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在这种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进程,也不仅仅再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启迪思维,而是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然后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策略,使课堂提问达到真正的有效。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发挥自主。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讲《论语》十则 ,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有一首歌的歌词是“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你知道孔夫子是谁吗?他的话你听过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将为你揭晓,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之后告诉老师。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芦花荡》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复述情节体会它的传奇色彩。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明确情节的传奇性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玩于股掌之间。一下子就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接着主动去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可见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很是关键。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更有实效。
  三、匠心独具,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蜡烛》一文中,引导学生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重点时,分析老妇人“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中“捧”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 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捧’字是否说明了老妇人感觉用点泥土掩埋苏联红军烈士就行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捧’在这里该如何理解?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 学生对老妇人"捧"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當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 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他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曲问" (就是关于"龀"字和"孀"字的理解),结果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阿长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粗俗、淳朴、善良";然后再问: 他"善良"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关心我"、"过年吃福橘"、"睡觉摆大字"、"给我买来《山海经》"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这是采用什么手法?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感激、怀念",这种手法叫“欲扬先抑”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鲁迅有这样的感情呢?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真正做到了提问的有效性。
  五、 拓展延伸,扩大视野,培养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邓稼先》中邓稼先的爱国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纵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有效性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堂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尊重学习错误,通过对错误的有效利用来改进学习方法。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错误改进学习方法,并分析了利用错误改进学习方法带来的效果。  【关键词】错误;数学教学;分析错误;辩论     一、引言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每天都会出错,有时候一道题目讲了好多遍,学生依旧听不懂,或者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作业中又出现错误。而有的教师只片面追求教学计划的完成,对学生的错误轻描
期刊
上完《孔雀东南飞》后,我问学生对这篇课文还有没有疑问,其中一女生问道:老师,为什么是孔雀东南飞,而不是乌鸦或其他鸟向东南飞呢?  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倒没有想过。反正书上是这么写的。教科书上也是这样解释的:文章以“孔雀东南飞”起兴,以孔雀的不愿失偶来比喻刘兰芝,焦仲卿夫妇的恩爱怨别,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感氛围,也为全诗奠下了悲怆凄惨的情感基调。而对于上述的作用分析学生早已心领神会了。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对于增强全民族体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基础,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的开设虽然有“复苏”和增进,但其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还很大。要彻底改变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必须更新领导的教育教学观念。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使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齐头并进。  【关键词】小学体育 素质教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期刊
【摘要】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无奈,更多的是学生对错误的恐惧。教师应将学生的错误当作是跋山涉水时走的弯路,多一点对学生错误的思考,多一点 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使教学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关键词】善待“错误” 变废为宝     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不妨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本文试从情景设置、文本解读、阅读训练、课堂教学、语文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探讨具体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社会日益发展变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老师老师如何根据教材蕴藏着丰富创新资源,挖掘各
期刊
一部好的电影有一个好的序幕,一堂好的体育课当然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序幕。而体育课的序幕就是丰富而又有目的准备活动,它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不容忽视。  一、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欲望;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中毛细血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高效性;适时施教;激发兴趣 ;拓展思维;优质练习;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面临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学生在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和发展。因此作为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的积累,特别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使学生注重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由口头语过渡到书面语,注重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美的语言,提升学生对优美语言的品位。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创新 有效性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过程中,作为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更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探索就显得更为重要。我认为,在教改过程中,语文教师
期刊
教学是人类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