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田径必修课里,背越式跳高是跳跃项目中难度最高的教学内容。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效果不理想。原因主要有:学生对技术动作结构、原理掌握不准,造成联系效果不佳;学生对田径项目兴趣不高;学生(特别是女生)身体素质较差。针对教学需求,笔者对背越式跳高项目采用先理论再实践的方式授课,效果比传统的先讲解示范再练习的效果好很多。
一、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为提高知识传授的效果,笔者课前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在教科书上或网上查阅相关知识,了解要学习的内容。
(1)教师提供网站名称和必要资料,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和教具演示,掌握背越式跳高发展史、动作结构、原理、练习方法等,做好室内课知识竞赛的准备。
(2)把学生分成4~6组,每组6~8人,剩余学生作为观众,但也要参与答题。
(3)室内知识竞赛采取百分制方式,必答题60分,抢答题40分,允许学生现场查阅体育课本,也可以求助现场观众,打电话求助或通过手机上网搜索相关知识点(注:我校学生可以带手机入校,在教学区禁用,比赛时笔者破例让他们使用)。
好处:教师提供素材和设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查阅所需的内容,课前做好知识准备,教师创设室内课情境,而知识的建构过程由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准备的,也有直接从网上查阅的,如此丰富的信息获取方式是在普通课堂上难以实现的,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由单一教学形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在课堂上,笔者采用知识竞赛形式,加深学生对背越式跳高项目的了解。竞赛题目设置要求:
(1)突出教材重点、难点,解决授课中学生在技术方面易混淆的问题,重点放在必答题部分。例如:①怎样才能跳得更高(跳高技术原理)?②助跑路线。③过杆身体顺序。④技术组成有哪四部分?⑤提高弹跳力练习方法。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难点,教师要重点讲解和通过图片再次演示。
(2)对跳高发展史的考查,让学生了解它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艺术,还是一项高端的科学技术。例如:①跳高的5种姿势是什么?②背越式跳高技术最早在哪届奥运会使用,跳过的高度是多少?③目前背越式跳高的男子世界纪录是多少?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5种过杆姿势,介绍它们各自在技术上的优点、缺点,让学生知道背越式跳高技术是最符合人体骨骼结构和肌肉工作原理的。
(3)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通过视频播放我国两位优秀跳高运动员(男子朱建华、女子郑凤荣)创造世界纪录的画面,并讲述他们成长的历史。通过观看他们艰苦训练和勇于拼搏的感人画面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要强。作为主持人,要做到风趣、幽默、灵活、开放,使学生感觉像参加娱乐节目一样;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难点,通过图片演示(自制人体模型)、视频播放反复讲解。如跳高技术原理、过杆姿势、弧线助跑等技术,尽量多采用视频呈现,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有视觉上的享受,增强对体育的兴趣。
(4)教师要在适当的节点,做出生动的示范。教师的示范对于学生具有引领作用,同时给学生传递体育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学科。例如:弧线跑技术,教师要做出身体内倾角度,两脚着地的部位起跳放脚方向。
好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技术动作,也可以和教师探讨难点问题,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过渡到理性认识。视听并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接受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记忆的效果又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量。
三、课堂延伸
本节室内课结束时,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室外课要练习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发现体育的健与美,懂得体育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项科学。
好处:相对于以前的课堂教学要求在45~50分钟内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布置相应的课下素质练习作业,在多种媒体并用的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均被打破,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练习,在课下,完全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对于一些在课堂上还没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同样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练习。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教师的教案,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教师提问。
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此种精神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也为他们终身学习、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借助多种教学媒体,通过先理论再实践的方式,突破重点、难点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体育项目都要采取此法,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认知态度。
(2)认真备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①设备和资料片。②突出重、难点,加以引导。③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3)严密组织教学,注意课堂气氛。①控制好资料片的播放节奏、频率。②语言的讲解和适时提示。③抓住主要矛盾,严格课堂管理。
(4)注意反馈信息,做好课后总结。
一、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为提高知识传授的效果,笔者课前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在教科书上或网上查阅相关知识,了解要学习的内容。
(1)教师提供网站名称和必要资料,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和教具演示,掌握背越式跳高发展史、动作结构、原理、练习方法等,做好室内课知识竞赛的准备。
(2)把学生分成4~6组,每组6~8人,剩余学生作为观众,但也要参与答题。
(3)室内知识竞赛采取百分制方式,必答题60分,抢答题40分,允许学生现场查阅体育课本,也可以求助现场观众,打电话求助或通过手机上网搜索相关知识点(注:我校学生可以带手机入校,在教学区禁用,比赛时笔者破例让他们使用)。
好处:教师提供素材和设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查阅所需的内容,课前做好知识准备,教师创设室内课情境,而知识的建构过程由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准备的,也有直接从网上查阅的,如此丰富的信息获取方式是在普通课堂上难以实现的,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由单一教学形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在课堂上,笔者采用知识竞赛形式,加深学生对背越式跳高项目的了解。竞赛题目设置要求:
(1)突出教材重点、难点,解决授课中学生在技术方面易混淆的问题,重点放在必答题部分。例如:①怎样才能跳得更高(跳高技术原理)?②助跑路线。③过杆身体顺序。④技术组成有哪四部分?⑤提高弹跳力练习方法。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难点,教师要重点讲解和通过图片再次演示。
(2)对跳高发展史的考查,让学生了解它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艺术,还是一项高端的科学技术。例如:①跳高的5种姿势是什么?②背越式跳高技术最早在哪届奥运会使用,跳过的高度是多少?③目前背越式跳高的男子世界纪录是多少?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5种过杆姿势,介绍它们各自在技术上的优点、缺点,让学生知道背越式跳高技术是最符合人体骨骼结构和肌肉工作原理的。
(3)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通过视频播放我国两位优秀跳高运动员(男子朱建华、女子郑凤荣)创造世界纪录的画面,并讲述他们成长的历史。通过观看他们艰苦训练和勇于拼搏的感人画面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要强。作为主持人,要做到风趣、幽默、灵活、开放,使学生感觉像参加娱乐节目一样;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难点,通过图片演示(自制人体模型)、视频播放反复讲解。如跳高技术原理、过杆姿势、弧线助跑等技术,尽量多采用视频呈现,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有视觉上的享受,增强对体育的兴趣。
(4)教师要在适当的节点,做出生动的示范。教师的示范对于学生具有引领作用,同时给学生传递体育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学科。例如:弧线跑技术,教师要做出身体内倾角度,两脚着地的部位起跳放脚方向。
好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技术动作,也可以和教师探讨难点问题,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过渡到理性认识。视听并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接受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记忆的效果又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量。
三、课堂延伸
本节室内课结束时,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室外课要练习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发现体育的健与美,懂得体育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项科学。
好处:相对于以前的课堂教学要求在45~50分钟内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布置相应的课下素质练习作业,在多种媒体并用的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均被打破,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练习,在课下,完全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对于一些在课堂上还没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同样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练习。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教师的教案,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教师提问。
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此种精神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也为他们终身学习、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借助多种教学媒体,通过先理论再实践的方式,突破重点、难点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体育项目都要采取此法,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认知态度。
(2)认真备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①设备和资料片。②突出重、难点,加以引导。③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3)严密组织教学,注意课堂气氛。①控制好资料片的播放节奏、频率。②语言的讲解和适时提示。③抓住主要矛盾,严格课堂管理。
(4)注意反馈信息,做好课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