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调查,指出镇雄县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了针对工程项目的后期维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8-0343-01
一、引言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镇雄县紧紧围绕“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相结合,以农田水利建设为基础,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发展思路,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作为惠民行动和民生工程,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改变了农村面貌。镇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作为水利人责无旁贷。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镇雄县现有中型水库1座,有效库容为1870万m3;小(一)型水库5座,有效库容为690.49万m3;小(二)型水库16座,有效库容为344.51万m3;小塘壩38座,有效库容为65.1万m3;水窖及水池工程12738座,有效容积36.26万m3;渠道91条,长度323.87km;泵站31座,装机525kw。这些水利设施已成为抗御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础,但已存在着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及时、多种筹资渠道缺失。
昭通市镇雄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采用国家与地方投资、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形式,国家提供的资金到位及时而地方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基层组织和群众积极性不高,跨村、跨乡的工程操作起来更困难。部分项目由于县乡财政困难投入不足造成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致使工程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部分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运行单位管理,建成不到几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管道毁坏严重,很快导致废弃。
(二)后期管理维护意识不强,难以有效监督。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公益性的,因此存在无序管理状态,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划分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健全,群众保护和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淡薄,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随意毁坏、耕占沟渠也屡见不鲜。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部分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种田积极性缺失,农村劳动力投入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分快速发展建立,粮价进一步市场化,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劳动力不足,种粮成本过高,农民种粮增收缓慢,土地耕作的积极性下降致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总体而言,镇雄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水利工程少,缺乏配套,造成县域内工程性水资源短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2)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不足,难以进行工程的正常维修和大修,工程效能低下,制约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灌溉效益发挥;(3)渠道工程以土渠为主,设施不配套,破损、坍塌、淤积严重,渠道输水渗漏损失大,灌水效率低;(4)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工程存在问题多,缺少经费,对工程管理维修不到位或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工程效益;(5)工程大都存在病害,影响工程效能,水量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应对策分析
(一)大力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创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投资机制。
水利设施建设要大发展,投入是关键。既要争取上级的投入,又要改革创新投资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努力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投入政策和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渠道,引导和带动企业、社会团体、民间资金和农民等社会各界对水利设施建设及管护进行投入。一是国家安排的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国债资金等各项资金要形成合力,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加快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促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走上以存量换增量、滚动发展的道路。同时,积极推广节水技术,鼓励节约用水,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体系,促使水管单位良性循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是为推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对从事农村群众受益的小型水利建设管理的业主,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并规范业主从事水利设施的建设管护。
(二)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监理、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监理、质监人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检测单位进行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
(三)完善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加强后期维护与管理。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优质工程的地方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不良记录备案。 (四)不断完善筹资筹劳办法,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加入。
在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采取规范运作方式,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并对直接受益水利设施维修管理投工投劳,凡是通过民主议事形式选定的水利设施的管护,应优先安排上级补助资金。对国家及各级财政的投入资金和通过筹资筹劳,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水利设施管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各有关部门应引导动员受益农民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积极投工投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
工程建成后应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积极推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建立与市场经济引适应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服务于人民,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实行“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在已建工程区域划定水源保护区、工程保护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管护措施,制定水价,落实管理员,真正做到“以水养水”以保证工程長期正常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综上所述,镇雄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投入不断增大,建立多种筹资渠道,加强对质量问题的监督与管理,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确保民生水利工程长期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林,卢明湘.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结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4)
[2] 马宏伟.建设节约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31)
[3] 张文学.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现状与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2(08)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8-0343-01
一、引言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镇雄县紧紧围绕“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相结合,以农田水利建设为基础,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发展思路,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作为惠民行动和民生工程,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改变了农村面貌。镇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作为水利人责无旁贷。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镇雄县现有中型水库1座,有效库容为1870万m3;小(一)型水库5座,有效库容为690.49万m3;小(二)型水库16座,有效库容为344.51万m3;小塘壩38座,有效库容为65.1万m3;水窖及水池工程12738座,有效容积36.26万m3;渠道91条,长度323.87km;泵站31座,装机525kw。这些水利设施已成为抗御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础,但已存在着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及时、多种筹资渠道缺失。
昭通市镇雄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采用国家与地方投资、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形式,国家提供的资金到位及时而地方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基层组织和群众积极性不高,跨村、跨乡的工程操作起来更困难。部分项目由于县乡财政困难投入不足造成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致使工程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部分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运行单位管理,建成不到几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管道毁坏严重,很快导致废弃。
(二)后期管理维护意识不强,难以有效监督。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公益性的,因此存在无序管理状态,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划分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健全,群众保护和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淡薄,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随意毁坏、耕占沟渠也屡见不鲜。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部分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种田积极性缺失,农村劳动力投入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分快速发展建立,粮价进一步市场化,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劳动力不足,种粮成本过高,农民种粮增收缓慢,土地耕作的积极性下降致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总体而言,镇雄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水利工程少,缺乏配套,造成县域内工程性水资源短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2)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不足,难以进行工程的正常维修和大修,工程效能低下,制约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灌溉效益发挥;(3)渠道工程以土渠为主,设施不配套,破损、坍塌、淤积严重,渠道输水渗漏损失大,灌水效率低;(4)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工程存在问题多,缺少经费,对工程管理维修不到位或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工程效益;(5)工程大都存在病害,影响工程效能,水量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应对策分析
(一)大力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创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投资机制。
水利设施建设要大发展,投入是关键。既要争取上级的投入,又要改革创新投资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努力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投入政策和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渠道,引导和带动企业、社会团体、民间资金和农民等社会各界对水利设施建设及管护进行投入。一是国家安排的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国债资金等各项资金要形成合力,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加快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促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走上以存量换增量、滚动发展的道路。同时,积极推广节水技术,鼓励节约用水,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体系,促使水管单位良性循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是为推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对从事农村群众受益的小型水利建设管理的业主,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并规范业主从事水利设施的建设管护。
(二)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监理、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监理、质监人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检测单位进行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
(三)完善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加强后期维护与管理。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优质工程的地方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不良记录备案。 (四)不断完善筹资筹劳办法,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加入。
在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采取规范运作方式,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并对直接受益水利设施维修管理投工投劳,凡是通过民主议事形式选定的水利设施的管护,应优先安排上级补助资金。对国家及各级财政的投入资金和通过筹资筹劳,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水利设施管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各有关部门应引导动员受益农民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积极投工投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
工程建成后应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积极推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建立与市场经济引适应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服务于人民,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实行“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在已建工程区域划定水源保护区、工程保护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管护措施,制定水价,落实管理员,真正做到“以水养水”以保证工程長期正常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综上所述,镇雄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投入不断增大,建立多种筹资渠道,加强对质量问题的监督与管理,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确保民生水利工程长期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林,卢明湘.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结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4)
[2] 马宏伟.建设节约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31)
[3] 张文学.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现状与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