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古诗词教学探微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古诗词则是其中的精髓,是语言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统一。提高中学古代诗词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应有内容。语文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古代诗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古诗词教学的体会,与同仁分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诗词教学重在意境,也只有学生沉浸在意境之中,才能品味诗词的美妙之处。因而体验最重要,如果仅凭苍白的几句诗让学生去理解,学生只有一头雾水。所以在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积极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一种意境,让他们的思绪与诗人共鸣,从而对诗歌意境产生最真切的体验,最终提升诗歌鉴赏水平及审美能力。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音乐,也可以通过画面视频,重点是给学生一个意境,这样一方面可以用优美恰切的语言引入情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运用音频及视频材料。
  2创设活动,诱发主动
  对于诗词教学来说,重点是学生的情感投入,而这最需要教师创设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来诱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其内在的主动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作者及诗词的创作背景,并在课上组织一个小型的讨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运用相关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让课堂充满活力,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从而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丰富其情感体验。
  二、提高诗词教学质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而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课堂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新理念,强化学科本位向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转变,从而形成对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机整合,体现古诗词课堂对人生命的敬畏。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古诗词学习,积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验与感悟,乃至熏陶。因而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理解与运用,重视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实践,突出培养一种个性思维,让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好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学乃至价值观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能让古诗词课堂洋溢生命的活力。
  1注重诵读方法
  古代诗词强调的是留白,是含蓄的表达,因而着力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种天人合一所追求的“神韵”,恰恰是古代诗词的一种美的表达。而要体现这种美的内涵,就必须注重诵读的意义。抓住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来引导学生诵读,这样不仅易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诵读古代诗词的方法。
  比如诵读《观沧海》,就要读出曹操的那种胸襟;而《夜雨寄北》则要品味李商隐的淡淡的朦胧味道,也许诗中没有具体人、具体事,但教师要引导学生诵出这种浓郁的真情。伴随着这样的诵读,学生会不由自主进入诗词的情境,但在诵读时也要讲究方法。
  2注重文本解读
  唐诗之所以美丽,是美在韵律,美在想象。如果直译成今文,就会失去其韵味,因而对于古诗词来说,如何解读至关重要。而要翻译,前提是把握古诗词翻译的钥匙,这是其一。其二,由于诗境不同,诵读的个体不同,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自然不同。教师在教授时,除了一些共性理解,更需要关注学生个人的独特感悟。
  比如《木兰诗》一诗中的“唧唧复唧唧”,最早注释是“机杼声”,后来又加上了“叹息声”;现在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考证,说是“虫鸣声”。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考证,自己去理解,甚至可以通过比较,让学生品味虫鸣声突出了一种夜的宁静,而且还能表达木兰那种辗转反侧的忧愁。
  3注重情景再现
  相对而言,古诗词所反映的思想,或者情感,离学生太远,因而学生不能,或者无法独自理解古诗词内容。所以在学生了解了作者、创作背景,并初步体会了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后,教师可采用“情景再现”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品读古诗词的基础上,通过勾连,通过对意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甚至还可以用诗意的语言、视频、画面等形式给学生创造一种意境,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跳跃,让诗词的语言再现课堂,从而给学生,给古诗词创造一种意境。比如《雨霖铃》一词,情景可以如此再现:
  风有点凄冷,深秋的夜晚却显得更加凄凉,而我,几经沉浮的我,今天却又要远行,到遥远的南方去。长城外,古亭边,我的爱人,却为我饯行。周边,暴雨骤停,寒蝉哀鸣,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一切又显得那么凄凉。
  借酒浇愁,挥泪相拥,而船夫却催我上船。声声催,声声无奈,我的爱人,你那纤手,紧紧握住我,两眼对望,如今已经热泪盈眶。痛苦呀,离别的痛苦呀,如今让我们已经难以说话,只有泪流满面,艰难告别。
  南方,那遥远的南方,我心爱的人儿,如今却要告别。想想在浩淼无边的烟波里漂泊,想想在浩瀚的楚地上流浪……而这一切,却让我不禁悲涌心头,其实我不想去呀,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忍不住的悲痛,欲去不忍,欲留不能的矛盾,随着辽阔的楚天楚地不断扩散、延伸……哎,为何自古多情总是伤感呢?在这凄凉的深秋里,端着离别的酒杯,这难道不让人更心碎吗?
  今朝告别,不知今晚又在何处?莫道晓风侵人,残月昏黄?一想到这凄冷的风,悲凉的一切,那一切的一切又压上我的心头,离别的伤感再次冲击着我那颗稚嫩的心灵,悲哀呀,真是欲去不忍,欲留不能啊!
  这一离去啊!不知又要在孤独、寂寞、相思中苦苦挣扎多少年?在这些忧郁的岁月里,也许会有良辰美景,花好月圆;但对于我来说,这一切不过都是镜花水月一样。你不在身边,我纵有千般浓情,又向谁诉说……
  经过这层层铺垫,上阕一层写秋景,一层写送别,一层再写别后之景;而下阕第一层写离别情感,第二层写想象中凄凉景色,第三层收回,从中感叹情人天各一方,那种孤独,那种难以倾诉的复杂而又曲折回环的离别之景象,都寓于在悲冷清丽的情景之中。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进入清冷悲美的意境,从而完整、全面、深透地对诗歌进行合乎文本的再创造。
  这样的策略一方面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和连贯,学生容易进入诗歌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易于得出感悟。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学生内在去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对古诗词的品味推向更高的层次。
  作者单位: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26407)
其他文献
一、育苗准备(一)穴盘的选择选用50、72孔的标准穴盘均可。(二)基质的选择主要成分是草炭、蛭石、珍珠岩;配比为6:3:2,覆盖物为蛭石。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十四年前初登讲台时胆战心惊,青涩无比的样子还历历在目,转眼就已经成长为一个有了一点经验,所谓的“骨干教师”了。尽管如此,每天的备课,甚至是站在讲台上,依然不
李商隐年轻时便以文才受令狐楚赏识,可是他却成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属于牛党,而王茂元则与李党有关。李商隐在不经意间就卷入了牛李党争
日光温室(冬暖大棚)越冬茬番茄,在鲁南一般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开始采收,直至6月份拔秧。因其结果期正处在我国北方地区全年温度最低、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又如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可以说,赏识教育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教育,是充满爱和生命力的教育。  这种教育可以深入语文学科,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这是因为除基础知识之外,语文更偏于感性、主观的思考。而学生这种感性、主观的领悟能力,
新课改强调探究实践新型的学习模式,其中互动探究课堂学习模式得到广泛应用。那么,如何强化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呢?  一、注重互动预设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互动学习,要做好必要的前期工作。如在学习小组划分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水平、个性特点、班级氛围等因素,不能按个人意愿硬性划分,要制定科学的标准,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为课堂互动奠定基础。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词时,可结
新课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展现,语文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这种变化。实践表明,文章细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多变的细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做一件事情便容易感到乏味无趣,语文阅读也是这样,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一种形式进
一、选择良种选用甜度高、产量高、耐运输的品种.如山东益都银瓜、龙甜1号、白沙蜜、盛开花、齐甜1号、富尔富裕、超甜蜜宝等。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曾坦言,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作文和空洞无物的表达,足以展现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浮躁”,作文离学生真实生活也越来越远。缺少“真”作文,不能不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隐痛”。但痛也好,苦也罢,教师应先学生一步反思一番,要想彻底抛弃“矫情造作”与“泛泛而谈”,恐怕作文教学仍要回归生活这根主轴,从教材文本启发学生思维灵感,在现实生活中洞察真实,于细微处描述真情实感,让作文真正成
近些年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少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发展性、针对性、以及启发性;“多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独立、积极和有深度地开展学习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根本上减少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少