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幼儿园向小学生活的过渡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作为幼儿教师,他们承担着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保育的功能逐渐退化,而更加侧重于教育功能,如果孩子以及家长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那么势必会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厌学、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怎样使孩子从幼儿园的生活中逐渐向小学生活进行过渡,是每一位家长尤为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将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性、适龄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家长的配合工作等方面对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过渡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其社交能力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是朦胧、初步的,此时的孩子们正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然而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必须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学环境、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实践。
1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
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进行准确定位,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诸多变化,所以及时培养学生的稳定心理和适应性,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形式有所不同,幼儿园的生活主要以游戏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教育的功能开始显现,学生的主要任务从原来的游戏转变为现在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知识性开始增加,娱乐性开始消退,伴随着课时的不断增加,学生们或多或少会感到些许的不适应,同时身心感到疲劳。
例如:在多数幼儿园中,老师经常会组织小朋友进行一些娱乐性强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等。而在小学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即使组织游戏活动,也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这是幼儿园与小学学习形式上最大的不同。
学习环境有所不同,在幼儿园中往往在环境中体现的是童趣、美观、丰富多彩的教室布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教学气氛,而在小学的教室中,这种娱乐的味道则减少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讲台、黑板、桌椅等教学用具,对孩子的吸引力降低了不少。
例如:在某幼儿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具都非常具有特色,据幼儿园的教师讲,这是为了吸引孩子们,他们在教具的颜色、声音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师生关系有所不同,幼儿园中,教师主要是针对孩子的生活进行照顾,幼儿教师会像父母一样同孩子们进行零距离的沟通和游戏,但是进入小学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对学生生活上给予的帮助也就相应地减少了,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被拉大。
例如:据某幼儿园中的一位幼师介绍,平时教学内容很少,大多数都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组织孩子们吃饭、游戏、午睡等等,相比于小学阶段,教师对这些生活上的照顾则会逐渐减少,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
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在幼儿园中会养成各种知识的传授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基本上都是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实现,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小学的教学方法则以书面形式和教师讲解为主,当然不排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更多强调的还是知识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相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则显得更加严格。
例如: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教师往往很少对孩子们进行严肃的课堂教育,而是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学工作,寓教于乐,而小学则不同,小学有规定的上课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会利用相关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而且每个学期都会有考试,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 孩子入学以前的准备工作
小学生活是学生一生当中的重要阶段,告别了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可谓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惊喜,同样会出现些许困惑,不论是在心理变化上,还是在环境改变上,没有哪一个孩子从入学开始就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换句话说,这需要一个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入学以前,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对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让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动机,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应当培养孩子渴望学习的心理动机和积极入学的愿望。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儿童入学后能够顺利进入小学生活、投入学习状态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即将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提前去小学校园进行参观学习,让孩子们尽快感受到小学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孩子们和小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让孩子们提前适应小学的教学环境,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在他们的心理上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实例:某机关单位幼儿园组织孩子参观小学活动,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到小学的氛围,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和哥哥姐姐们互动交流,认真听老师讲课,提前投入到了小学生活中。孩子们对这种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了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小学学习生活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幼儿教学的末期,幼儿教师需要营造出小学的学习氛围,在上课之前对学习用具放置于固定位置,可以设置上课铃声,保证孩子们在铃响以前进入教室,等待课程的开始,提醒孩子们上课时应当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在课后进行认真复习,做好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养成回家之后先做作业的良好习惯,让同学们掌握规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规律。
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即将步入小学校园的孩子们,年龄尚且幼小,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所以,培养孩子们对身体健康的初步认识,传授他们简单的自救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遵守交通法规、右侧通行、能够对信号灯进行准确识别,不与不认识的人搭讪等等。
3 家长配合的方法以及实际操作
首先,家长要经常给孩子灌输一些小学的知识内容,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些和小学生活有关的图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休息日和平日的生活中要求孩子按时起床,与此同时,家长应当注意孩子在情绪方面的变化,多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多多鼓励孩子,切忌打骂孩子,争取在入学以前,对孩子的不足之处加以正确的引导。
其次,家长应当敢于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最大限度上为孩子们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老师的批评要采取理性的态度,使他们的心态更加阳光。比如:在晚饭过后,教孩子刷碗,在每天起床的时候,约束孩子自觉叠被,平日里,尽量多地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让孩子形成自理能力。
最后,家长要与学校及时联系沟通,让孩子们养成礼貌、谦虚的态度,在和其他孩子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际能力,尽量让孩子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交往,使孩子成为一个了乐于交往的人。家长还应当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
以上便是针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如何顺利过渡等问题的相关思考,其中的建议可能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总之,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身心差异,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小学入学前的教育,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广大幼儿教师以及学龄前儿童家长提供宝贵的参考建议,最终使孩子们能够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为他们的小学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学华,知识外储化趋势对传统教学优势的挑战[J],教学研究,2000,1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
[4]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现代化幼儿教育[M],金称出版社,2002,(23)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过渡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其社交能力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是朦胧、初步的,此时的孩子们正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然而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必须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学环境、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实践。
1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
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进行准确定位,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诸多变化,所以及时培养学生的稳定心理和适应性,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形式有所不同,幼儿园的生活主要以游戏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教育的功能开始显现,学生的主要任务从原来的游戏转变为现在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知识性开始增加,娱乐性开始消退,伴随着课时的不断增加,学生们或多或少会感到些许的不适应,同时身心感到疲劳。
例如:在多数幼儿园中,老师经常会组织小朋友进行一些娱乐性强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等。而在小学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即使组织游戏活动,也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这是幼儿园与小学学习形式上最大的不同。
学习环境有所不同,在幼儿园中往往在环境中体现的是童趣、美观、丰富多彩的教室布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教学气氛,而在小学的教室中,这种娱乐的味道则减少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讲台、黑板、桌椅等教学用具,对孩子的吸引力降低了不少。
例如:在某幼儿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具都非常具有特色,据幼儿园的教师讲,这是为了吸引孩子们,他们在教具的颜色、声音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师生关系有所不同,幼儿园中,教师主要是针对孩子的生活进行照顾,幼儿教师会像父母一样同孩子们进行零距离的沟通和游戏,但是进入小学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对学生生活上给予的帮助也就相应地减少了,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被拉大。
例如:据某幼儿园中的一位幼师介绍,平时教学内容很少,大多数都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组织孩子们吃饭、游戏、午睡等等,相比于小学阶段,教师对这些生活上的照顾则会逐渐减少,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
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在幼儿园中会养成各种知识的传授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基本上都是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实现,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小学的教学方法则以书面形式和教师讲解为主,当然不排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更多强调的还是知识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相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则显得更加严格。
例如: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教师往往很少对孩子们进行严肃的课堂教育,而是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学工作,寓教于乐,而小学则不同,小学有规定的上课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会利用相关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而且每个学期都会有考试,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 孩子入学以前的准备工作
小学生活是学生一生当中的重要阶段,告别了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可谓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惊喜,同样会出现些许困惑,不论是在心理变化上,还是在环境改变上,没有哪一个孩子从入学开始就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换句话说,这需要一个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入学以前,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对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让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动机,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应当培养孩子渴望学习的心理动机和积极入学的愿望。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儿童入学后能够顺利进入小学生活、投入学习状态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即将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提前去小学校园进行参观学习,让孩子们尽快感受到小学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孩子们和小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让孩子们提前适应小学的教学环境,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在他们的心理上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实例:某机关单位幼儿园组织孩子参观小学活动,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到小学的氛围,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和哥哥姐姐们互动交流,认真听老师讲课,提前投入到了小学生活中。孩子们对这种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了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小学学习生活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幼儿教学的末期,幼儿教师需要营造出小学的学习氛围,在上课之前对学习用具放置于固定位置,可以设置上课铃声,保证孩子们在铃响以前进入教室,等待课程的开始,提醒孩子们上课时应当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在课后进行认真复习,做好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养成回家之后先做作业的良好习惯,让同学们掌握规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规律。
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即将步入小学校园的孩子们,年龄尚且幼小,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所以,培养孩子们对身体健康的初步认识,传授他们简单的自救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遵守交通法规、右侧通行、能够对信号灯进行准确识别,不与不认识的人搭讪等等。
3 家长配合的方法以及实际操作
首先,家长要经常给孩子灌输一些小学的知识内容,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些和小学生活有关的图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休息日和平日的生活中要求孩子按时起床,与此同时,家长应当注意孩子在情绪方面的变化,多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多多鼓励孩子,切忌打骂孩子,争取在入学以前,对孩子的不足之处加以正确的引导。
其次,家长应当敢于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最大限度上为孩子们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老师的批评要采取理性的态度,使他们的心态更加阳光。比如:在晚饭过后,教孩子刷碗,在每天起床的时候,约束孩子自觉叠被,平日里,尽量多地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让孩子形成自理能力。
最后,家长要与学校及时联系沟通,让孩子们养成礼貌、谦虚的态度,在和其他孩子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际能力,尽量让孩子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交往,使孩子成为一个了乐于交往的人。家长还应当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
以上便是针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如何顺利过渡等问题的相关思考,其中的建议可能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总之,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身心差异,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小学入学前的教育,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广大幼儿教师以及学龄前儿童家长提供宝贵的参考建议,最终使孩子们能够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为他们的小学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学华,知识外储化趋势对传统教学优势的挑战[J],教学研究,2000,1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
[4]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现代化幼儿教育[M],金称出版社,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