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当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应局限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是要立足于学生思维发展情况,开展数学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构建高阶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同时在数学学科中也应当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角度共同探讨如何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以此来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同时要通过对深度学习理念的开发,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拓展及创造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深入了解数学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并分析高阶思维的构建方法,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现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科中发展自我思维,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老师引导在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帮助学生跨越低阶思维认知,构建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从知识内容出发,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教学和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都有限,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依靠老师的讲解而学习。因此老师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知识内容虽然看似分离,但是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从知识内容出发,了解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启发学生的认知能力[1]。老师只有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才能够发掘更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从而让学生培养思维创造能力,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法去主动思考数学知识,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都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一般是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各边平行性质以及各个角的关系,并与其他四边形进行比较。那么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知识的起点出发,首先让学生通过七巧板来拼接各种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再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模式下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并通过拼接去感受平行四边形各边的平行性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展现出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忙决定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整体概况,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中能够实现高阶思维的有效发展。
二、合理建立思维起点,搭建数学学习框架
通过思维起点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高阶思维,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及时发现数学知识中的认知起点,进行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2]。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思维起点,并在课堂中搭建一个数学学习框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此框架应用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想法逐步学习,实现“授之以渔”。同时老师也应当及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数学思维能力,并将学生思维能力从低阶向高阶引导,从而构建一个多维度的数学学习体系。而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在建立思维起点时,可以选取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也要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展开多个维度的数学思考与探究[3]。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老师首先也可以帮助学生回想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这两节课的内容知识链接较为密切,所以老师首先可以构建一个课堂回顾环节,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习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练习与巩固,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再次强化对数学运算规律的掌握,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旧知识的学习成果逐渐转换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教学课堂中。而老师可以逐步带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并让学生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应用到其中,让学生试着去探究新知识,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框架结构。在其他知识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合,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整合控制学习过程,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知识理论的掌握,也包括学生综合能力及数学思维的培养,由于数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抽象知识,那么老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应当积极探索数学思维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逐步去了解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去探究数学知识的成果,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更加透彻[4]。如果在课堂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那么则会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学生对数学概念抽象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具体,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一次得到展现,在学生不断探索过程中就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点意义与性质”这节内容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那么老师就可以将整数分为多个小数,并将其放在一个图画中展现,并通过图画的变换来形成一个一个的整数,学生通过观看能够进入到小数形成的思维模式中。通过这种教学思维的引导,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来源,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老师可以加深教学,比如10可以是由5個0.2组成,也可以是10个0.1组成,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小数,老师可以通过图形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四、创新思维教学领域,提高深度学习认知
在数学深度学习课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而且在自身课堂氛围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不应局限于这种课堂教学效果,而是要继续创新教学领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高级阶思维[5]。在进行创新思维教学设计时,老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数学深度学习中的思维表现,再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创新,因材施教,不断完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能够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满足当前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深度学习的认知,并以此来不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抓住学生思维的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创新思维教学领域,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这节内容时,老师首先可以将圆锥体的物品拿到课堂中小学生展示,而学生在了解圆锥的基本形态后,能够将其与圆柱相连接,那么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通过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来与学生共同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老师可以先提问学生:“请问学生们觉得圆锥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学生回答:“我觉得是底面积乘高。”然后老师可以再次去问学生:“那圆锥的高是怎么测量?”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圆锥的高该如何测量,在学生完成讨论后,老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回答:“我们小组认为圆锥的高就是圆锥的顶点的底部圆心的距离。”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则可以表扬学生并再次提问学生:“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在探讨后发现圆锥体积应是圆柱体积的1/3。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敢于大胆尝试去学习圆锥体积的相关知识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那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共同发掘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数学深度教学时,老师要积极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同时小学数学老师也要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不足,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来积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晓东.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课堂认知与实践[J].江西教育,2021(14):19-23.
[2]钱晶.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78-79.
[3]孙灵彩,曹艳萍.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追问的教学策略探究——基于培养高阶思维的有意义学习[J].现代教育,2020(6):47-49.
[4]庄声财.探索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20):149-150.
[5]陈晓雯.高阶思维培养目的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J].第二课堂(D),2021(7):59-60.
[6]王少平.指向高阶思维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例谈[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5):43-44.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同时要通过对深度学习理念的开发,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拓展及创造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深入了解数学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并分析高阶思维的构建方法,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现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科中发展自我思维,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老师引导在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帮助学生跨越低阶思维认知,构建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从知识内容出发,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教学和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都有限,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依靠老师的讲解而学习。因此老师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知识内容虽然看似分离,但是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从知识内容出发,了解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启发学生的认知能力[1]。老师只有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才能够发掘更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从而让学生培养思维创造能力,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法去主动思考数学知识,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都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一般是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各边平行性质以及各个角的关系,并与其他四边形进行比较。那么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知识的起点出发,首先让学生通过七巧板来拼接各种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再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模式下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并通过拼接去感受平行四边形各边的平行性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展现出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忙决定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整体概况,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中能够实现高阶思维的有效发展。
二、合理建立思维起点,搭建数学学习框架
通过思维起点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高阶思维,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及时发现数学知识中的认知起点,进行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2]。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思维起点,并在课堂中搭建一个数学学习框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此框架应用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想法逐步学习,实现“授之以渔”。同时老师也应当及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数学思维能力,并将学生思维能力从低阶向高阶引导,从而构建一个多维度的数学学习体系。而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在建立思维起点时,可以选取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也要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展开多个维度的数学思考与探究[3]。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老师首先也可以帮助学生回想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这两节课的内容知识链接较为密切,所以老师首先可以构建一个课堂回顾环节,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习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练习与巩固,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再次强化对数学运算规律的掌握,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旧知识的学习成果逐渐转换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教学课堂中。而老师可以逐步带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并让学生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应用到其中,让学生试着去探究新知识,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框架结构。在其他知识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合,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整合控制学习过程,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知识理论的掌握,也包括学生综合能力及数学思维的培养,由于数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抽象知识,那么老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应当积极探索数学思维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逐步去了解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去探究数学知识的成果,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更加透彻[4]。如果在课堂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那么则会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学生对数学概念抽象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具体,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一次得到展现,在学生不断探索过程中就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点意义与性质”这节内容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那么老师就可以将整数分为多个小数,并将其放在一个图画中展现,并通过图画的变换来形成一个一个的整数,学生通过观看能够进入到小数形成的思维模式中。通过这种教学思维的引导,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来源,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老师可以加深教学,比如10可以是由5個0.2组成,也可以是10个0.1组成,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小数,老师可以通过图形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四、创新思维教学领域,提高深度学习认知
在数学深度学习课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而且在自身课堂氛围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不应局限于这种课堂教学效果,而是要继续创新教学领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高级阶思维[5]。在进行创新思维教学设计时,老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数学深度学习中的思维表现,再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创新,因材施教,不断完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能够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满足当前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深度学习的认知,并以此来不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抓住学生思维的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创新思维教学领域,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这节内容时,老师首先可以将圆锥体的物品拿到课堂中小学生展示,而学生在了解圆锥的基本形态后,能够将其与圆柱相连接,那么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通过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来与学生共同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老师可以先提问学生:“请问学生们觉得圆锥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学生回答:“我觉得是底面积乘高。”然后老师可以再次去问学生:“那圆锥的高是怎么测量?”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圆锥的高该如何测量,在学生完成讨论后,老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回答:“我们小组认为圆锥的高就是圆锥的顶点的底部圆心的距离。”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则可以表扬学生并再次提问学生:“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在探讨后发现圆锥体积应是圆柱体积的1/3。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敢于大胆尝试去学习圆锥体积的相关知识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那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共同发掘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数学深度教学时,老师要积极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同时小学数学老师也要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不足,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来积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晓东.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课堂认知与实践[J].江西教育,2021(14):19-23.
[2]钱晶.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78-79.
[3]孙灵彩,曹艳萍.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追问的教学策略探究——基于培养高阶思维的有意义学习[J].现代教育,2020(6):47-49.
[4]庄声财.探索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20):149-150.
[5]陈晓雯.高阶思维培养目的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J].第二课堂(D),2021(7):59-60.
[6]王少平.指向高阶思维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例谈[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