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教材中所引起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新教材已推行了几年,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革的实验,正在以全新的观念和方式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朝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逐渐推进。但作为亲历教改实验的教师,我们所面临的种种现象又不能不使人困惑,使人思考。
  1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该如何理解和实施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无疑包括学习目标的自主确定,学习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我掌握,学习过程自我实现,学习结果自主评价;合作,无疑是指同学问的互帮互助;探究呢,无疑是指探求未知的实践。字面不难理解,关键是怎样操作。于是乎,老师讲课不超过8分钟10分钟,课上得好不好看课堂热不热闹,学生的参与看学生发言的人次。过去评价教学能力的高低是看老师是不是问在点子上,如今是看一节课玩了多少花样。老师上课很少是直奔主题的。个门拉得老长,又是音像,又是影视,又是节目,讲能力“听、说、读、写”样样俱全,讲过程吹拉弹唱“水陆道场”,问题还没解决,又得反馈迁移,真是煞费苦心,累死俺们。苦点累点,我们不怕,只要质量能上去,关键是戏做足了,工夫还得暗地里补,这算哪门子课改?什么事情总是这样,头一痛,问题就逼了出来。我们会问: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放”到什么程度才称得上是“自主”呢?“合作”是不是一定得讨论研究?“探究”是不是一定得挂在嘴上?
  2何为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该怎样培养?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语文教学就没有方向,改得对不对也就没有标准来衡量
  自主,简单说就是自己做主,我们以前叫“自觉”,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做主,就不存在“放”的问题,所以我总觉得还是讲“自觉”好,或者说学生“自主”到“自觉”的程度就行了。原因不待我说,人一生下来就觉得学习是好事的恐怕不多,特别是当学习超过了足以自娱的界限只怕不厌倦的就很少。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要有所认识并觉悟起来。强调“自主”虽然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面,但实际上我们目前还很难做到真正让学生自己选择、自由把握自己的行动而基本成为空谈。真正的自主是不存在“放”的问题的,所以“自主”的学习只能是我们理想的、期待将来能够实现的事情。“放”是解除不必要的禁锢和约束,“放”绝对不是放任自流。魏书生先生来顺德讲学,谈到我们不要纠缠于新名词,很多东西过去提过,也是这样做的,现在换一个新的说法,兜来兜去把人弄糊涂了。他有一个观点:教育不需要翻天覆地的革命,做得好的坚持,做得不好的逐步改来,这样才有希望。对这一点,我很赞成。就像“合作”与“探究”,这些都不是什么新东西,不是说今天提倡合作才有合作,过去不提合作就没有合作,不是今天提倡探究才有探究,过去不提就没有探究。“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就拿学习一事讲,目的就是把东西学到手,在课堂上你做一点我做一点,分工合作,协同解决。如学一篇文章,有的负责查字典解决生字词,有的负责收集有关资料,有的负责收集问题组织讨论,如此大家都得动起来,所以合作就不限于讨论。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求得问题的解决,体验真知的发现,这样的学习就不会把“探究”挂在嘴边。
  也许有老师觉得课堂讨论仍然不好把握,过去学生是按照老师设定的路子走,担心一旦让学生自己探究既抓不住重点又不好把握。其实,在备课时可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尽可能等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再根据学生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到的而老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再向学生提出,如果学生已经提到的问题就不再重复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课堂讨论进行应建立在学生自我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才有必要和意义。所以,课堂上主要时间我们要尽量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让自己成为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成员之一。而且,进行讨论时我们还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的,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顾名思义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积累、体悟、训练等修得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总和,这些东西当其内化为品质时就会通过阅读、说话和写作稳定地表现出来。既然是素养就有那么两方面很重要:①平时学习的倾向性和持续性;②内在修养的涵蕴与稳固。就拿说话来讲,要想学生说得有条有理,说得从容得体,出口成章,这绝非一日之功。有的老师,从一开始就注意纠正学生说话的姿势体态与措辞,坚持一年两年下来就有收效。有的老师利用课前五分钟,一位学生讲几位同学评,说话的技巧一点点灌输,渐渐学生就讲得头头是道。素养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情,非有集长久功力方图得点滴改变的精神不可。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发掘学
期刊
【摘要】 现在我们终于又一次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明确地提出“有效课堂”的思索。何谓“有效”?即:有成效,有收获。“有效的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语文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其前提首先要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课本”这一例子,把教材中所出现的“知识点”,教给学生,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充分利用信息资
期刊
在低年级段,针对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获取写话素材。  1做游戏,促写话  写话前,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做喜爱的游戏,创设写话情境,游戏后再让学生写下游戏的过程和感受。如在进行《爱护我们的眼睛》写话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人人参与的小游戏——蒙眼取书签。在这个过程中,蒙上眼睛的小学生不再有平时的活跃,他们小心翼翼地摸索着走到黑板前,真切地感受“失明”带来的不便,因而对眼
期刊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一条船上有75头牛,43只羊,问船长几岁?”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给出答案的占90%以上,高中有20%的学生给出答案,由此可见学生们做题根本不去思考,所以一定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应用题教学,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指导学生看实物,观插图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入学,一定要在教学中
期刊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源泉。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基于这一认识,本人在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教学中做如下研究:  1编制实验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索研究  课堂演示实验,确立学生在学习
期刊
教师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是了解、研究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与信任、融合关系,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创建家校和谐氛围,促进教育科学健康发展,我校以“亲子共成长工程”为主线,以加强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设家长学校、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以及建立师德问责制度为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家校共建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1健全制度,构建网络,落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转化语文学习困难生的过程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发挥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
期刊
【摘要】 后进生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注意感情投入,消除逆反心理,感受集体温暖,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的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使他们逐步克服自卑感的思想。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后进生一定会变好。  【关键词】 教育事业 刻不容缓 自信心 自卑心理    我从事教育事业十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体
期刊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学过程同样如此,它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应
期刊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调查: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l%,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