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愿清单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庆坤兄来函说我“还能再写三十年”,很是让我大吃一吓。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岁近古稀,倘“再活三十年”,岂非“人瑞”——想来阎王爷难有如此慷慨赐我寿数之肚量!而我自估算,能将自以为想料理之事做好,盖亦至多十年,且要看有无“旦夕祸福”!故而,与其留“遗愿”于身后,莫如立“清单”于生前——我的“遗愿”我作主,我的“清单”我处理!
  遗愿之一是“说话”。人生最大之“憾事”,在我看来并非是爱的逝去与钱的少寡,而是人在离世之际想交代点后事,却已力不从心,无力再说,只能将想说之话带去天国!
  罗斯福先生把“言论自由”列于人生“四大自由”之首——“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在我看来:人生之本质乃自由与尊严,故“说话”应为“遗愿”之首。在离世前,要将自己想说的话——有关世态的、人生的、自我的、他人的、信仰的、做人的,无所顾忌地、如实写真地说出来。至于这话的对错,有无人听,则不在我的顾忌与考虑之中了。
  其二便是“还债”。人生在世,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深深浅浅,方某今天能取得点滴收获,除了命运女神的眷顾,便是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到晚年,会格外记挂当初的恩情,想着要找到那些曾给过我帮助的亲朋好友,在我有生之年,回请、回报他们,以了却曾经欠下的“情债”,绝不能以情感的“债务人”告别朋友!那年(2003年),拙著《鲁迅以后无杂文》出版后,想送《随笔》郭丽鸿先生请教。孰料电话那头传来,他已走了。此事令我遗憾至今。
  再三就是“出书”了。来日虽无多,但还是打算要再出几本书——“文印自选本”。题目暂拟为《忏悔录》——辑录各报刊发表过的自我人生实录;《魂归大海集》——发表过的杂感、随笔;《想说就说集》——未能问世的“自由谈”。或许还有一本“小说集”。
  方某家世尚算显赫,但对祖父辈当年打拼、创业的经历却不甚了了,以致遗憾至今。“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故而欲将《忏悔录》特意遗赠给孙女令可,以免除我对祖父辈朦胧记忆的遗憾,让她了然阿爷的一生经历。至于这“记忆”对她未来人生是否有用,则要看祖孙缘分与她的造化了——阿爷走也!
  最后则是“海葬”,“魂归大海”。“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从大海来,我们回大海去。1976年夏,我与妻回沪,途中恰遇“唐山大地震”,后取道大连回上海。船行海上,我曾对妻戏言:“万一遇上海啸,我们同赴大海,好吗?”妻默然点头。当年的“海誓山盟”,化为今日“遗愿”之一。无关乎“环保”或“境界”,只是我与妻心中共同的一点小小念想——不要给子女添麻烦而已。
  至于其他“遗愿清单”,譬如:在有生之年“清理杂物”——该扔则扔,该卖则卖。据说日本人临终时,屋中清理得空空如也——很好!“处理遗产”——唯一独子,法定继承,无论多少,皆归其所有。“整理存稿”——有用则留,无用则废,不须一一详列。
  网传人生有“十大憾事”。其实,人生一世是否过得坦荡、清爽,全看你做人的态度。傅雷先生走时,临终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把身后事交代得一清二楚,并准备了未付的水电费、保姆费,而且准备了两人死后的火葬费,至今读来都令人感慨万千。“赤条條来去无牵挂”,坦荡从容树遗范。追慕先贤,“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爽爽走人”,亦方某之信条也。
其他文献
前几年,我的《说“圈子”》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有客问:“但凡结圈子者,则必为朋党么?”  这倒不一定。  所谓君子不党,只是滕甫一家之言:“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但现实中,从古之学者到今之文人,一般都有个“圈子”,有个“党”的。只是结圈子者,未必一定是朋党,而大凡朋党者,必结成圈子而已。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结成文人圈子的大约要算是“建安七子”。七子中,实际上孔融并
期刊
读到一篇题为《记忆之魅》的文章(《随笔》2015年第5期),该文的主旨是“为了探求记忆对于事实的忠诚度”。作者从“个人品格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乃至“社会价值对这种‘记忆’评估的因素”,详细分析了“记忆魅影”的产生。作者的条分缕析就不一一复述了,这里想谈的是文中列举的一个颇为有趣的案例。  例子说的是“文革”期间,某中学一位女教师所遭受的非人折磨:在溽热的七月被关在一个只有半扇窗子的阁楼中,仅
期刊
“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是对他人善意的警示和劝告——做人不要做伤天害理、违背常伦的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然而现在,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已不仅仅是一句社会生活的总结,是对他人警示和劝告,而认为兴许真真切切的有“天”在看。这缘于我不可思议的亲身经历。  约在13年前,父母买了一套别墅式的新房,入住伊始,父亲就在前院亲手栽下一棵橘子树。这棵树长得很快,三年便开花结果,之后年年硕果满枝,
期刊
你忏悔过么?问到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国人会始之一愣,继而一嗔:我也没啥罪过,为甚学西人搞神马忏悔?  忏悔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其实为佛教本语(梵文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人食五谷杂粮,同生七情六欲,没有罪过,总有过错吧,有过错,即该忏悔。尤其在信仰与道德之堤出现裂缝的当下,我们需要重建公平、正义、良善、博爱……更呼唤忏悔意识。  忏悔不是后悔。它包含着后悔的成分,却是
期刊
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常见这样的场景:两军阵前厮杀,一方不幸被俘,做了阶下囚;抓人的“德高望重”,不但不打不骂,反而喝退刀斧手,且慌忙从高位走下来,亲自为其松绑,好酒好肉好招待,感动得被俘者热泪盈眶,甘效犬马之劳,水里火里在所不辞。  身为阶下囚,无非面临顺逆两条路,顺者昌、逆者亡,此为“时务”。做了阶下囚,手里没任何筹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胆子大的仗胆骂两声,
期刊
“人言等8則”
期刊
“外面敲铜锣,家里喝盐卤。”此民谚形容有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为顾及面子而丢了里子。比如八旗子弟破落后,生计难以为继,还要摆门面,装阔气,家门背后挂一块肉皮,出门前抹抹嘴,然后提着鸟笼、哼着小曲出门。人家若问:“吃了吗?”就答:“这几天吃肉都吃腻了,嘴上直冒油,出来溜达溜达,消化积食。”俗谚“擦粉上吊——死要面子”“打肿面孔充胖子”,亦属此类。  也有“外面喝盐卤,家里敲铜锣”的现象。有的贪腐分子平
期刊
2016年春节放假前一日,开始读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整整一个假期,我都陷于它宏大低沉的叙事旋律中,不能自拔。书中的癌症楼里是一个苦难的世界,不断的切割手术、X光反复的照射、剧烈疼痛时的呻吟、咬牙忍受时的绝望,凡此种种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常常让我脊背发凉,冷汗直流。抛开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那熠熠闪光的荣誉,抛开它曾引发世人争议又被人津津乐道的政治意义暂且不论,《癌症楼》这部伟大作品对个体灵魂于
期刊
首先说一说“说真话”。  “文章总要讲真话”,稍有良知的人都知道。但以今日文坛观之,却有人不愿讲真话,还有人不敢讲真话,也有人不屑讲真话。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本应是杂文作者的基本素质。  在一大群指鹿为马的佞臣中间,敢说“这是鹿,不是马”,看似容易,实属艰难,因为这样要冒被赵高杀戮的风险。而当一大帮马屁精称颂赤身裸体的皇帝是锦衣彩裹的当口儿,能说一句“他根本没有穿衣服”,看似平淡,亦属不易,因为这要冒
期刊
讲话,俗称卖嘴,是当官、做领导的基本工作样式。大会小会、各种场合都要发言讲话。说啥讲啥?讲意义讲“性感”未免太“装”,讲新情况新问题新概括肚子里又没货,讲深刻道理、讲解决问题真招儿实策,那更是需要真学问真功夫的,而这正是一些官儿的短板儿。你别看官儿们这研究生那EMBA学历,虽也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可除了填表装门面,别的用场实在是派不上。你总不能讲话前先把这小本儿拿出来示众,再旁白“我有EMBA学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