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惟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
  The small argument new lesson chang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Zhang Ya nan
  【Abstract】《History course standard 》point out:"In the process of controling history knowledge, since capable train, have already understood historiography method as well and usage, have attitude, emotion and value more of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Control the history knowledge isn't a history course study only one with end target, but overall exaltation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of foundation with carry a body.
  【Key words】New course principle;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起着引领与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现实教学目标关键在教师如何体现出主导作用。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人们的视点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课上,学生不过是教师的陪衬。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但是怎样让学生发展,让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填鸭似地将学生喂“胖”了也是一种发展,但那样培养出来的可能不是人才。素质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这就必须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理念上明确,历史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活动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形成进步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确定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促使其思维、情感的发展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一种内部动因。因此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肤浅的需要变成实实在在的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历史教科书来看,由于它所叙述的是历史学家们根据历史文献和物质遗存对历史的再现,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并以现代语言的叙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与我们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激起他们学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为动力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思维,以达到一定目的内在的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是发自学生内心深处的一股干劲,一种冲劲。唯有让学生在接触历史课本之前,先具有这样的动力,才能采取主动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有意识地挖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形成的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便被激发出来了。而实际教学中,如能在一堂课的导入部分有效地创设一种学历史的情景和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初三历史《为民族独立而战》时,课一开始不妨播放一些诸如自制小电影《波士顿枪声》、出示一些相关图片等,并让学生结合情况畅谈他们所了解的美国情况。这时,他们就会放开思维,争相发言,内容自然就会涉及到美国近代、现代各方面的知识。这样,课堂气氛一活跃,使全体同学都能自然地进入到对美国历史的学习中去。有了这种积极向上、乐于学习的心态后,教师就趁势将学生引入正题。而学生的思维阀门一旦打开,他们的学习劲头、思维的敏捷度便会提高好几倍。这样,这节课从头至尾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就都体现出来了吗?
  二、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营造氛围,激励参与
  生活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做指导,那至多也只是个盲目的实干家,结果是绝不会令人满意的。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要真正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观念更新和角色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要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这个必要,教师应转变以往的那种自己是知识的权威者、是学生的知识宝库的陈旧观念,而应努力使自己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去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来的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向上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注意这一点,从日常生活开始,尊重每个学生。对他们的思维结果尽量肯定,无须要求他们遵循一成不变的答案。只要能消化、吸收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中心意思明确即可。事实证明,只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也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转变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合作关系
  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固定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双边活动”成为“单线行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构建师生的“学习共同体”,简直不可想象。因此,转变课程教学模式,不仅是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要求,更是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之后,付诸行动的重要体现。
  笔者尝试到,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发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投入讨论课堂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把学生分组,根据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边在教材中收集信息资料,边在小组讨论中分析判断。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作为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并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最后由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其他成员也可作修正补充。在设计问题时,尽量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区别指导,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加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适时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让他们在唇枪舌战中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辩论中,由于两方都要围绕本方的观点列举许多事例,这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和掌握了历史知识,通过双方的辩论学会了怎样分析历史人物。在辩论中,发展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自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培养情感,唤起热情,激发学习动因
  1.把上课当作艺术来看待,对教学投入自己的情感。如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其间有主权的丧失和人民的苦难,也有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历史教师在讲述这段历史时,一定要满怀激情和爱国之心,语言要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用典型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又如讲完抗日战争时,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师生共唱国歌来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唱国歌中,大家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感情得到了升华,爱国之情得到了张扬,这样,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功效也得到了发挥。
  2.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要我们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告诉你他们心中的苦闷和困惑。有一次,有个学生告诉我她的苦恼──她们宿舍同学之间的一些矛盾和误会。针对这一情况,我给她们介绍了“杨度与孙中山的永乐园誓约”、“孙中山与陶恩沛一笑泯怨”的故事。讲完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开导,说:我们学习历史,听伟人的故事,并不要求我们人人成为伟人,而是要学习伟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我们同学如果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彼此间互相交流沟通,就可以消除隔阂和摩擦,和谐相处,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宿舍。事后,据同学反馈,她和她的同学都进行了反思,同学间更加和睦了。我想这样,读史也就可以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
  总的说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今的历史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的教学。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要扣住文本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抓住课堂,将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范例,凭这个范例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精点品悟,让学生课内既得法,又得益,进而在课外得益,彻底走出繁琐分析的泥潭,落实“语用”体验。  【关键词】“语用”体验;精点品悟  "The language use" experience Jing point article Wu
期刊
教幼儿学说普通话,丰富词汇,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培养幼儿的听话能力则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因为幼儿的听话能力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规则及讲述的前提。只有听得准,才能学得扎实,模仿得正确,表达得清楚。培养好幼儿的听的能力,也是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一般可分为“听”和“说”两部分。而幼儿的说则要靠听来实现。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提高幼儿听话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融人教学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是当前不可抗拒的一股潮流,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品德课往往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起着集成和展现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小学作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写
期刊
在应试教育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地的学校在对提高学生成绩的认识与做法上都倾向于雷同,即强调文科练习化和加大考试的频率与强度,并以此作为挖掘学生潜力的法宝,取得了一些成效。这样,试题命制便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经常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掌握一些命制试题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试题质量,确保训练的信度与效度,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多年来有幸参加市统考命题工作,为我提供了大量编制试题的机会,从而摸索出了一些命题
期刊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一直以来,“仁义礼智信”的美德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代代相传的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们的宝贵财富。正因如此,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仁”、“孝”、“礼”、“义”等价值观漂洋过海,传播到欧美等国,并得到了当地人们的欢迎、接受和发扬光大;新加坡甚至把中国100多个儒家和传统价值观的典故编进
期刊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切实提高国民素质,我们必须突破现有仅凭学校负责教育的局面,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开展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的教育网络,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国民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构建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迫切性  (一)学生成长
期刊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新课标的这种理念,在新课标下的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反馈,回归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序幕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教学的高潮是交流反馈,回归反思。“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反馈,回归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