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巴蜀文化

来源 :中华瑰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d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各大区系文化多元整合、一体发展而成的,巴蜀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区系文化,在中国文明的缔造尤其是长江上游和西部的开发史上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巴蜀文化有着悠久的始源、独特的文化模式和文明类型,不论在史前还是历史时期,它的发展演进步伐都与全国其他地区一致,并且在大多数历史时期中,不仅以其经济繁荣驰誉中华,更以其文赋纷华,具有显著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名扬天下。
  基本概念
  人们通常把四川盆地从古到今的文化通称为“巴蜀文化”。事实上,在战国时期以前,巴与蜀的文化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整体,而分别是巴文化和蜀文化。
  将巴文化和蜀文化这两种起源不同、类型有异、族别非一的文化统称为巴蜀文化,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第一,导源于一种地理单元观念,即它们在地域上是紧相毗邻的,商周时期巴国与蜀国在汉中相邻,当战国时期巴国进入四川盆地后,西与蜀国紧邻,二者在频繁的和与战中得以在青铜文化、民族文化等各方面实现充分交流、互动以至部分整合。第二,导源于二者经济区的大体划一,民风、民俗的大体相近,增强了二者的亲和力。第三,最重要的是,战国时期巴文化区和蜀文化区通行共同的文字—巴蜀文字,增强了二者的凝聚力和整合力。
  由于这些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原因,巴文化与蜀文化最终于战国时期在诸多层面达到了融合状态,从而形成了大体整合的巴蜀文化。因此,巴蜀文化有广狭两种概念。狭义上的巴蜀文化,特指先秦时期的巴蜀文化,其中包括巴文化和蜀文化。广义上的巴蜀文化,则是指从古至今以四川盆地为中心,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包括周邻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复合文化的总汇。
  历史脉络
  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四川盆地呈现从盆周山地向盆底逐渐下趋的向心结构,加上盆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在这个地理单元内,文化的发展轨迹也相应地呈现为一个向心结构。
  从历史脉络和发展阶段来看,先秦至清代,巴蜀文化经历了“四盛三衰”七个发展阶段,即:新石器时代晚期萌芽,夏商周时期起源、形成并达到第一次鼎盛,秦汉时期转型、全面融入中原文化并达到第二次鼎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第一个低谷,唐宋时期第三次鼎盛并达到高峰,元明时期出现第二个低谷,清代达到第四次鼎盛并向近代化转化。在漫长的过程中,巴蜀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
  人文性格
  从人文性格来看,巴蜀文化的基本人文性格为“巴有将,蜀有相”。巴文化“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蜀文化重祭祀,重形象思维,工艺发达,尚滋味,好辛香,多悍勇,喜音乐,君子精敏,小人鬼黠,等等。
  为突破四川盆地四周高山大川等地理环境的阻隔,实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巴蜀人民进行了不懈奋斗,从蜀道“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到“蜀身毒道”即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从司马相如在京城“交通中国诸侯”,到近代四川人“走出夔门一条龙,不出夔门一条虫”,都表现出巴蜀人民对开放的强烈渴求、走向世界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论是三星堆时期还是历次移民,巴蜀文化都表现出特有的兼容气度,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成为千百年来巴蜀文化最鲜明、最突出的人文性格特征。在思维方式上,蜀人求新善变,具有发达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飘逸、深邃的思想内涵。
  基本特点
  巴蜀文化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社会特点方面,巴蜀文化伴随着不同历史阶段“五方杂处”的移民文化而不断传承,又不断更新。传承与更新,是历史上巴蜀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显著特征。民风“俗好娱乐”,蜀人历来好游乐,成都尤甚。《岁华纪丽谱》记载:“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
  其二,学术传统方面,北宋理学家程颐有“易学在蜀”的说法。历史上,从西汉严君平、扬雄,到宋代陈抟、谯定、张行成,明代来知德、熊过,晚清廖平,民国刘子华,形成了巴蜀文化显著的易学传统。
  其三,人才交流方面,巴蜀文化往往表现出“水库”特征,不断向外输出高文化人才,又不断从外引进高文化人才。历史上的四川人才走出夔门后,常常大展才华,“文章冠天下”,如古代的司马相如、扬雄、“三苏”,现代的郭沫若、巴金等。而外省文豪入川后,更加成就其“语不惊人死不休”,代表人物当推李白与杜甫。这使巴蜀文化在保持自身基本特点的同时,不断更新其表层结构,从而得以站在中国文化主流的前沿。
  其四,在巴蜀古往今来的精神生活当中,也存在闭塞、保守、贪图安逸、小富即安等消极思想和行为方式。“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其根源是千百年来逐步积淀下来的观念,与优越的生存環境密切相关。
  创新精神
  自古以来,巴蜀就发展了同中原以及周邻地区各种文化的关系,并在以南方丝绸之路、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巴蜀文化的开放性,使它在吸收中外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出内容丰富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体系,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早在三星堆文化时期,古蜀文明就显示出它的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造能力。三星堆文化独创的青铜技术文明、独特的青铜雕像艺术文明,在当时全中国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不论在科学上还是艺术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它还展示了三星堆文化与欧亚古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深刻内涵。可以说,技术文明、艺术文明、中外古文明互鉴是三星堆文化的三面旗帜。
  秦汉以降,巴蜀文化的创新性愈益突显。在物质文化方面,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技术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至于盐井钻井技术、蜀锦与蜀茶、天然气的发现和使用、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等领域,都曾走在当时中国甚至世界的前列,而其人文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文学方面,汉代司马相如、王褒、扬雄“文章冠天下”,唐代陈子昂、李白、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宋代“三苏”“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史学方面,从三国蜀汉谯周《古史考》“纠(司马)迁之谬误”,到三国陈寿《三国志》“班史以来无及寿者”,成汉东晋史学家常璩《华阳国志》“传诸不朽,见美来裔”,再到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有宋一代史学之精,自司马光外,无如二李者”。哲学方面,从汉代扬雄著《太玄》,时人誉为“西道孔子”,严君平《老子注》《老子指归》“为道书之宗”,到宋代理学大师张行成、张栻,尤其是魏了翁,时有“南方共宗鹤山老”之誉。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从中不难看出巴蜀文化巨大的创造力、强劲的历史穿透力及其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虞集是『元诗四家』之一,也是奎章阁代表书法家,不仅学问博洽,而且人品高尚。他继承赵孟頫的复古书风,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隸被推为『当代第一』。  元天历二年(1329年),一向精通汉学、喜好书画的元文宗仿前朝体例在大都(今北京)创立“奎章阁学士院”,召集近臣名儒商讨“古今治乱得失”,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和保存了大量元代及前朝典籍;同时,奎章阁还会集了当时有造诣的书画名家,对珍藏的历代书画进行
期刊
川剧丑角扮演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尤其活灵活现地展示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和民间智慧。其行当齐备,细类丰富。其中的袍带丑、褶子丑、襟襟丑、婆子丑最富有川剧丑行的特色,具有独特的巴蜀民众日常生活印记和地域文化特征。  川丑门类与扮演人物  角色行当是戏曲舞台上众多人物形象的类别归属,也是戏曲班社中演出人员的行业分工。行当是基于对戏中角色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的高度综合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表演体制。清中后期,川剧角色行
期刊
春暖花开,一头耕牛在田野里犁开一片绿色,一头水牛在岸边草坡悠闲漫步,两个牧童赶着两头牛风雨中挣扎回家,一位老者骑牛正欲隐遁山林……一帧帧画面定格,是安谧的美感,也是诗意的栖居。  牛是最常见的家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来源。旧俗立春时,鞭打象征农事的春牛意味着催耕迎春。民俗文化中,牛被赋予了许多积极的道德意涵,具有敦厚、忠勇、勤劳等美好品质。作为“六畜”之首,历代画家笔下的牛
期刊
她是地图里中、俄、蒙边境线上极小的一个点,也是草原深处绚烂的童话小镇,她是迷人又寂寞、热闹又孤独的满洲里。  打开中国版图,在雄鸡后脑勺的位置有一个明显的凸起,满洲里就坐落在凸起顶端的一条直角边上。这是一座因贸易而生的城市,它的北面是俄罗斯,西面是蒙古国,它虽地处边陲,却是我国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  乘飞机和火车都可抵达满洲里,但我更乐意驾车前往,因为途中要穿越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初夏时节,阳光
期刊
今人想要了解万里茶道,莫过于参观与万里茶道相关的文物。那么,万里茶道留下了哪些特色文物呢?  在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的贸易史中,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的又一条重要的陆路交通线路。然而,随着近代欧亚铁路的开通,这条曾发挥重要作用的通道逐渐式微,终至断绝。现代人重提万里茶道,不仅是在回顾一段历史,也是为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内涵,而说到这些,还有比文物更好的载体吗?  作为一条主要运输茶的贸易路线
期刊
民以居为安。作为建筑内外空间分隔的关键所在,门在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释名》曰:“门,幕障卫也。”防卫与障目是门的基本功能。而伴随着人们永无止境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门逐渐被赋予愈来愈多的美学装饰与文化内涵。门也从一个实體,衍化为一种象征。  门,成为建筑装饰艺术的集合。沉稳穆重的城门、富丽堂皇的宫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之门,牌楼门、垂花门、格扇门、洞门……以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建造
期刊
中国古代关于梦的文学作品和故事不在少数,但多以男性为主角,梦的内容也离不开男性们渴望的事情:才子佳人,金榜题名,功名利禄。大抵在现实中求而不得,便只能诉诸梦境。清代才女江峰青也做了一个古代男性常做的梦,她的梦却道出了古代女性的心声。  《天才梦》是民国才女张爱玲的成名散文作,说的是她自己的文学天才和成长故事。古往今来,才女们对“天才”的憧憬大多相似,表现却各不相同。张爱玲的梦是醒着时做的。大约三百
期刊
『巨丽』是司马相如《上林赋》所着重突出的特征。《子虚赋》和《上林赋》合成的《天子游猎赋》,在汉史记载中是作者司马相如的封郎之资,也是一篇今人同样认可的汉赋经典作品。  《天子游猎赋》在汉史记载中是作者司马相如的封郎之资,也是一篇今人同样认可的汉赋经典作品。《史记》所载司马相如得汉武帝召见后称自己以前的作品《子虚赋》只是“未足观”的“诸侯之事”,并“请为《天子游猎赋》”。那么司马相如在写《天子游猎赋
期刊
无论是挂在厅堂或者是贴在廊柱,无论是迎春接福,或者是书法展览。一副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总是让人赏心悦目,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文辞内容更具有勉学励志、修身治世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教化意义。  每年春节,不论南方北方,人们大多有在门上贴春联的习俗。虽然现在手写春联越来越少,但是个人觉得还是手写的更有传统文化的味道。春联始于何时,与书法又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楹联书法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亡国之君与
期刊
何为『清谈』?谈的又是什么?魏晋士大夫的清谈活动对魏晋思想文化体系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魏晋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解放、异说并存的时代,也是思想史上创获极其丰富的时代。而清谈是魏晋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当时士大夫展开学术论辩、思想交流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以将它理解为体现着士大夫阶层精神趣味的生活方式。  何为“清谈”  何为清谈?“谈”就是谈论,“清”是“谈”的修饰语,字面意义是水澄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