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2片,每日3次。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阴清热活血化浊汤,每日1剂,每日服2次。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糖、空腹胰岛素、改善胰岛素释放率、胰岛素敏感指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27-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的年龄也日趋低龄化。由于糖尿病人群中并发症多并且十分严重,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过去遗传因素一直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但是不断升高的发病率,已不能简单以遗传学说来解释了。目前认为大部分的发病者都发现有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也就是胰岛素抵抗的存在。本文探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对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均为本院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2~52岁,平均(45.3±3.4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 a。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3~54岁,平均(45.8±3.47)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 a。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体重指数>23者(体重指数一体重kg/身高m)。
1.2.2 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造成的继发性糖尿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咯细胞瘤等。②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对本药过敏者。④血胰岛素正常或低于正常者。⑤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未按规定服药者、无法制定疗效者和资料不全者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①糖尿病饮食控制;②合理运动;③情绪及心理治疗;④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上海华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307)2片,每日3次。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养阴清热活血消脂化浊汤,黄芪30g,黄精30g,女贞子15g,玉竹10g,葛根30g,虎杖10g,丹参15g,当归10g,陈皮10g,白术15g,山楂15g,枳壳10g。多食明显者加生地15g,口渴甚者加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口腻者加苍术15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后下)6g,麻子仁10g。每日1剂,日服2次。
1.3.3 疗程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及胰岛素,参照Cederholmt等的方法,计算SI(外周胰岛素敏感度)和IRG(胰岛素释放率),用李氏引进的方法计算IAI(胰岛素敏感指数)。
1.5 统计学方法2组测得值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计分方法。无症状为O分,轻度减少为2分,中度或中等为4分,重度或重为6分。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空腹血糖<6.1mmol/L;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值下降1/3~2/3(不含2/3及1/3),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2.0~3.0 mmol/L,无效:治疗后症状计分值下降≤1/3,空腹血糖下降不明显。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50例,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50例,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5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比较见表1。
2.2.3 2组治疗前后外周胰岛素抵抗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表明: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多年就可存在。而且常常与肥胖、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相伴随。肥胖同时也是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如果能在胰岛素抵抗就尽早地进行干预,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丽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所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的主要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且消渴发病和发展常与血瘀有关,即因燥热内灼,煎熬营血而致瘀,而且肥胖的人常多痰浊。因此治疗消渴立足滋养阴液、佐以清热活血、健脾而化痰浊。自拟方中黄精、女贞子、玉竹、葛根滋阴,生津止渴;虎杖、丹参、当归清热活血祛瘀;陈皮、白术、山楂、枳壳健脾行气化痰浊。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女贞子,葛根有保护修复胰岛β细胞、防止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虎杖、丹参增加胰岛受体数目及受体结合力。能影响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白术、陈皮等通过增加靶组织葡萄糖转运体4的含量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山楂、陈皮、丹参等增加肝细胞对糖的摄取、加速糖原合成。虎杖、山楂、枳壳、陈皮、葛根、丹参抑制小肠上皮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起到降糖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能明显地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指数和外周胰岛素敏感度,并且有效减少空腹胰岛素的含量。血胰岛素水平治疗后均有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因此,提示中药治疗后血糖降低是由于机体对胰素敏感性增强所致,并非依赖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来完成降糖作用。
本组方中丹参、虎杖、山楂、枳壳、陈皮、葛根、当归等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丹参、白术、黄精、女贞子、玉竹、虎杖、山楂、陈皮、均有降甘油三酯或(和)总胆固醇作用。因此,可从多方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又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及副作用。这种多重治疗作用正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27-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的年龄也日趋低龄化。由于糖尿病人群中并发症多并且十分严重,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过去遗传因素一直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但是不断升高的发病率,已不能简单以遗传学说来解释了。目前认为大部分的发病者都发现有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也就是胰岛素抵抗的存在。本文探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对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均为本院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2~52岁,平均(45.3±3.4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 a。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3~54岁,平均(45.8±3.47)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 a。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体重指数>23者(体重指数一体重kg/身高m)。
1.2.2 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造成的继发性糖尿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咯细胞瘤等。②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对本药过敏者。④血胰岛素正常或低于正常者。⑤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未按规定服药者、无法制定疗效者和资料不全者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①糖尿病饮食控制;②合理运动;③情绪及心理治疗;④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上海华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307)2片,每日3次。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养阴清热活血消脂化浊汤,黄芪30g,黄精30g,女贞子15g,玉竹10g,葛根30g,虎杖10g,丹参15g,当归10g,陈皮10g,白术15g,山楂15g,枳壳10g。多食明显者加生地15g,口渴甚者加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口腻者加苍术15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后下)6g,麻子仁10g。每日1剂,日服2次。
1.3.3 疗程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及胰岛素,参照Cederholmt等的方法,计算SI(外周胰岛素敏感度)和IRG(胰岛素释放率),用李氏引进的方法计算IAI(胰岛素敏感指数)。
1.5 统计学方法2组测得值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计分方法。无症状为O分,轻度减少为2分,中度或中等为4分,重度或重为6分。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空腹血糖<6.1mmol/L;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值下降1/3~2/3(不含2/3及1/3),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2.0~3.0 mmol/L,无效:治疗后症状计分值下降≤1/3,空腹血糖下降不明显。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50例,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50例,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5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比较见表1。
2.2.3 2组治疗前后外周胰岛素抵抗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表明: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多年就可存在。而且常常与肥胖、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相伴随。肥胖同时也是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如果能在胰岛素抵抗就尽早地进行干预,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丽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所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的主要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且消渴发病和发展常与血瘀有关,即因燥热内灼,煎熬营血而致瘀,而且肥胖的人常多痰浊。因此治疗消渴立足滋养阴液、佐以清热活血、健脾而化痰浊。自拟方中黄精、女贞子、玉竹、葛根滋阴,生津止渴;虎杖、丹参、当归清热活血祛瘀;陈皮、白术、山楂、枳壳健脾行气化痰浊。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女贞子,葛根有保护修复胰岛β细胞、防止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虎杖、丹参增加胰岛受体数目及受体结合力。能影响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白术、陈皮等通过增加靶组织葡萄糖转运体4的含量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山楂、陈皮、丹参等增加肝细胞对糖的摄取、加速糖原合成。虎杖、山楂、枳壳、陈皮、葛根、丹参抑制小肠上皮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起到降糖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能明显地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指数和外周胰岛素敏感度,并且有效减少空腹胰岛素的含量。血胰岛素水平治疗后均有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因此,提示中药治疗后血糖降低是由于机体对胰素敏感性增强所致,并非依赖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来完成降糖作用。
本组方中丹参、虎杖、山楂、枳壳、陈皮、葛根、当归等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丹参、白术、黄精、女贞子、玉竹、虎杖、山楂、陈皮、均有降甘油三酯或(和)总胆固醇作用。因此,可从多方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又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及副作用。这种多重治疗作用正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