新闻稿件由交通站一站一站地传送。
  负重行军,报务员身上背着收报机,誊写员背着钢板和铁笔。每个人还要带一支步枪、五发子弹和两颗手榴弹。“小马达”个子小,上级特地发给他一支马枪,另外还有一个布挎包,包里放着借来的书,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等。他们随身带着五万分之一比例的地图,三天两头行军,在敌人扫荡时,曾一天行军六次,走了一百多里。当时的《滨海报》不定期出版,八开两版。每次行军到达驻地后,放下背包,第一件事,就是动手架设天线,报务员第一个上岗工作,等候延安传过来的电讯。
  从“一·二八”到“七七”事变前,仅上海就先后创办了十多种爱国刊报,成为全国抗日救亡的宣传重要阵地。
  邹韬奋创办《抗战》三日刊,除他主持编务外,郭沫若、茅盾、巴金、金仲华、柯灵、胡愈之等也曾参加编辑工作。《抗战》三日刊以政论、述评和战地通讯为主,及时报道与分析抗战形势和国内外时局。
  著名的《救亡日报》由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救亡的郭沫若任社长,夏衍、樊仲云任总编辑,巴金、王芸生、金仲华、茅盾、范长江、柯灵、夏衍、邹韬奋、曾虚白、顾执中等知名人士为编委。国民党军队西撤后,鉴于上海租界内人心浮动与惊慌,《救亡日报》及时发表了《加强我们对“持久战”的认识与“最后的信念”》,呼吁人民“坚定信念,在共产党的旗帜下,积极继续我们的工作,完成抗日救亡的使命……”
  随着抗日的进程,施复亮主持的《文化战线》,章乃器、夏征农等主编的《前线》五日刊,柯灵主编的《民族呼声》,金仲华、郑振铎等主编的《世界知识》半月刊和《国民周刊》,以及《救亡漫画》《烽火》等报刊相继创办。同时,民办的新声通讯社、大众通讯社、申时通讯社、大华通讯社等,都为抗日宣传鼓与呼。
  (责任编辑 王浩钟)
其他文献
城市:上海、合肥  时间:2014年9月30日、12月22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吕其明、吕晓晴  吕晓晴和吕其明,是姐弟俩。  他们的父亲叫吕惠生。2007年,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印的《铁的新四军》纪念图集里,收录了吕惠生与“惠生堤”的故事。  吕惠生是新四军皖中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员、皖中行政公署主任。“惠生堤”是指黄丝滩大堤水利工程。这个堤位于长江北岸,在安徽的无为县境内。民国初
期刊
熟悉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党委书记詹力的人都觉得,詹力人如其名,对中分村美丽乡村建设堪称“给力”。  孙村镇的中分村三面环山,是繁昌保卫战发生地。抗战期间,谭震林将军所率领的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驻扎在此,红色故事印在这个村的每个角落,妇孺皆知。但中分村一度面临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尴尬。2013年年初,詹力主持镇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抓住国家和省市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对中分村进行村容村貌综合治理,修复破败古
期刊
和平宣言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举世震惊,九州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  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兴,国运日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
期刊
《铁军》编辑部:  近年来,我们当地一些基层党史办、老龄委为了提高《铁军》的征订工作,每逢集中征订时节,都要派员去一些单位及个人中做征订宣传以及代收订工作。笔者认为此举很有必要,值得学习与推广。  时下《铁军》越办越好,很适合社会各界人士阅读与运用。但由于一些基层单位缺乏详细的征订宣传与征订服务,有些征订对象对这份杂志还不了解,以至谈不上订阅;有的即使知道这份杂志,而对其内容特色、邮发代号、订价等
期刊
笔者行经江苏省大丰市双草线万盈镇益民村段时,只见路边北侧一片500多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格外醒目:小桥、流水、亭台,在林立的果树衬托下颇有诗意;一只只草鸡在田间追逐嬉闹,散发出浓郁的农家风味;数千平方米的组培室和大棚体现出现代农业的魅力……一年之前,这里还只是普通的农田。如今,益民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沈晓峰不仅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还跑到扬州、南京、广州、贵州等地,帮别人“包装起了田”。  打造自己的
期刊
1930年出生的徐德桐老书记,世居南通市通州区四安镇温桥村。1991年退休回老家,他乐做老年志愿者,甘当桑梓“孩子王”,架起学校、家庭与社会合力教育学童的新“鹊桥”,让故乡留守学龄儿童,一晃度过20个安全、健康、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  清廉当公仆 退休创办站  徐德桐1991年退休。因为他一贯官清似水,务实亲民,深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徐老退休回到家乡,发现农村多数青壮年常在城镇各地创办民营企业
期刊
今年8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余江县“征兵工作模范县”荣誉称号。11月5日,余江县“征兵工作模范县”授称大会在余江举行。省政府党组成员尹建业为余江县颁发“征兵工作模范县”奖牌,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征兵办主任、省军区参谋长陈平讲话,鹰潭市政府市长熊茂平主持会议。  半个多世纪以来,余江县牢固树立报国强军、建设国防的使命意识,始终把征兵工作作为党委工程、政府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据统计,56
期刊
每当看到抗战剧时,我都会感到热血沸腾,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新四军具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无坚不摧,战无不胜,这种精神就是“五铁”精神,即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  铁的信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工人的信念就是为国家为人民生产大量的合格的工业产品;农民的信念就是为国家为人民生产大量的农副产品;军人的信念就是保家卫国、赴汤蹈火;作为学生,我们的信念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期刊
大江东去,时光流逝。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勾起了人们对那场血雨腥风战火刻骨铭心的记忆,又激起了人们奋发前行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维克多·雨果说过:“永
期刊
因为做粟裕将军在苏中抗战的一个课题研究,在查阅资料时看到军事科学院编辑的《粟裕纪念文集》中,讲到粟裕创建的苏中军区海防团是“新四军、八路军中的第一支‘土海军’”,便产生了循此进行深入了解的兴趣。在阅读相关文献后,为加深感性认识,我专程去镇江寻访当年海防团的老战士潘和明。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大队大队长凌海波(后任海防团参谋长)年逾七旬的女儿女婿凌树清陈玉林热情给我提供了很多珍贵资料,并陪我一起去丹徒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