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色学校与学校文化的互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的时候,我们在蛇口的沙滩上捉小鱼、小虾,放着风筝,听着浪花在耳边歌唱……但那些都是我们记忆当中的事了。
  现在‘海上世界’周围的海都被填起来了,沙滩也没有了,那艘大船像被困在岸上的一条鱼,再也不能回到海里。我们再也不能在那里的沙滩边嬉戏,也没有沙滩边调皮的海水舔我们的光脚丫了。
  我们呼吁,请不要再填海了,让我们能真正地回到童年的沙滩上,找回美好的童年吧!”
  以上是写在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五(1)班4位小朋友共同制作的题为《我们眼中的南山》调研报告结尾部分的一段话。这份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分为“妈妈眼中的南油小学”、“南山交通的变化”、“南山景点的变化”、“南山经济的变化”、“南山商场的变化”、“我们的呼吁”六个部分。可以看出,4位小朋友在这份报告中很下了一番功夫,而且提出的问题也引人深思。在南油小学的陈列室里,还收藏着数百份这一类主题各异的调研报告,如“找回错放的财富一一垃圾分类回收”、“家庭节约用电调查”、“神奇的蝌蚪”、“保护海豚”、“我喜爱的海洋动物”、“神奇的小蚂蚁”、“甲虫的天堂”、“理财与百分数”、“地震与逃生”等等,每一份报告都凝聚了南油小学师生及家长们的心血,每个报告后都有一连串动人的故事,南油师生的生活和未来也因这些报告而变得精彩。
  当你走进南油小学的校门时,一股浓郁的“海洋气息”就会扑面而来:象征着友善和美好的“海豚雕塑”、生机盎然的“热带鱼缸”、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墙”、娇憨可爱的“海豚博士”……如果运气不错的话,碰上学校的社团活动日,你还能吃上“烹饪社团”亲手制作的蛋糕和其他美食,听到“琵琶俱乐部”合奏的美妙的古典音乐,看到“火凤凰舞蹈团”的劲舞表演。在生机盎然的“生态林”旁边,一群满脸稚气的小朋友正在写生,他们就是“彩色梦绘画俱乐部”的成员们;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足球俱乐部”的小朋友们正在练习带球技术;而在学校的屋顶花园里,一群小天使正在专注地听老花工为他们讲述茉莉花的故事……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活跃着同学们的身影,每一个角度都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乐园,这令人不禁想起了大诗人歌德《浮士德》里面的名句:“我愿意看见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
  带着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记者采访了南油小学这一儿童乐园的总设计师、创造者和策划者——陈显平校长。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环境问题或环境教育产生兴趣的?为什么会产生兴趣?
  答:我本身就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我喜欢旅游,喜欢动植物,自然也就比较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我比较关注人们生活的质量,教育的最终目标无非也就是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品质,也就是说,教育是作为个体的人追求自身幸福的手段,而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的高下则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在狂妄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却因对于环境保护的忽视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自身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人类不及时悬崖勒马,等待着人类的只有灾难。因此,从小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2、您是什么时候提出“活动育人、绿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的?这个理念在您心里酝酿了多久?
  答:我是2002年到南油小学当校长的,当时南油小学已已经是深圳市的绿色学校了。作为一个“外来者”、“入侵者”或“陌生人”,我当时考虑的不是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强加在这所学校和她的师生头上;相反,我需要做的是怎么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本土化”,将自己的思想改造成适合学校的现状,并能有效推动学校向前发展的形态。因为,你知道,一个学校的文化是缓慢地形成的,需要时间的沉淀;但一旦形成,你想一下子改变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切决策应该建立在学校当前现实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基于南油小学自身的发展基础,以及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决定在“绿色”上做文章,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在继承中凸显创新。当时刚来到这个新的环境中工作,一切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思考和实践上的探索,“活动育人、绿色发展”的理念慢慢地在我心中成形了。
  3、你当时是怎么在“绿色”上做文章的?
  答:当时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是很好。但是,在硬件上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因此我觉得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在软件上寻找突破口。我想以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为“抓手”,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那时,我在想,到底“绿色学校”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呢?是不是学校的绿化搞好了,就是“绿色学校”了呢?显然不是的。如果这样的话,只要哪个学校舍得在绿化上投入,每个学校就都是“绿色学校”了。我更愿意从象征的意味上来把握“绿色”这个概念。在我看来,“绿色”意味着开放、和谐、持续、高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绿色”是生命的绿色,而生命是一个“耗散结构”,生命的维持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生命必须使自身向外界环境敞开,通过与环境的对话、交流,与其他的生命体一起构成了一个多元、共生的和谐生态体系。教育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因为知识就是在这种对话与交流中建构的,人的精神生活的品质和丰裕程度也依赖于这种对话与交流。
  首先,我得在硬件建设上将“绿色”的理念表征出来,而“绿色”理念的表达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主题为载体。何况,学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必须有自己重点关注的“核心主题”,有了这个内核,才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拓展和突破自我,越滚越大。此外,文化具有不同的层面和维度,既有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得到的精神层面,又有作为学校日常工作运作的正式规则的制度层面,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层面,三者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学校文化的建设首先需要确定的固然是精神层面,但在具体的操作与实施中却要从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入手,因为精神需要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体现出来。
  为了寻找这个主题,我得先读懂学校和城市这本书。由于深圳是一个充满海洋文化气息的城市,南油小学地处深圳后海之滨的南头半岛,是在沙滩上建起来的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对海洋有份特殊的感情。于是,我决定以“蓝色海洋”作为主题,引领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与环境教育的发展,甚至整个学校文化的建设。上面我也谈到过,不管什么知识,什么理念,落实到行动上都应该将它“本土化”,变成一种“地方性知识”。我们以“蓝色海洋”为主题,就是基于这种“本土化”的考虑。在我来到南油小学之前,学校就已经把海鱼引进了校园景观,也就是说,“蓝色海洋”作为主题不但是由于因地缘而形成的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可获得性的考虑,同时也是出于文化继承的需要。
  由于不同的空间布局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一个理想的学校环境设计应该充分地考虑和利用人与环境互动的机理,让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以其丰富的 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出于这种考虑,主题确定好以后,学校先后投资500余万优化校园的整体布局。2002年,学校聘请了专业公司对学校进行形象设计,设计了能体现“蓝色海洋”主题和我们的办学理念的校徽、校歌,并进行了校门整改、楼顶花园的改建、入门处的绿色广场、仿生树、开放式植物园、海豚大型雕塑、海洋文化大型壁画、咸淡水族馆、蓝色海洋主题文化走廊、体育文化墙等以“蓝色海洋”主题为主体的校园空间改造。另外,校园种植树木花卉近200种、盆花430。多盆,另有3个苗圃。一年四季,校园里树木、鲜花争辉,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6%。
  怎么将这种“绿色”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并且有效提升全校师生的生命品质与生活质量呢?在我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活动”。在我看来,“活动”不但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且是实现这种理念的手段。阿伦特曾经说过:“一切自由都是行动的自由。”如果套用一下,可以说,“一切知识都是活动的知识”。自有人类之初,即有教育,但那时却没有文字,那时的知识当然都是有关人类活动的知识。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将在实践中形成的活动的知识纪录了下来,凝固为僵死的文本知识,发展到后来,也使学习和人类的活动或实践脱节了。到了现时代,很多人心中的学习,尤其是发生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仍然只是文本知识的学习,我们高考主导的教育体制所检验的,也是对僵死的文本知识的记忆程度,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以我们“活动育人”作为理念,就是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建学校生活与社会及社会实践的联系,因为只有在“活动”中,才有真正的知识,知识就是通过人类的活动而建构的,知识是不确定的,书本上的符号并不等于知识。
  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我们用“活动”和“活动串”的方式来组织、整合和重构学校的课程。在我们学校,不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综合学习,老师们都以“活动”和“活动串”的方式来架构。传统的课程与课堂是纵向的等级结构,教师与教材作为神圣知识的化身,处于具有支配性的核心地位,信息是从教师与教材向学生单向流动的,学生被视为一个知识的容器或存储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不足,学生之间横向的对话与交流则处于被压抑的地位,往往被视为正式的学习过程中的干扰性因素。如:在课堂上,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生会进行私下里的对话与交流,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上课“讲小话”,这种事情通常会被认为是课堂中的噪音和干扰性因素,不受欢迎,甚至要受到教师的批评与惩罚。以“活动”和“活动串”来架构课程或课堂则不但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对话与交流,而且更注重建立和重建学生之间横向的联系,并且通过活动重建学校生活与社会及社会实践的联系。我们要让“讲小话”合法化,并且给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讲小话”的机会和平台。
  以“活动”架构的课程或课堂是具有多个节点的网状结构,它是一种低清晰度的课程和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空白点,它同时是一种“召唤结构”,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填补,需要他们的深度参与和跨学科的多方面综合智能的投入。儿童的学习是通过建构世界(认知性实践)、人际交往(社会性实践)、完善自我(伦理性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通过活动,我们构建了学校的“绿色课程”、“绿色课堂”和“绿色文化”。
  4、能更具体地谈一谈贵校是怎么通过“活动”和“活动串”来构建学校的“绿色课程”、“绿色课堂”和“绿色文化”吗?
  答:首先,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以“活动”和“活动串”的方式来组织、整合和重建学校的课程。我们的课堂具有“去中心化”、“情境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所谓“去中心化”,并不是说没有中心,而是中心的多元化,有多个中心,打破了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结构和课程结构。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议程设置”者,他们引导和指导学生们设置自己的议题,并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寻求解决这些议题的有效方式。正因为这些议题是学生们自己设置的,所以才与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非常贴近,才同时具有“情境化”和“生活化”的特点。不管他们最后是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通过这一寻找的过程,都确实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促进了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上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作为教师,似乎更轻松了,其实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它要求教师放下身段,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内外两面的生活,并对学生的心理有足够的了解。给学生设置自己的议题的机会和权力并不等于放任自流,相反,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比传统课堂更加重要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教师在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并让他们在通过“试错法”学习的同时,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了、怎么纠正这个错误等等。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个人不到苦思苦想而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个“启”与“发”的度非常难把握,一位教师水平的高低往往就体现在这种度的把握之上。这种度的把握要求教师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和关爱,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为此,我们学校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的做法是以科研立校,在中青年骨干教师中,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以提升个人科研能力和学校科研综合实力为目的,以大学教授带编外研究生为主要形式的岗位研修活动非常活跃。老师们在活动教学的科研上下了狠功夫,为了打造学校环境教育的文化特色,他们在每个学科中都挖掘环境教育的因素,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让课程“绿色化”,同时,将活动育人与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如:我们的科技活动、英语节,就是以“蓝色海洋”为主题,我们学校自编自导的舞蹈“珊瑚姑娘”、“海之梦”,部深深地打上了海的烙印。
  怎么以“活动”和“活动串”来组织课堂呢?以我们学校某老师的一节音乐课为例: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按自愿的原则分成合唱、指挥、配器、表演四组,每个组又推选出一名组长,居然将一堂音乐课变成了一场小型的音乐会,有组织、有主角,但每位学生都积极而又充分地参与,学生的合作、创新、主体性等等全都体现和表现出来了。在每一堂课,老师们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交流与对话的探究时间和书面作业时间,在课前课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准备好足够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上,我们的原则是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建设课程资源,要求贴近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素材。在老师们的引导下,蛇口胜宝旺公司、南海石油开发公司、小梅沙海洋世界、杨梅坑潜水基地、红树林海滨公园、深圳市自来水公司等都成了同学们探究环境知识、实现自主教育的基地。到目前为止,师生还共同编写了《深圳红树林生存状况考察》、《海上石油钻探与海洋污染考略》、《保护深圳海底珊瑚纪实》、《赤潮是怎样形成的》 等教材,这些教材就是在师生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建构起来的,既有鲜活的事例,又有科学的道理。
  另外,我们学校还把“活动”作为联系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动力机制。很多学校都有综合实践课程,但是却往往缺乏引导,而且不够规范,大多数是根据家长的兴趣来组织的。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以家长为主要组织者,以老师为指导者,以学生为参与主体”。首先,由各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主题,然后上报学校,学校会将这些主题拿给专家会诊。如果选题太大,就改小一点;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就改近一些;不够儿童化,就改儿童化一点;选题确定后,就仍然让由各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学生们共同做好活动方案,然后再将活动方案交专家会诊,反复修改。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后,家长们和老师一起,带学生到户外进行各种调研和环保实践活动。比如:周末登莲花山,考察红树林,到大、小梅沙海边捡拾游人丢弃的垃圾;组织环保大巡游、南油社区环境调查、南油地区空气质量监测、大南山环境考察、认养动物等等。回来后,老师会让同学们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做成初步的报告,利用班队活动、校本课程的时间,在班里展示,进行研讨和探究。经过师生共同的反复合作探究,最后形成正式的研究报告。而且,通过这种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形成了班级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和特色班名,如有叫“小蝌蚪”的,有叫“红杉树”的,有叫“小叶榕”的,有叫“金海豚”的等等。通过这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学校内部的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了,而且培养了学生们亲近自然、善待环境的关心、意愿和态度,提升了他们围绕环境进行思考和判断的思考力、判断力及表达力,丰富了他们旨在发现并解决和创造同环境交往的课题所必需的知识、理解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培养了学生们同他人进行沟通的社会性、情意性能力,这其实就是“德育”,而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德育——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会了与他人交往时应该遵守的各种规则。
  为延伸活动教学的精神,并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家校资源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建设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年来,我校还致力于学生学习社团的培育。所谓学习社团,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组成,实现共同学习的意愿,按照其规范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是一种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自主性组织。作为一种“功能团体”,学生社团在纵向上是联系作为个体的学生与教师、班级以及学校的桥梁和纽带,在横向上加强了学生之间制度化、常态性的对话与交流活动,为学生的专题探究活动提供了组织架构,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了“自我认同”与“身份认同”。学生社团还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学校已形成了人文类、社科类、技能类等社团70多个。学校每周保证了每个社团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初步构建了社团内部组织管理机制、社团活动阵地建设、社团活动指导策略、社团活动评价激励等机制,促进学生和老师利用其他的课余时间开展主题性社团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社团是以“活动”重建课堂的延伸和发展,在学习社团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学习社团具有“自组织”的功能:一个成熟的学习社团在脱离了教师的指导的情况下,会自行运转,它不停地与外界保持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却又能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结构,它是联系学校生活与校外广阔世界的通道。学习社团推动了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开发,有效地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通过学习社团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们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快乐的小读者”、“关爱的小标兵”、“环境的小卫士”、“社团的小主人”和“展示的小能人”。
  5、你认为以“活动”重构课程与课堂以及各项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给学校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
  答:“活动育人”与学生社团并不仅仅停留于细枝末节的教学技巧的改良,它使学校发生了一种结构性的变迁。在传统结构的学校里,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参与学校事务或班级事务的机会总量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学生只是“象征性地参与”,并非真正地参与这些事物,这造成了学校内教育资源的不公正分配,对于很多不喜欢或不适应这种学校结构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种系统性的社会歧视与社会排斥。另外,在传统的线性结构的学校中,每个学生往往各自为战,学生之间横向的交流与对话非常稀缺,并且这种学校往往还鼓励以竞争为动机的个人主义学习,这和知识与学习的建构性原则是背道而驰的,而且不利于作为人际交往规则的道德的培养。“活动育人”与学生社团所引发的学校结构的变迁则增加了参与机会的总量,由于社团在规模上往往比班级更小,所以发生在社团中的参与相对来说往往更有效,再加上社团的组建是基于学生的自愿和兴趣的,而参与总是对于共同的活动的参与,因此活动与社团交织而成的新的网络状的学校结构同时提升了校园参与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数量与质量,这其实就像大脑里面的沟与回一样,其复杂的褶皱使得体积不大的脑可以拥有很大的表面积,从而产生较高的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学校的改革就是要增加这种沟与回的数量,这比在教学技巧上下功夫更重要。
  6、刚才聆听到了贵校以“活动”为抓手,以“蓝色海洋”为主题,以“绿色”为导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逐渐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的全过程,真是受益匪浅。请问,您觉得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或者说,应该注意什么?
  答:就像我在上面说的那样:首先,要读懂学校这本书。学校文化的建设,绝不能脱离学校的实际,因此,第一是要坚持“本土化”的原则,理念再先进、做法再好,如果脱离了学校的实际,肯定不会有什么成效的。
  其次,要“理念先行”、“主题先行”并且“以科研为导向”,将学校文化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进行设计和建设。学校的空间设计和制度设计要能够体现出你的办学理念,表达出你确定的主题,并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在空间设计上,要研究空间对人的心理的潜在影响以及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与社会功能;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把制度暗含的激励机制搞清楚,要通过这种激励,引导出我们希望的行为来。如果激励机制没弄清楚,就等于盲人骑瞎马,往往会事与愿违。在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上,我常常觉得“隐性课程”比“显性课程”更重要,因为“隐性课程”往往作用于人的潜意识,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更持久、更有力量。
  再次,要有耐心。文化的生成和变迁都是很缓慢的。学校文化的变迁确实就像日本学者佐藤学所说的那样,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你别指望学校一下子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只要你的措施得当,并且有足够的耐心,也许某一天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学校已经像童话里描述的那样一一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关键词】体验生活合作交流优化教学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勇于创新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期刊
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感头疼的是记忆单词。词汇是英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表达语句的基本模块;也是有效进行听、说、读、写等表达的基础。英语词汇的记忆可以说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科学系统的记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水平。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探索出以下几条记忆英语词汇的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在记忆过程中,可以把所学过的全部单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使其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然后再分
期刊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她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因此,应重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如下:  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日益深入国际社会,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休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来传递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体态语言非常重要。本文将论述如何利用体态语言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表情 手势 眼神 身
期刊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从宏观上着眼、微观上入手。  一、宏观上着眼  是指教师要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教材和确定教法,对教材有相当强的驾驭能力。为此,至少必须做到三条:  1、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英语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外语教学法等理论便是这些规律的总结和体现,英语教师只有学好并掌握这些理论,才能形成鲜明的指导思想和实现正确决策。有些教师教书多年,
期刊
在物理新课程中,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期刊
创设教学情景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那么,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类型和方法有哪些呢?  一、教学情景类型  1、问题情景  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故事情景  教师通过讲数学知识的发现故事、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来构建
期刊
高中物理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必需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重视并强化词汇学习,那么英语教学中的“费时低效”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是因为,学生拥有了合格的词汇量,就易于扫除听说读写教学中的最大障碍。学生在开始阶段掌握的词汇越多,在今后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发展就更容易、更快,教师也更能自由地组织课堂教学。  加强词汇教学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在英语教学中,师生应更重视词汇学习,并花一定的课时进行词汇教学,从而促进其它方面的顺利进行,提高英语教学
期刊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感情是双方的、互相的。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才能深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教师不应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即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错和困难,也不要过多地批评与指责。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启迪,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慰籍。如:在教学过程中,当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