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之问题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学生学会提问,在学习中有“新发现”,才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通过问题教学,能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问题教学 学生思维
  
  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尤为如此,其课堂教学更应该突出一个“问”字,贯穿一个“问”字。这里所说的“问”,不再仅仅是作为反馈信息的巩固和复习提问,而是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几个问题,上课时提出,然后师生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讨、猜想甚至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是技巧与艺术的结合。
   一、问题教学中对学生提问的引导
   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是问题教学的特征之一,是小学语文落实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也是树立现代新型的教学观。然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小学生提问题的状况是学生们有问题不敢提、没有问题意识不想提或者是有问题不会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
   1.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学生心中虽然有疑问,在课堂上却不敢提出来,怕被人嘲笑或者不能把问题说清楚。因此,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应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其关键在于爱护和扶持他们“敢问”的热情,对勤于动脑、积极提问、答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对学生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认真、善意地对待,既不能因为问题偏离教学要求而不屑一答,也不能因为问题不着边际而表现出不耐烦。另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老师的态度。因此,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倾吐心声,大胆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换上亲切、和谐的笑脸,把微笑带进课堂,努力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感。
   2.问题的源头──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刺激和诱因。要真正解决问题的源头问题,还应该关注细节,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首先,应立足教材,连接生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深入挖掘,为学生的质疑提供契机。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进程中。同时,链接生活,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校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其次,是评价的推动。积极有效的评价会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提出好的问题。问题教学中的评价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富有激情的口头评价:“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个问题很有水平!”这样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提出好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口头评价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可以有适当的夸张,但一定要有度。(2)分层的书面评价,要完善评语中对提问的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提问题的习惯。
   3.问题的质量——让学生会问问题
   高质量的问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低劣的问题则会浪费时间。因此,在打开学生问题源头的基础上,要注重问题质量,竭力引导学生提出好的问题。
   在问题教学中,首先,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指导。这里其实并非要教给学生提问的固定模式,而是要让学生把握住了解一个事物常用的思维角度。其次,是时间的保证。学生问题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酝酿的过程,这就需要在让学生质疑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自我整理与加工。同时,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力量,要适时地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筛选自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高质量的问题。
   总之,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学生学会提问,在学习中有“新发现”,才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二、问题教学中教师的设疑引导
   问题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好了,对于学生的敢问、乐于问、问得好有相当大的作用。笔者认为有如下方法值得参考。
   1.巧设悬念。设悬念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小猫种鱼》时,可提出:“看了文章标题,大家觉得鱼能种吗?”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生疑,产生悬念,从而激发他们认真阅读课文,以求从中找到答案。同样在《称象》中可如此引导质疑:“如果你称象,你会找什么样的办法?文中又是怎么称象的呢?如此一问,文章重点也就出来了,并且学生也有了积极探寻课文的热情。
   2.抓住重点词、句。课文中有些词语和句子是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的主要部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例如,《蚕妇》一课中,如“泪满巾”中“满”字突出落泪之多,怨恨之深。如对这些关键字词提问,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印象。
   3.引导多向思维。思维的发散性、多向性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但对某一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往往总在努力寻求统一或唯一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淡化了思维的多向发展过程,这显然是不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因此,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展示多向思维的过程。在《小猴子下山》中,总结完全文可提出:“如果小猴子再次下山,它会怎么做呢?”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教师可如此提问:“你认为小女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一定打她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提问,可引导学生作发散性思维推理。当然,这样极富发散性的推想,难免会掺杂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因此,教师还应注意合理引导。
   4.创设情境,引入生活元素。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展现课文所反映的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场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揭示课文的深刻道理,促使学生产生疑惑,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如在《丑小鸭》一文中,引导学生对丑小鸭离开了家到外面同样受到欺负这段,可提出质疑:“丑小鸭总被别人欺负,于是离开了家,可是到了树林里也没有过上受人尊敬的日子,它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学生思维被激活而展开积极讨论,有学生为其感到悲哀:既然这样,我不如死了好,免得大家嘲笑我。可这种消极思想并不是教学的目的,可重新引导:难道自己有缺点受到别人嘲笑就一死了之,你认为这样好吗?学生会再次思考,如此经过讨论、引导之后,学生最终悟到:有缺点不要紧,只要勇敢面对,坚强地生活下去,总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多么重要啊!通过继续引导,让学生最终明白:消极处世是不好的,只有积极对待生活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我们通过问题教学,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素质训练的过程,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在不断改进中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综述薛晓源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安徽合肥荣事达集团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于10月6日至11日在无...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潜存着公有制与商品经济是否相容的分歧。所谓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相容,主要是指全民所有制与商品经济能否相容问题。因为集体经济是企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集体经济相互之间及其与全民所有制经济之间存在商品经济关系,是不言而喻的。而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各个企业,本身不是生产资料所有者,能否与商品经济相容?由于理论上作出不同回答,对国有制形式的全民企业便存在截然不同的改革思路。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实际,回过头来探讨全民所有制与商品经济相容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意识的增强,谁都明白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锻炼身体的队伍。但是,有些人由于对运动性质、自身生理阶段及安全锻炼缺
“促胰液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中的“资料分析”板块。大多数教师都将这部分知识作为“科学史教学”一讲而过,不会单设一
期刊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成更加先进的教育设施,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加快推进。”省教育厅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于2012年8月在江苏省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以下简称“e学习”)试点工作。  以“e学习”的信息技术方式,开设了一节“水中的动物——河蚌”的市公开课。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课前利用平板电脑的超容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社
工资分配的市场机制和按劳分配规律──兼谈劳动力商品问题练岑市场经济"市场化"的含义,不仅产品、技术、资金等进入市场,劳动力也将进入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劳动力的所有者和用人单位将是互相对立的利益主体,市场机制将在工资分配中起重要作用,相应地...
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
介绍了一种专用于飞机地面模拟气动加载试验的电液伺服系统;详细分析了该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结构与特点;重点叙述了系统的具体控制策略;分别给出了在终止反推状态、正常着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