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教育事业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同时地对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实现对高中地理教材的精准研究及利用,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化,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立德树人
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除了进行基本的教学活动外,还应具备立德树人的功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学科并没有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新课改推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并对高中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是所有地理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通过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解决当前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呢?文章对此做出了研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立德树人教育面临的处境和发展困局
地理学科包括了自然和人文各个方面的内容,蕴含着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念,在高中教育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在夯实学生地理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前提下,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但是,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立德树人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学校方面受升学率和教育整体大环境中“唯分数论”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更多的是讲授地理科学知识、强化学生的应试技巧,以达到高效解题、获取较高分数的目的;二是地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文、理两方面,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让人头疼的学科,而且在紧张的学科学习中,在兼顾地理学科的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很难达到系统化学习地理知识的效果。
二、多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对策
(一)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力量,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操是增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直接源泉,而该阶段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在形成期,教师自身的言行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去。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夯实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能力的基础之上,兼顾情感道德领域的教育。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并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知行合一,时刻保持良好的心境进行传道授业。同时,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仅仅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还需要根据新时代德育内容的变化,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将立德树人内容和地理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开展深入探究活动,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研讨教学素材,实施立德树人教育
地理学科教育因其特殊性,和立德树人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地理知识是显性的内容,而立德树人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教育,是隐性的内容。对于显性的内容,学生可以快速地通过教师的传授得以熟练掌握,这也是传统教育中重视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关于隐性的内容,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进行领悟。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去。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内容时,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进行概括与总结。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小的地理环境,同样具备整体性和差异性。在这个班级组建前,我们彼此都是不认识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后,我们彼此了解,并进行互帮互助,使班级的管理在内部和外部表现上都良好,這是我们共同维持了班级这个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在这个地理环境中,我们每一个人又都保持了差异性,你和自己的同学在做事方式、学习方法、日常喜好等方面又存在差异性,也正是这些差异性的存在,才让你们彼此间的形象生动。通过深挖教学资源并结合现实素材,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班级整体性概念,这样的立德树人,在显性和隐性上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备受学生的青睐。
(三)加强课堂上交流与合作,领悟思想情感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夯实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情感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有效的课堂引导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在课堂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问题研究中的“绿色食品知多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伙伴共进小组,开发课堂中学生积极交流、合作的适宜空间,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得以在交流碰撞中被点燃。在具体的活动中,根据目标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自主学习和探究,使他们掌握绿色食品基础知识。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绿色消费观念。通过小组活动,结合“绿色食品是什么”开展问卷调查活动,让学生针对天然食品和绿色食品做出分析探究,掌握绿色食品的标志。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组织学生做出相应的分析和探究。作为教师,需要发挥其知识补充和纠正的角色作用,借助问答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容,突破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四)发掘教材内容,构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同时,借助教学情境创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状态。例如,在“地球的历史地球的演化历程”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看清地球的演变,并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表的变化进行介绍,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学生对家园的了解和认知。在地球演化史的介绍中,根据不同的演化时期,制作相应的短视频,通过结合图片、动画、文物资料等内容,让学生对每个演化时期进行全面了解。例如,进行太古时代的讲解中,通过文字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演化时间、演化特点,并根据演化特点的内容,展示相关的考古资料。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相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远古代、古生代等内容,借助相关的视频、影视以及纪录片等,让学生对不同的时期有全面的了解。最后,根据地球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现阶段的行为做出描述,培养学生家园爱护意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的同时,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加强自身修养,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个人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同时,也需要教育系统内部从育人理念、人才评价到招考制度的革新,以及家庭、社会各方面相互支撑,最终使学生在发展自我个性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更大的提升,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保庭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2(07):74.
[2]安景武.新课改下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00.
[3]王丽娜.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4]洪燕.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新课程(中),2016(03):21.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立德树人
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除了进行基本的教学活动外,还应具备立德树人的功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学科并没有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新课改推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并对高中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是所有地理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通过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解决当前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呢?文章对此做出了研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立德树人教育面临的处境和发展困局
地理学科包括了自然和人文各个方面的内容,蕴含着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念,在高中教育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在夯实学生地理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前提下,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但是,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立德树人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学校方面受升学率和教育整体大环境中“唯分数论”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更多的是讲授地理科学知识、强化学生的应试技巧,以达到高效解题、获取较高分数的目的;二是地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文、理两方面,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让人头疼的学科,而且在紧张的学科学习中,在兼顾地理学科的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很难达到系统化学习地理知识的效果。
二、多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对策
(一)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力量,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操是增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直接源泉,而该阶段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在形成期,教师自身的言行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去。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夯实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能力的基础之上,兼顾情感道德领域的教育。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并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知行合一,时刻保持良好的心境进行传道授业。同时,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仅仅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还需要根据新时代德育内容的变化,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将立德树人内容和地理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开展深入探究活动,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研讨教学素材,实施立德树人教育
地理学科教育因其特殊性,和立德树人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地理知识是显性的内容,而立德树人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教育,是隐性的内容。对于显性的内容,学生可以快速地通过教师的传授得以熟练掌握,这也是传统教育中重视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关于隐性的内容,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进行领悟。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去。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内容时,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进行概括与总结。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小的地理环境,同样具备整体性和差异性。在这个班级组建前,我们彼此都是不认识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后,我们彼此了解,并进行互帮互助,使班级的管理在内部和外部表现上都良好,這是我们共同维持了班级这个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在这个地理环境中,我们每一个人又都保持了差异性,你和自己的同学在做事方式、学习方法、日常喜好等方面又存在差异性,也正是这些差异性的存在,才让你们彼此间的形象生动。通过深挖教学资源并结合现实素材,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班级整体性概念,这样的立德树人,在显性和隐性上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备受学生的青睐。
(三)加强课堂上交流与合作,领悟思想情感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夯实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情感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有效的课堂引导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在课堂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问题研究中的“绿色食品知多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伙伴共进小组,开发课堂中学生积极交流、合作的适宜空间,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得以在交流碰撞中被点燃。在具体的活动中,根据目标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自主学习和探究,使他们掌握绿色食品基础知识。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绿色消费观念。通过小组活动,结合“绿色食品是什么”开展问卷调查活动,让学生针对天然食品和绿色食品做出分析探究,掌握绿色食品的标志。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组织学生做出相应的分析和探究。作为教师,需要发挥其知识补充和纠正的角色作用,借助问答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容,突破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四)发掘教材内容,构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同时,借助教学情境创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状态。例如,在“地球的历史地球的演化历程”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看清地球的演变,并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表的变化进行介绍,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学生对家园的了解和认知。在地球演化史的介绍中,根据不同的演化时期,制作相应的短视频,通过结合图片、动画、文物资料等内容,让学生对每个演化时期进行全面了解。例如,进行太古时代的讲解中,通过文字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演化时间、演化特点,并根据演化特点的内容,展示相关的考古资料。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相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远古代、古生代等内容,借助相关的视频、影视以及纪录片等,让学生对不同的时期有全面的了解。最后,根据地球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现阶段的行为做出描述,培养学生家园爱护意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的同时,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加强自身修养,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个人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同时,也需要教育系统内部从育人理念、人才评价到招考制度的革新,以及家庭、社会各方面相互支撑,最终使学生在发展自我个性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更大的提升,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保庭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2(07):74.
[2]安景武.新课改下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00.
[3]王丽娜.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4]洪燕.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新课程(中),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