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的尾巴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N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在文学界曾批评过一种现象,即在作品的结尾处缀上一条“光明的尾巴”,安排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或给出一剂疗救弊病的“药方”。这被认为是一种格式化写法,实则是画蛇添足。
  我在写杂文时,也往往会在结尾处“开药方”。比如我写《党的合法性之永久性》,正文本已“论证”过,但还是缀上了248字的尾巴,把“窑洞对”、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四个全面”都用上了。我知道这样写很累赘,但又觉得没有“光明的尾巴”就少了“正能量”。我为此一直首鼠两端,游移于取舍间。
  我的这种困扰,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纾解。去年10月下旬,第29届全国杂文年会在西安召开,我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宣传部副部长程学武住一个房间。读他发表在《杂文月刊》(2015·11上)的《闲话捞人》,结尾只用了8个字:“杜绝捞人,还靠‘治权’。”我拍案叫绝,如醍醐灌顶,杂文是可以没有大尾巴拖累的。
  从西安回家后,我翻阅了几位杂文前辈的文章,看结尾是啥样的。
  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论“他妈的”》,结尾则是,“(他妈的)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行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长城》的结尾是,“这伟大而可詛咒的长城”;《记念刘和珍君》的结尾是,“呜呼,我说不出话”;《看镜有感》的结尾,用一句“这一点终于猜不透”不了了之。均无“光明尾巴”。
  邓拓和廖沫沙早期的杂文,都颇具鲁迅风,结尾也简洁。后期杂文却往往拖着口号式的尾巴。
  邓拓的《生命的三分之一》,结尾处他要求读者“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利用这段时间读书以“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这样的劝诫太过一般化了。何况,把工作睡觉(16小时)以外的时间都用来读书现实吗?这是不是不顾劳逸结合大干快上思想的折射呢?
  廖沫沙发表在《前线》杂志1959年第13期的《有账必须算》,在结尾处把谁都知道的算账很有意义的话不厌其烦地重复了一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的账,而且确确实实算好了,那就是政治挂帅。”
  两位杂文大家为何后期的杂文出现了多余的尾巴?情况复杂。廖沫沙所言“那就是政治挂帅”,是原因之一吧。
  反省我的杂文之所以往往出现“唱高调”的尾巴,大约与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机关当文字秘书写惯了公文有关。公文的结尾,必须是一切形势大好,必须前景一片“光明”;实现目标的措施(药方)都无比正确(下药准),都无比灵验(药到病除),等等。当时背景下公文就得那样写,如果那叫“政治挂帅”,也只好那样。
  我写的杂文时不时地露出个大尾巴,可看作是公文在我笔下的“返祖”现象。我疑心,凡有大尾巴的文章其作者或也是文字秘书出身?
  可杂文不是公文!它的“任务”,主要是指陈社会弊端,是用X光透视机把弊端的每一层都看透,是用显微镜把弊端放大了看清它的细枝末节,是用广角镜全方位多角度地把弊端裸着看,看至体无完肤。这像极了检验师对于病人的检测,用各种现代物理的检测仪器和生理化学的检测手段,彻底弄清生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是体质性原发,还是外源性病毒入侵,是怡乐过度还是酒色伤身,是心脑出了问题,还是身体其他器官发生了塌方式变异?一切侦测清楚后,才把检测报告移送医生。需不需要隔离,需不需要双规(规定病人必需卧床,规定家属不得探视),开什么惩前毖后之方下什么治病救人之药,做不做外科手术,要不要器官移植,康复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那都是医生的事。检、治各自不得越位。杂文作者顶多算是个检验师,绝不是也没有能力做社会医生,如果硬给杂文安一条“光明尾巴”,就像检验师给病人开处方并对病情预后那样,是越职,是干自己不该干也没有能力干好的事,不仅多余无益还可能有害。我今后写杂文,不会再缀以“光明的尾巴”了。有相同瑕疵的文章的作者朋友请以我为戒。
其他文献
首先说一说“说真话”。  “文章总要讲真话”,稍有良知的人都知道。但以今日文坛观之,却有人不愿讲真话,还有人不敢讲真话,也有人不屑讲真话。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本应是杂文作者的基本素质。  在一大群指鹿为马的佞臣中间,敢说“这是鹿,不是马”,看似容易,实属艰难,因为这样要冒被赵高杀戮的风险。而当一大帮马屁精称颂赤身裸体的皇帝是锦衣彩裹的当口儿,能说一句“他根本没有穿衣服”,看似平淡,亦属不易,因为这要冒
期刊
讲话,俗称卖嘴,是当官、做领导的基本工作样式。大会小会、各种场合都要发言讲话。说啥讲啥?讲意义讲“性感”未免太“装”,讲新情况新问题新概括肚子里又没货,讲深刻道理、讲解决问题真招儿实策,那更是需要真学问真功夫的,而这正是一些官儿的短板儿。你别看官儿们这研究生那EMBA学历,虽也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可除了填表装门面,别的用场实在是派不上。你总不能讲话前先把这小本儿拿出来示众,再旁白“我有EMBA学历
期刊
前不久,庆坤兄来函说我“还能再写三十年”,很是让我大吃一吓。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岁近古稀,倘“再活三十年”,岂非“人瑞”——想来阎王爷难有如此慷慨赐我寿数之肚量!而我自估算,能将自以为想料理之事做好,盖亦至多十年,且要看有无“旦夕祸福”!故而,与其留“遗愿”于身后,莫如立“清单”于生前——我的“遗愿”我作主,我的“清单”我处理!  遗愿之一是“说话”。人生最大之“憾事”,在我看来并非是爱
期刊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才学了得,且在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过乙未科状元,但在为官处理群体事件方面,显然不是高手。开元年间,唐玄宗的弟弟李业死了,礼部侍郎贺知章负责给李业的葬礼挑选“挽郎”,《新唐书》里说他“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嘲笑,奚落)之”。登梯子爬墙头探出脑袋来解决问题,肤瑟股栗,畏葸不前,一副害怕“群众”的模样。而这些争着要当“挽郎”的落选“荫子”,又都是
期刊
据报道,近日,甘肃省庆城县印發了《关于禁止公职人员饮酒的规定(试行)》的通知,该“禁酒令”第四条明确规定,公职人员不论是正常上班还是节假日值班、执勤或工作日8小时外一律禁止饮酒。也就是说,在此禁令之下,庆城县的公职人员,在工作日即使下了班也不能饮酒。对此,有网友感叹这是最严禁酒令。记者还注意到,此前已有多地出台“最严禁酒令”,公职人员工作日24小时严禁饮酒并不鲜见。   公务禁酒并不稀奇,公职人
期刊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晒出一张拍摄于江苏无锡火车站的照片,配文只有3个字+2个标点符号:“无锡。善……”没想到获得了19万次点赞。照片显示,无锡火车站为使用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无手机、不会操作等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通“无健康码通道”。发帖网友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无锡,就被这座城市的善举打动。   一项贴心、细心和人性化的举措,以低成本的方式,让一座城市得到了高回报的形象传播。做到了别人没有想
期刊
朱大路先生《闲居时的断想(之五)》一文(《杂文月刊》2016年1月上),委实是篇力作、佳作,读来令人感慨系之。  记得,从《中国当代杂文家》一书看到,朱大路先生写杂文的体会之一是:喜欢“硬题材,软表达”。应当说,这篇杂文,就是他这一写作实践的生动体现。文中围绕《张春桥狱中家书》,将张春桥从头到尾、从里到外,方方面面,批了个体无完肤。针对张春桥书信里经常出现“人民”二字,如“‘為人民’才是最重要的”
期刊
小小一块创可贴,引出了轩然大波,这已是上周的事儿。在我们这个“江山屡有奇闻出,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时代,这事儿就像天上的轻云,一飘就过去啦。但是“事事报表、处处留痕”等等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的教训,却不应“三五天”就忘却了。   其实这样的奇闻怪事,又何止小小一块创可贴——某地以“精细化管理城市”,农贸市场摆摊的鲜带鱼,也要一刀剪齐,以免不整洁,剪齐之后,还要拉线测量,看看是不是分毫不差了!
期刊
本应春节公映的《夺冠》在“十一”上映,成為国庆长假娱乐的一个关注点。推迟到“十一”上映也挺合适,影片的性质,从春节档的合家欢,转向国庆节爱国情怀的释放,颇为适宜。   爱国精神、女排情怀、体育真谛,导演陈可辛需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各个击破点明主题,又要寻找共振合为一体。有点令人意外的是,陈可辛用三段式结构,分别承担了这三个诉求,很直白也很清晰地传达了体育竞技项目在不同时期所承载的意义。
期刊
“十一”假期也是文明大考。从见诸报端的新闻来看,一个问题值得注意,那就是游客见啥“盘”啥。   在龙门石窟,有游客越过围栏抚摸佛像,部分靠近人行栈道的佛像已经被摸得包浆;在白马寺,一个外形酷似桃子的石头被摸得油光锃亮,而这其实是一个东汉时期的塔的塔尖……   而这类不文明现象各地大小景区都很普遍,带“古味”的雕像往往难逃“黑手”。要问游客们为何见啥“盘”啥,答案很简单——消灾祈福。在一些人的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