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教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之我见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学生听课前更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课前预习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预习还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时,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明确,态度就积极,注意力也集中,容易将不懂的问题弄明白。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运用学教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1.依据学教案的提示,培养“找”——查找作者,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借助工具书或者是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以便在课堂上,可将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安徒生写这个故事的背景学生是不了解的,学习中会遇到许多疑难,比如: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还要卖东西?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幻象?“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的“幸福”是什么意思?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教会他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当时丹麦处于资本主义社会,许许多多穷苦的儿童过着和安徒生的童年、和画面上的小女孩同样贫困的生活。安徒生通过写小女孩悲惨的遭遇,让人对小女孩产生深切的同情。在这基础上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那么对于以上课文疑难问题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了。所以,要养成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2.依据学教案的提示,培养“查”和“圈”——查字典知字音、解字义、圈重点。
  关于生字词的学习,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我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首先要学会解决字词,扫清阅读障碍。要善于动手在文中把本课的生字找出来,通过查字典,找出生字的拼音,写出这个生字的音序,注意观察找出部首,除去部首外,这个生字再查几画,最后再给生字组词,并且把这个生字的注释写在文中该字、词的附近,加深印象,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再次,圈重点,要求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根据学教案的导学提示,在品析“幸福”时,学教案提示:对小女孩来说,这些幻景是多么的美丽幸福,请用“——”划出能体现小女孩感到幸福的相关语句来。在体会现实的残酷时,学教案中提示学生阅读相关段落,用“﹏﹏”划出表示现实的句子来。通过幻象和残酷的现实进行对比,体会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从而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这样的课前预习,既能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而摘录,就是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这便于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这个习惯的养成不单只是为了完成生字的自主学习,还养成了学生查字典、做积累、做好圈点勾画的习惯。所以,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会他怎样获得知识要好得多。对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依据学教案的提示,培养“思”——分步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学教案只是一个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载体,在编写学教案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的问题都围绕课文要解决的重难点进行,或者是为了解决课文后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去精心编写。而朗读在学教案中只是一句提醒的话,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有效地读文了。在朗读课文时,我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第二步是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第一次读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外,还要大概了解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第二次读文要求学生能在了解课文写作顺序的基础上,给课文内容进行分部分,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内容;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重要问题和难点问题。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的“幸福”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读中思考,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幸福”的含义。
  另外,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朗读要求是不相同的。记叙文的朗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
  注重落到实处——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对于预习作业——学教案的检查,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反正课堂上还会教,一些预习作业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不看了。这样的做法会带来许多不利,每位学生其实都有惰性,他们的年龄还小,更是如此,如果老师一次两次地不看不批,学生预习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他们会想:反正老师不看的,只要随便做做就行;反正课堂上老师还会讲的,我乱做一些没关系。这样的话,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我都抽空认真检查学生的学教案,学生就有了认真预习的动力。而且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在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时候,我还注意把课外和课内相结合起来。一般学生的预习都放在课余,利用课外自习课时间来完成,如一直这样一成不变,学生就会对运用学教案进行自主学习产生倦怠,而且也不能检验学生真正的预习能力。因此,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利用某个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当堂预习,当堂检查。这样,让学生真正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每次的预习当中去,在借助学教案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中真正提高学生的预习水平。
  在教学中,我就是这样借用学教案的导学作用教会学生有效地预习,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我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学生掌握“找”、“查”、“圈”和“思”这些基本的方法,把好预习关,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这样,课堂上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因为有了一定知识的积淀,所以有了自我的见解,有了主动的表达,有了思想的碰撞,有了创新的火花,课堂就如同一条潺潺流動的小溪水,有浪花轻舞,有音乐轻扬,令师生陶醉。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孩子们交流学习的场所。充分的课前预习,会让孩子们学习更从容,会让教师的课堂迸发出令人激动的精彩。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音响的和谐。”而预习,就是这首交响乐的前奏。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预习并教会孩子预习。
  (作者单位:海南省琼中思源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尊敬的汪姓家族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您们好!在这里,我代表第一届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与会代表审议。  东风化雨,大地回春。冻苗破土,应时而生。我们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于1994年10月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像冰冻已久的麦苗一样应时而生了。二十年来,我们理事会全体成员,团结一致,不负家族厚望,竭尽绵薄之力,为家族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现在
【摘 要】推进全民数字化学习是社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尽管经过多年的实践,终因服务数字化学习的手段和措施不到位而使得受众不多、热情不高,面临严重下滑的趋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办学部门多管齐下,从拓展的理念入手,从优化的路径切入,从提升数字化学习的舒适度开始,来重新激活和唤醒市民参与数字化学习的意识,保证数字化学习稳步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现状态势;舒适度调整;路径方法  【中
事情起因:  午间练字时间,我向往常一样走进了教室,吩咐孩子们拿出练字本和钢笔。可是孩子们似乎没有听见我的要求,叽叽喳喳、你言我语,只有个别孩子坐好了。为了让学生安静下来,我说道:“表扬陈宇飞,他已经完成准备,并且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了。”自己说完,突然意识到:这个男孩是不是陈宇飞?(班上的一对双胞胎之一,弟弟名叫陈宇扬。因为兄弟俩长得几乎一样,我经常把他们混淆)于是又追问到:“你是陈宇飞吗?”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发展的母体。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不断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坚定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年来,宁阳县复圣中学自觉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和道义担当,以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
美国小学的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都没有考试,第一次年度考试出现在三年级,主要考阅读和数学。考试内容一般不会重复课本内容,而是侧重能力;考试结果出来之后,家长会收到学校寄来的长长的成绩报告,不仅根据成绩,还会根据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的能力强弱,给家长提出改善和强化建议。在家长Diana看来,校方提出的一些针对意见和改善目标,甚至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原在世界五百强外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Diana女士,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需要有独立的作文教授时间、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因为教材、课时等原因无法保证。总的来说,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存在。  小
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堂,涵盖面却纵横古今,气象万千。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一片广阔天地,进而去探索,去求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该深思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三性”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语言学习不感兴趣,存在偏好和学习困难等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加强信息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趣味
《娘家的故事》正在北京热播,而其中的一位主演——饰演沈建弘的青年演员尚于博于2011年10月25日在北京跳楼自杀身亡,年仅28岁。据经纪人称,尚于博生前曾患有抑郁症。11月3日他的至亲好友在京为他举行了送行仪式。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尚于博近几年凭借《杜拉拉升职记》、《海峡往事》、《娘家的故事》等热播大戏迅速走红,青春阳光又略带忧郁的文艺气质让他获得“雅痞新青年”的称号。《娘家的故事》第一部中,
经评委会(专家评委打分、媒体群从投票)严格评选,第八届全国优秀教师(或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或园长)获奖名单终于出炉,现公布如下:  项目  地区  优秀骨干教师  优秀班主任  优秀校长  优秀园长  1北京黄诚根 贺德起贾宣生 翼中元蒋同明 孔章圣焦红颖 柯 红  2天津高幸夫 姜新基苟布丽 康占水葛珻臣 韩庆全金瑞琳 兰博丽  3河北王冬杰 张焕民杜振兴 袁德志安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