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复古适合你?

来源 :汽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s8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Cafe Racer与Scrabmler两种车型,在国内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很多喜欢复古的车友,还是不禁会问究竟哪种车型更适合自己?喜欢Cafe Racer的帅气,但把身子趴到油箱上的骑姿,有点不太实际?迷恋贵族范儿的Scrambler,但又不舍得豁得全身泥巴?但真的非要如此吗?其实也不见得。
  Triumph与Moto Guzzi两大品牌的车款,如Bonneville与V7在国外很受到复古车友的追捧。然而Moto Guzzi在国内的认知度却远不及Triumph,尽管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品牌形象始终未如Triumph。因此多数人想到欧系复古改装车,首先会想到的是更英国范儿的Triumph。



  英国、意大利谁正统?
  在众多可选的复古基础车中,为什么是挑Triumph与Moto Guzzi?
  Triumph(凯旋)在国内拥有广大的知名度,而旗下的复古车款Boneville、T100、Scrambler、Thruxton等都是车友们所熟悉的车型。然而缺点是目前仍没有大贸车,市面上只有少量小贸车流通,价格约在十五﹑十六万元之间,且小贸车属于车店自行引进,无法提供完善的后续保养与维护,只比水车多了一张可以合法上路的通行证,日后保修是个问题。
  Moto Guzzi(古兹),在国内品牌知名度不足,厂家在市场的推广力度非常弱,除了一些资深玩家之外,多数新加入复古行列的车友都对古兹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复古车款中,虽然有推出V7 Stone、V7 Special、V7 Racer等车型,除了最后一款Racer之外,其余车型很难引起车友的共鸣。但纯“意大利”组装进口的V7车系,价格带落于12.8~14.8万元之间,且是大贸合法车型,这对车主来说是个定心丸。
  而说起正统,两款都有很浓郁的欧式风格,用来玩复古也绝对够味,喜欢速度的人,估计都很难抵挡源自英国正统Cafe Racer的凯旋。然而如果是走雅痞、个性化贵族路线的人,选择Moto Guzzi或许更对味,也能免于烂大街、随处撞衫的机率。



  Bonneville T100
  凯旋Bonneville是个很好的改装基础车,本身拥有纯正的英伦气息,且凯旋早在多年前便深谙自身文化品牌优势,因此针对Bonneville车系,除了基本款之外还推出了T100纪念款、Scrambler攀爬者、Thruxton(Cafe Racer版)等车型,满足不同车友的需求。
  这次所介绍的是2008年Bonneville T100!然而说起T100的缘由,相信很多人会拿它与早期的T100、T110、T120、T140等车型进行联想,但其实T100与前面所提的老车型完全无关。早期的Tiger T100其数字代表的是极速可达到100英里(时速160km/h),而后期的Tiger T110极速则稍微提升到110英里,这在50~60年代,可算是相当强悍的性能。
  在1956年美国知名的Bonneville Salt Flats赛道上,一辆以T110改装的直线加速赛车,轻松创下了214.17英里(344.67公里/小时)的世界纪录,为了纪念这个光荣的一刻,凯旋再度推出以Bonneville命名的T120车型。自此Bonneville成为凯旋另一个独立的车系,而T140车型则是承接T120的后继车,并且把原先的650cc直列双缸发动机升级为750cc。
  T100与上述这些都没有关连,该车型推出主要是为了纪念凯旋建厂100周年(1902年创立),原订2002年正式推出,但未料生产线遭遇大火,因此仅有少量车被生产出来。车厂紧急调整工厂进行生产,不过等到正式交付给车主,已经是2002年9月,但这已经算是2003年式车型。
  T100基本上与其它Bonneville同门兄弟一样,采用相同的直列双缸(865cc发动机)、车架,相异之处在于因不同车型所进行调整的车把、座椅、排气管等。不过T100则拥有专属的双色车身涂装(每年还有各种不同限定版涂装上市),并且拥有复古式排气管!
  这辆T100的车主是北京VBMC会员之一,是个广告创意人,本身偏爱Cafe Racer,经常以T100穿梭在市区中,为了兼顾实用与梦想,该辆T100也经过小小的改动,首先是换上M型复古车把,把姿势调整为低趴的Cafe Racer样式,虽然没采用分离车把,但一体式的M型把可固定在原本上三角台的把座上,不影响整体的美观。而搭配车把位置的降低,脚踏也换成铝合金升高脚踏套件,让整体骑姿更趋于Racer风格。动力方面提升不多,仅换上高流量空滤与全段Arrow不锈钢排气,其它的小套件方面,还换上复古的镀铬快拆金属油箱盖、把堵式后视镜、Bitubo后减震、机油油温表等。
  T100的车重在所有欧系复古车中算是非常“沉稳”的,车辆净重达到205kg,在上路状态下(加满汽油、机油)约220kg左右,865cc的双缸发动机动力仅62hp/7400rpm、60Nm/3500rpm输出,提速称不上迅猛,仅能以顺畅形容。刻意调整后的骑姿,在高速巡航与冲刺时能让骑士与车身的动态更为一致,但如果想在连续急弯中得到灵敏的反应,T100只会跟你说“臣妾做不到”啊!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你以通勤版的Cafe Racer定位,这辆带有英国风与咖啡味的T100,就符合实用性与舒适的需求,当然把更多小细节进行强化就更完美了。   V7 Scrambler
  古兹的V7似乎在本栏目出镜率偏高,估计主编大人都有点不乐意了!不过对于现在所兴的Scrambler风潮来说,在凯旋Scrambler与新登场的Ducati Scrambler两大对手面前,V7还是有其特点的,横置V缸744cc的排量,最大输出虽然仅51hp/6200rpm、58Nm/5000rpm,但V7在低转速就可输出达80%的扭力,这非常适用于市区或恶劣的户外环境下使用,加上本身车重仅179kg(净重),因此在重量马力比的权衡上,相信经常看我们杂志的读者,应该都能看出V7的潜在优势。
  这辆V7 Scrambler是以V7 Special车型为基础,选装了Moto Guzzi Garage套件进化而来,该套件包含了Scrambler全段高位排气、越野头灯风罩、车把强化拉杆、前后越野道路两用胎、后尾架、车架铝合金边盖等。让原本不太起眼的V7 Special更加有贵族范儿。
  说起欧式的Scrambler风潮,很多人会想到美式 Tracker,其实两种玩车风格有不少相近之处,都是偏向越野为主,不过因为欧洲与美洲两地人文、用车环境与历史背景的不同,造就出两种不同的玩车文化。Scrambler偏向于欧陆贵族范儿的玩车文化,在50年代,欧洲兴起骑摩托进行中长途的旅行,只要将摩托车进行改装,同时为了增加涉水能力与越野性,排气管也改为高位设置!然后只要拎上背包、简易行李,穿戴整齐(我们都知道欧洲人非常重视穿着)之后即可驶上旅途。在那个时期,为了因应这种风潮,不少车厂都推出Scrambler车型,除了熟悉的Triumph Scrambler、Ducati Scrambler之外,Norton、MV Agusta、AJS、Matchless、BSA等欧洲车厂都推出过Scrambler。
  反观Tracker车型,则是源自于1920年FIM所举办的场地绕圈赛,该比赛以Moto Cross车型为基础进行改装,在椭圆形赛道中以逆时针方向进行竞赛。比赛类别包含Speedway、Flat track、Grasstrack、Long track以及Ice Racing等等,该比赛依照类型的不同,分别在欧洲(如德国、奥地利)以及北美等地都受到车友们的喜爱,其中Flat track比赛在北美更为风行,并且以哈雷的XR750引领风骚。该风潮的兴起就像早年英国Cafe Racer地下文化一样,车友们开始把Track风潮导入日常骑行,纷纷把爱车改成道路版的Track,因此Tracker也成为复古改装的一个派系。
  再回到这辆V7 Scrambler车型上,由于该款车主要以换改装零件为主,但前后悬挂并未加长,最大离地距没有增加,以原厂离地最低间距为182mm的条件来看,无法进行过于严苛的Off Road骑行,但这也符合Scrambler的精神,随性地偶尔奔驰在越野路上,毕竟不是Enduro或Rally车款,且也犯不着一身士绅装扮豁上一堆烂泥!
  V7 Scrambler虽然说离地距只有182mm,还是可以应付初级的户外台阶、土坡、草地等,加上重量轻、轴距短的优势,配合低转速、高输出的扭力反应,户外可以各种豁,只要不是太险峻的地势,V7 Scrambler都能让你玩得尽兴。此外对于技术好一点的车友来说,由于V7本身不具备ABS功能,所以在野外还可以通过后刹车锁死滑移,来调整进弯路线。
  整体来说,V7 Scrambler在换过两用胎(粗胎花纹)之后,不仅增加野外的越野性,也不破坏公路行驶的舒适性,因为如果换上过大颗粒纯越野胎,虽然气势上更加霸气、美观,但轮胎滚动时也会增加震动感,同时也损失在湿滑路面下的抓地表现。
  值得一说的是,V7 Scrambler原厂并未配有发动机护杠与油底壳护板,让人在野外撒欢时,也不免需要时刻谨慎着,毕竟野外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倒车、摔车总难避免,如果没有这些护杠给予机件防护,还是不免让人心有顾虑。
  结语
  两个品牌、两种风格,怎么选?这两款都是很人性化的小改装范本,动力输出都在伯仲之间,价格也差不了太多,V7 Scrambler加上改装套件之后,差不多与小贸的T100接近。如果以市区代步来说,Scrambler实用性更高,遇到堵车还可以爬上人行道扬长而去,而T100还得在车阵中不停穿梭。乐趣嘛,一个是崇尚经典赛事的操控体验,让你可以感受纯正的机械快感与乐趣;一个是当你看到草原上的风景,还能带你前行,而不是止于柏油路前。所以,怎么选还是看你自己,或者两种各来一辆,就齐活儿了。
其他文献
起亚的车子在国内卖得不温不火,但却属于那种颇有味道的类型,车子自身的素质够好,尤其是近年来在造型方面的突破。此外,起亚品牌的年轻化及突出的驾驶操控风格,成功争取到了不少年轻车主的厚爱。  K5是起亚旗下的中型轿车系列,与现代HAI品牌的索纳塔几乎同级,不过,在市场布局方面,索纳塔强调豪华质感及高配备,而K5则更加突出自身的驾驶操控乐趣,再加上起亚的车子性价比高,因此更受年轻人的喜爱。  双面示人 
期刊
去年亮相的吉利博瑞也是出自Peter团队之手,相比于博越设计过程团队的全程参与,博瑞项目Peter只是半路接手,然而全新的吉利设计风格依然得到了车主及媒体的广泛好评。“博越的诞生地其实不是这里,”Peter指着宽敞极具现代感的设计中心说,“3年前我们就已经着手设计这样一款车,那个时候整个吉利上海造型中心只有6名设计师,工作室是市区一间很小的办公间,而现在这里有来自19个国家的这么多设计师共同参与吉
期刊
年轻化是全方位的  AM:以前提到雷克萨斯这个品牌,大家可能觉得用户年龄层偏中年,随着现在NX、新IS这种车型的引入,品牌越来越年轻化了。我想问一下,雷克萨斯是用什么方式来吸引初次购买豪华品牌的年轻人?  朱江:年轻是不可回避的话题。针对年轻用户人群,我们可以回顾下NX上市时的口号,还有广告片,都呈现出非常年轻化的特色,也体现出当下互联网人群的价值观。我们讲“下一个未知”,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个路
期刊
两天的飞行、两天半的比赛。蒲俊锦的赛车周末过得比任何人都充实,任何人。  坚持的代价  里斯本当地时间2015年10月18日上午9:30,来自中国大陆的蒲俊锦在欧洲勒芒葡萄牙站的排位赛,于里斯本ESTORIL赛道正式开始。作为本年度欧洲勒芒赛事的最后一站,本站比赛不仅对于车队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蒲俊锦而言,这一场年度收官大战也有着承前启后的非凡意义。  直至青年才开始接触卡丁车,而后一路方程
期刊
呼啸澎湃的发动机声浪、精致绝伦的车体布局、紧张刺激的竞速拼抢,如果有人说他不喜爱赛车,那他肯定是还没看过赛车,这样充满挑战性的综合性赛车比赛,是一个让各厂家互相比拼科技与团队战力的竞技场,车辆间的差异不小,往往很容易出现一枝独秀的场面,造成比赛精彩度降低,那么,单一品牌的统一规格赛事就为车手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速舞台。  在单一品牌统一规格赛事里,车手需驾驶同一车型,配合车队的统一管理与调校,在
期刊
在国外,这辆车被称为“GLE Coupe”,以区别于传统SUV定位的GLE,而在国内它被称为“GLE运动SUV”。GLE运动SUV与GLE的关系,就如宝马X6与X5之前的关系一样。但我从来不喜欢宝马X6、奔驰GLE 运动SUV这类造型有着SUV车身和轿车车顶的“运动车”。因为它完全破坏了SUV的实用功能,为了设计而牺牲了太多,再说我也不认为这种设计很漂亮。不过我不妨碍别人喜欢它,如果你看腻了宝马X
期刊
匆忙赶到专访室,却发现胜田已经站在门口,正和翻译沟通专访细节。作为RX总工程师的胜田,身上没有日本人特有的严肃坚硬的气场,随和淡然大概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完全看不出他是航空工程出身的工科人士,而成就这种淡然心态的,若非出世看开一切的顿悟者,便是对心中笃定之物有十分的自信了。  目前为止最好的一代RX  在雷克萨斯的大家庭中,RX的地位非常有意思,它是全球第一款基于承载式车身的中大型豪华SUV、全球
期刊
3年前,我在三亚试驾那款全新的迈锐宝时,就曾经说过这是一台很均衡的中级车,在隔音以及底盘舒适性方面的表现,更加是在同级中无出其右,不过国内的消费者似乎不太对那原汁原味的美式风格感冒,市场表现跟它的实力有点脱节。  不过,上海通用是间市场触觉非常敏锐的车厂,拿出了中期改款的迈锐宝,在外观、内饰以及科技配置上下了功夫,以更适宜的价格定位,进入市场。  就其行车表现来说,新款的迈锐宝跟未改款前并没有任何
期刊
上海大众说他们的试车场建成后一共只向媒体开放了三次,而我就有幸参加了其中两次,第一次已经是10年前在这里试帕萨特领驭。不准带相机进去,手机也被没收,所以你看到的是官摄提供的照片,但官摄的照片水平实在是不能反映当时我们的测试情况。10年后重回试车场,以230km/h速度在环形测试道体验了斯柯达速派的高速稳定性,在各种复杂路况下体验了舒适性和操控性。速派基于大众汽车集团全新MQB-B平台(比帕萨特、迈
期刊
在汽车界里,要找一台车来代表入门级豪华轿车,那3系当选,也是合情合理。这里没有任何吹捧的意思,而是从销量、口碑到媒体评价,几乎一边倒地倒向3系,所以也难怪Cadilac ATS、Lexus IS等都剑指3系,将3系作为其毕生的对手。  在不少3系粉丝的眼里,过去每一代3系都是完美,甚至他们会痴迷得要求BMW不要对3系作任何形式的改变,就这么生产到世界末日即可。但如果今天你还开着那台只有4AT、尺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