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后习题 着力语文要素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eb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当下最新版统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不难发现该版教材特别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力求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有对学生必备品格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该本新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了单元内容,试图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等。“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它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教材的编撰者将这些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课后习题之中。笔者在此将着重分析被安排在课后习题部分的语文要素。相较于以往的语文教科书,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内容梯度更加合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更加清晰,教师在教学时也有章可循。这样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明确了,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多年以来教师们不清楚在语文课上该做什么该训练什么的困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具体该如何在教学中紧扣课后习题来有效落实这些语文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笔者就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为例,谈谈落实语文素养的策略。《济南的冬天》的课后习题有以下几项:
  一、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那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二、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
  三、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四、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五、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属于阅读方法中的“提取和概括信息”,属于语文必备能力的训练;“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既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又属于朗读课文的训练范畴;而“重音和停连”属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范畴。以上习题都不同程度上涉及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文能力训练。由此可见,本课课后练习主要涉及“语文知识”和“必需的语文能力”两类语文要素。在教学中,这些语文要素是相互交融、无法割裂的,教师必须将他们整合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使他们前后联系,相互融合,使学生的能力在自我思考和小组探讨中提升。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以《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课后习题第三题为例,该题考查到了对拟人手法的赏析,拟人手法是学生自小学来就学到的较为基础的修辞手法,其含义及常见作用属于必备的基础知识。因而我们语文平时教学中不能好高骛远,要注重落实各项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分类进行教学:字音字形、短语辨析、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诗词默写,文言文实虚词积累等等,必要时候分类复习并进行专题训练,长期坚持,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量很快得到提升,做相关题型时自然得心应手。
  1.加强朗读背诵
  该课课后习题四提出“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明确要求学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尝试并学会“朗读背诵”的方法,经实践证明,这也的确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比靠老师单纯地讲、反复地说要有意义得多。而且初中生正处于对世间万物有无限好奇心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博览强识的黄金阶段,多读多背对他们来说特别有利。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与背诵,并对学生朗读的时间和内容做了具体要求:一是对学生朗读背诵的时间有固定要求,二是对朗读背诵的方向给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实践证明效果还不错,学生在考试时识记默写部分得分情况较为理想,阅读也为不少同学的写作开拓了素材。渐渐地孩子们爱上了阅读,从“朗读背诵”中找到了趣味感和成就感。
  2.高度重视积累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古人有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要学好语文,建构好系统的语文知识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懈積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当孩子在学习闲暇,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性情。当然,不能只是读,还要多思,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
  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堂及朗读时间,拓宽积累内容,尽可能多地积累语文基础方面的知识和内容。除了教材中的字音字形,词语成语,作文素材等也应该成为积累的重要对象。鉴于文言文诗词和古诗默写在考试中的重要意义,我特别强调学生积累文言文的重要文言现象,积累需要背诵的诗文篇目,为平时应考和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三要求“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实际上考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鉴赏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对于作品中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鉴别、赏析和评说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品味,感悟。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惊奇、兴奋、愉悦之感,并把这种惊奇、兴奋、愉悦之感逐渐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审美层次上来。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其他文献
在文言文教学上,许多老师大胆创新,有所突破,这是好事。可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参与的欲望总是不强,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的表演课堂;许多学生学文言文和学外语一样,感觉很吃力,很陌生,他们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一样都听不懂。教学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思考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教学成绩,逐步使差生消失,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扩展学生思维向度。  一、文言文教学为什么要扩展学生
如果你要问奥林匹克的格言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快、更高、更强”是指运动员要有更高的境界,有勇往直前、不断进取、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它鼓励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  奥运圣火首次在中国的心脏——古老的北京城熊熊燃起。来自希腊雅典奥林匹亚山麓下的圣火,穿越历史时空,折射着和平、友谊、勇气的光芒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以下简称“任务型作文”)是近三年来高考作文的热点题型,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Ⅱ两卷作文题为防套作与宿构,同时启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关于任务型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解读》一文中作了说明:“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汉字的运用能力是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运用汉字视角(即运用古文字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介绍一些汉字的来龙去脉,探索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利用汉字的字形、字义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来解读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字”在中国语文研究传统中曾有高度评价。“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
《祭妹文》是袁枚痛悼他的三妹素文的不幸遭遇,怀念往日兄妹间深笃情意的一篇抒情性祭文。   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崇敬和怀念的一种文体,一般着重叙述死者的功业,由于一般的祭文往往是应和礼仪的需要,作者也就虚应故事,作番无悲之痛,无泪之哭,不哀之嚎。因而常常浮而不实,夸而失信,缺乏感人的力量。袁枚主张诗文要写“性灵”,加之他与三妹情深意淳,三妹又遇人不淑,命运乖蹇,过早地去世,且葬身异乡,所以这篇祭文是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一大显著亮点,居18个任务群之首。它贯串高中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推荐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品中,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就是其中的一部。在北京教育考试院出台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12本名著阅读考查作品中,也有这部不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老课文,虽历经几十年社会文化变迁的风雨,受过多次教材课文调整的冲击,都顽强地“生存”下来,屹立不倒,并且依然勃发着郁郁生机。这些经典的文本,给了数代中学生精神上的滋养、智慧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成为整个民族文化宝库中共同的记忆。这些课文,虽为老井,波光依然粼粼;虽为旧矿,珠玉依然生辉。然而,令人尴尬的一个现状却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界对这些文本的解读似乎还“定格”在它们刚刚被选入教材
一   《故都的秋》宜细品,不宜朗读;宜二三文友在月夜或静室煮水烹茗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话,不宜在课堂或会场声嘶力竭唾沫飞溅地宣讲。   《故都的秋》是诗,是画,极平凡普通的小景物中透着文士的高雅,高雅的背后又透着浓浓的悲凉。  二   郁达夫先生有一种浓重的生命悲凉意识。他三岁时,父亲去世,死亡的阴影过早地印在他幼小的心底。他十七岁随兄游学日本,一去十年,思国念家,饱受孤独。在异国他乡,由于祖国
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  ——题记    我坐在床上,从窗户向外望,月亮是那么的亮。照在我身上,却黯然失色。我低着头,泪水又落下了。很久以前的李白说了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在我要说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泪双颊”。  床边的语文试卷醒目地张开在那里,鲜红的分数是用我的汗水换来的,但为什么却只有这么点儿呢?我半个学期来的努力,所流的汗水,所费的心血,难道就只值那么一点?
一、课堂实录  [问题导入]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汉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十分讲究炼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好了的同学举手发言。  (多媒体显示)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  早 梅  齐己(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