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种媒体教学 解决体育知识难点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85733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田径必修课里,背越式跳高是跳跃项目中难度最高的教学内容。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效果不理想。原因主要有:学生对技术动作结构、原理掌握不准,造成联系效果不佳;学生对田径项目兴趣不高;学生(特别是女生)身体素质较差。针对教学需求,笔者对背越式跳高项目采用先理论再实践的方式授课,效果比传统的先讲解示范再练习的效果好很多。
  一、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为提高知识传授的效果,笔者课前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在教科书上或网上查阅相关知识,了解要学习的内容。
  (1)教师提供网站名称和必要资料,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和教具演示,掌握背越式跳高发展史、动作结构、原理、练习方法等,做好室内课知识竞赛的准备。
  (2)把学生分成4~6组,每组6~8人,剩余学生作为观众,但也要参与答题。
  (3)室内知识竞赛采取百分制方式,必答题60分,抢答题40分,允许学生现场查阅体育课本,也可以求助现场观众,打电话求助或通过手机上网搜索相关知识点(注:我校学生可以带手机入校,在教学区禁用,比赛时笔者破例让他们使用)。
  好处:教师提供素材和设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查阅所需的内容,课前做好知识准备,教师创设室内课情境,而知识的建构过程由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准备的,也有直接从网上查阅的,如此丰富的信息获取方式是在普通课堂上难以实现的,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由单一教学形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在课堂上,笔者采用知识竞赛形式,加深学生对背越式跳高项目的了解。竞赛题目设置要求:
  (1)突出教材重点、难点,解决授课中学生在技术方面易混淆的问题,重点放在必答题部分。例如:①怎样才能跳得更高(跳高技术原理)?②助跑路线。③过杆身体顺序。④技术组成有哪四部分?⑤提高弹跳力练习方法。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难点,教师要重点讲解和通过图片再次演示。
  (2)对跳高发展史的考查,让学生了解它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艺术,还是一项高端的科学技术。例如:①跳高的5种姿势是什么?②背越式跳高技术最早在哪届奥运会使用,跳过的高度是多少?③目前背越式跳高的男子世界纪录是多少?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5种过杆姿势,介绍它们各自在技术上的优点、缺点,让学生知道背越式跳高技术是最符合人体骨骼结构和肌肉工作原理的。
  (3)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通过视频播放我国两位优秀跳高运动员(男子朱建华、女子郑凤荣)创造世界纪录的画面,并讲述他们成长的历史。通过观看他们艰苦训练和勇于拼搏的感人画面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要强。作为主持人,要做到风趣、幽默、灵活、开放,使学生感觉像参加娱乐节目一样;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难点,通过图片演示(自制人体模型)、视频播放反复讲解。如跳高技术原理、过杆姿势、弧线助跑等技术,尽量多采用视频呈现,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有视觉上的享受,增强对体育的兴趣。
  (4)教师要在适当的节点,做出生动的示范。教师的示范对于学生具有引领作用,同时给学生传递体育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学科。例如:弧线跑技术,教师要做出身体内倾角度,两脚着地的部位起跳放脚方向。
  好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技术动作,也可以和教师探讨难点问题,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过渡到理性认识。视听并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接受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记忆的效果又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量。
  三、课堂延伸
  本节室内课结束时,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室外课要练习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发现体育的健与美,懂得体育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项科学。
  好处:相对于以前的课堂教学要求在45~50分钟内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布置相应的课下素质练习作业,在多种媒体并用的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均被打破,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练习,在课下,完全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对于一些在课堂上还没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同样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练习。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教师的教案,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教师提问。
  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此种精神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也为他们终身学习、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借助多种教学媒体,通过先理论再实践的方式,突破重点、难点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体育项目都要采取此法,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认知态度。
  (2)认真备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①设备和资料片。②突出重、难点,加以引导。③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3)严密组织教学,注意课堂气氛。①控制好资料片的播放节奏、频率。②语言的讲解和适时提示。③抓住主要矛盾,严格课堂管理。
  (4)注意反馈信息,做好课后总结。
其他文献
国内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室光环境的改善发展,从概念、研究课题的创建,到试点技术规范的演变、诞生、传播、实践,再到地方标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颁布、实施,教室光环境的改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全面铺开。  一、教室光环境改善工作的创立  为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上海市教委于2006年开始着手开展“改善上海市中小学教室光环境研究”课题研究。从2007年暑期起,对上海市徐汇区、闵行区、黄浦区和静安区内3
期刊
一、教学中的困惑  《中国石拱桥》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一篇经典说明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该文以赵州桥为例,旨在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每次讲到“赵州桥设计巧妙绝伦”这个特点时,笔者都感觉学生从课文说明的语言中,并没有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大拱和拱上加拱设计是赵州桥最具特色的地方,这就是赵州桥结构坚固的最重要原因,教学要紧紧围绕
期刊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教学和管理。教学工作是不打折扣的使命,要有全力以赴、一丝不苟的精神,信息技术教师要牢记“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的道理;管理工作繁杂琐碎,校园内数码产品处处有,信息技术教师忙碌的身影处处见,如各处室、教研组的电脑维护,校园网络维护,摄像,照相,各种大型会议音响管理等。然而,每天疲于奔命的信息技术教师却始终没能换来应有的待遇,所以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牢骚满腹,怨声
期刊
康永邦校长  成都市基础教育新星—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不仅是世界网球冠军晏紫的母校,更是众多人才的摇篮。一进学校大门,正面迎来几行大字:“我快乐、我成长,我锻炼、我健康,我自信、我成功。”既令人肃然起敬,又令人倍感亲切、温馨。校园规划有序、清新整洁、绿树掩映,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新学堂”的办学思路就是在这里诞生的。通过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康永邦同志的介绍,我们对该校的整体办学状况、
期刊
多媒体技术通过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效组合,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正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有难度。多媒体的应用正能弥补这些不足,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的一篇课文。该课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子白板也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并很快以其强大的功能而深受教师和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对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社会对会计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这样的形势,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如何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会计技能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锻炼会计技能;作为教师,通过大赛不仅能拓展会计实践性教学,还能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有效结合。当前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进行
期刊
温室气体是怎样捕获热量并使我们的地球维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区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分子如何对具有能量的光子做出反应,这是个复杂的话题。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提供足够的基本知识,让你能理解温室气体如何在大气层中起作用。同时,我们会剖析一些气体为什么不捕获热量。  在介绍有关臭氧层的内容中,我们已经讨论了紫外光(UV)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在以它作为这个话题的开始。电磁光谱中紫外区
期刊
编者按:  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灾害,对北京市教育系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值此新学期开学之际,我刊(www.cmee—online.com)专访了北京市房山区教育技术装备站刘申站长,将此次暴雨灾害中房山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所遭受的损失、灾后恢复重建状况加以介绍。另有一篇关于房山区教育系统抗灾自救的综述,通过对众多人物的描写,展示出房山区广大教职工在灾难中所表现出的
期刊
如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帮助学校树立实训专业品牌,让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是一线教师多年来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实训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精品课程改革既易又难,易的是精品课程建设只要求我们在以前的基础上换个角度,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难的是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两个人、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学校多方面的配合,也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和修正。  与此同时,以“三改”为主题的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